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走進戰亂地區的年輕人

走進戰亂地區的年輕人

時間:2024-10-30 10:39:51

楊達從18歲開始到現在,連續6年長期生活在中東、南亞以及東南亞地區,至今走過了近30個國家及地區。他一路獲獎無數,可讓他一直堅持下來的動力仍然是那份對攝影的熱愛,他說他會一直用攝影這雙眼睛去呈現這個世界。

楊達

自由攝影師yangdaphoto

1993年在武漢出生,自由攝影師。楊達在大學期間便開始了環球拍攝生涯。在這期間,拿下“尋找中國青年馬格南攝影師優秀獎”,西雙版納國際攝影展青年資助獎,簽約法國Sipa圖片社,多次參展國際攝影節。

人物特點:總有想法,洞察敏銳。執行力強,專注細節。

最喜歡的歌:約翰·列侬的Image

2012接觸攝影,兩年後,找到自己的定位。

2014在這期間他一直在國内外不同地區進行拍攝。

20159個月完成自己第一部完整的作品《湄公河》。

2017楊達作品多次展出于國際攝影節。

20182014年至今,每年持續去印度拍攝。這一路上,他不僅為自己睡過的床拍攝了肖像,還收集了一些實物和每個河段湄公河水這一切都從湄公河開始

楊達自小在長江邊長大,可他卻說:“我對湄公河的感情甚至比對長江的更深”,而《湄公河》也是他的成名作。從2015年12月到2016年9月,楊達途經6個國家的44個城鎮,行程達6370公裡,實地收集了湄公河沿線城鎮人口和經濟數據,再用圖像語言進行表達。在那段時間,楊達沉溺于湄公河沿線多彩交融的文化和保持獨立卻又相互影響的社會形态之中。他一次次地往返這些國家和城市,住同一間旅館,吃同一家餐廳,走同樣的道路,去探訪在拍攝中所結識的朋友。随着他對當地了解的不斷深入,他對這些國家的民族、宗教、文化的理解也發生了變化,從剛開始的格格不入,到一切都變得相融相通,漸漸地,他開始享受在湄公河沿線的拍攝生活。

TIPS

《湄公河》是楊達的第一個攝影項目,《湄公河》的項目中,靈感來源于他在雲南的旅行拍攝過程,順着河流從青海到達西藏,再從雲南跨越邊境線到達緬甸、泰國。他第一次用視頻的方式來進行創作,在這期間他完成了一部30分鐘的紀錄片。同時,他也在2017年8月自出版了《湄公河》的攝影書。

《湄公河》手繪地圖-李铎(繪)

《東時區》展覽現場靈光一現的東時區

“有一次我坐在國外的大巴上,忽然‘東時區’這個詞從腦子裡跳了出來,當我把這五六年所有的影像結合到東時區上的時候,東西都出來了。”楊達的第二個項目《東時區》,就是在這樣的靈光一現中确立的。楊達将《東時區》視為自己第一個“有概念”的作品,作品拍攝地點從東二區跨越到東九區,涵蓋了中東、東南亞、南亞、東亞等地區超過30個國家的文化與日常。《東時區》的視頻部分和《湄公河》有很大差别,這也是他一次對動靜影像結合的嘗試。他現在正在寫關于《東時區》的自傳,描述在東時區裡遇見的各種令他感動和印象深刻的故事。2018年,他将繼續梳理和完善這個項目。

作品《庫爾德人》,作品采用環境和肖像并列的方式硝煙之外、生活之中的庫爾德人

2015年,楊達在伊朗拍攝時接觸到了庫爾德人,從那之後他便開始了《庫爾德人》的計劃與拍攝。這一群體在整個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亞有着非常明顯的特征,他們的穿着裝扮非常特殊,一眼就能認出标志性的大褲衩和寬松大衣,典型的庫爾德傳統服飾代表着他們的身份。如今面對紛繁複雜的中東局勢,庫爾德人的生存面臨着更多的不确定。

