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一帶一路”的城市行動

“一帶一路”的城市行動

時間:2024-10-28 06:31:20

“一帶一路”倡議給古老的絲綢之路賦予了新的時代内涵,也為中國乃至世界帶來了新的曆史機遇,而城市,無疑是“一帶一路”建設所需要的重要引擎之一,烏魯木齊、蘭州、西安、泉州等諸多中國城市,已站在了建設“一帶一路”的新起跑線上,準備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走出一條全新的絲綢之路

所有的人都鼓起掌來,當業務系統裡企業信息顯示的那一刻,無人不為自貿區多證合一、多事項聯辦綜合系統與西安市工商局業務系統無縫銜接測試的順利進行而感到振奮。

這一幕發生在2017年3月23日的晚上,西安國際港務區政務服務大廳内依然燈火通明,此時,自貿區帶來的紅利,已然開始密集地向企業全力釋放。8天之後,陝西自貿區終于迎來了曆史性的時刻——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于4月1日挂牌成立。

自貿區,讓陝西省以及它的省會城市西安共同再次站在了改革開放的潮頭。作為連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樞紐和“向西開放”的戰略前沿,在陝西設立内陸型自由貿易試驗區可謂意義重大,陝西被賦予了探索内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的特殊使命。而西安既是古絲路的起點,也是絲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這座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正通過其在曆史、文化、旅遊、高新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優勢,全力融入“一帶一路”的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

距離西安1700公裡左右的福建省泉州市,在今年3月份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身穿花布衣,頭戴簪花圍,不時對着手機鏡頭用外文介紹。這是新華社海外社交媒體平台記者們進行的“一帶一路”系列直播,泉州這座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城市被選為系列直播的第一站。

早在宋元時期,泉州就與世界百餘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密切的海交貿易,并成為當時東西方國際貿易網的重鎮、世界性的經濟文化中心,泉州港曾出現過“漲海聲中萬國商”、“市井十洲人”的盛景。而今雖然時過境遷,但泉州一直重視對海上絲綢之路地位與作用的傳承,緻力于打造新時代對外交流的橋頭堡。

泉州不僅僅熱情地把客人們“請進來”,還積極地“走出去”。就在西安市為自貿區紅利而鼓掌的當日,泉州市也迎來了一件大喜事——3月23日,以“創新轉型,海絲揚帆”為主題的福建泉州外資專場招商推介會在深圳舉行,吸引了美國、德國、新加坡、菲律賓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名客商,以及多個海内外商協會代表參會。會上,泉州各縣(市、區)推薦的33個外資産業項目現場簽約,投資總額32.31億美元,拟利用外資16.64億美元。

西安與泉州,前者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新時期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城市;後者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先行區。兩座千年前就因為絲綢之路而享譽世界的城市,在千年之後不僅仍續寫着絲綢之路的中國故事,還因為“一帶一路”而走到了一起。兩年前的5月22日,泉州市政府與西安市政府共同簽署了《建設“一帶一路”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兩座古代海陸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攜手站在了建設“一帶一路”的新起跑線上,準備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走出一條全新的絲綢之路。

為“一帶一路”而動起來的中國城市不僅僅隻有西安與泉州,烏魯木齊、蘭州、西甯、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上海、天津、甯波、廣州等城市,都在積極行動、主動擔當,努力搶抓“一帶一路”為城市及區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新時代的“一帶一路”

“2000多年前,亞歐大陸上勤勞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條連接亞歐非幾大文明的貿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後人将其統稱為‘絲綢之路’。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赢’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是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展的重要紐帶,是東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國共有的曆史文化遺産。”——這是《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為《願景與行動》)中“前言”部分的一段文字。向西開放憑借着“依托疆内,輻射全國,布局歐亞”的經營戰略定位,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定位于“依托地緣優勢,深化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技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大放異彩。攝影/鄂璠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願景與行動》,從“一帶一路”戰略的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中國各地方開放态勢、中國積極行動和共創美好未來等8個方面全面闡述了“一帶一路”的總體戰略。這是中國政府推進“一帶一路”區域合作的一個戰略規劃文本,也标志着對中國發展将産生曆史性影響的“一帶一路”戰略進入了實質的規劃實施階段。

