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行業來說,本月最受人關注的應屬華潤萬家人事變動。2月18日晚,華潤集團官網挂出一則“集團調整華潤萬家管理團隊”的消息:華潤萬家CEO洪傑被免去總經理職務、另有任用,總經理由原華潤萬家COO陳碩擔任。
在大部分媒體的報道中,洪傑的離任是必然的,是因為業績不佳導緻的,但事實果真如此?我倒更認同一家報道相對客觀的媒體所表述的:洪傑在華潤萬家CEO的四年任期内,給人的感覺是實幹型,在他手下華潤萬家并購TESCO國際零售巨頭,同時推動電商平台e萬家在去年6月正式上線。
因此,如果洪傑的離去是因為業績的緣故,華潤萬家也不太會因為新帥的到來而迅速有所改觀,因為業績下滑是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華潤萬家是行業中最重要的企業之一,更沒有理由一枝獨秀。所以,業績問題既非洪傑之過,也不可能因陳碩赴任就能點石成金。
從這個角度來說,洪傑的離任,不能說與業績無關,但也不能說與業績密切相關。換句話說,那些口口聲聲說洪傑是因為業績不佳而被免職的媒體們,你們心裡也真的是這麼認為的嗎?
洪傑1989年進入華潤,到今年整整是27個年頭,是華潤萬家名符其實的“元老級”人物——其擔任過華潤集團審計部主任、副經理、經理;華潤集團财務部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華潤萬家首席财務官(CFO);華潤萬家首席運營官(COO);2012年,洪傑接替陳朗擔任華潤萬家首席執行官(CEO)。
應該說,洪傑既有基層經驗,又同時在多個部門擔任過負責人,同時又有長期的獨擋一面的經曆,這是一份非常完整、也非常紮實的履曆,作為掌管華潤萬家這家年銷售額超千億的零售航母的領導者,他的經曆、能力和素質應該都是足夠的。
沒有人可以否認洪傑治下的華潤萬家取得的成績。2012年接任華潤萬家CEO一職後,華潤萬家從2013年開始正式取代百聯集團成為連鎖百強的榜眼,僅次于國美和蘇甯(這兩家企業都是家電零售企業,客單價與超市業态為主的華潤萬家完全不具可比性),并一直保持到今天。而這4年正是中國實體零售遭受電商和經濟下行壓力強烈沖擊的4年。
洪傑在推動華潤萬家搶奪消費市場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不過,若僅以一年為限,讓華潤萬家在行業全面向下時成為一個例外,這根本是一件辦不到的事——洪傑也不例外。因為一年時間最多是起步,根本無法證明一家企業戰略轉型的成與敗。在行業變革沒有找到有效模式之前,行業增長趨緩是不可避免的,幾乎所有企業的利潤都在下滑。而對一艘千億級的零售航母來說,在經濟下滑、電商沖擊、來客減少、客單下降的殘酷現實面前,在移動互聯滲透到商業的每一寸肌膚的市場環境下,短短一年要想實現華麗轉身,不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嗎?
從這個角度來說,洪傑是無奈的——這種無奈是很多國企領導人或職業經理人能夠感同身受的。如果我們能抛開業績,從國企或者從更能體現領導人升遷與否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這個問題,或許可以把事件的本身還原得更加全面。
行業低迷、一片哀鴻的迷茫中,作為一家國企的職業經理人,洪傑的做法是需要魄力和擔當的——從其将轉型戰略定位為“長征”就可見一斑,華潤萬家在轉型上的系列嘗試與舉措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
然而,這一切都有可能因為洪傑的離去而全面轉向。這也是國企領導人和職業經理人的另一種無奈。
有分析稱,華潤萬家高管變動的原因是因為将在零售闆塊做出新的變革以提高盈利能力。但需要指出的是,零售企業的轉型是要找到突破的方向和新的盈利模式,而不是以追求報表上的數字利潤為目的,也就是說,對這樣一家規模的零售企業而言,當務之急不是減虧或盈利,如果急于求成,就必然導緻急功近利,在行業和企業都在找尋轉型之路的關鍵時期,這恰恰才是最緻命的。
我希望并相信,陳碩和新上任的其他華潤萬家高管們不會這麼短視。祝福洪傑的下一站,祝福華潤萬家的轉型之路,因為它的成功與否,對于行業有着其他企業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