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淺析地域文化紀錄片《美麗西江》的叙事手法

淺析地域文化紀錄片《美麗西江》的叙事手法

時間:2024-10-30 01:14:31

口董軍華

目前電視熒屏上出現了一種“地域題材熱”,越來越多的紀錄片創作者将目光投向地域文化的呈現與表達,讓受衆在領略紀錄片中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創作者所要傳達的地域文化。2016年央視紀錄頻道的開年之作《美麗西江》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一、叙述視角的平民化與主客觀視角相融合

叙述視角,指的是叙述者觀察和講述故事的切入角度。在電視紀錄片的創作中,其叙述視角不僅為創作者提供了觀察問題的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創作者對于所觀察事物的叙事判斷。所以說,對于叙述視角的選擇,主要還是取決于它所要呈現的内容。

1.叙述視角的平民化

所謂的“平民化視角”是“以一種平民的視角來觀察生活,在作品的創作中有受衆意識,并創作出讓觀衆接受和喜愛的作品的紀錄片創作态度和模式”①。平民化,意味着對拍攝對象的尊重和平等。

紀錄片通過采用平民化的叙述視角,以一種對拍攝對象表示尊重的平視角度去觀察、記錄,活生生地再現生活的本來面貌,拉近了與受衆的距離,使得紀錄片更貼近生活,也為受衆帶來了強烈的現場感、參與感。而在地域文化視野下,無論是表現地域文化中的自然美還是人文美,平民化視角的叙述方式也更能貼近生活、貼近受衆,是創作者常用的叙事手段。

比如,在紀錄片《美麗西江》中,創作者就把叙述視角置于普通人甘紹明的身上。為了讓新添的兒子有一個好兆頭,甘紹明決定在兒子百日那天去德天瀑布釣魚。創作者通過平民化的視角講述了甘紹明為兒子釣魚這件事情,向觀衆傳達了西江流域的人文美以及德天瀑布的自然美,而這恰恰也是西江流域地域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2.主觀視角與客觀視角的融合

所謂的主觀視角即為創作者采用自身的一種視角去觀察、記錄拍攝對象,将自身的創作理念與思考加入到拍攝對象中,它最為明顯的表現形式是對素材的傾向性選擇。反之亦然,客觀視角即為創作者的客觀記錄,即不加入任何創作者的思想傾向,隻是單純的記錄。對于地域文化紀錄片的表達來說,無論是主觀視角還是客觀視角,兩者取其一作為整體的叙述視角,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地域文化不僅滲透到地域素材上,同時也滲透到創作者的創作表達中。因此,在地域文化視野下,主觀視角與客觀視角的融合是必然趨勢也是必備的創作手法,這種視角的融合能使創作者更好地表達作品的主題思想、傳播地域文化。

在《水生》一集中,漁民吳亞志在經過多次捕魚失敗後,來到寺廟祈福,靠捕魚為生的他希望能得到神靈的保佑。魚汛到來之後,吳亞志開始了捕魚,剛開始的幾次都沒有捕到魚,但在幾次之後,吳亞志獲得了一次大豐收。此時創作者通過客觀視角對吳亞志的捕魚活動進行了記錄,真實地再現出“靠水為生”的西江流域人民的生活狀态。在這個故事的結尾,創作者也展現了吳亞志與妻子的日常生活。創作者透過鏡頭向受衆展示的吳亞志一家的溫暖場面,就是一種主觀視角的表達。畫面包括三個簡單的主體:吳亞志、魚、妻子。西江為當地漁民提供了豐富的物産,漁民又以西江提供的豐富物産來養活家人,這是西江流域的物産美,更是西江流域的地域文化。可見,主觀視角與客觀視角的相互融合很好地呈現出了創作者的主題思想。

二、叙事語言的多樣化

随着科學技術的進步,紀錄片的創作手法變得日益多樣化。其中,叙事語言的多樣化不僅能夠達到吸引觀衆的目的,也能深層次地去傳播地域文化。

1.解說詞的拟人化、戲劇性

解說詞,是紀錄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紀錄片來說,解說詞并不是對畫面的一種簡單重複,而是對畫面内容的補充和提高。對于紀錄片來說,解說詞往往是創作者聯系受衆的重要紐帶,也是創作者表達人與自然主題思想的表現手法之一。由于地域文化是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态,所以在當前地域文化紀錄片中,創作者常常采用解說詞拟人化、戲劇性的表現手法來拉近人與動物之間的距離,進而表達“主人公”的情感與内心世界。同時,創作者通過建立受衆與動物之間的平等關系,來引導受衆對畫面背後的思考,對地域文化進行深層次傳播。

