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一位VC專家對投資熱的冷思考

一位VC專家對投資熱的冷思考

時間:2024-10-28 02:36:37

如今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市場可謂是前所未有的火熱,其發展速度之快,一方面源自中國國内市場的“不差錢兒”,另一方面源自創新市場的如日中天,于是,那些想通過私募來籌集資金投資好項目以賺取多倍回報的人漸成氣候。投融資市場熱鬧了是好事兒,但問題也會接踵而來。那麼,哪些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風險投資人對哪些創新企業有偏好?如何促進創新企業的成長環境的改善?中國不缺VC,但為何鮮有風險投資家?創新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帶着讀者關心的若幹問題,國際融資雜志記者獨家采訪了君聯資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君聯資本)董事王能光先生。他以其冷靜的思考和豐富的閱曆,一一做了詳細回答

China'sprivateequitymarkethasgrownrapidlyatanunprecedentedrateinrecentyears.Thisrapiddevelopmenttrendisduetoadequatecapitalfromthedomesticmarketandboominginnovation-drivenmarket.Therefore,thethosewhowanttoraisemoneythroughprivateplacementtoinvestontheprofitableprojectshavebecomethemainstreaminthemarket.Itisgoodthingtohaveabustlinginvestmentandfinancingmarket,buttheproblemscausedbyitwillfollow.Whataretheproblemsthatneedtobesolved?WhichinnovativeenterprisesdoVCinvestorshavepreferencefor?Howtoimprovethegrowthenvironmentofinnovativeenterprises?Chinaisnotshortofventurecapital,butwhytherearefewprofessionalventurecapitalists?Whatarethebiggestchallengesforinnovativeenterprisestoconfrontwith?Withtheissuesthatthereadersareconcernedabout,thereportersofInternationalFinancingMagazineinterviewedMr.WangNengguang,BoardDirectorofLegendCapitalCo.,Ltd.Hegavetheanswersindetailsbyvirtueofhisobjectivethinkingandrichexperience.

投資人要與被投企業共同發展

記者:您是資深風險投資人,在您18年的投資經曆中,哪些變化讓您感觸最深?

王能光:回想過去18年,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現在的外部環境和當初我入行的時候已經截然不同了,我完全沒有預想到這個行業會發展得如此之快,甚至發展到了如今的規模。君聯資本是2001年進入的風險投資機構,2008年之前,我們主要投資的是TMT項目,而且是以VIE架構海外上市為主,普及面還不算大。

從2006年開始,中國股市限售股的全流通使得市場上關注上市前的股權投資出現了全民PE的熱潮,人民币基金變得活躍起來,創投公司、投資公司的整體規模和數量劇增。行業“今後風險投資将會由量變轉向質變,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将有利于‘質’的提高”規模擴大了,我們也看到,資本市場有了很大改善,被社會上越來越多創業企業所認識和接受。近年來,國家又提倡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2014年提出“雙創”,從政策層面支持推進了創新企業發展。

但我認為,今後風險投資将會由量變轉向質變,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将有利于“質”的提高。今後融資将不會像近兩年這樣容易,未來幾年會是質量提高的階段,投資人在選項目時表現出的瘋搶、追風、追熱等現象将會減少,投資機構内部對規律的認識、對項目的把握将會提高。

記者:您對當前投融資市場的火熱局面怎麼看?其中還有哪些有待改善的地方?

王能光:投融資市場火爆有好的一面,對于創業者而言,獲得投資比較容易、快速,估值也高,但由于項目多、速度快,可能導緻投資人對創業者的實質性幫助顯得比較缺乏。同時,因為錢來得容易,也可能會在創業者中出現融到的資金無法盡其用的現象。從另一個維度看,一個人的青春很寶貴,創業三年,融資之後再兩年,如果沒人指導他該怎麼做,一旦創業失敗,再融資就會變得比較難,那麼,他的企業發展勢必會遇到瓶頸。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風險投資是以投資技術為主。比如美國矽谷,那裡的投資家和創業者是互動的,往往投資家都曾有過在知名大企業的工作經曆,他們知道行業的趨勢,知道下一代産品是什麼,因此,會去支持與未來發展相關的創業者,甚至在投資的過程中還會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告訴創業者應該怎麼做。但是這樣的引導和互動在中國國内還是比較缺乏的。

