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西藏人的聲音在瞬間就能抵達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不知今後西藏人的祈禱聲是否也能通過手機迅速傳達到神祗耳裡?
文/紮西達娃墨鏡
在草原上,你會看到牧人臉上戴着墨鏡,款式各異,戴在每個人臉上也呈現千姿百态,或莊嚴神聖、或孤傲冷漠、或匪氣十足,或滑稽可笑。
起初是為了遮攔高原強烈耀眼的陽光和茫茫雪地刺目的反光,在墨鏡沒傳到西藏之前,牧人們用黑色羊毛織成的眼罩挂在臉上,不僅影響視力,看起來也像是面目猙獰的江洋大盜。
到現在墨鏡已經成為牧人們特别是男人們時尚的裝飾品,甚至在夜晚,在昏暗的帳篷裡也不肯摘下來。
最後,這玩意兒似乎變成了身體的器官長在了牧人臉上。
當牧人把墨鏡從臉上摘下時,你會發現他們的眼睛多麼清澈明亮,充滿了純真和善良,那是在任何被文明污染的大都市裡都看不到的還原了人類初始狀态的眼神。
我相信戴墨鏡時間長了,眼神終有一天會變得黯淡昏濁的。
沖鋒衣
因為好奇,上網查詢,英文裡,這種戶外衣服被叫做“TechnicalJacket”,既被稱作“功能性外衣”,也可以譯為“多功能外衣”,為什麼這種戶外防風防雨透氣的外衣被中國人稱為“沖鋒衣”?居然沒查出個所以然來。
因為在拉薩街頭,穿這種花花綠綠衣服的男女們實在是太多。
又是一種惡俗的時尚,似乎成為外地人西藏之行必備的行頭之一。從随旅行團的遊客到背包族,從公幹的官員到來淘金的商人,從扛鋪蓋卷的民工到探親的家屬們……仿佛那沖鋒衣穿在身上徒添了幾分威武和勇敢──我征服!我來了!
然而,在醫院急診室和酒店房間随處可見那些仍然穿着沖鋒衣的人們臉色蒼白抱着氧氣袋病恹恹地躺在床上哼哼唧唧。
向高原沖鋒的戰士們一片片倒下了。
當這群穿着可疑的化工面料織成的裡裡外外挂滿口袋和拉鍊扣繩被自命不凡地被冠上具有戰争和暴力意味的“沖鋒衣”的旅遊者,像多國部隊組成的雜牌軍在西藏的鄉間城鎮掃蕩一番離開後,當地的西藏人開始發揚風大,男男女女在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黑色的藏袍外面也罩上一件“沖鋒衣”。
現在,它當之無愧地成為西藏人的“多功能外衣”,它可以穿在出席莊嚴會議的官員身上,可以穿在婚禮的新郎身上,穿在參加重要的典禮儀式的來賓身上,穿在爬上腳手架上的民工身上,穿在乞丐身上。
街上那個柱着拐杖舉着空碗的乞丐婆穿一件肮髒的“沖鋒衣”胸前赫然印着kailas名牌标志。
當然是假貨啦。然後,每個人都把自己變成了戰士,在和平甯靜的西藏高原像無頭蒼蠅似地到處沖鋒陷陣,最終迷失了自己。
攪拌器
用木桶打酥油茶是西藏人居家生活的一大特色,女主人握着木杆在桶裡上下抽動的力度控制是非常有技巧的,不信讓外來人試試,弄不好茶水就飛濺出來撲得一臉一身。還有把茶水從瘦長的木桶裡往外倒進茶壺裡也需要平衡的技巧,稍不小心會像決堤的洪水噴湧而出。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時,在成都聽說一家開西藏茶館的主人用洗衣機攪拌酥油茶,這聽起來一是大發明。
電動攪拌器本來是西方家庭用來攪拌果汁的廚房小家電,也不知什麼時候被誰洋為藏用,變成了目前幾乎所有西藏人家裡的酥油茶制作器(當然在有電的前提下),主婦們把打好的酥油茶再灌進熱水瓶裡保溫。
不能不承認茶水與油脂在電動高速轉動攪拌下的融合度遠遠勝于傳統的人工攪拌。
現在,早晨每家廚房裡傳來的是報警般的電動嗚嗚聲,而再也不是悅耳動聽嘩嘩響的攪拌聲。
早先,用木桶打好的酥油茶被主婦倒進用陶土燒成的陶壺裡,然後放置在同樣用陶土燒成的陶罐上,陶罐裡煨着牛糞微火,讓陶壺保持着長久的溫度。當殘留在陶壺外面的一縷縷酥油茶水沿着光滑的壺身流向壺底,流進陶罐的火苗,會發出吱吱的響聲,滿屋會飄起油脂燃燒的香味。現在這聲音,這香味已經漸漸遠離西藏的廚房了。
要是遇到有一天停電,主婦們望着塑料電器發呆:今早喝什麼?
手機
八十年代初,使用手機的西藏人自然也是一批做大生意的商人,那時一群康巴人在茶園裡坐定後,每人從藏袍裡掏出厚實沉重的黑色“大哥大”手機立在茶桌上,擺成了一圈,當某人的手機聲響起時,所有人都以為是自己手機響了,迫不急待地抓起來放在耳邊。一片“喂!”聲。
那時手機的鈴聲沒個性,隻有一種聲音。
生活在阿裡的畫家朋友告訴我,他常年在紮達縣偏僻的山溝裡臨摩山洞壁畫,村民們每天拿着手機往一座山頭上跑,大家聚集在山頂上,給遠在上千公裡拉薩的親戚們或數千公裡内地上學的孩子們聊上幾句,咿哩哇啦一通後各自下山,也算是一景。
因為隻有那山頂上才有手機信号。當地郵車還是每十天來一次,人們讀到的仍然是半月前的報紙或更長時間的家書。
在拉薩街頭,看見一個行走的年邁的僧人一邊舉着手機,一手捧着經書,口中念念有詞地對着手機朗讀。
設想如果手機那頭的主人家能連接上音響喇叭,從此西藏的喇嘛們不必走村串巷地遠行,坐在寺廟裡通過手機聲就可以為任何百姓人家念經祈禱了。
如今西藏人的聲音在瞬間就能抵達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不知今後西藏人的祈禱聲是否也能通過手機迅速傳達到神祗耳裡?
一則消息:“俄羅斯KP網站做的“手機煮雞蛋”實驗,他們要做的是通過手機的通話來煮熟雞蛋,首先選擇了一個雞蛋放置在陶瓷的杯子裡(易導熱),之後在雞蛋的兩側分别放置了兩個手機,接着便進行了通話,在開始的15分鐘裡,雞蛋似乎沒有發生什麼明顯的變化,當通話進行到25分鐘的時候,細微的變化産生了,雞蛋殼開始發燙,進行到40分鐘時雞蛋表面開始變得更加脆硬,實驗人員用手敲開之後發現裡面的蛋白已經成固體狀,但蛋黃還是呈稀松狀,于是便繼續進行到65分鐘,就在這時整個實驗結束,實驗人員取下雞蛋發現已經完全熟透。
在沒有煙火的情況下這種煮雞蛋的方法的确是個不錯的嘗試,隻是不知道用手機煮熟的雞蛋味道是否依然鮮美。”
被這消息吓一跳,我們人類的肉腦還能經得起手機多長少時間的沸煮?
後來證實是假消息,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