彼時,時光已經進入到21世紀的第15個年頭,在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為主題的新時代,面對複蘇乏力的全球經濟形勢、紛繁複雜的國際和地區局面,傳承并弘揚絲綢之路精神更顯重要和珍貴,而當今的“一帶一路”建設戰略無疑給古老的絲綢之路賦予了新的時代内涵。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要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國際場合公開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戰略構想。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中國緻力于加強同東盟國家互聯互通建設,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願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李克強總理在參加2013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時強調,鋪就面向東盟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築夢空間“一帶一路”離不開國内各省市區的協調和配合,甚至“一帶一路”的進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内各地的協同發展。圖為蘭州市“黃河母親”雕塑。攝影/韓素《願景與行動》在“框架思路”部分指出:“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帶一路”離不開國内各省市區的協調和配合,甚至“一帶一路”的進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内各地的協同發展。

在“一帶一路”的終極版圖中,圈定重點涉及的18個省(區、市)包括新疆、陝西、甘肅、甯夏、青海、内蒙古等西北的6省(區),黑龍江、吉林、遼甯等東北3省,廣西、雲南、西藏等西南3省(區),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等5省(市),内陸地區則是重慶市。此外,規劃還提及要發揮港澳台地區在“一帶一路”中的積極作用。

“一帶一路”建議規劃重點提及了多個節點城市,包括西安、蘭州、西甯、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内陸城市。強調支持鄭州、西安等内陸城市建設航空港、國際陸港,加強内陸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通關合作,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沿海的節點城市同樣不容忽視。規劃強調,加強上海、天津、甯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台、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

命題“絲路城市”

“‘一帶一路’戰略對經濟要素與資源配置及流動的高度市場化和高效化的促進決定了該戰略的空間應對不是排他性的,而是各省市和各城市協同、合作的共建。”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黨委書記彭震偉在其撰寫的文章《“一帶一路”戰略對中國城市發展的影響及城市規劃應對》中指出。

彭震偉列舉了江蘇省的例子,《願景與行動》雖未提及江蘇省,但江蘇省與《願景與行動》所提到的省區市及核心城市之間均已形成了緊密的經濟社會聯系,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甚至比其他省份更密切。“因此,通過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形成網絡化的、安全高效的各類要素聯系通道,城市與區域之間将構成一個開放的、包容的區域空間有機體,參與到服務‘一帶一路’的戰略格局中。同樣,‘一帶一路’沿線的中心城市也将與區域内的其他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形成緊密聯系的城鎮協作圈,共同發揮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對區域的開放引領和輻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帶一路’戰略不是一個區域發展戰略,而是統籌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長遠、頂層戰略,是一個具有一定空間指向和空間範圍的國家戰略。”

“一帶一路”戰略自提出以來,就立即引起了國内外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等的廣泛重視,不少人從宏觀區域或國家層面進行了大量研究。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的屠啟宇和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的楊傳開發現,從城市層面開展的“一帶一路”戰略相關研究相對來說還比較少,因此在去年,他們提出了“絲路城市”的概念。

“曆史上的絲綢之路是一個自1世紀開始蔓延到19世紀的陸上和海上貿易路線網絡。陸上絲綢之路依托商隊驿站、海上絲路依托沿海港口,實現了絲綢、香料等商品物資交換,更有許多不同語言、文化、宗教的人民相互接觸、交流思想,相互影響,從而成就了人類文明史上一段和平交流與相互對話的獨特曆史;也成就了一批由驿站和港口升級而來的絲路沿線城市。麥加、巴格達、大馬士革、亞曆山大、撒馬爾罕、泉州等不少城市至今仍屹立于世界名城之列,承載着開放、溝通的‘絲路精神’。”在屠啟宇、楊傳開看來,當今,推動“絲路城市”的命題同樣有着重大戰略價值,因此他們将“絲路城市”的概念界定為:處于“一帶一路”沿線範圍内,對所在國家、地區具有重要經濟、社會、文化、對外交往戰略地位和影響力的樞紐性城市。這些城市大部分是所在國家或地區的要素流動節點和增長極,對于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在對“絲路城市”概念進行界定的同時,屠啟宇、楊傳開亦指出,鑒于“一帶一路”倡議的開放性,當前意義上的“絲路城市”還并沒有明确的地理界線與門檻标準,但這些城市具備一些共同特征,可以将其歸納為:網絡連接功能、戰略樞紐地位、開放包容文化,這些共同特征有利于其形成發展共識。