現在中國投資機構的情況是數量多、規模大、活躍度高,但是缺少有想法并能夠引導創業者的投資人。年輕的創業者有鑽研精神,但對事物的認識、企業管理、行業趨勢等方面有局限性,所以投資人應幫助他們跳出思維局限,給予行業趨勢的指導,讓他的創業成功率盡可能地提高,這樣一來投資環境也會變得更好一些。

記者:與美國風險投資行業相比,中國的風險投資存在哪些問題?有何解決之道?

王能光:一是風險意識要加強。中國的風險投資發展得很快,現在有些投資人,無論是否有經驗,看到熱點項目,隻要有錢就會沖過去,這也使得創業生态環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現在清理整頓的互聯網金融P2P,其本質是用互聯網平台把資金方和用錢方連接在一起,促進雙方交易,這本身是件好事。但蘿蔔快了不洗泥,有人開始不認真了,有人開始不審慎了,或是不守規矩,出現了“跑路”現象。發展快、氛圍熱,就會導緻人們的警惕性降低,有些P2P的收益高到離譜,很多就像龐氏騙局一樣,拿後面投資人的錢堵前面的窟窿。而監管是滞後的,積累了問題出了事才考慮如何監管,因此,不能僅僅依靠監管部門的管理,還要加強對大衆的教育,要讓人們對高回報的投資項目多加思考,多些判斷能力,讓全民都有風險意識。

二是企業承諾要務實。創新企業的創業環境火熱之後,創業團隊都比較有激情,一些創業者甚至會誇下海口。像我們去考察投資項目,回來之後我們會對被投企業所陳述的利潤數據重新進行評判,然後計算是不是值得投資。因為很多企業會誇大數據,會将前景描繪得過于樂觀。有句話說“A輪熱、B輪火、C輪死”,指的就是企業獲得A輪融資後,趁着熱乎勁還能獲得B輪融資,但等到C輪融資的時候,之前的承諾無法兌現,現實和當初的預期差着十萬八千裡,導緻C輪沒人願意跟進。所以,創業企業千萬不能說大話。其實,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都應該有契約精神,說話都要重信用。被投企業要對投資人守信,投資人要對LP守信,隻有這樣,整個投資行業才能良性運轉。

三是外界因素盡量穩定。外界因素中,現在主要是政策調整的不确定性,這也給一些企業創造了不履約的借口,有些企業會以政策變化為由,說自己無法兌現之前的承諾。因此,契約精神是需要相對穩定的政策環境的,而且也需要對企業進行契約精神的不斷教育。

記者:中國不缺創新企業家,但您覺得中國缺風險投資家嗎?什麼樣的人能被稱為風險投資家?

王能光:中國不缺風險投資機構和風險投資工作人員,但要稱為“家”的風險投資人還是很缺的。我認為,風險投資家應該對企業的認識與行業趨勢的判斷有一定的高度,有行業引導作用,能促進行業發展,并為投資人獲得持續的回報。但我相信,通過未來幾年自身的鍛煉和環境的熏陶,中國的風險投資家一定會越來越多。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維度去判斷一個人是否稱得上風險投資家。首先是能對創業行業有持續密切的關注;其次是能與被投企業有良好的互動,除了投入資金外,還能給予被投企業其他方面的幫助,幫助企業發展,從而與被投資企業建立起更深的感情;再次是要能給LP創造穩定的回報。

投資人在給被投企業資金後,要和被投企業共同創造、共同發展,而不是給了錢,就坐等從企業身上拿回報。如果投資人不是能幫助企業持續做好,隻追求持有階段價值的快速提升,企業後續将難以持續發展,持有的股權極有可能是轉讓不出去的,既便轉讓了,新的投資人也會因此對你的信任産生質疑,影響之後的其他合作。

記者:您覺得中國孕育、促進創新企業的環境究竟存在什麼問題?您有什麼思考與建議?

