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借助金融科技,走特色優勢之路

借助金融科技,走特色優勢之路

時間:2024-10-28 02:57:15

中國信保将積極參與國家風險管理頂層設計,扮演好“一帶一路”信用風險管控“總閘門”的角色。同時,中國信保也将繼續發揮好政策性金融的撬動作用,建立重點區域金融體系風險預警機制,進一步強化對外投融資體系合力,發揮好“一帶一路”建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中國信保将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立足政策性職能定位,将政策性資源更多投入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上,為推動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新貢獻

Sinosurewillactivelyparticipateinthetop-leveldesignofnationalriskmanagementtoplayagoodroleofcreditriskcontrolmastergatein"theBeltandRoad".Atthesametime,Sinosurewillcontinuetoplayanimportantpartinleveragingpolicyfinance,establishapre-warningmechanismforkeyregionalfinancialsystemrisk,strengthenthejoinforcesofforeigninvestmentandfinancingsystemandplaytheroleofbridgeandlinkin"theBeltandRoad"Asanimportantforcein"theBeltandRoad".Sinosurewillputmorepolicyresourcesintoservicing"theBeltandRoad"basedonpolicyandfunctionorientationtocontributetopromoteChina'shigh-levelopenness.“我們堅信,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是一份益國利民的事業。中國信保在服務國家戰略、助推外經貿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保險規模及主要險種規模在全球官方同業機構中連續六年名列榜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以來,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成績斐然。然而,“一帶一路”并非一片坦途,地緣政治和信用風險對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極大挑戰。作為我國唯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積極履行政策性職能,為“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安全屏障,為“一帶一路”的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發揮導向作用和撬動作用。

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信保《國家風險分析報告》顯示,“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存在國有化和征收風險高、通貨膨脹嚴重、經濟結構單一、金融體系欠發展等問題;還有一些國家的政治形勢受到恐怖主義或極端組織的負面影響。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信保沒有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險偏大而簡單地收縮信用額度,而是在全面研判風險的基礎上,努力擴大承保規模,積極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發展提供“中國信用”,用“中國信用”創造“世界機遇”。

國家高度重視中國信保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2013年以來,中國信保被納入了多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工作機制,各級地方政府也将出口信用保險納入了“一帶一路”相關政策體系。近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連續提出: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對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應保盡保。

中國信保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四年間,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服務支持我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作用凸顯,尤其是在地緣政治風險較高的國家/地區,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撬動銀行融資、彌補經濟損失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2013年至今,中國信保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和投資超過4400億美元,承保了中亞天然氣管道項目、約旦阿塔拉特燃油頁岩電廠項目、巴基斯坦薩希瓦爾燃煤電站項目、馬來西亞350萬噸鋼鐵廠項目、柬埔寨桑河二級水電站項目等各類“走出去”項目1097個,覆蓋交通運輸、石油裝備、電力工程、房屋建設、通訊設備等多領域。中國信保累計向企業和銀行支付賠款16.7億美元,涉及“一帶一路”沿線60個國家,基本覆蓋了“一帶一路”全線,主要損因包括彙兌限制、政治暴亂、企業與銀行破産、買方拖欠等。

“一帶一路”是我國構建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促進國際經貿往來和跨國投資的新範式。作為我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中國信保始終緻力于為中國企業提供收彙風險保障、搭建融資平台等服務,支持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和中國标準走得出、走得遠、走得穩。中國信保充分發揮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海外投資保險、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擔保、應收賬款管理、資信評估咨詢、保單融資等數十種産品和服務的協同效應,借助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資信信息渠道,以及彙集了700多萬家企業及1.1萬家銀行的資信信息數據庫,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專業的信用保障服務。同時,中國信保充分發揮國别風險研究中心的獨特作用,及時發布全面、權威的國家風險分析報告。2016年,中國信保發布了新版的《國家風險分析報告》(已連續發布12年)和《全球投資風險報告》,首次向社會發布了全球主權信用風險評級;完成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風險報告(上)》及16個國家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行業研究報告》;2017年,中國信保将繼續推出相關研究成果,積極為政府部門和廣大企業提供專業化信息服務。作為全球領先的專業信用保險機構,中國信保已擁有了完善的産品服務體系,為“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了堅不可摧的“信用長城”。