城市,無疑是“一帶一路”建設所需要的重要引擎之一。

“聯”與“通”——新絲路上的新思路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行者智見:“一帶一路”年度報告(2017)》主編趙磊從2013年9月開始深入研究與調研“一帶一路”并主持中央黨校“一帶一路與邊疆穩定”重點研究課題,2015年5月他又推動成立了“一帶一路百人論壇”。

從西北地區的新疆、陝西、甘肅、甯夏、青海到西南地區的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地,從沿海省份的遼甯、山東、安徽、浙江、江蘇、福建、廣東、海南到内陸省區的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趙磊覺得,“一帶一路”讓他自己有了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機會。據他觀察,目前大陸31個省、區、市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大多都主動和“一帶一路”進行對接,“一帶一路”對于中國城市和企業來說是難得的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遇。

《小康》記者查閱各省區市的“十三五”規劃時發現,的确如趙磊所言,大部分地區都顯示了主動對接大戰略的決心與動力。

比如,在《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一帶一路”被10次提及,重慶要全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依托渝新歐大通道、長江黃金水道和渝昆泛亞鐵路大通道,充分發揮戰略連接點樞紐作用,增強在西部開發開放中聚集輻射能力的決心清晰可見。

在《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一帶一路”被5次提及,其中“第十一章深化全方位開放合作”專門用一節内容對“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進行了集中表述。福建省不僅要建設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構築經貿合作的重要平台、形成人文交流的重要紐帶,而且還将創新開放合作新機制,傳承商貿人文曆史,發揮海上海外優勢,努力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

《内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在“第二十九章深化對外開放”中用一節内容對“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戰略”進行了集中表述,提出要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加強人文交流、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等等。曆史機遇從西北地區的新疆、陝西、甘肅、甯夏、青海到西南地區的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地,從沿海省份到内陸地區,“一帶一路”都為它們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曆史機遇。圖為西安市風貌。攝影/袁會志從各省區市對接“一帶一路”的目标來看,“聯”與“通”是各地在全面而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戰略中呈現出的新思路。

《願景與行動》在“合作重點”部分指出,沿線各國資源禀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内容。

具體到中國的各個城市而言,“聯”與“通”的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

今年2月初,國務院印發《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其中提到“促進各類城鎮協調發展。以開發軸帶和開發集聚區為依托,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态,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此前,就有學者指出,“新型城鎮化”是“一帶一路”全球戰略的主要空間平台和核心支撐體系。近日,又有觀點認為,中國“十三五”期間重點推進的十九個城市群規劃将形成與“一帶一路”相呼應的區域城市群發展結構,下一步應通過中外區域戰略規劃、城市群發展互動,實現更高級别、更廣範圍的互聯互通,打造由“點”及“線”的絲路城市走廊。

從願景到行動

2017年3月15日下午5時許,X9081次貨物列車從中歐(中亞)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始發,駛向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這是中歐(中亞)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自2016年5月投入運營後開行的第200列西行班列。近年來,中歐班列迅速發展,成為了“一帶一路”經濟帶上的“嶄新”物流品牌,為全面提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經貿水平提供了運輸保障。憑借着“依托疆内,輻射全國,布局歐亞”的經營戰略定位,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定位于“依托地緣優勢,深化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技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大放異彩。

同樣是在今年3月,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商貿物流中心建設規劃(20162030年)》正式發布,明确了今後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商貿物流中心建設的目标、任務和措施。該規劃提出,将打造環烏魯木齊商貿物流核心圈,強化烏魯木齊商貿物流樞紐和國際化城市的主體地位。