在紀錄片《美麗西江—生機》中對猕猴有這樣一段解說詞:“每年10月,猴群進入繁殖交配季節,龍虎山的多事之秋”,“五歲的金毛年輕氣盛,它試圖追求花頭,但這一切仍需悄悄進行,如果被猴王發現,後果非常嚴重”。在這段解說詞裡,創作者将拟人化與戲劇性同時展現出來,加強了解說詞的表達能力,同時強調了對受衆的代入感。此時在受衆眼裡,這些猕猴的行為活動就像人類一樣,有着自己的思想,這就是因為創作者将動物放在了與人類平等的角度來叙述。這樣的解說,在深化主題的同時也将西江流域生态美的地域文化表現了出來,而且是不留痕迹、簡單直接。

地域文化的抽象性決定了它必須依靠具象的物質載體來進行傳播,而這個物質載體,最直接的呈現方式就是生命體,也就是人與動物。對以解說詞為主的紀錄片來說,通過解說詞來拉近受衆與紀錄片的距離是創作者目前經常用到的創作手段。因此,解說詞的拟人化、戲劇性對于地域文化紀錄片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2.鏡頭語言的寫實性

紀錄片是一種視覺藝術,紀錄片中的鏡頭通過運動來向觀衆傳達信息,提升觀衆的理解能力,這就是鏡頭語言。其本質是在傳達信息的時候,幫助觀衆理解、消化創作者在畫面背後所要表達的思想内容。

在紀錄片《美麗西江》中,由于每一集都是西江流域地域文化的一種呈現表達,且對于《美麗西江》來說,它的創作本質就是展現西江流域的自然美。所以為了能夠客觀地展現西江流域的自然美,在多數情況下,創作者選擇了寫實性的鏡頭語言。而對于以表現自然之美為主的紀錄片來說,簡單的紀實、客觀的記錄也是其在表達手法上所積極追求的。

三、叙事結構的嚴謹性

叙事結構是指“創作者為了表達主題思想的需要,運用蒙太奇思維方式對衆多零散的素材做出取舍和布局,将它們組織成有機的整體。”②紀錄片的叙事結構有無數種可能,唯一的區别隻有合适與不合适之分。地域文化紀錄片叙事結構的嚴謹性,不僅表現在能夠清晰地傳達地域文化、揭示紀錄片的主題,而且也是創作者對地域文化進行梳理、概括的一種體現。

1.層次性叙事結構

層次指的是紀錄片創作者對要表現的内容安排的先後次序,每個層次表達一定的意思,不同的層次根據一定的順序組織在一起,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形态。對于地域文化來說,由于其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所以采用層次性叙事結構也就成為了創作者進行這類紀錄片創作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法。

紀錄片《美麗西江》從自然、物産、生态、民族、生活等多維立體視角去展現西江的自然之美、物産之美與人文之美。該片共有12集,創作者将每一集都進行了層次性分布,并以主題表達為邏輯順序再進行重新排列。這樣的層次性叙事結構,在給觀衆帶來震撼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引導觀衆進入深層次的思考。

2.空間性叙事結構

當前地域文化紀錄片選取的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一定具有主次關系以及邏輯關系,因此對于這種素材關系的構建,采用空間性叙事結構較為合适。

《美麗西江》是以地域人民的生活狀态為載體,以表達與呈現地域文化為目的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其中,每集都由獨立的4-5個故事組成,且每個故事都是為該集的主題而服務。但故事之間又沒有本質上的因果關系,是并列存在的,所以在叙事上采用的是空間性叙事。這不僅能夠對故事進行有序化整理,同時對激發受衆的參與度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地域,是空間概念與時間概念相結合後的概念結合體,地域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其必然會随着時代的發展而被注入時代的精神。紀錄片作為地域文化的傳播載體,更适合去關注地域文化中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像《美麗西江》就是很好的例證。它體現了文化的一種記載,也是曆史發展的見證。

本文系2015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像建構與傳播研究”(項目編号:2015338)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沈芳毅:《叙事藝術在人文紀錄片中的應用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②譚天、陳強:《紀錄之門—紀錄片創作理念與技能》,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責編:胡斌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