在中國信保的支持下,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經貿産業合作區建設、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等領域合作規模不斷擴大,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不僅推動了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也加快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凸顯了“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中國影響力。

服務設施聯通造福沿線人民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涵蓋了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和通信幹線網絡互聯互通等多個關鍵闆塊。四年間,中國信保累計承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金額1156.9億美元,覆蓋能源開發、軌道交通、機場港口、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個領域。借助信用保險的風險保障和融資支持,烏克蘭“空中快車”軌道交通項目、肯尼亞内馬鐵路項目、斯裡蘭卡科倫坡港口、阿曼薩拉拉燃煤電站及海水淡化項目等一批金額大、影響廣的關鍵項目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中國信保用實實在在的信用支持,譜寫了充滿中國智慧、大國責任的信用保險新篇章。

“要想富,先修路”,這條展現中國發展真谛的諺語,表達了基礎設施建設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作用。2013年起,中國信保着力支持中國與沿線各國攜手打造中蒙俄、新歐亞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等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為上千個經濟合作走廊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烏茲别克斯坦安格連-帕普鐵路庫拉米電氣化鐵路隧道是中烏兩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裡程碑項目。為使該項目順利實施,中國信保為該項目提供了承保金額超過3.8億美元的特定合同保險。2016年,在中烏兩國元首的見證下,長達19.1公裡的隧道正式通車,有力促進了烏國基礎設施建設。

從利用自身專業優勢,支持中國制造“走出去”,到推動中國技術、中國标準造福“一帶一路”國家和人民,中國信保服務國家戰略的“政策性”職能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内涵。

保障貿易暢通深化經貿合作

推動貿易暢通是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國信保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職責所在。2013年至今,中國信保承保我國企業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貿易3285.1億美元,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帶動作用明顯。通過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的政策導向作用,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已經成為中國信保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着力點。

海外工程承包、成套設備出口和高新技術是中國信保的重點支持領域。針對海外工程承包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項目,中國信保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适當放寬承保條件、降低保險費率,更好滿足企業的風險控制及融資需求;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不同特性,中國信保成立了專門的行業小組,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承保政策和個性化承保方案,加大研究力度,實現對制造業中細分行業的重點支持。

我國一些高科技企業依托中國信保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海外投資保險及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等多産品、全鍊條式的服務,實現了風險管理全方位覆蓋,在中國信保的有力支持保障下,更加放心大膽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謀篇布局、開疆拓土,取得明顯成效。2013年至今,中國信保累計支持這些企業實現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新技術出口近230億美元,直接帶動貨物出口超過660億美元。

為了保障“一帶一路”貿易暢通,中國信保也勇于承擔保險責任。中國信保通過覆蓋全球的專業追償網絡,為向“一帶一路”國家出口的企業提供損因調查、欠款追讨、物流追償、法律咨詢等全方位的理賠追償服務,極大地滿足了企業“防風險、減損失”的需求。

受油價下跌影響,我國某石油鑽機成套出口商的一個東南亞客戶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導緻進口商無法及時支付貨款。中國信保接到企業報損後,立即通過理賠追償渠道和國際影響力督促客戶還款,并快速啟動了理賠程序,及時進行了賠付,為企業挽回損失超過1500萬美元。

中國信保為外貿企業帶來的不僅是勇氣,更是信心。作為國家出口信用保險政策的執行者,中國信保積極引導企業利用國家信用資源,利用中國信保開辟的“安全通道”,擴大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實現了貨物貿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全面開花。在中國信保的支持下,中國石油、中國電建、中國能建、華為、中興等一大批中國企業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不斷擴大和提速,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水平顯著提升。

支持資金融通搭建合作橋梁

“一帶一路”沿線巨大的投融資缺口,使得資金融通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所在。中國信保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發揮全球化網絡、多元化平台以及專業化産品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搭建融資橋梁,提供保單融資在内的多種金融産品及服務。

“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風險較高,銀行風險評估較嚴,貸款成本較高。中國信保介入後,主動承擔了銀行的貸款風險,從而增強了銀行提供貸款的信心和意願,外方獲得貸款的融資條件也得以優化。特别是“一帶一路”建設對資金的需求巨大,中國信保以國家信用為依托,通過提供風險保障,運用市場化手段撬動大量的商業資金支持“走出去”,更好地促進了“一帶一路”項目實施。

