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門》AtEternity’sGate
朱利安·施納貝爾(JulianSchnabel)執導的新片記述了著名畫家梵高最後的時光。這部畫面色彩豐富、視角選擇獨特的劇情片,捕捉到了梵高和其作品的華彩之處,傳遞出一種燦爛又稍縱即逝的視覺感受。影片由手持攝影機拍攝而成,聚焦梵高在法國南部阿爾勒的日子,正是在那裡,梵高曾在80天時間内完成了75幅畫,靈感如水般恣意流淌,這是一部能看到向日葵般耀眼星辰的電影。這部作品無法簡單地用哪種類型來定義。主演威廉·達福(WillemDafoe)的表現,将梵高充滿熱忱,又無法控制靈感力量的矛盾演繹到位,他飾演的梵高與整個世界相愛,将大自然視為超然而神聖的存在。這是達福自《基督最後的誘惑》(TheLastTemptationofChrist)後的第一部長片,在《基督最後的誘惑》中,他演繹了痛苦與狂喜交織的救世主,而在《永恒之門》中,他飾演的梵高向靈感與大自然的獻身,同樣宏大而複雜。
《你能原諒我嗎》CanYouEverForgiveMe?
《少女日記》(DiaryofaTeenageGirl)導演瑪麗埃爾·海勒(MarielleHeller)的第二部長片《你能原諒我嗎》,由梅麗莎·麥卡西(MelissaMcCarthy)擔任主角,她一改以往熱情奔放的滑稽設定,變成負能量爆棚,滿嘴尖刻言語的明星傳記作家李·伊斯立。本片改編自伊斯立言辭尖厲的回憶錄,記錄了她如何假冒多蘿西·帕克和諾埃爾·考沃德等文學大師的信件,并以此牟利的經過。除了故事本身的趣味,麥卡西在片中飾演的還是一位女同性戀主角——當然,這隻是這位主角多面性中的一部分。《寵兒》TheFavourite
歐格斯·蘭斯莫斯(YorgosLanthimos)繼《龍蝦》之後再次為自己辛辣黑暗的嘲諷風格找到了“完美載體”。作為一部巴洛克風格的古裝片,《寵兒》拍攝風格成熟精準。電影講述了一段18世紀初期的“宮鬥”大戲。複古精巧的安妮女王王宮與活潑歡快的古典音樂交織在一起,襯托在這背景下上演的争寵博弈,就像《亂世兒女》(BarryLyndon)、《危險關系》(DangerousLiaisons)和《彗星美人》(AllAboutEve)的混合體。《寵兒》講述了兩位表親之間如何優雅地背後插刀,以獲取安妮女王寵愛的故事,争寵的雙方由蕾切爾·薇茲和艾瑪·斯通出演,出色的演技加上細緻入微的細節诠釋,堪稱賞心悅目。蘭斯莫斯讓觀衆在觀看影片時,對這些爾虞我詐的權謀鬥争嗤之以鼻,卻也承認這隻是兩個女人的生存之道。她們與簡·奧斯汀筆下那些将野心化作本能的角色并無不同。
《登月第一人》FirstMan
在達米恩·查澤雷(DamienChazelle)壯觀華麗的登月劇情片中,瑞恩·高斯林飾演的阿姆斯特朗與他的登月之路,完全不能用“平靜”來形容,更像是被困在了一條不得不走的洪流中,身不由己。《登月第一人》可能得算是驚悚傳記片。電影帶給觀衆一種揮之不去的不安,準确傳達出了這場20世紀60年代的太空項目,在沖擊人類極限時所帶來的各種影響。查澤雷當然知道此前有關登月的片子有不少,因此,他大膽地将影片的關注點縮小,幾乎是通篇聚焦在宇航員身上。他紡織了一張焦慮的網,随着曆險時間到來而越縮越緊,高斯林則成功地将阿姆斯特朗從堅忍與煎熬到最終成就勝利的鬥士經曆,完美诠釋了出來。
《綠皮書》GreenBook
曾經拍攝過熱門喜劇片《我為瑪麗狂》的導演彼得·法雷利(PeterFarrelly)這次帶來了一部發生在1962年的故事。這部有關消除種族歧視的電影,有望為法雷利和兩位主角在奧斯卡上争得一席之地。《綠皮書》是寫實派的公路片,劇中主人公之一是馬赫沙拉·阿裡(MahershalaAli)飾演的非裔美國鋼琴家唐·謝利,他安排了一場巡回演奏會,計劃穿越當時種族歧視盛行的南方,他雇了一位精明的白人司機,也就是由維果·莫特森(ViggoMortensen)飾演的托尼。托尼不但要為他開車,還身兼保镖,路上遇到什麼事也需要他的“白人面孔”來幫忙。托尼除了有點種族歧視,還有各種毛病,但在和謝利共處的時間裡,他漸漸改變着自己的想法。兩位主角的表演默契又合拍,而阿裡一改《月光男孩》(Moonlight)中毒販的形象,飾演了優雅的鋼琴家一角,就已經足夠有看點,莫特森為演好劇中一改初衷的白人司機,增重近30斤,還說着一口意大利口音濃重的英語。
《非虛構》NonFiction
