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大西溝慨然地将生命的火炬注入樹梢,把果實奉獻在枝頭,讓緣分結識緣分,把饋贈留給饋贈:一隻鳥,一片葉子,或者一隻手,一個眼神。大西溝,西部邊陲孕育的一幅畫卷、一首情詩、一段情,自然的韻調、空靈的手筆,含蓄地展現于世人面前。
伊犁霍城大西溝之秋
大西溝紅葉
(一)
作家碧野發表在1956年12月号《人民文學》的名篇《天山景物記》中這樣記叙新疆霍城的大西溝:“春天繁花開遍峽谷,秋天果實壓滿山腰,每當花紅果熟,正是鳥雀百獸的樂園。”也許作家勾勒的線條還有點粗粝,那麼,再加上這麼一段就眉目清晰俊美起來了:“有這麼一條野果溝,溝裡長滿野蘋果,連綿五百裡,春天五百裡的蘋果花開無人知,秋天,成熟累累的蘋果無人采,老蘋果樹凋枯了,更多的新蘋果樹茁壯起來。”
這真是好,一下就觸摸到了大西溝的脈搏。于是,再聽聽心音:“如果說進到天山這裡還像是秋天,那麼再往裡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嫩脂似的感覺。這裡溪流緩慢,萦繞着每一個山腳,在輕輕蕩漾着的溪流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藍、白、紫,五彩缤紛,像織不完的織錦那麼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麼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麼絢爛。這密密層層成丈高的野花,朵兒賽八寸的瑪瑙盤,瓣兒賽巴掌大。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也顯得格外精神。在馬上你用不着離鞍,隻要稍微伸手就可以滿懷捧到你最心愛的鮮花。”
寫的真是太好了,作家就是畫家、鑒賞師,這麼多層次的形、色、味堆砌起來,繁複而不淩亂,疏密有緻,畫裡畫外有聲有色,無不令人拍案叫絕。我驚奇地發現,電子版地圖裡大西溝的身軀嬌小,濃縮成一個點,再放大後模糊成一朵花。也因此,大西溝在我的心裡慷慨着,任我無限放大對她的綿綿情絲。
于是,在按捺不住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遍翻唐詩宋詞,可惜沒有描寫大西溝的詩句。但是,我分明看見大西溝唯美的身姿,袅娜娉婷,從字裡行間躍到桌上,邁出門檻,一路順着山脊走去,兩邊的山坡魔幻般鮮活起來:春雨、春風、春花,指揮着千軍萬馬,它們一齊舉炬向上,勇往直前,一直向太陽靠攏。
一年四季,大西溝慨然地将生命的火炬注入樹梢,把果實奉獻在枝頭,讓緣分結識緣分,把饋贈留給饋贈:一隻鳥,一片葉子,或者一隻手,一個眼神。
(二)
大西溝,地處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北部,天山南麓,北依賽裡木湖,位于國道312線西側。我們乘坐的車經過霍城縣清水鎮向西北方向行駛到大西溝鎮,再從大西溝鎮一路向西,穿林帶、過荒灘,繼續向西北行駛十多公裡,便是峰巒疊嶂、滿川樹木、果紅葉翠的大西溝了。河床中間有一條蜿蜒的溪流,流水吞銀吐珠,奔騰而下,令人心曠神怡。
大西溝境内野生櫻桃李分布面積較廣,被命名為“中國野生櫻桃李之鄉”。櫻桃李又稱野酸梅,屬喬木,果實呈圓球形、橢圓形,果實顔色分紅、黑、紫、黃四種,鮮豔美觀。味酸甜可食,制成的飲料、果醬具有降血脂、開胃等保健作用,産品供不應求。大西溝内雨水充沛,條條涓涓細流彙成大西溝河,河流蜿蜒曲折,夾岸層巒疊嶂,生長各類野果約60餘種,共有野果樹39.6萬株。溝内以野蘋果、野酸梅、杏、山楂為多,而野酸梅林是亞洲獨有的、唯一的分布在霍城縣大西溝境内逆溫帶山區的罕見物種,已瀕臨滅絕。
大西溝曾是成吉思汗大軍前進揮斥揚鞭的古棧道。境内的大西溝廟又稱福壽山廟,是清代新疆最大的道教活動場所,當時的大西溝廟名震四方,吸引衆多疆内外遊客。從地理位置來看,福壽山如同一把靠椅,坐北朝南,真乃風水寶地。至于大西溝廟初建于什麼時候已經沒有記錄了,傳說已經有上千年的曆史。有記載說:1221年,道教龍門派創始人丘處機奉成吉思汗召喚,從内地到中亞途經大西溝,曾專門受福壽山道士之邀傳經布道數日。時至1763年,由清政府出資在福壽山先後修建了37個佛龛,包括三清殿3間,三皇殿3間,玉帝廟3間,關帝廟3間,玉帝閣1間,月宮廟1間,魁星閣1間,文昌閣1間,邱祖廟1間,觀世音閣1間,千手佛1間,龍王廟1間,山神廟1間,達摩祖師閣1間。大小廟依山傍水,廟宇相連,氣勢恢宏,環繞點綴在福壽山腰。可惜的是,該廟毀于1945年,現在山上僅存有一個彎月形天然石洞及部分洞龛,依山而建的拾級小路及菜圃依稀可見。苦難總是相連,和大西溝廟對峙的東山坡上也曾修建過喇嘛廟,有博爾塔拉等地的蒙古族喇嘛來此傳教誦經,不幸的是三區革命時期此廟亦被毀。
