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老瓶”如何裝“新酒”

“老瓶”如何裝“新酒”

時間:2024-10-30 06:59:07

《硬骨頭之絕地歸途》

《誓言》

《脫身》近期,《硬骨頭之絕地歸途》《誓言》《愛國者》《脫身》等以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為背景的電視劇密集排播,不同于以往影視作品展現局部戰争、戰役以及戰争故事的傳統創作手法,這些作品從跨地逃亡、兵棋推演等創新視角切入,引發大衆關注。

出奇出新,尋找符合新時代觀衆收視需求的表達方式,成為影視從業者在戰争題材電視劇領域的主要創新方向,對史料的深挖以及表現手法上的全新嘗試,也為戰争題材這一“老瓶”注入了新酒。

老題材新内容尋找全新關注點

國内戰争題材電視劇在選材上的時間跨度,通常集中在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的某一時間段。近年來,随着“十四年抗戰”概念的提出,抗日戰争的開始時間從1937年前移至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後,時間上的延展為此類電視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

山東衛視、湖北衛視同步播出的《硬骨頭之絕地歸途》(以下簡稱《絕地歸途》),就将故事背景設置在日僞政權建立的“滿洲國”境内。導演馬躍千表示,随着“十四年抗戰”的提出,越來越多“東三省淪陷”後的抗戰史料得以發掘,為此類作品提供了豐富的創作基礎。

這部作品是“硬骨頭”系列的第二部,首部作品《硬骨頭》于2016年在國内多家地面頻道播出。“《絕地歸途》的時間線從‘九一八事變’後開始,講述活躍在東北淪陷區的多方抗戰力量,共同營救、護送蘇聯記者的故事。”馬躍千告訴《綜藝報》,“通過這部電視劇,觀衆可以看到日軍在淪陷地區建立軍事要塞、發動經濟戰、建立‘滿映’發動文化侵略,以及掠奪中國文物的罪行。”

江蘇衛視播出的電視劇《誓言》,圍繞曾在二戰時期大規模應用的“兵棋推演”元素展開,為觀衆展示了至今仍存在于各國軍事院校的“兵棋”故事。該劇CSM媒介研究52城首播收視率0.877%。總監制毛衛甯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誓言》,彌補兵棋推演在影視劇中的空白。”

即将于近期播出的電視劇《脫身》以1949年中國共産黨的“歸省計劃”為背景,講述解放戰争末期,國共兩黨對待知識分子的不同态度,展現大時代變革下不同抉擇、不同信念之間的碰撞。監制汪啟楠表示,“《脫身》以解放戰争末期為大背景,内容聚焦于大時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無論是故事切入視角還是貫穿劇情的主線,3部電視劇均擺脫了大戰争、大戰役的傳統内容設置,将拍攝視角從戰争本身切換至戰局中的某些關鍵元素,如“僞滿統治”“兵棋推演”和“歸省計劃”等在其他同題材作品未曾深入呈現的内容,嘗試為傳統戰争題材電視劇注入新内核。

挖掘曆史富礦以遵循史實為準繩

尊重曆史,一直是國内戰争題材作品創作的基本要求。廣電總局在《關于2011年11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中強調,“一些曆史題材電視劇創作中出現了不尊重基本曆史史實的現象,個别劇目存在胡編亂造曆史的内容和情節,在價值導向上出現偏差,這種現象必須予以糾正。”同時該通知還指出,“曆史題材電視劇是人民群衆特别是廣大青少年學習曆史知識、深化民族記憶的重要渠道,是弘揚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途徑。廣大電視劇工作者在創作曆史題材電視劇創作時,要把握住兩點:一是真實可信,要在尊重曆史基本史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這是曆史題材電視劇的生命所在。二是要堅持唯物史觀,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傳統文化。”

面對受到觀衆诟病的“抗戰神劇”“雷人台詞”,2015年3月27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主持召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題材電視劇播出工作部署會時表示,對過度娛樂化的劇作不得頒證。

