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試論《熱血軍旗》對革命曆史的成功呈現

試論《熱血軍旗》對革命曆史的成功呈現

時間:2024-10-30 10:46:07

《熱血軍旗》劇照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熱血軍旗》作為慶祝建軍90周年的獻禮劇在央視一套播出後,獲得了不錯的口碑。該劇講述的是1927年“八七”會議前後,中國共産黨創建人民軍隊的探索史和實踐史。在筆者看來,電視劇《熱血軍旗》很好地完成了它的創作使命,把革命曆史成功地呈現了出來。本文将從該劇所展現的革命史實、革命先輩以及革命精神三個層面來展開論述。

一、忠于革命史實,還原曆史厚重感

一部優秀的曆史題材影視作品首先應當是忠于史實的。與“抗日神劇”不同,《熱血軍旗》最突出的品質正是它忠于革命史實,拒斥不合乎情理邏輯的“浮誇風”制作。該劇以時間為線索拉起了整段中共建軍史,同時對曆史大事件進行交叉記叙,運用宏大叙事下配以旁白的手法來述說曆史詳情,兼顧了革命曆史的完整性、複雜性和準确性,還原曆史以厚重感。

首先,該劇以時間為線索串起中共建軍史,還原了革命曆史的完整性。該劇以北伐戰争為開端,詳細描述了中共黨史軍史上的三大起義,從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朱德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拉開中共建軍序幕,到毛澤東等領導的秋收起義,再到後來張太雷、葉挺、葉劍英、聶榮臻、恽代英等領導的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廣州起義。同時展現了三大起義期間具有曆史節點意義的标志性事件,比如八七會議、三灣改編、三河壩戰役、井岡山會師等,系統且有重點地描繪了中共先驅創建革命軍隊的偉大實踐。并且,該劇不是去簡單地記叙過程,而是注重交代複雜的因果邏輯關聯,用較大的篇幅講述了國民黨右派反動勢力對國共合作的破壞,以及發動“四·一二”、“七·一五”政變對共産黨人進行迫害等,将三大起義的前因後果條理清晰地呈現了出來。通過規模叙事,該劇完整地呈現了這段厚重的建軍史。

其次,該劇對曆史大事件進行了交叉記叙,還原了革命曆史的複雜性。通過戰場與戰場背後鏡頭的不斷切換,既呈現了時而沖鋒陷陣、激蕩人心,時而戰死沙場、悲怆蒼涼的戰鬥場面,又展示了戰場背後的政黨交鋒、遠見謀略。通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雙線交叉推進,既呈現了周恩來等人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重大意義及其起義軍南下的艱辛過程和重大挫折,又展示了毛澤東開展工農運動、發起秋收起義的政治遠見和軍事謀略,凸顯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通過國共兩黨各自發展的對比,既顯示了共産黨的先進性及其對中國革命的重大推動作用,又将國民黨反動派從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開始逐漸暴露的反動面目顯露無遺。在北伐戰争的大背景下,該劇梳理了國共合作、工農運動、武裝鬥争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還原了複雜的革命曆史,避免了虛化、簡單化的傾向。

第三,該劇配以旁白述說的手法,還原了革命曆史的準确性。雖然電視劇制作屬于藝術創作,但畢竟該劇的對象是一段革命曆史,因此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就顯得尤為重要。該劇使用旁白手法來達到準确講述曆史的目的,在戰争畫面中配以旁白解說、在農村考察畫面中配以旁白解說等,雖然手法傳統,實則行之有效,既實現了節省長篇累牍畫面達到突出特寫的目的,又通過說的方式與畫面緊密結合,讓觀衆得以把握曆史事件的發展走勢,從而保證了曆史事件能夠通過電視熒屏準确地呈現在觀衆面前,可謂相得益彰。