王能光:中國的“雙創”從2014年開始,至今已經有四年了,鼓勵創新、創業的氛圍總體上是好的,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使得創新、創業确實成為某一個階段性的熱點。但是過度渲染熱點會對沒有經驗的創業團隊産生誤導,導緻企業對外部環境和對未來判斷不夠謹慎,造成資源和人員浪費,這是一個問題。

此外,地方政府的思路要更廣闊些,隻要創業企業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無論是第一産業、第二産業,還是第三産業,也無論是出口、投資還是消費,都不能偏頗。政府官員要像一家集團的大領導,要兼顧各個方面,實現百花齊放,而不是盲目追求當下的熱點。

君聯資本的投資要訣:富而有道

記者:君聯資本是中國本土老牌風險投資公司,其投資策略這些年來有什麼變化?君聯資本的投資偏好有哪些?

王能光:君聯資本的投資相對而言,投資還是比較聚焦的,從成立之初開始,主要投資早期TMT,當時稱為“大IT”,主要集中在軟件、半導體設計和互聯網這三個領域,因為我們有聯想工作背景,對這方面比較熟悉。我們投資的軟件企業主要包括應用軟件、軟件外包。随後幾年,君聯資本的投資領域也開始逐漸延展。2006年以後,開始關注消費類的企業,比如拉夏貝爾等。還有先進制造業,比如先導科技、普泰萊、甯德時代等。我們還增加了在健康醫療方面的投資,比如:醫藥連鎖零售企業一心堂,做第三方檢測的金域醫學,做基因檢測的貝瑞和康等等。

總體上,君聯資本是不斷地開拓新的領域,在策略上逐步延展,從消費、制造到醫療,在階段上以投資早期項目為主,同時兼顧成長期的項目,現在我們也會投資一些成熟期的大項目。成熟期的項目分兩類,一類雖然估值高、市場規模大,但企業還處于快速成長階段,有盈利空間。另一類公司規模雖然不大,在細分領域有領先位置,盈利穩定。2018年,君聯資本穩步發展,原來當期管理的基金規模是三億人民币,現在當期管理基金的規模接近100億人民币,累加的話,所管理的基金規模已有400多億人民币。原來團隊隻有30多人,現在已發展到100多人,我們還在控制人員和基金規模,以保證投資質量和效果。我們認為,擴張太快不好,有序擴張并能兼顧投資人員的學習曲線,避免因人員擴張導緻投資效果下降。如果盲目擴張,雖然規模擴大了,但很可能就沒有精力去支持、幫助創業團隊,同時投資業績也可能會出現不穩定。合适的規模才能夠保證質量及回報水平。

公司要發展,人員要成長,就要尋找到确實有發展的領域。僅憑着錢多,盲目追求項目數量,肯定就會出現盲目追高的情況。

記者:以您積累的投資經驗,您喜歡什麼樣的創業者?您更看重他們的哪些特質?

王能光:第一,要有動手能力。對于執掌上千人的大公司的董事長而言,放手把日常運營管理交給團隊,自己騰出精力去抓企業戰略和方向,這肯定是沒問題的,但對于百十人的創業公司而言,如果企業老總隻會動嘴說,卻不會幹,這樣的企業是難以發展的。我們總說老總凡事親力親為不好,但實際上,親力親為也是要分階段的,不同階段的親力親為的程度應該是不一樣的。

第二,做事要有思路,知道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創業者要有自己的想法。現在很多創業者都有一個特點,腦子靈活,口才也很好,但卻沒有屬于自己的想法。創業者要能确确實實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視野開闊,有着符合邏輯的觀點,而不是人雲亦雲的。不論是技術類的還是模式類的,對自己的行業都應該能有一些比較深刻的認識。