南歐江流域梯級電站是老撾“水電富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中國信保為南歐江一期項目出具了海外投資保險保單,為中國企業注入到項目中的2.33億美元股本金和中方銀行發放的7.7億美元貸款提供了保障,既幫助企業撬動了融資,同時也免除了企業和銀行對資金安全的後顧之憂,為整個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陸海内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逐步形成。為更好支持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交通、能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中國信保主動對接外國政府部門、銀行、企業等“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導力量,簽署合作協議,建立合作機制,推動雙方構建互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明顯效果。在政府合作方面,中國信保已與安哥拉、巴基斯坦、沙特、埃及、土耳其等沿線重要國家政府或投資促進局(署)簽署了“一帶一路”框架合作協議或融資保險協議,與上述國家政府部門就“一帶一路”建設相關重點合作領域和重大合作項目的融資擔保結構、風險控制措施等重大問題形成一緻意見,更好發揮中國信保對海外項目投融資的撬動作用,為我國企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保駕護航。在中外金融機構合作方面,中國信保已分别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絲路基金等五家國内金融機構簽署了《服務“一帶一路”專項合作協議》,創新銀保綜合化金融産品與服務,共同提升金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中國信保不斷拓展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已與俄羅斯外貿銀行、德國中央銀行、巴西銀行、哈薩克斯坦開發銀行等24家國外金融機構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重點合作開發基礎設施、電力、交通、農業等領域項目,充分發揮了中國信保的媒介和橋梁作用,為“一帶一路”境内外的企業經貿合作提供了便利、可靠的平台。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我們堅信,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是一份益國利民的事業。中國信保在服務國家戰略、助推外經貿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保險規模及主要險種規模在全球官方同業機構中連續六年名列榜首。

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信保發揚“講政治、顧大局、不畏難、敢擔當”的拼搏精神,充分發揮政策性和金融性的雙重特性,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加強與政府、企業、銀行各方的聯動,形成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合力,利用出口信用保險構建“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在保障“一帶一路”建設、維護我國企業海外利益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國信保已承保的業務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所有的國家和地區。

2017年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一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5月份在北京召開。中國信保将積極參與國家風險管理頂層設計,扮演好“一帶一路”信用風險管控“總閘門”的角色。同時,中國信保也将繼續發揮好政策性金融的撬動作用,建立重點區域金融體系風險預警機制,進一步強化對外投融資體系合力,發揮好“一帶一路”建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中國信保将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立足政策性職能定位,将政策性資源更多投入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上,為推動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新貢獻。

中國信保承保的埃塞俄比亞公路項目前不久,在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西部利得)北京辦公室,《國際融資》雜志記者專程采訪了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張喆先生。張喆先生長期在資本市場信息技術領域從事自律管理、科技獎勵、IT管理、風險監測等方面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信息技術經驗。他認為:“沒有金融科技會讓資管行業寸步難行,基金公司應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走特色發展的道路”

記者:請您給我們談談金融科技在基金領域的應用情況?

張喆:近幾年,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在基金業應用得非常迅猛。其實早在2000年左右,網上交易就在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開始普及,那時銀行、保險、零售業都還沒有大規模使用網上交易。這幾年新科技在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使用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一是随着國家證監會、行業協會等監管部門逐步完善了技術監管制度,為新科技的使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以交易所、中國結算(公司)、中證信息等為代表的核心機構不斷地投入,建設了大量的行業基礎設施,為基金公司信息技術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條件和更多選擇;三是互聯網平台、獨立銷售、第三方支付、數據公司等機構的崛起,為基金公司與外部機構合作奠定了多方位的基礎。随着環境的改變,金融科技除了在傳統科技領域繼續發展外,還在四個方面落地,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财富管理服務,包括:基金管理機構和銷售機構推出的APP、微信交易已經廣泛使用;基金公司與互聯網平台機構合作,推出了依靠大數據的新産品;多因子、對沖套利等策略量化投資逐步被投資者認可;賬戶組合、基金中的基金(FOF)等具備穩定收益的産品悄然興起。