現在,大西溝的保護和開發已經開始運作。厚厚的總體規劃上呈現了各級政府對大西溝30年的近、中、遠期規劃。目前,霍城縣大西溝鄉廟溝旅遊區管委會已經成立,前期1000萬元的道路投資已經完成,投資1100萬元的旅遊接待中心建設和景區的大門、停車場、步道等基礎性工作已經完成,主要工程是恢複18世紀中葉大西溝福壽山建築原貌、依山修建避暑山莊、修建賞景休閑的園林小區等工作。
(三)
初春的一場雨給大西溝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紗。雨後山間雲霧缭繞,雪峰時隐時現,山梁朦朦胧胧,樹木隐隐約約。雪山、樹木沒有了晴日的對比與反差,如同一張宣紙經大師簡潔地勾勒,便創作了一幅水墨山水大作清新素雅,濃淡相宜。讓人不禁贊歎:大自然,你就是世上技藝高超的水墨大師。
三月的野杏花感染了春色,漫山遍野的綠映入遊人的眼簾,杏花傅粉上陣,粉紅的面頰,高跷着蘭花指直指藍天,一派嬌羞怒放,絲毫不讓野酸梅。于是,野酸梅花逞強好勝、恣肆汪洋地盛開于河流兩岸、山前地帶,浩大綿延的野酸梅林鋪天蓋地,無愧于“世界最大的野酸梅林”稱号。
置身花海,如雲似霧,如夢如幻一般。趨前細看,白花晶瑩剔透,炫目刺眼。腳下,綠草如茵,山花爛漫,争奇鬥豔。起伏的山坡上,抱團簇擁的繁花綴在枝頭,牛羊漫步林間,悠然自得。迎着春風,沐浴在陽光下,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感覺心肺都被這青草繁華的氣味淨化了,有點飄飄然飛蕩的感覺。香的俗,浪得野。湄峰嫣然,胭脂正紅。枝間,野酸梅花輕盈淡雅,超然出塵,清風素骨,灼灼而立。眼前,分明盛開着兩朵花:一朵,綻放在陽光下;一朵,藏在心裡。
當遊人穿過風景如畫的萬花谷、踏着這古時候勾連歐亞的“鐵關”,旖旎的“塞外江南”風光夾雜着曆史的滄桑,一下鋪陳而開,此情此景,永生難忘。至于野核桃、野蘋果、野梨……等到野酸梅花謝幕以後,她們才交替登場、輪番展演。
到了秋天,大西溝的壓軸主角經曆了春夏的洗禮,顔色漸漸由淺入深,由淡轉濃,成熟的果實、經霜的紅葉、鋪底的深黃,真可謂五彩斑斓。而到了冬天,白色是這裡的主色調,加上清澈見底的河水、幹練挺拔的銅枝鐵幹,仿佛一出戲劇的結尾,等到高潮到來時,又是絢爛之極。冬天,山野歸于平淡,那些喧嚣一世便戛然而止,隻留下默默的鳥雀、獸類靜坐觀望,不時沉浸在波瀾起伏的回味中。
(四)
大西溝收留了這麼多鮮花和芬芳,如今以寬仁的胸懷,迎接八方的遊客。現在,大西溝的廟會從農曆六月二十日開始一直延續17天。廟會期間,唱戲的、做買賣的、耍把戲的、還願的、求神的,人們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可謂熱鬧非凡。
順山拾階而上。山路蜿蜒陡峭,時斷時續,樹木叢生,遮天蔽日,峰回路轉,不遠處,幾個大小不一的橢圓形天然卵石洞在半山腰的百仞絕壁上時隐時現,再跋涉,一個深15米、寬11米、高11米的巨型卵道教摩崖石窟呈現在眼前,幾尊佛像昂首挺立,相傳它們是長春真人丘處機當年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邀請,西行此地講經布道時開鑿的。石窟位于刀削似的崖壁中間,旁邊還有一些小洞窟,洞窟的外壁上留有煙熏火燎的痕迹,凸顯着當年傳教修行者淬煉信仰的堅毅果敢、無所畏懼。站在陡峭洞穴前,仰望高聳穹廬,使人感到頭暈目眩,有點喘不過氣來。回望來時的路,林木掩映,山谷幽深,深不見底,而側面的山峰也矮了許多,山崖上驚起的鳥兒不時在谷中鳴叫,幾陣山風吹過,身上冒着熱氣的汗珠頃刻凝聚成冷汗。大西溝石窟也許是國内最西邊的道教遺迹了,遠在蒙古高原和中原大地的信徒不遠萬裡而來,這也許就是信仰的力量吧。不過,邊緣往往是異彩的天堂。
秋天,是視覺的饕餮盛宴:紅的、黑的、紫的、黃的……無比鮮豔,呈現别樣的風采。美酒,釀在枝頭;詩句,藏在葉間。九月或者十月,看氣候上妝。攜着淡淡的清韻,一抹嫣紅,一份從容,似舞女的裙,舒展搖曳,又似少女的臉,嬌豔欲滴。擡眼,一抹雲水,泛着倦意;低頭,綿延遠逝的群山,或披金挂紅,或納黃藏翠,迷亂着我朦胧的靈魂天窗……
大西溝,西部邊陲孕育的一幅畫卷、一首情詩、一段情,自然的韻調、空靈的手筆,含蓄地展現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