在大企業的一個部門裡,上級會事先鋪墊好,把任務分配給各個部門,各部門隻需要做好相關工作就行。但在一個創業企業裡,創業者要有自己想法的。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能夠比較好地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棘手難題。如果創業者沒有自己的想法,就不可能留住有能力的團隊,團隊的能力就差。有想法的領導往往會比團隊成員更高瞻遠矚,可以更好地帶領團隊。這樣,有能力的團隊成員也就願意留在企業裡。這之間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

我們在與創業企業接觸時,通常在讨論商業發展方向的時候,就可以判斷出創業者是不是有想法的人。因為有些創業者拿出來演講的PPT是别人幫他做好的,因此,我們會讓他抛開PPT解答一些别的話題,以此判斷這個PPT是不是他自己深思熟慮後搞出來的。一些成功企業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創業者甚至會跟投資人堅持自己的觀點,如果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想法,這樣的效果反而更好。

通過見面接觸,是比較容易對創業家的能力和思路給出評價的,但一個人是否有想法卻是比較難以在一兩次見面後給出評判的。這往往需要通過多次接觸後才能判斷出來。一個人有沒有想法,跟年齡大小沒太大關系,跟公司的大小也沒關系,有些小公司的年輕人也很有想法。

記者:您覺得要将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做出風采、做出品牌,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王能光:我認為要從外在和内在兩個層面下功夫。

外在層面,即要講究投資策略和投資風格的相對穩定。雖然都叫股權投資,但是LP也好,被投企業也好,對你的認識就是你在做哪個細分領域。所以投資策略要相對清楚、穩定。當然也要随着外部環境變化做一些調整,這樣投資人就能積累自己的策略經驗和風格經驗。投資人若對行業深思熟慮,能幫助被投企業,這種投資風格就應保持相對穩定,不要搖擺。

要看到那些不顧價格而争得的項目,雖獲得了可觀的回報,挺光鮮的,但其實這類是偶發的。我認為,機構投資人還是得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點。

内在層面,即與被投企業、投資人等方面要有合夥精神。君聯資本一直強調一句話:“追求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創心儀的事業,并分享成功”。分享不僅是與内部的合夥人分享,還要與被投企業、投資人分享,這有助于增強大家的合作氛圍。久而久之,創業團隊就知道跟君聯資本比較好打交道。

被投企業有時候确實也不容易,會遇到業務發展不順利的情況,投資人如果在此時能夠幫助企業,企業是會感謝的。投資人隻給錢,不幫助企業解決困難,被投企業也不開心。馬克思經濟學說講勞動創造價值,我認為投資人在投資的同時幫助了企業也創造了價值,創業團隊創造了價值,VC的從業人員也創造了價值。

君聯資本的核心就16個字:“富而有道,人才資本,團隊制勝,創新精神”,後面幾點大家都比較容易理解,但要理解“富而有道”則并不容易,但這恰恰又是很重要的。君聯資本董事長朱立南先生一開始就強調“富而有道”,這詞的核心是道德,而不是為了緻富。其中包含了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要求自己做事的時候要有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專業精神。第二層含義,與相關方要有良好的合作,這包括被投企業、投資人、内部自身以及監管機構的合作。第三層含義,要回饋社會,除了我們做投資這個本業對經濟、創業發展有幫助外,還要有其他貢獻。幫助所投資企業在業務關聯上的扶貧項目,以回饋社會。

此外,在投資行業裡,大家天天跟錢接觸,往往容易出現道德問題。所以我們會對員工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并制定相關監管規則,給予員工比較好的關照和适當的待遇,促進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記者:對于未來風險投資的走向,您有何判斷?您看好哪些細分領域?

王能光:智能制造領域、消費領域、健康醫療領域,此外,還有文化領域。

初創企業要集中精力做好一個産品

記者:很多初創期和擴展期企業都抱怨:與大公司競争太難,産品、模式很容易被模仿甚至取代。對此,您怎麼看?

