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樣說?電商現在有大量的隐性成本沒有表現出來。首先是人工,現在加盟店的快遞員都沒有應有的保險,其待遇就屬于臨時工,他們不斷要求增加工資是有原因的。不這樣加工資,就沒有基本保障,所以今後電商領域的人工還會進一步快速上升。其次,制度性成本也很高,而且今後會更高。
有不完全統計顯示,制度性成本已經占到物流業的12.6%,遠高于4%的正常标準。這還隻是明處的成本,還有更多暗處的制度性成本,如僅僅是行政審批就有70多項,蓋章背後的成本可想而知。
第三也是最嚴重的是,物流成本是商業流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成本處于狂升階段。電商的模式,本身就刺激消費者,将一次消費轉變為多次消費,将一次物流轉變為多次物流,一身内衣也會買兩次、送兩次,上身衣服買一次,下身褲衩再買一次。
這還是好的,還有送得更多的,比如辦公用品,占用了大量物流,極不經濟。所有這些,最終都會反映在電商這種商業模式的總成本上面。慢慢地大家就會發現,看似方便的電商根本不是一種高效率的商業模式,而是一種實際不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那麼現在為什麼電商依然受到鼓勵呢?政府和市場都看不到這種商業模式的弊病嗎?
首先,國家給予補貼。現在雖然電商的物流成本在上升,但依舊享受了國家的物流補貼,中國大建高速公路,提供了完善的交通網絡,這實際就是一種商業模式上的補貼。運送電商貨物的高密度物流與其他車輛繳的是一樣的錢。
其次,城市化用狂升的成本摧毀了街道和街道商業,這是電商在中國大規模産生的一種偶然機會,但也是一種政策補貼,遺憾的隻是,這是一種錯誤政策的邊際效應。很顯然,隻要這種城市化的政策出現颠倒,比如房價開始穩定,甚至下降了,那麼電商擁有的所謂表面“高效”将會開始颠覆。
第三,政府的直接政策補貼,這種補貼并非是直接給錢,但實際也差不多。由于電商具有天然壟斷性産業特點,一個平台建立之後,很難出現競争的情況。政府認識到了這一點,并不是采取反壟斷政策,而是采取了依附的态度,向主要的電商平台提供各種優惠條件,遠比當初對外資招商引資時的條件更為優惠,比如土地、稅收,甚至還有不少直接投資以及大量的金融支持。
第四,其他如人工和稅收等方面的條件,也會壓低表面的成本。所以,現在的電商之所以春風得意的背後,實際是因為大量的隐性成本沒有表現出來,同時還享受了很高的直接和間接、表面的與暗地裡的補貼和支持,才會顯得相對有成本優勢,似乎顯得這種商業模式還代表着未來。
其實,隻要不盲目跟風,用理性去分析,搞工商管理的學者或是真正的分析家都不難看到,這種商業模式有着驚人的潛成本,還有未來的極大不确定性,絕非是一種高效的商業模式。
最後一個問題是,科技能夠解決問題嗎?消費模式可改嗎?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科技運用于電商,基本就是一個噱頭。的确,現在有無人機運貨,但也不想想,這得多少錢的成本?成本不是更高了?一支鉛筆收你300元的無人機運貨費,你願意支持這生意嗎?中國的城市密度都很高,漫天飛舞的如蒼蠅般的無人機,可能變成現實嗎?
至于消費模式的改變,隻能說也許會。尤其是在電商平台提供激勵措施的條件下,會有一點作用,但作用也不會明顯。這是因為,消費行為的改變一定是建立在人文素質基礎上的,有什麼樣的人文素質,就有什麼樣的消費行為。土豪的消費隻是土豪,記性不好的人、缺乏計劃能力的人,他們的消費行為就很難改變。
所以,現在國家對電商的支持是盲目的,電商本身就不是一種高效的商業模式,而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聰明的電商,自己就會尋找轉型之路,如果他們轉型了,那麼政策部門是否依舊支持?你支持的又是什麼?
要明白這一切對國家的消費政策的形成會有重大影響。因此,應該謹慎從事,方為上策。放眼未來,也許過不了多少年,中國的街道商業就會重新複蘇,從城市化的趨勢以及老齡化的現實來看,這是非常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