Tips
更多推薦
文第士街還有一座澳門絕無僅有的伊斯蘭摩爾式建築,是孫中山原配夫人盧慕貞終老之地,如今是澳門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在澳門的行蹤舊迹,這裡可以看到最全的實物證明。
孫中山和鄭觀應同為香山人,從老家翠亨村去澳門,遠比去廣州和香港要近。當年,鄭觀應在澳門與孫中山懇談之後,寫了一封推薦信給李鴻章:“孫醫生欲北遊……一白其胸中之素蘊。”于是,孫中山得到了李鴻章親自批準的赴美遊學護照,後來在檀香山建立了興中會,再後來的曆史世人皆知。如果沒有這段澳門往事,整個中國的曆史走勢都會大不相同。
孫中山能得到老前輩鄭觀應的青睐,首先也是因為他在澳門的作為令人刮目相看。西方近代文明的傳播,讓他作為中國最早的西醫之一有機會施展所長;激蕩着維新民主氣氛的澳門,亦成為他作為反封建鬥士最早的活動基地。
中國幾乎所有城市都有以孫中山命名的馬路和公園,也有很多關于他的塑像,大多是政治家的經典造型,而位于澳門連勝街鏡湖醫院的那尊孫中山塑像,卻是身穿白大褂、戴着聽診器的醫生模樣,這并不奇怪,孫中山當年曾經是這家醫院的模範員工。
1892年秋,孫中山從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受鏡湖醫院兩位董事的邀請,來到這裡工作。鏡湖醫院是第一所由澳門華人創辦的慈善機構,也是一座廟堂式的傳統中醫醫院,孫中山是該院的第一位西醫,也是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如今,古風盎然的醫院裡辟有一個小小的孫中山紀念館,我在這裡發現了一張19世紀的《鏡海叢報》,上面刊登着這樣一則廣告:“大國手孫逸仙先生,性情和厚,學識精明,現在鏡湖醫院贈醫數月,甚著功效,但每日除贈醫外,尚有診症餘閑。在先生原不欲酌定醫金,過為計較,今我同人,為之釐定規條,著明刻候……”此外還附有孫中山治好的燒傷、骨科等一些病例。紀念館中還有兩張泛黃的借款單,前後不到半年,總共借出3168兩白銀!這個數額,當年都能辦一所相當規模的大醫院了。當年孫中山隻有二十六七歲,他為什麼要借這麼一大筆錢?又憑什麼真的能夠借到?旁邊的兩張還款單證明,他沒有辜負貸款人的信任,其中,第二筆錢是1919年由他親自歸還的,當時他已經成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驅及領袖。
離鏡湖醫院不遠的草堆街,是澳門最老的三條街道之一,80号是一座臨街的三層鋪面,也是當年“大國手孫逸仙”開設的中西藥局的舊址,剛剛被特區政府撥專款修葺一新,作為澳門孫中山紀念館的一部分。孫先生稱:“自中國有醫局以來,其主事之富紳對于西醫從未有正式之提倡,有之,自澳門始。”由于中西并用,當年中西藥局和“DoctorSUNYet-sen”的名頭在澳門影響越來越大,除了華人,一些葡萄牙人也來這裡看病,那些葡萄牙籍醫生坐不住了,向政府告狀,以未獲葡萄牙文憑為由,禁止孫中山行醫。1893年9月26日,孫大夫在中西藥局接待了最後一位病患,之後離開了澳門。
孫中山離開澳門後,中西藥局仍然維持營業多年,成為革命黨人在澳門活動的重要據點之一。孫中山作為醫生身體力行了中國最早的醫療制度改革,之後數年,他作為中國國民黨總理,把“自澳門始”的一系列關于中國衛生醫療的偉大設想,寫入了《建國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