王能光:小公司很難全都發展成為大企業後上市。創業團隊應該有一定的認識,不要固執地認為創業後一定要把企業規模做大。創業團隊要想明白,即使一個國家,也不可能每個領域都做到全世界一流,要擺正心态。創造一個企業,最後被大公司收購,并不是壞事,這也是創業者實現理想的一種途徑。小企業被收購後,原來的團隊人員在大企業的一個部門裡繼續奮鬥幾年,然後繼續研究其他項目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創業者一心隻想着甯當雞頭不當鳳尾,創業的過程将會很累。有一些互聯網的創業團隊就挺聰明,成立一家公司,把項目做好之後就把公司賣了,賣了以後再創一個公司。

當然也要注意一點,小企業賣給大公司後可能被制約,原來的團隊進入大公司之後可能會導緻效率下降、活力下降。

記者:其實中國不缺創新技術,也不缺創新企業家,但是創新成果在推向市場的時候,難度很大,特别是與原有利益集團發生利益沖突的時候,難度就更大。遇到這個問題,該怎麼辦?

王能光:市場經濟,競争在所難免,創新企業遇到這種問題确實會讓人感到悲觀。大公司裡做投資、做業務的人員也在持續尋找機會,沒準那個團隊裡還有你的同學,對你很了解,看到你的創新成果出現了,知道你做的産品好,就利用大公司的優勢,也做這件事情,要麼把你買了,然後組建一個新的業務單元。比如阿裡巴巴,投資了200多家公司,對他們來說,拿出10億美元去做一件事是很容易的。

所以,小企業要抵禦大公司其實是很難的,隻能是盡量将産品做得更有特色一些,讓别人難以在短時間内複制,讓大公司想要這個業務的時候還得跟你講講價。缺乏特色産品的小公司,會很快下滑。要想跟大公司抗衡,小公司就一定要集中主要精力去做一個産品,把産品做細、做精、做到極緻,讓自己的公司更值錢,而不該分散精力去做多個産品。當其他公司要花大力氣才能達到像你一樣的水平時,他們就會考慮以不同的方式與你合作。大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想多點開花,什麼都做,但往往都不給力,規模擴大了,但管理和創新水平可能會下降。所以,創新企業一定重視企業産品,把自己的産品做到獨特、精緻、優質。

記者:您如何看待企業創新?未來企業創新方向有哪些?

王能光:我理解的創新有三類,一類是模式創新,一類是技術創新,還有一類是管理機制創新。

關于模式創新,如果投資人曾經在BAT等大企業待過,當投資類似的項目時,他們就會有感觸。比如現在的拼多多,實際上是對過去一些模式的變形。過去有唯品會,如果投資人之前有相關投資經驗的話,再次投資類似的項目的話,則會對被投企業有所幫助。

關于技術創新,這可能還需要一個互動的過程。像雲計算、大數據、AI、VR、AR等領域的互動周期相對會短一些。這些領域互動快,指引的效果也會比較好,創業企業和投資人都在摸索,雙方能産生更多的互動。而新材料、醫療領域的互動周期可能就會相對長一些,因為這需要有很強的行業領域的專業知識,而從專業性很強的領域裡出來做投資的人較少,所以形成互動的周期時間就比較長。

關于管理機制創新,像早些年民營企業、家族企業通過股權改制上市就是管理機制創新。他們做的事不是新的,但企業管理發生了變化,原來的企業裡家族成份占比較重,沒有職業經理人的股份,企業再發展就需要引入職業經理人,改善管理機制和治理結構。比如最近百麗國際的私有化調整,它的主業并沒有太大變化,做得還是鞋類和運動行業,但下一步卻有可能在管理結構、組織結構方面作出一些調整,最終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覺得未來管理機制的創新應該會占有一定比重。

過去大家重視模式創新,這幾年開始重視技術創新,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對于管理機制創新,雖然大家的認識還沒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但我覺得這對經濟的再發展是有一定幫助的。