位于天山北坡經濟帶、“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城市群核心地帶的烏魯木齊,适時承接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教育文化中心、醫療服務中心功能,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的烏魯木齊面臨着又一次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近年來,烏魯木齊市一直着眼于内外兼修,以“大交通”提升新疆速度,用“大物流”帶動“大商貿”,靠“大金融”拉通線上與線下,憑“大科技”營造現代文化氛圍,借“大醫療”鋪就“健康絲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保持着奔跑的态勢。以交通為例,如今,烏魯木齊市的立體大交通時代正加速到來,今年,烏魯木齊開建的項目有軌道交通、繞城高速連接線、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幹道、公共交通、綜合管廊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全力推進。

隻有交通興旺才能使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是“一帶一路”上重要節點城市的共識。如今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中歐、中亞班列,正在為中國開辟一條時間和距離更短,面向中亞以及歐洲的貿易通道。

今年前兩個月,“蘭州号”國際貨運班列已發運10列、238車,貨運量8774噸,貨值達1914萬美元。而“蘭州号”國際貨運班列正是甘肅省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具體舉措。

自“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甘肅省俨然從一個内陸省份變為了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省委省政府搶抓重大戰略機遇,全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建設,對外開放保持強勁勢頭。而無論作為省會城市,還是作為全國重要的物流樞紐,先天優勢明顯的蘭州無疑都是甘肅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的核心節點。

2016年,蘭州—迪拜、蘭州—達卡國際貨運包機出口、澳大利亞—蘭州國際貨運包機進口開始直航,并在旅遊旺季先後開通多條旅遊包機航線。10月底,“蘭州号”南亞公鐵聯運國際貨運班列從蘭州國際港務區發車,目前已實現常态化運行,出口貨物1萬餘噸貨值8850萬美元。同時,蘭州發出的首列中亞、中歐國際貨運班列順利返程,在國内率先基本實現雙向常态化運營。

“蘭州的機遇必須要站在‘一帶一路’這個大棋局上來看,而甘肅作為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裡面的黃金中心,其重要支點就在蘭州。”對于“一帶一路”大戰略為蘭州帶來的機遇,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如是分析。

“雙子星座”煥發異彩

在馬光遠看來,整個中國西北地區有兩座城市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雙子星座”,蘭州便是其中之一,另一座,則是距離蘭州600多公裡的西安。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在“一帶一路”對外開放過程中具備了天然的優勢,跨越千年,今天的西安因“一帶一路”戰略而再度迎來新的曆史機遇。這座城市,正在通過加速構建立體絲路通道和搭建多層次合作交流平台,努力打造“一帶一路”内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在新歐亞大陸橋的節點上傳遞屬于自己的時代脈搏。

在國家“一帶一路”和向西開發的戰略背景下,構建外達内暢、貨暢其流、銜接高效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是内陸地區更好地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發揮聯通陸海作用、快速融入全球競争合作的重要途徑。在西安國際港務區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整裝待發的集裝箱被堆成一列又一列,綿延幾公裡,一眼望不到邊。從2013年11月首列“長安号”開行,到2016年12月漢堡專列開箱查驗、莫斯科專列順利開行,西安出發的國際貨運班列基本實踐完成了“一幹兩支”的總體規劃,并且實現了已開行班列的“有來有往”。伴随着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一條條連接歐亞、貫通大洋的國際鐵路物流通道以西安為起點,逐漸成熟、完善。

“西安要大發展,關鍵要提高西安的定位,由具有曆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提升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在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看來,“一帶一路”建設主要就是加強亞歐合作交流,隻有提高西安的定位,才能與“一帶一路”戰略對接上,才能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實現追趕超越發展。

張寶通告訴《小康》記者,西安在曆史上就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在漢唐長安那個時代,亞歐大陸實際上就是世界。那時,美洲還沒有被發現,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近代的事;除地中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還是不毛之地;到明朝鄭和下西洋,中國才開始大規模走海路。可以說,古絲綢之路就是古亞歐大陸橋。當時,羅馬的商人、波斯的商人、西域各國的商人和日本、韓國的友人雲集長安(西安的古稱),長安事實上就是當時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今天的西安雖然不是首都了,但如果抓住‘一帶一路’的曆史機遇,發揮好自己的區域優勢,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潮中,仍然可以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張寶通建議,一要建設大西安,二要帶動大關中,三要推動大西北,四要走向大亞歐。據張寶通分析,與當年沿海重點向東開放不同,“一帶一路”重點是向西開放,特别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是依托亞歐大陸橋,加強亞歐合作交流。“西安地處我國大地原點附近,是沿亞歐大陸橋最重要的中心城市,科技教育、高新技術、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國防科技在沿橋是最強的,可以成為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髒。形成長江經濟帶有龍頭上海帶動,亞歐大陸橋經濟帶有心髒西安推動這麼一種格局。”對于西安的未來發展,張寶通顯得信心滿滿,他說,“亞歐合作交流需要一個中介地、一個國際場所,需要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擔此重任,這就是西安。”