記者:您認為金融科技領域當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張喆:首先,金融科技領域一直存在過度炒作的現象。少數商業機構借用科技領域的概念,包裝後誇大其真實價值,引發了投資者對新科技的不信任。目前随着“AlphaGo”的出現,智能投顧遍地開花,大大小小号稱智能投顧的模型或産品大量出現在投資者面前。這些産品到底有多少“人工智能”的成份令人懷疑,其中一定有一些是屬于“×公太極”類型的。其次,任何技術創新都不能突破資産管理業務的基本原則,過度創新不僅會給投資者帶來損失,也會給自己帶來政策風險。例如P2P原本借助互聯網的信息優勢,作為金融脫媒的創新模式,有着減少中介成本、提升效率的作用。但在實際應用中,大量P2P公司違背資産管理的基本規律,逐步演變成龐氏騙局,坑害了大量投資者而被監管部門基本叫停。個别機構借助技術手段,混淆資産管理業務的法律規定,将本應持牌機構才能做的業務通過技術手段延伸到非持牌機構。最後,盲目效仿互聯網公司的模式,為創新而創新,不講規則、不計成本的投入導緻惡性競争,最後變成爛尾工程。目前來看,“微創新”也許是最好的創新方式。

雖然金融科技領域目前存在一些問題,但這并不影響金融科技在資産管理領域的發展。我堅定地認為,金融一定會向着科技化的大方向發展。

記者:您如何看待金融科技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呢?

張喆:首先,資産管理機構未來應該通過雲服務實現輕資産運作。基金公司沒有必要在機房、網絡、服務器、基礎軟件等方面過多投入,能夠借助公共平台實現的功能,應盡可能使用雲服務。盡管目前雲模式在技術責任劃分、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法規尚未建立,但未來雲服務技術一定是發展方向。其次,大數據未來會在基金公司發揮巨大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基金公司就是依靠數據生存的機構,投資、銷售、登記、風控合規、信息披露、内部管理等每一個業務環節都需要大量的數據,也會産生大量的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整合加工各生産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會成為基金公司的重要競争力。再次,信息技術外部服務未來會廣泛應用。基金公司的科技部門應該更專注于與自身業務相關的科技服務能力,而将通用類、基礎類服務交給專業公司去實現,例如呼叫中心服務就是成功的案例。最後,以量化投資、快速交易、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等為主的新科技将會在基金公司中發揮巨大作用。

記者:既然金融科技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很好,那麼,您覺得基金公司應該怎樣做才能跟得上金融科技的發展步伐?

張喆:第一,改變理念,金融科技就是拼投入。目前為止,很多基金公司後台的人力、物力投入依然不足。特别是人力投入,剛剛達到10年前行業定的最低标準,而且大多技術人員都做維護方面的工作,不具備開發能力。管理者應該通過IT的提升換取更大收益,而不是通過IT的改變降低業務運行成本。這好比購買汽車的投入要遠高于三輪車,且還要雇傭司機和支付維護費用,但換來的運輸能力是三輪車無法比拟的。這也是很多管理者已經意識到良好的科技能力會帶來巨大的生産價值,但仍然處于“别人家的金融科技”狀态的原因之一。第二,磨刀不誤砍柴工。要想通過金融科技帶來生産價值,必然要全面夯實基礎。有的公司沒有看到信息技術實力整體上的不足,期望通過突擊投入一兩個系統換來較大改變。但這種情況不僅不能改善公司的信息技術能力,缺乏持續發展能力,還會帶來更多的潛在隐患。第三,面對眼花缭亂的新科技應保持一份淡定和專注。新科技是否能帶來巨大收益需要時間的考驗,包括技術、用戶、風險、政策等方面的綜合測試,才能确定其真實的價值。基金公司要想不斷跟上新技術的發展趨勢,需要具備選擇能力,适合自己特色的才是最好的。