二、忠于革命先輩,體現人物本性

在忠于革命史實的背景下,《熱血軍旗》秉持嚴謹的藝術創作态度,忠于革命先輩,通過貼近實際、立體的手法來刻畫革命先輩們的鮮明個性,體現了人物本性。

一方面,該劇通過對革命先輩們進行各别的、立體的刻畫,體現了人物本性。所謂各别性,就是個體間相互區别的獨特性,而立體性就是多維的刻畫。劇中尤以三位主要人物的刻畫最為豐滿:通過理論文章的發表、實地考察的報告、各種形式的講學以及大小會議上的辯論等,把毛澤東作為一位革命戰略家、理論家、領導者的身份充分的展現了出來,又通過其與妻子楊開慧及孩子在一起的鏡頭,呈現出他作為普通人溫情的一面;通過國共兩黨間的多次談話、對國民黨軍官的政治說服以及各種會議上的主持等多個場景,展示了周恩來作為政治家、外交家的深厚功底及其儒雅得體的個人修養,同時通過領導上海工人運動、南昌起義等,凸顯出他的軍事謀略,呈現了一個能文能武的領導人形象;通過遊說立場不同的朋友、同鄉、同學等場景,呈現了朱德資曆深厚、和藹親近、以德服人的形象,又通過三河壩戰役的以寡敵衆場面,凸顯出他的“打仗内行”功底、鋼鐵軍人意志和卓越戰鬥思維。除此之外,對一些革命先輩也予以了鮮明的個性刻畫,比如骁勇善戰的葉挺、彭德懷,頗具政治遠見的葉劍英,讓觀衆感到劇中人物的“人性”十足。

另一方面,該劇通過人物之間或共識或沖突的聯結,體現了人物本性。就共識性而言,主要體現在具有共同理想信念的共産黨人身上。比如:毛澤東與周恩來關于廣大農民群衆對于中國革命具有極大重要性的高度一緻看法;朱德與陳毅一見如故,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合力策反軍閥楊森的革命軍人默契感;朱德對毛澤東關于開展遊擊戰的軍事策略的贊同和欽佩等。就事件沖突而言,毛澤東與陳獨秀的對話尤其引人入勝。在開展農民運動、建立軍隊、領導武裝鬥争等問題上,毛澤東在不同場合多次向陳獨秀據理力争,完全表現出毛澤東作為無産階級革命家的真性情。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實質看得更加深遠,他清楚地認識到工農群衆的力量以及武裝鬥争的必要性;但為了黨内團結,他選擇回到湖南搞農民運動,用實際行動給出答案,體現出他重視實踐、不空談的品質。對黨内不同觀點的争論給一定的篇幅予以表述,恰恰體現了共産黨人真實的精神品質。

《熱血軍旗》劇照三、忠于革命精神,傳達紅色情結

《熱血軍旗》的優秀品質,不單在于它書寫了中共的光輝建軍史,也不單在于它塑造了革命先輩的英雄形象,還在于它傳達了具有現實觀照性的革命精神;毋甯說,它的優秀品質是這三個要素的有機統一。該劇忠于革命精神,傳達了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紅色情結,并把握住了革命精神的現實觀照性,也就是它永不過時的生命力在當下的現實意義。這種革命精神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黨的領導和武裝鬥争。

一是突出黨建立軍隊的重要性。《熱血軍旗》全劇都在講述一個主題,即中國共産黨建立了人民軍隊,其中凸顯了黨之于軍隊的軍魂意義,明确了黨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力量之源。一方面可以從革命軍人的黨性認識來看:葉劍英在蔣介石準備授以重任的關頭,堅定地向周恩來提出加入中國共産黨的申請;朱德申請入黨被拒後赴德留學,歸國後又重新加入到中共的革命鬥争中;賀龍在入黨前多次表示佩服共産黨人為了信仰戰鬥的決心和毅力等。可以說,軍隊将領都是堅定黨的領導、堅定共産主義理想信念的先行者。另一方面還可以從黨領導軍隊的戰鬥力來看:從鐵甲軍隊到新四軍,再到三大起義的起義軍,人民軍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都源于黨的領導,源于共産黨人共同的理想信念。這是該劇的核心價值之一,而它之于當下的意義,即是對“聽黨指揮”的最好诠釋。

二是明确武裝鬥争對于中國革命的必要性。在劇中,毛澤東轉引馬克思的話,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并預見性地警示中共黨内的右傾投降主義者,明确了在革命時代黨領導武裝鬥争的必要性。但由于以陳獨秀為主的右傾投降主義者對國民黨心存僥幸、一味退讓,導緻在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發動政變的時候毫無防備、無力抵擋,衆多共産黨人遭到迫害。事實證明,對抗反動階級,隻有通過革命來實現,武裝鬥争不可或缺。這也是對當下“能打勝仗”要求的最好诠釋。

《熱血軍旗》忠于革命史實、革命先輩、革命精神,成功地呈現了那段建軍史,具有很強的現實教育意義,同時也為重大革命曆史題材影視劇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作者單位: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工程經濟學院/責編:胡斌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