如何在遵循史實的基礎上進行内容創新?3部劇的主創均認為二者并不矛盾,他們表示,豐富的曆史資料能夠幫助團隊講好故事,為觀衆帶來更為真實的曆史觸感。

馬躍千表示,随着中國抗戰史史料的不斷完善豐富,這些内容将成為戰争題材劇的“富礦”,等待大家挖掘。“東北抗戰史14年,在戰争題材的孵化上,隻要能真正深入曆史,就可以挖掘到鮮為人知的新内容。”“在《絕地歸途》的創作中,史料是基本依據。如果沒有足夠的史料支撐,我們沒有底氣創作《絕地歸途》,因為會有負罪感。”馬躍千表示,“這段曆史是先輩的慘痛經曆,是民族的流血犧牲,如果胡編亂造,心裡過不去那個坎。”

對于具有諜戰元素的時代背景劇《脫身》而言,作品講述了解放戰争末期國共兩黨對人才的争奪,這在國内公開資料中偶有呈現,但社會關注度不太強。汪啟楠表示,《脫身》的創作過程非常嚴謹,主創團隊做了大量資料收集工作,劇中很多情節均是曆史中的真實事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将成立這一大背景下,劇中的一些細節,包括在上海發生過的一些事情,都有具體社會事件相對應。”

《誓言》中出現的兵棋推演作為軍隊常用戰術手段,曾在西方軍隊中廣泛應用。日軍在日俄戰争、珍珠港戰役中都曾使用兵棋推演。導演袁俊平表示,主創團隊通過曆史照片和相關資料考證,确認了故事發生時段的兵棋推演實際應用案例後,才進一步推進該主題。通過曆史史料挖掘新内容的同時,主創團隊還邀請了現代兵棋創始人、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楊南征教授擔任軍事總顧問,在拍攝過程中進行現場指導。毛衛甯表示,“我們在接觸兵棋推演這一題材之前,對兵棋推演并不了解,所以我們需要專家。在每步需要通過兵棋推演表現劇情反轉的時候,更要依據專家的指導。”

精研手法還是創新模式?随着中國電視劇行業的發展和其他題材精品劇作的沖擊,戰争題材電視劇求新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伴随網絡發展成長起來的國内新一代年輕觀衆,在美劇、英劇乃至電影級制作電視劇的熏陶下,對戰争題材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場景真實性、内容可看性以及故事邏輯的精密性等都成為觀衆品評一部作品的标準。

對此,影視制作者們也在不斷探索求變。《絕地歸途》中,馬躍千團隊嘗試了美劇拍攝手法。全片使用了“公路片”的叙事模式,基本架構也采用了美劇常用的“單元”劇結構,用50集講述了9個故事,希望通過線型叙事方式呈現不同内容的抗戰元素。“劇中的9個故事每個都可以單獨制作成1部電視劇。但在創作過程中,團隊還是希望在叙事和人物脈絡清晰的同時,加快故事整體節奏,滿足年輕觀衆收視需求。我對年輕人的收視習慣有一定關注,同時也研究過這部劇的受衆類型,所以在拍攝時也會更傾向于年輕人的觀看習慣。”馬躍千表示。

汪啟楠表示,作品求新、求變,但是也不要忽略傳統、經典的戲劇邏輯、元素和結構。戲劇發展至今,行業前輩們已經做過很多創新嘗試。無論是《潛伏》,還是蘇聯以及好萊塢的同類題材影視作品,大多保持着傳統的戲劇結構,但依然常看常新。“對我來說,與其一味求新求變,不如把前輩留下的東西吃透,這樣的作品永遠是經典,也能夠吸引觀衆。”

曾執導《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英雄無名》《怒火英雄》《十送紅軍》等多部戰争題材劇的毛衛甯認為,抗戰劇可以和懸疑、情感、動作等元素相結合,兵棋等新元素加入後又帶來一些新變化,但影視作品的核心還是真實可信的人物和打動人心的故事。“俄羅斯對衛國戰争題材内容不斷發掘,香港警匪片曆經幾十年發展,卻依然能不斷推出吸引觀衆的新作,關鍵在于作品的不同視角和對人物的精雕細琢。”毛衛甯表示,“如果在這方面做文章,我認為抗戰劇還是會有所突破。”