記者:目前西部利得在信息技術方面有哪些規劃?請您談談。

張喆:西部利得以做投資信任的财富管理專家為宗旨,一直緻力于為投資者創造絕對收益。我們希望借助金融科技走特色發展的道路,實現差異化競争。目前主要做了六個方面的重點規劃,一是加大信息技術系統方面的投入,調整現有的系統架構,夯實基礎設施,提高内部技術服務能力,避免操作風險;二是建立數據中心,目前一期系統已經上線,已完成初步的數據整合,為業務部門提供數據服務,且未來在這方面的投入會更大;三是通過微信交易的方式和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提高對個人投資者的精準化服務;四是正在籌劃推出指數增強型量化産品,未來還會在量化投資方面做更多布局;五是在時機成熟的前提下推出FOF産品;六是通過技術手段全面提高内部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能力。

記者:您早年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協會負責過内部信息技術建設和行業信息技術的自律管理,經曆了基金行業信息技術從無監管到監管的過程,對于行業的信息技術監管有着深刻認識,能否為我們談談您對行業信息監管方面的認識?

張喆:監管部門對行業信息技術的監管是随着信息技術重要性和風險程度逐步建立的。2003年以前,行業隻有一些針對應用技術系統的指引,2007年證券公司逐步實現了核心系統的大集中,同時也形成技術風險的集中,個别公司出現核心系統的宕機導緻投資者損失,引發了監管部門的注意。此時,國家證監會和協會相繼出台了IT治理、集中交易、網上交易、基金銷售等一系列的技術規定。這些政策的作用其實主要是推動信息技術發展,通過立法要求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充分重視信息技術風險,加大技術方面投入,明确技術責任,避免技術風險,而更多的是指導行業提升IT能力。2011年,新的營業部技術指引發布,核心是為營業部技術系統劃分不同等級,随即輕型證券營業部的出現為行業發展帶來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之後信息技術監管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一是形成了證監會法律法規、協會和交易所的自律規則、标委會的技術标準等完整的技術監管政策體系;二是從急需急用的個别重要系統規定逐步實現了對IT責任、組織體系、資金投入、運營保障、項目開發、安全事故、災難備份等全面的監管;三是建立了科技獎勵體系和評價機制,促進和鼓勵行業新技術的應用,交流最佳實踐項目;四是對持牌機構的監管延伸到對三商的管理。近期國家證監會發布的《證券經營機構信息技術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彙總了近10年行業信息技術監管的需要,對行業信息技術監管将産生較大的影響。簡單說,技術監管已經從整體上構建了行業機構信息技術管理、運維和創新的制度體系,有力地保障了全行業信息技術的穩定發展。

記者:您從協會到基金公司,等于從裁判員回歸球隊,角色的改變讓您有哪些感悟?

張喆:從行業自律組織到基金公司,可以說是從裁判員到運動員的變化。無論是從行業的面上還是公司的點上,我都認為科技會給金融機構帶來深刻的變化。基金公司就是“人腦”加“電腦”組合的機器,二者缺一不可。國際上目前發展較快的資産管理公司中,具有IT背景的雇員已經占到30%以上,各基金公司擁有的計算能力已大幅提升,更多的信息技術人員進入高管行列,且技術方面投入年年增加,這都表明科技正在加速機構的演變。重視信息技術、依賴信息技術、實踐信息技術的金融機構在競争中才能保持優勢。中國基金公司目前尚處于技術服務業務的階段,各公司購買商品化軟件,且不具備自主開發能力,信息技術的潛力尚未發揮出來,但未來一定會走向技術推動業務、技術引領業務的階段。

記者:您覺得哪段工作經曆對您現在的幫助最大?

張喆:我早年在證券公司有過六年從業經曆,當時信息技術在證券業的發展很快,所以對一些具體業務、系統的認識打下了較好基礎。後來在自律組織工作接觸面較寬,了解行業共性的做法和問題,對于法規理解得較為深刻。綜合來看,上述兩段工作經曆對我現在的工作支持都很大。

(攝影艾亞)

點擊張喆

張喆先生,畢業于浙江大學,現任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并擔任金融标準化證券分委員會委員、證标委WG1工作組首席專家、中國基金業協會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信息技術委員會委員。他曾就職于北京證券公司、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等機構,長期在資本市場信息技術領域從事自律管理、科技獎勵、IT管理、風險監測等方面的工作,參與過多部行業信息技術自律規則、技術标準、數據接口的制定,對金融業信息技術有着深厚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