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裡約熱内盧基督像

裡約熱内盧基督像

時間:2024-10-30 01:47:44

裡約熱内盧的基督像,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裝飾雕像,在造型設計、建造工藝上為世人驚歎。其“救世基督展開雙臂”的造型,也成了裡約的城市标志。

五百多年前,第一批到達巴西的葡萄牙人,将十字架立在海灘上,從此,聖主耶稣的榮光開始照耀這片土地。1931年,在巴西裡約熱内盧的科爾瓦多山頂,人們又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十字架”——裡約熱内盧基督像。

修建這座雕像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在19世紀中期,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就向巴西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提議,請求集資建造一座大型宗教紀念像,而公主對此并不在意。當巴西在1889年成立共和國後,這一設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為當時的法律規定必須政教分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人們對宗教信仰的熱情再度高漲,同時,為了防止政教分離導緻宗教信仰在民衆中逐漸缺失,1921年,裡約熱内盧大主教再次提議修建紀念像,他還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周”的活動來吸引捐款,巴西政府也默認了項目的進行。這就是基督像的由來。

這座紀念雕像是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所設計,雕像高30米,雙臂展開長達28米,總重1145噸,其下還有一個8米高、象征世界的基座(也是一個可容納150人的教堂)。建造時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适合十字架形狀的雕像。雕像的造型為基督身着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的全景。這一造型彰顯着博愛和獨立,亦展示出巴西這個移民國度所特有的包容與熱情。從遠處望去,耶稣像面朝着廣闊的大西洋,他伸展着雙臂,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特别莊重、威嚴。

要修建如此巨大的雕像并非易事。人們先是在法國制造雕像的各大部件,用粘土雕塑出頭像和手,再運往巴西用混凝土澆築、組裝。為此,人們還特意建造了一條運送建材上山的鐵路。雕像的外層材料選用了滑石,其質地柔韌,而且能夠抵抗惡劣天氣。美國捐贈了一些钛,用來塗在雕像外層,以減輕海邊鹽化作用的破壞。至于填充雕像内部的材料,則是一種砂、糖和鲸魚油的混合物(糖與鲸油可能用于增加粘度,因為鲸油可在高溫下粘度不變),但問題是其中還含有鹽份,這可難不倒聰明的建築師,他們利用電解的原理,破壞了鹽的結構。千年前,耶稣為了救贖世人受難,雙手上鐵釘留下的痕迹,在雕像上仍然清晰可見,這個令人驚歎的龐然大物在細節上竟能做得如此精細。雕像内部設有電梯,其頭部與雙臂上則分布着許多避雷針,盡管如此,雕像還是受到了雷電的破壞。

在裡約熱内盧,你會驚訝地發現,幾乎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這座雄偉的雕像,而裡約人則早就習慣一擡頭就看到基督像:他高高地矗立于此,默默地注視着芸芸衆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