另一方面,毛衛甯認為,戰争片也要回歸戰争本身。将主人公置于接近真實的背景中,才能更好地幫助觀衆理解主角的抉擇和思想轉變。《誓言》中,主創團隊使用了大量長鏡頭表現戰争場面,從全景到局部,再到戰争現場的細節過渡,作品在呈現手法上與傳統戰争題材作品沒有區别,前期投入十分可觀。“如果再拍戰争片,我們依然會采用這種方式,盡可能把戰争做到真實,我們希望給主人公設計真實的環境,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展現人物。”

戰争題材要守衛“人性”回顧早期戰争題材影視作品不難發現,此類作品的内容大多圍繞戰争、戰役本身展開,人物設定臉譜化,故事情節套路化,正反雙方對立鮮明。相較這些早期作品,近期戰争題材作品的着眼點和故事主題越來越豐富,内容也更加關注人物個體的思考、抉擇。

汪啟楠認為,無論是戰争角度還是諜戰背景,故事中的每個個體都存在差異,因而每段故事也各不相同。當創作者突破所謂的橋段、套路,表現不同個體以及他們的個人情感時,将會出現更多創作方向。“最終打動觀衆的還是每個人的個人情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中國戰争題材影視作品從戰争、戰役向人性化内涵的轉變符合該類題材的一般發展規律。毛衛甯表示,創作者越來越年輕,觀衆越來越年輕,我們可以展示的空間也越來越大。

毛衛甯以俄羅斯戰争影視作品為例,俄羅斯第一代戰争電影基本都是以展現革命戰争場景為主,究其原因是因為第一代創作者是戰争中成長的英雄,他們親曆過戰争,懷有英雄主義情結。第二代戰争作品則以控訴戰争的角度記錄戰争,因為此時的創作者多為戰争年代出生的人,他們經曆了父親前往戰場、母親後方流浪的真實生活。“随着時間推進,創作者逐漸脫離了戰争年代的影響,開始從曆史角度反思戰争。”

毛衛甯介紹,俄羅斯電影《布谷鳥》通過戰争結束前一名德國士兵、一名蘇聯上尉和一位名叫“布谷鳥”的當地大嫂——這3位語言不通的人物,在與世隔絕的小村落中共同生活的經曆,去反思戰争對人性的泯滅和對人性的尋找。拍攝戰争是為了避免戰争,挖掘戰争中的人性成為第三代乃至之後戰争題材影視作品的一般發展規律。國内同類作品的内容主題發展曆程也基本符合這一規律。

“我覺得不管是哪個年代的戰争,我們的作品最應該關注的永遠是戰争中的人。這個人可能是自己的士兵,可能是敵人的士兵,也可能是受到戰争傷害的百姓。”毛衛甯表示,如果更多地從人的角度表現戰争,作品将會有更多的突破。

衆議戰争題材創作

高希希導演

拍攝戰争題材劇一定要忠于曆史,用獨特的視角反映這場戰争和這群人。

汪啟楠編劇、導演

無論諜戰還是情感,基本創作要求就是要符合邏輯。這個邏輯包括人物本身的行為邏輯,包括時代背景賦予的邏輯。如果在創作中嚴格遵循這些基本邏輯,就不會出現所謂的抗日神劇。趙立軍導演

世界觀和曆史觀會決定一個人對戰争的理解。張光北演員、制片人

但凡有分量的文藝作品、讓觀衆能記住的作品,一定是有曆史基礎、有出處的。毛衛甯導演、制片人

用遊戲化的心态,包括用不嚴肅的方式處理戰争這樣一個沉重的題材,顯然是本末倒置,也會使觀衆對戰争題材作品産生排斥。于立清導演、編劇、制片人

動作、懸疑、諜戰這些元素,觀衆愛看,接受度高,百看不厭。抗戰劇的題材是取之不盡的。李幼斌演員

戰争是非常殘酷的,不是娛樂觀衆就能糊弄過去的。劉新導演、編劇、演員

就像二戰、納粹,全世界很多國家依然在拍,很多優秀的影視劇其實都有新的表達,我覺得這值得學習。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