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銳見
胡正榮中國教育電視台總編輯。曾任中國傳媒大學校長、中國視協第六屆副主席。主要研究傳播學理論、新媒體、國際傳播、傳播政治經濟學等領域。剛剛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衆、服務群衆。”這将一直以來既積極探索媒體融合又迷茫困惑的縣級媒體的深化改革又推向了新的高潮。
基層治理是我國長治久安的基礎,基層群衆的數字鴻溝、信息鴻溝消除是信息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鄉村振興、智慧社會、數字中國等戰略的實施與落實都需要縣域基層治理的支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正是契合了我國社會發展的這個階段。簡而言之,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以縣域綜合智慧平台為建設目标,在本縣域搭建一個綜合性、智慧型平台,通過這個平台(P)連接政府(G)、縣域各行各業(B)、縣域用戶(C),做到P2G、P2B、P2C,在這個連接一切的平台上,面向政府、行業、用戶實現垂直、細分、場景、智能服務,真正實現政務、商務、服務全連接,這種對縣域服務,因其本地性、區域化、直接性、資源的獨占性等優勢,而具有了不可替代性。
這個平台當然可以是與别人合作的,也可以是完全利用第三方平台的,但是,最好是縣級融媒體中心自己的,也就是自有平台,因為,這樣可以更好、更直接地将縣域資源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更可以将所有的數據和資源都沉澱在自己的平台上,以利于可持續發展。别忘了,建成中心很重要,可持續發展更重要,沉澱下來的用戶數據、市場數據、行業數據、政務數據等都是最重要的可以運營的數字資産,是實現智慧鄉村的根本資源。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要切記習總書記提出的“引導群衆、服務群衆”,要以用戶為中心進行建設。用戶行為變化非常迅速,分衆化、差異化日益凸顯,縣域基層用戶的跨越式升級更加突出,比如,縣域4G消費提速,縣域基層更多的視頻消費跨越過了有線電視,進入OTT盒子或者移動端等,鄉村用戶細分市場突出,場景轉換也明顯增加等。這就要求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不管現在開發和利用的平台有多少,渠道有哪些,覆蓋有多廣,場景有多少,都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最終都要一鍵解決用戶需要。這個是評判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最終成效的标準。
技術和人才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基礎。從目前情況看,相當多的縣級融媒體中心運用的是更大機構提供的技術平台,或者外包給專業的技術公司,自有研發力量和運營維護人才短缺已經成了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中的最大瓶頸。思維、知識結構、能力體系等都需要大大升級和升維改造。
體制機制将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關鍵。隻是簡單地将縣裡的廣電、網站、報紙等物理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建設不成融媒體中心的。首先也是最難的就是化學融合,即融媒體中心組織結構重構,不能再按照媒體類型來成立二級機構了,最好按照項目制、事業部制等規劃與建設。同時,在縣級融媒體中心進行流程再造,人力、設備、項目、資本等都按照融合後的項目制和流程化進行配置。其次,豐富營利模式,體制内與體制外共同探索,用融媒體中心的連接、智慧能力,将對政府的政務、對行業的商務、對用戶的服務全面連接,獲取回報。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任重道遠,覆蓋面廣,示範效應突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全國衆多縣域中一定會創造出富有成效、特色明顯的媒體融合經驗和模式的。因為,中國改革開放正是從鄉村經驗起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