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Assayas)的《非虛構》這部電影,對喜歡在看完電影後細細琢磨的觀衆來說,的确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巴黎,描寫“知識分子”的電影都難免被認為乏善可陳,阿薩亞斯片中的幾位自作聰明的人物,卻不屬于此列,畢竟他們在法國文學界都有着自己的位置。首先是由文森特·麥卡因(VincentMacaigne)飾演的倫納德,他的小說簡直就是自己的風流史;然後是由吉約姆·卡内(GuillaumeCanet)飾演的編輯,他和一位女富豪有染,這位由克裡斯塔·泰瑞(ChristaThéret)飾演的女富豪正要将出版社帶入數字化時代;還有作家的妻子,由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Binoche)飾演的女演員薩琳娜,她執着地要成為倫納德下一部小說中的主人公。影片沒有粗魯的幽默,卻也如其他喜劇片一樣狡猾且快速地靠笑話推進着劇情,但在表象之下卻有着更複雜的内涵,讓觀衆注意到從社交網絡到電子書這樣的高科技正在如何改變着我們的生活,這部電影就像一個時間膠囊,準确抓住了技術上的轉變瞬間。而阿薩亞斯用柯達膠片拍攝這部電影的決定,也是導演對影片命題的态度表達。《私人戰争》APrivateWar獲得過奧斯卡提名的紀錄片導演馬修·海因曼(MatthewHeineman)是個無所畏懼的人,他曾到過墨西哥毒品交易最前線拍攝了《販毒之地》(CartelLand),深入叙利亞戰區完成了《幽靈之城》(CityofGhosts),也隻有他,才能準确還原戰地記者瑪麗·科爾文(MarieColvin)走過的路。《私人戰争》中,裴淳華(RosamundPike)貢獻了從影以來最出色的表演,其精彩程度可與《獵殺本·拉登》中大無畏的女主角傑西卡·查斯坦一較高下。電影中的科爾文勇于走向西方武裝力量都不敢進入的“危險地帶”,讓觀衆不得不直面那些普通人選擇無視的戰争與暴行。與此同時,海因曼與編劇阿拉什·阿梅爾(ArashAmel)也沒有刻意美化科爾文的不足,對于她失去一隻眼睛後患上創傷後遺症,并因此而帶來的負面影響,電影同樣進行了着重刻畫。
《羅馬》Roma
阿方索·卡隆(AlfonsoCuarón)的最新作品《羅馬》是一部用65毫米攝影機拍攝的黑白大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拿下金獅獎,也讓外界認識到出品方Netflix在支持原創電影上的成熟程度。曾執導了《地心引力》的阿方索·卡隆,将慢熱的藝術電影重新帶回觀衆面前,他要求觀衆跟随導演的節奏,一步步感受重大政治事件将至前那些普通人所積蓄的心情。由于禦用攝影師艾曼努爾·盧貝茲基(EmmanuelLubezki)缺席,卡隆幹脆自己掌鏡。他将事情發生地的大背景事無巨細地一一呈現,邀請觀衆去了解。這種視覺上的隐喻就如同他對話外音的處理一樣,将一個20世紀70年代初的中産家庭,借由一位墨西哥女傭的視角展現出來。這位沉默寡言的女傭正是卡隆向自己童年時期保姆的緻意。
《一個明星的誕生》AStarIsBorn
這是《一個明星的誕生》的第四次重拍,布萊德利·庫珀(BradleyCooper)飾演的傑克遜·曼恩和LadyGaga飾演的艾麗是男女主角,前者是個喝酒成瘾的頹廢搖滾樂手,在失意的時候認識了樸實卻頗具天分的女歌手。二人結識後,從相知到相愛,再到曼恩将艾麗送上流行樂的最高舞台。隻是當艾麗冉冉升起之時,曼恩卻在逐漸走下坡路,這也正是《一個明星的誕生》的矛盾主題。庫珀除了出演男主角,還是這部電影的導演,他将LadyGaga首次“觸電”的青澀,完完整整地還原給了艾麗初登舞台的心态。這部《一個明星的誕生》是一部出色的感情片,同時也是在《幾近成名》(AlmostFamous)後,對搖滾樂世界最為寫實的一次呈現。
《光之聲》VoxLux
如果對于《一個明星的誕生》這樣老派的感情片有所厭倦,那麼改編自作家艾茵·蘭德(AynRand)作品的《光之聲》,則不失為另一種選擇。片中的流行巨星私下裡抱怨着這個社會“将給予我們應有的權力壓到了最低”,一邊又唱着那些不動腦子的口水歌。布拉迪·科貝特(BradyCorbet)兼任編劇和導演的這部新作,辛辣地對21世紀的名人文化進行了評說。但這一切的開始,卻是一場校園槍擊案件。在槍擊案件中幸存的小姑娘,憑借一首紀念歌曲聲名鵲起。就在一切要如套路進行時,科貝特卻跳過了18年,請出了長大後由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Portman)飾演的成年明星。她操着濃重的口音,獻上賣弄的表演,展現着長大的她價值觀發生的變化。不知道當年13歲剛剛成名的她,會對長大的自己做何感想。娜塔莉·波特曼奉獻出了能與她在《黑天鵝》中的表現媲美的完美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