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雷鳥(雌鳥)
小嘴鸻
小嘴鸻周末,受朋友之托,我與攝友活佛大哥陪同兩位内地鳥友前往小東溝,拍攝目标拟定為:岩雷、小嘴鸻、高原岩鹨等,當然,如果能拍上其他特色鳥更好!
阿勒泰地區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和生态環境類型的多樣性,使其成為新疆鳥類資源的富集區之一。在“阿勒泰地區拍鳥第一人”張國強先生編著的《阿勒泰野鳥》一書中共收錄了當地342種鳥類,大約為我國鳥類的五分之一。我國許多鳥類僅在這個地區才有記錄,如:岩雷鳥、西方松雞、阿爾泰雪雞等。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愛好者不遠千裡、萬裡來到阿勒泰觀鳥、拍鳥。
下午4點出發,一個半小時後我們乘車順利到達拍攝點山下,帶上裝備徒步登山近一個小時才真正到達目的地。
即使到了拍攝點,拍攝目标也不會如約出現,經驗告訴我,如果能在一小時内找到或發現愛鳥護鳥的拍攝者目标就算是很幸運了。運氣差的時候,空手而歸也不為奇!
鳥與人
時間寶貴,我們4人迅速“一”字排開,在目标可能出現的區域内開始探寶似的仔細搜索,不經意間,時間過得很快,眼看着太陽由強變弱,又西下泛紅,可高原上的神奇寶貝兒始終不肯露出芳容。焦急、失望與無奈的表情已悄悄挂在了每個人的臉上。堅定信心,絕不能空手而歸讓遠道而來的鳥友失望!我邊想邊加快了腳步,同時不停地掃描着周圍的每一塊岩石,因為此時岩雷鳥的羽色與周圍花崗岩的顔色幾乎一樣,如果它不移動,即使站在你面前也可能不被發現。
就在眼睛酸澀,已出現視疲勞症狀時,不遠處似乎站了個小活物,一動不動。當它出現在我的鏡頭裡時,才确定是一隻雄性的小嘴鸻正在恭候我們的到來。小嘴鸻是小東溝的夏候鳥,栖息地和繁殖期與岩雷鳥基本一緻,但我近幾年一直沒能拍上它的雌鳥。雌鳥羽色比雄鳥更鮮豔,幼鳥也是第一次邂逅,如此看來,雌鳥在育幼期更易發現和接近。所以,此次小嘴鸻對我來說又是意外的驚喜和收獲。
我趕緊示意附近的鳥友,同時蹲下身子慢慢向它靠近,并仔細觀察着周圍。在一塊岩石的陰影下,一隻毛茸茸的小家夥最終被我發現,同時它也發現了我,迅速向坡上方向跑去。就在我起身欲追時,又有幾隻大大小小的小嘴鸻東跑西竄出來,共三隻成鳥和三隻幼鳥。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這群高原上的小主人以最大的熱情和耐心主動擺出各種姿勢。我們時而趴着時而跪下,在它們面前忘我地投入到拍攝狀态中,順光、逆光、側逆光,站姿、跪姿、卧姿全部上!
不知誰喊了一向:“差不多了吧!抓緊時間再去找找雷鳥吧。”這時大家才像從癡迷沉醉中醒來似的,調整狀态,随即投入到雷鳥的尋覓中。也許是心情好的原因吧,每個人的腳步都顯得輕盈飛快,而且都是信心十足的樣子。
走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就聽到活佛大哥的喊聲,緊接着就看到一隻雷鳥“嘎嘎”地叫着從他身邊飛出來。根據它的叫聲,我和活佛大哥判定,是柳雷鳥出現了!于是大家迅速向它飛出的位置靠近,發現一隻羽翼已豐的當年幼鳥正卧在石頭旁的草叢裡,幾隻鏡頭不約而同地對向它,快門聲随即響起。這時旁邊又忽忽啦啦地飛出三隻,把全神貫注拍攝的我們都吓了一跳。原來與我們無意中相遇的是柳雷鳥的五口之家。真是有心拍岩(岩雷鳥)岩無影,無意拍柳(柳雷鳥)柳成群!雖然拍攝時間很短,但每個人都記錄了無與倫比的美麗瞬間。
岩雷鳥開屏(雄鳥)收獲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這次的拍攝對我們觀察柳雷繁殖與栖息地的變化又提供了新的資料。從近幾年我們在小東溝對柳雷鳥的觀察與記錄發現,柳雷鳥的繁殖地較岩雷鳥海拔低,但随着幼鳥的出巢與長成後,它的栖息地将會遷至岩雷鳥的活動區域;與岩雷鳥相比,它相對膽子小、更懼怕人類,往往在發現它的同時已經大聲鳴叫着飛走,所以在非繁殖期較難拍到柳雷鳥。
當一輪明月挂在小東溝湛藍的天空上時,我們鳴金收兵。十點半安全返回,市區已是燈火闌珊。七個半小時的行程,近一個小時的拍攝過程,雖然過程艱辛勞累,但結果卻令人開心滿意。
自2012年開始拍鳥觀鳥以來,我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投入到了這個興趣愛好中,一年四季,無論嚴冬酷暑,隻要走出去總有收獲與發現。在不斷提高自身拍攝水平與觀鳥識鳥的能力的同時,我也見證和經曆了這支隊伍的成長與壯大。随着參與人員的不斷增多,有關愛鳥護鳥的宣傳與工作力度也随之加大,人們愛鳥護鳥的意識也明顯提高。每年政府都要組織開展“愛鳥周”活動,在政府的大力倡導與積極引導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身邊的這些美麗精靈,成為愛鳥護鳥的志願者,使生活在這片藍天下的精靈們得到了家人般的呵護。
神奇美麗的小東溝,一個令“鳥人”永遠神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