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内家電領域,美的、格力,兩大家電股形成“比翼雙飛”的格局。
2014年底,中國“家電第一股”悄然易主,由格力電器換成了美的。2016年,美的總市值基本保持領先格力電器250億元左右。而近些日子,美的總市值對格力電器優勢擴大至400億元上下。
此前,曾有機構預測:2017年美的集團市值有望領先格力電器1000億元。
在筆者看來,這一切不過是一個結果,弄清背後的成因或許更有價值。
傳統制造企業,講不了故事卻為何還猛漲?
傳統制造企業,曾經長期不被資本市場看好。在相當多投資者眼裡,這類企業雖然業績穩健、根基紮實,但想象空間有限,沒有太多故事可講,因此,隻适合投資,不适合炒作。
随着互聯網“風口論”自2016年中期漸冷,加之“中國制造2025”、“工業4.0”概念春風乍起,人們終于發現了制造型企業的價值,于是将目光轉向了有潛力的企業,比如美的。
我們先來看看美的最近兩次大考的成績單。2016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1598億元,同比增長15%;淨利潤159億元,同比增長16%;歸母淨利潤147億元,同比增長16%;每股收益2.29元。2017年第一季度,美的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600億元,同比增長55%;淨利潤47億元,同比增長12%;歸母淨利潤44億元,同比增長11%;每股收益0.67元。
這兩份成績單,在中國家電行業堪稱無出其右者,即使放在整個中國企業的大盤子裡看,也是相當出色的。
依據目前态勢估算,美的集團2017年營收規模将沖至2100億-2200億元。
利潤呢?筆者姑且取其近兩年淨利潤率最低值7.8%(美的2017年一季度值)測算,則2017年全年美的淨利潤應在166億-171億元之間。
這個淨利值意味着什麼?意味着2017年“中國家電企業淨利第一”花落美的的可能性非常大。
筆者傾向認為,中國優秀家電股2016年下半年以來集體爆發,是資本市場的價值重新發現,而這一過程和互聯網概念被投資者逐步冷落恰好同步。
在過去長達五年時間裡,“風口論”、“互聯網+”備受推崇,衆多投資者的價值判斷不是依據企業業績,而是依據有無想象空間以及故事講得是否精彩,于是乎,一大堆“PPT公司”、“發布會企業”被推到了風口上。
相比之下,那些發展預期清晰可見、業績穩定到不需要預測的公司,反而備受冷落,怪不得不少務實型企業直喊“看不懂”。
格力“文科生”,美的“工科生”?
如果一個企業的未來清晰可見,那麼它一定是經營穩健的企業,換個角度看,也一定是個風險較小的企業。決定一個企業的未來是否可以預見的,是它的發展戰略是否符合邏輯。
從一家純粹的家電企業向泛家電企業轉型、從制造型企業向科技型企業轉型、從本土型企業向國際型企業轉型,這就是美的基于未來的發展邏輯。
基于這一邏輯,美的2016年推進了一系列國際并購,從買下東芝白電、Clevit商用空調、庫卡機器人,到與高創達成戰略合作。
有比較才有鑒别,将美的和格力電器這對冤家進行對比,也許會看得更清楚。
2015年年初,格力電器進入手機領域,但兩年過去了,格力手機銷量寥寥無幾,一息尚存。2016年,格力電器試圖通過收購珠海銀隆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結果遭到中小股東聯手否決。
自2012年5月接替朱江洪升任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領導下的格力電器雖然極力推進多元化戰略,但是今天,格力的業務主體至今依舊停留在空調這一産業層面,吃的還是朱江洪時代的老本。圖攝影劉奔為何格力電器多元化戰略始終打不開局面?不得不說,和董明珠過度強勢的個人作風有關,作為董事長、總裁,我們看到董明珠的決策太過随意,完全聽不進去其他股東的意見和建議。更要命的是,這種局面始終未有任何改變。
在存量市場,格力電器依舊十分優秀;而在增量市場,格力電器讓人看不到未來。這就是格力電器的現狀。
方洪波主導的美的,發展戰略有清晰的邏輯可循;董明珠主導下的格力,所有決策都像個人意志的任性發揮。
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将是美的徹底甩掉格力電器的關鍵一年。
中國股市終于不再是“故事會”
曾幾何時,中國股市更像一個投機場,大多數人抱着炒股而非投資的心态進進出出,這是中國股市有别于西方國家的一大特色。
講故事而非講業績,一度成為中國股市最明顯的價值取向。
樂視堪稱講故事最典型的例子。在過去至少三年時間裡,這家公司備受投資者推崇,成為資本市場的明星;而今,這家公司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前途未蔔。
下至企業上至國家,究竟靠什麼存在與發展?毫無疑問:靠看得見的産品。這是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已經反複證明的經驗。對于企業來說,支撐其長遠發展的力量,一定來自産品創新而非商業模式創新。
樂視盛極而衰的經曆,再次告訴我們一個淺顯的道理:做企業和做人一樣,務必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這個世界其實沒那麼多捷徑,如果有,早就被别人走過了,哪裡會等着你來走!
投資好比交友,和誠實可靠的人做朋友,他也許幫不了你什麼,但至少不會害你;投資有業績的企業,也許不能讓你一夜暴富,但至少會讓你資産升值。
這幾年,不少中國公衆(包括媒體)被樂視“生态理論”洗腦,失去了基本的判斷能力。所謂旁觀者清,外媒評論認為,樂視有今天,實乃“不知天高地厚的必然下場”。
慶幸的是,互聯網“風口論”正在逐漸冷卻,經曆差不多四年狂熱之後,中國資本市場慢慢平靜了心态,開始向價值投資回歸。
(本文作者系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責任編輯:辛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