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傳拓:傳統的複印技術

傳拓:傳統的複印技術

時間:2024-10-29 08:58:22

對普通人而言,傳拓是小圈子裡的事。其實在照相術沒有進入中國之前,傳拓是一種重要的複制技法,我國古人研究青銅器、秦磚、漢瓦、碑刻、石雕等方式就是傳拓。

主持人*王魯湘

嘉賓*陳旭

由平面拓到立體全形拓

傳拓,先将宣紙覆蓋在金石器物上,用墨打拓,使器物的銘文、紋飾、圖形等特征真實複制到紙上。而今天,喜歡傳拓的人更多的是出于一種樂趣。

主持人: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來自清末後,特别是民國年代上海那邊出來的很多全形拓的青銅器,還有很多著名文人、畫家的一些題跋的東西,現在都賣得很貴。比如一件完全立體的大克鼎,帶有透視深度的物體,它是用一張紙在一個鼎上,直接圓着過去拓出來,還是分幾個面拓,然後在裱的時候将它們拼接在一起的?

陳旭(晉商文化研究專家):它有幾種方法。一種就是整紙,整紙是圓的,需要剪貼,便于最後裝裱,但是它有一個極大的毛病,就是不準确。

主持人:總而言之,它會走形的。

陳旭:對,它是絕對不準确的,而且你也拓不到位。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繪圖法,你隻需繪出來以後,按照尺寸在上面取相應的比例,它出來的效果既精确也不會走形。

主持人:實際上你在拓的時候就已經把繪的感覺放進去了。

陳旭:不是繪,我按照透視學的感覺放進去,因為每件物件都有一個光的透視感。

主持人:也就是說,最後做完後,你們還可以在某些關鍵且做不到的漏拓處手工用筆補一些吧?

陳旭:像一些紋路,尤其是青銅器,有些回龍紋地方可能鏽蝕掉了,但那種鏽蝕的感覺是最好的。不過有些地方還是需要拓一下,畢竟還是有一個傳承,就是需要告訴給後人,過去的古人是如何制作這些精細的東西。

據《隋書·經籍志》記載,“其相承傳拓之本,猶在秘府”,可見從那時起就有“傳拓”一詞。之後,唐朝人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傳拓技法,因此有了黑白分明的拓本。宋代三百年間,傳拓更是風靡,這期間出現了大量對古代名碑的翻刻、拓制。尤其是金石學的興起,傳拓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而這種技法大大促進了收藏、記錄、研究古物之風的形成。

主持人:拓片和中國古代的金石學是有關系的。過去很多出土的青銅器,還有一些碑版上的文字,它們都需要通過傳拓傳承下來供後人學習。這不僅是學習、研究文化和曆史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中間的書法和字形的結構,所以要求盡可能做到還原。

陳旭:像《隋書·經籍志》中記載,它主要用于文人墨客臨摹字或者研究過去曆史,拓下來回去好記錄、好用,這是屬于一般的平面拓。

主持人:後來平面拓發展到清代後,特别是清末以後,受到西方素描的一些影響,青銅器出現了立體全形拓,要求有一種透視立體的東西,但全形拓在過去确實被認為是傳拓中難度最大的。

青銅器全形拓的技藝是在清末出現的,這也可以看作是西洋照相術傳入中國之前金石的“影像照片”。全形拓結合了素描、繪畫、傳拓、剪紙等多種技法,讓原本簡單、粗略的青銅器線描圖或局部拓片圖有了質的變化,在平面的拓紙上展現了立體的青銅器形制與花紋,後來全形拓逐漸衍化為一種新穎的藝術形式。但讓人驚訝的是,在陳旭這裡,全形拓成為他實現各種創意與想法的重要手段。

作品背後技術與感情的交流

全形拓如同一隻不受任何條件限制的畫筆,隻要人發揮想象力,就可以将實景用另外一種方式呈現于畫紙之上。當傳拓的對象由器物變成景觀時,或許我們應該給它改個名字,叫全景拓。雖然現代影像技術的手段無數,對任何景物的呈現都沒有問題,但用傳拓這種傳統技法呈現出來的景觀與實物有着一種與衆不同的震撼。另外,全形拓是各類傳拓技法中最難的一種,它不僅要求拓者具有豐富的平面傳拓經驗,還需要具備諸如素描這樣的美術基礎。正因如此,曆來善拓者不多。後來随着以攝影為基礎的各種複制技術的廣泛應用,全形拓這種費時費工的純手工技藝難免走向衰落,逐漸成為一種稀有難得的藝術手法。作為晉商文化研究專家,陳旭想要傳拓的對象是與晉商有關的文化符号,于是車輪成了陳旭傳拓作品的又一個表現主題。