在楊達看來這個古老的遊牧民族有着太多優點,包括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他們對家族關系的重視、他們對朋友的真摯情感,也有他們争取自己權益的頑強性……但這個民族對于自己未來會有怎樣的走向充滿了太多恐懼和未知。

TIPS

楊達的新項目《庫爾德人》,所記錄的是遊走在中東種族夾縫中的庫爾德人,戰争之外,他們仍努力生活着。楊達說:“我希望走進這個民族,記錄他們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戰争和暴力。”庫爾德人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目前庫爾德人主要生活在土耳其東部和東南部、伊朗西北部、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亞東北部地區,面積約40萬平方公裡。雖然庫爾德人一直希望在庫爾德斯坦地區建立自己的歸宿家園,但長期以來卻一直受到周邊國家的遏制。

《庫爾德人》手繪地圖-李學陽(繪)“有時候不知道自己這樣拼是為了什麼,深夜的大街人來人往,你以為你屬于整個世界的時候你卻感受不到任何地方屬于你。”

—@楊達2017年5月5日這些黃點标記的地區是楊達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所到訪的城鎮,并且很多地方到訪不止一次在接觸庫爾德人,了解這個民族的基本情況之後,楊達做了大量調研,并閱讀大量庫爾德民族和中東局勢方面的書籍,行者的遊記和觀察都是他會閱讀的内容。除此之外,電影也是他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當地文化的途徑。但是對于楊達而言,所有這些調研隻是他對曆史和時事的了解,真正的調研部分則是進入到當地居民的生活之中。“在書籍裡,我們體驗不到當地音樂對民族的巨大影響。在電影中,不能完全理解舞蹈對家庭和親人黏連的重要性。還有最重要的飲食習慣、生活起居習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包括他們對文學和電影以及世界的理解……跨學科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部分,最終還是要在現實中去體悟。”最終,他在自己的體悟和朋友的幫助之下,确定了拍攝庫爾德人的旅行路線——根據國情、地理位置、距離、曆史性和現代性,以及關聯性綜合制定。

因為局勢的關系,從伊拉克入土耳其的時候,楊達就被抓起來盤問過;從土耳其庫爾德斯坦首府迪亞巴克爾準備離開的時候,也在機場被關過“小黑屋”。除了困難和驚險,拍攝過程中,最令楊達難忘的還是和庫爾德人朋友們的相處時光,很多朋友他都去對方家中拜訪不止一次,也在和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也正因為如此,在《庫爾德人》作品的呈現中被攝者呈現出來的狀态基本上都是比較放松的,這也是楊達要表現的硝煙之外、生活之中的庫爾德人。

電影是楊達了解當地文化的途徑之一。但所有這些調研隻是他對曆史和時事的了解,真正的調研部分則是進入到當地居民的生活之中。

楊達的外拍必備:尼康NikonD750相機及24-120mmm、35mm、50mm鏡頭,和理光GRII28mm相機等是楊達最常用的拍攝器材無論如何,對于攝影的探索他都會繼續下去

楊達的個人主頁有這樣一句話:“Welcome.Let'skeeptheworldpeacefultogether.”對他來說,“Peaceful”不僅僅是對和平的一種向往,也是人與人、人和世界的一種聯系,是一種内心對生活的憧憬。對于楊達來說,他的作品也是如此,從一開始《東時區》和《湄公河》用沖擊力很強的視覺去展現世界的沖突矛盾,到安靜下來的《庫爾德人》等作品,“我在感受世界的同時,世界的人也改變了我。”

對于現在的楊達來說,沒有固定收入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目前,除了《印度印度》(暫定名)這個開始于2014年的關于文化及社會層面的項目之外,他還正在着手一些中國議題的項目,如果沒有更多資金支持,他可能會在将來選擇找一份工作。但是無論如何,對于攝影的探索他都會繼續下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