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黃山根藝,天趣盎然

黃山根藝,天趣盎然

時間:2024-10-30 05:38:07

文•圖/喵葉編輯/淺葵設計/秦然

周末閑着無聊,便和幾位友人一起去虹悅城閑逛,驚喜地發現正巧碰上那裡的多肉集市,喜歡植物的我自然要好好轉一轉。集市上彙集了很多各地的設計師,将多肉與木雕、手工相結合,非常精彩,而其中一家來自黃山的根藝工作室——“天成閣”吸引了我的注意。

其實之前對根藝隻是略有耳聞,隻知道根藝是木雕的一種,以樹根、樹樁、樹瘤、枯木、竹根的自生形态或畸形态為審美對象,因材施藝,磨砂上光,配座命題而成的樹根藝術品。而天成閣展出的根雕花盆,造型簡潔精緻,配上小小的多肉真是相得益彰,心中自是喜歡的不得了,于是便和店主攀談了起來,才得知天成閣的根藝選材都是來自黃山,不同于藝術的曲高和寡,天成閣還在根藝中加入時尚元素,比如制作根雕花盆栽上多肉,貼近大衆,自然頗受年輕人的歡迎。

作為一項藝術,天成閣的師傅王少賓可是有話要說。王少賓出生在安徽黃山腳下的一個農村,父親是做木工的,從小就看到父親給人做家具,用一根根木頭做成各式各樣的桌子。椅子,覺得很好玩,不知從何時起就對木頭産生了興趣。還有自家的老屋裡的那些有雕刻的窗戶、房梁,很佩服古人的技藝和雕刻工藝。那時王少賓就在想要是自己也會雕刻該多好呀。

畢業後他無意中打聽到民間有位老師傅,對古徽州三雕中的木雕有深刻的研究,專攻人物、花鳥雕刻。經過多方打聽,終于不負有心人,讓王少賓找到了這位師傅。王少賓向師傅講述了自己對木雕的看法,以及對古徽州木雕的傳統技藝傳承。他說他認為做事先做人,沒有一顆平靜、沉穩、寬容的心,是做不好木雕的。社會太浮躁,生活節奏太快,都是很匆忙的過客,人與人之間缺少信任、關心。兩人非常投機,聊了好久好久。最後師傅說學藝時的苦與累、寂寞與枯燥,問他能承受嗎?王少賓說這些都想過了,對于苦與累,想要學藝有成不吃苦不受累怎麼會成功?在寂寞中尋找安靜,枯燥中追求快樂。也正是因為他的堅持,最後終于可以成為一個木雕人、一個手藝人。

對于苦與累,想要學藝有成不吃苦不受累怎麼會成功?在寂寞中尋找安靜,枯燥中追求快樂。也正是因為他的堅持,最後終于可以成為一個木雕人、一個手藝人。

如今的王少賓癡迷于天然根藝:她的自然、撲拙、大氣,還有大自然賦予的紋理,歲月沉澱的痕迹,都讓他如癡如醉。有些如美女般婀娜多姿,有些如動物,似幻似真。給人一種生機、向上的精神。不知不覺中王師傅做木雕已有十來年了,把自己喜歡的事做為一個事業,是很快樂的事。木雕和根藝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王師傅認為為古徽州木雕做一個傳承,是我輩為之奮鬥的目标,努力學習進取,把古徽州木雕發揚傳承下去意義非凡。而作為向往自由自在、安靜平和的生活的王少賓,在自己的工作室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根藝的特點是天然造型,突出“天然美”。中國根藝大師屠一道先生把根藝特點總結了五個字:真、奇、古、怪、絕。這都說明根材對根藝的重要性,沒有好的天然形成的好根材,絕不能制作好的根藝作品。尋找理想的根材十分艱難,往往過百木而不遇,相千根亦難一得。一根在手,百看千相,反複審察,要在愛護天然,不損天然,依形度勢,十分謹慎地略加整删,在似與非似中尋求意境,在根木節、疤、瘤上找傳神。根藝之寶,寶在自然,天人合一,神形兼備”,這是根藝價值的根本所在。

在此之前,并不了解根藝這項藝術,然而在和王少賓師傅的交談之後,忽然對這樣一門緻敬自然的藝術有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動。如今再讓我去理解根藝的意義,大概我會這麼說:“根的藝術,是一種奇巧結合、天人合一的獨特造型藝術。它用具有自然美的各種根材形态,創造出多姿多彩的美的形象。”

而店主也很開心地告訴我們,有很多客人來這裡之後不僅帶走了作品,還将作品帶給更多喜愛根雕的人。就比如之前有位美女顧客就來采購了大量的根雕花盆,然後自己植上些植物,參與到了南京的蘿蔔集市,将這些美好的小根雕展示給了更多喜歡自然和植物的人。為了讓更多的人可以接觸到這項藝術,天成閣還開了淘寶店鋪,真正的與時俱進。

天成閣真正可貴的地方,就是在繼承傳統根雕藝術的同時,還不忘創新和思索,結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推出一些小巧的根雕花盆以貼合大衆,讓根雕藝術真正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裡,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品。将大自然的精神凝聚于小小的木制品之中,讓人們在城市中感悟自然之道,向世人傳達出慢生活的生存理念。在待棄或将燒的喬灌木及竹、藤等廢根當中,先人們發現了自然的美感,因而“化腐朽為神奇”,返璞歸真,這大概就是根藝的本真面目吧。

劉思穎老師作品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屏山村天成閣

淘寶店鋪:小木君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