陳旭:我傳拓作品的素材還是源于晉商文化,我就想做一個如何能反映晉商長途跋涉的艱難過程。但是我在實際考察過程中,遠遠超出晉商的範圍。

主持人:晉商隻是代表一個區域,其實這樣深深的車轍在全國各地過去的官道、驿道上都有。

陳旭:對,尤其是我到了娘子關的固關長城,它經曆了兩千五百年的曆史。尤其是甕城,下邊全是石闆,光光的石闆,石闆車從甕城進去後就有兩道車轍,磨下去三十多公分深,淺的地方也有十幾公分深。我在那兒看了以後,感觸很深,我不想僅做一個晉商,我想要做一個中國曆史的痕迹。在幾千年的商道曆史裡,車輪有它一定的生活感和現實感,所以我就到處找這些老車輪。

據了解,全形拓本來就費時費工,而實現尺幅規格大型的傳拓,難度更是超乎想象,往往需要數月之久。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知道作品背後的故事,實現情感交流,才會讓作品在飽含曆史滄桑之外,更讓人感覺厚重。從金石到建築,從建築到曆史遺迹,陳旭借助全形拓手法有了更多的想法,因此他選擇河南嵩山豐富的地質組成,作為自己的又一個傳拓呈現對象。

陳旭:我選用的岩壁非常大,大概有幾十米高。大岩壁的中間有一個斷層,按照地質學家們的說法,斷層是因為石英岩有穿進來,它的實質很不一樣。

主持人:對,中華龍鳥的石質是石英岩的。

據悉,被人稱為“中華龍鳥”的岩壁在河南嵩山。嵩山以少林寺聞名世界,以至于它的另一個重要身份常常被人忽略——世界著名的地質公園。在不到幾十平方公裡的範圍内,

嵩山保存着距今23億年、18億年、5.7億年三次地質構造運動的遺迹,換句話說,我們能在嵩山看到展露在地表的20多億年前的岩石。

陳旭:嵩山是地球表露最完整的一個地方,學者們稱它為“五代同堂”,但是現在新學者們把它分得更詳細化,又稱它為七代到十代同堂。我去嵩山的時候,看到一些石頭的褶皺表露得非常明顯且漂亮,很有藝術感,所以我考慮能不能用拓片把它們展現出來,結果效果還挺好的。

主持人:我想你剛開始肯定也是比較傳統的平面拓,後來再逐漸走向器物的全形拓,從晉商文化走向了大自然。也許起初你隻是想要給學生或者别人提供一個地質圖貌的東西,但是你現在在作品裡加入了很多人文、藝術的東西,還加入了你的主觀情感。

陳旭:是的。在傳拓日常生活裡的實物中,比如傳拓植物,先要擺好造型,設計好它在畫紙上的布局,然後再鋪紙。當畫紙被水浸濕後,植物的形狀輪廓也就顯現了出來,但此時并不能馬上傳拓,還需要蓋上一層薄薄的塑料布,在塑料布上按壓浸濕的紙面,植物的形态就會更加清晰地顯現出來。達到理想的效果後,再拿掉塑料布,等紙面稍微幹燥一些就可以開始傳拓了。植物拓好後,還可以在畫面一角再拓上一塊山石,畫面上深淺與明暗就有了鮮明的對比。再比如傳拓白菜,需要提前造型,用葉子在平面上先拼出一個白菜形狀,然後才開始鋪紙、浸濕等各個步驟,再開始傳拓,最終呈現的是一幅與水墨國畫氣質相近的美術作品。在傳統中國畫中,白菜有“青白持家”的寓意,再配上題跋,詩、書、畫兼具,情境、意境都有了。

即使隻是旁觀,傳拓也會讓人樂在其中,這或許正是全形拓的魅力。無論古今、無論金石、無論花草,隻要發揮想象力,便可以留下永遠的拓迹。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