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助理鄒統釺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以來,西安、蘭州、烏魯木齊這三座城市的變化是最大的,但放眼更多的節點城市,不難發現,前述三座城市隻是中國城市普遍力争抓住機遇、快速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縮影。據鄒統釺觀察,中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諸多城市普遍在兩個方面發生了明顯變化,一是吸引了資金流,二是聚集了人流。“那些能調配物流、人流和現金流的城市,将成為‘一帶一路’上最重要的城市。一個城市能否成為世界城市,不在于它擁有多少資源,而在于有多少資源是由它來調配。”鄒統釺舉了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例子,“它調配資源的潛力在于,打通之後可以将中東石油的運輸線路節省80%以上,這意味着大量的人流、物流和現金流。”

“一帶一路”究竟需要怎樣的城市?

雖然交通物流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已經有了飛速發展,但在趙磊看來,交通物流欠發達依然是中國絲路城市對外開放的主要瓶頸。“研究表明,交通物流産業每增長1%,GDP将增長2%~3%左右,現代物流業将成為絲路城市未來的支柱産業之一。”據趙磊介紹,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發現,以核心城市為原點、以飛機航程兩小時為半徑,這個圓圈内的區域對人才,尤其是精英人才,以及資本,都有着充分的吸引力;到機場後,以機場為原點,以兩小時車程為半徑的圓圈對人才和資本具有相對吸引力,要是航程超過兩小時、車程超過兩小時,那麼區域内的城市對人才和資本的吸引力就開始銳減。

因此,趙磊認為,建設兩小時交通物流圈應該是未來絲路城市發展的大方向。

“今天,對中國城市和企業而言,要想抓住機遇,首先需要想明白兩個問題:第一,中國城市、企業要賣什麼,是産品、技術、服務、标準,還是話語權?賣給誰,哪個國家或者是地區?第二,中國城市、企業要買什麼?從哪兒買?”趙磊為中國城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通過品牌建設提升絲路城市軟實力。自約瑟夫·奈教授在上世紀90年代于《軟實力》一書中提出“軟實力”這一概念之後,軟實力便逐漸延伸到國家、區域、城市、産業等各個領域。絲路城市要提升自身軟實力,需要做到:塑造良好的城市品牌以及城市形象,提高國際國内知名度,增強城市的核心競争力和地區影響力;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旅遊,提高當地居民收入,積累更多的城市财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前來投資,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

二是提升服務品質吸引“回頭客”。“一帶一路”要有人氣,得先重視旅遊和文化産業的發展。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一座城市如果想發展旅遊業、吸引遊客,就必須要在文化内涵和工業标準兩方面找到一個平衡點,而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就是最重要的應對之策。除了可以挖掘文化的強大吸引力之外,服務業水平還可以決定一座城市是否對遊客有持久的吸引力。

在趙磊看來,旅遊與文化産業是帶動能力很強的綜合産業,旅遊與文化産業的發展要找準突破口,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還要有國際化視野和品牌意識。他一直強調這樣一個觀點:中國的絲路城市首先是有文化底蘊的城市——文化是行走的經濟,經濟是可持續的美好,美好是認真展現的态度,态度是由内而外的文化。

“絲路城市的成功與否不應單純看經濟增長指數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文化建設在社會發展、對外開放中的含金量。經濟與文化的聯姻是全球化時代的突出特征,也是‘一帶一路’絲路城市魅力的應有之義。”趙磊指出。對于中國絲路城市的未來,他的期待是:能夠做精緻資源,能夠打造有品質、有品牌的旅遊與文化産品,更能夠展現出中國城市的美好态度。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