比如我們所說的一些夕陽産業,往往都是民生所需要的産業。這些産業的老總們的歲數可能都比較大了,體力和精力都将漸漸跟不上,但手中又持有很大的股份,而且可能還是上市公司的股份。這就需要企業機構化和并購重組。比如,某一民營企業上市公司的老總擁有幾十億市值的股票,基金公司、保險公司買下他的股份後,讓新的管理人員去管理,老總可以把獲得的資金分别做公益事業和股權投資,這樣一來資金就活躍了,同時也讓上市公司變成機構共同擁有,避免大家把民營企業視為家族或個人所有。此外,企業運營當中不可能不出現一些問題,因此,把企業變得更社會化,讓職業經理人去解決問題,這對整個資本市場而言是更好的選擇。

企業融資要務實,要言行一緻

記者:您認為,對創新企業而言,最大的挑戰是什麼?融資前最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王能光:最大的挑戰還是要把自己想做的事做細、做到位、做出特色。隻要投資人是懂行的,他就能從你的産品中看出你的思路。投資人往往會把你的産品拿去與其他産品做對比,如果你缺乏特色,投資人就會失去興趣,也就少了一個資金支持的機會。

各行各業都是同樣的道理,包括投資人看風險投資機構也是一樣的,他們會把風險投資機構進行細分,看看主要投資哪些領域,有什麼特征,是穩定型的還是激進型,投資的成功次數是多少。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初創企業在把某項産品做成之後,往往容易要麼急于擴展,要麼急于發散,什麼都想做,其結果是難以做好的。這也是很多企業的通病,應盡量克服和避免。

記者:在您看來,企業應該如何處理好與投資者之間的關系?

王能光:要處理好與投資者關系,我認為要從硬性和軟性兩個方面去考慮。

硬性方面就是要對公司的項目情況清楚熟悉,投資人問的時候要坦誠說明,而且要說得準确,不能誇大項目預期。因為投資人的投資期是很長的,投資人差不多三個月或半年就會跟被投企業見一次面,企業哪兒不好遲早會被發現。當投資人發現被投企業在誇大預期,内心肯定會對企業的未來産生懷疑。被投企業誇大一次可以,誇大兩次三次,投資人就不相信你了。

軟性方面主要是對待投資人的态度。一種情況是,有些創業者覺得,這些投資經理雖然來了解企業情況但實際上不會投,所以表現出對這些投資經理很不耐煩、愛搭不理。另一種情況是,投資機構之前投過這家企業,但因為某種原因後來又不投了,創業者就不願再和該機構接觸,甚至後期融資也不允許該機構介入。其實,隻要投資人找到你、關注你,無論投與不投,創業者都應該以禮相待,投不投不是投資經理一人決定的,還取決于投資機構自身情況和企業的業績和發展,這需要綜合平衡後才能得出投與不投的判定。很有可能你曾經怠慢的一位投資經理,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的關注程度提高了。所以,對投資人要平等對待、一視同仁,至少人家來了,說明對你這家企業是看重的。如果人家不投你,你就不搭理人家,你的口碑在圈子裡也不會好。

記者:企業應該怎麼給自己估值?

王能光:企業估值都是随行就市,但不是簡單地乘以一個增長率,而是要把估值的組成部分拆開細分,主要通過産業趨勢、盈利業績、行業地位、客戶組成、團隊成員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還可以參照行業裡最好的那一家來估值;如果企業的團隊有想法、有思路、有能力,估值則會高一些;如果創業團隊中的成員曾經就職于某些大公司,那麼,附加值也會多一些。此外,還有客戶質量等。很多創業者都希望自己的企業獲得更高的估值,但估值高了,如果企業完不成既定任務,無法兌現承諾,這将給投資人帶來不小的傷害,更嚴重的是會影響企業的口碑,影響之後的再融資。

記者:企業融資後最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王能光:融資之後,企業應該做到言行一緻,要按照之前向投資人承諾的計劃發展,原來承諾要做的事必須落實,資金的使用和之前承諾的要基本到位,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但是很少有企業做得比說得好,通常是說得好聽但做得就差一些。

君聯資本投資的公司中,科大訊飛就是能夠做到言行一緻的公司。我們2001年投資了科大訊飛,到2013年退出時回報率已達若幹倍。現在科大訊飛的PE已經很高了,價格也很貴。但它能夠按期完成規劃、兌現承諾,它研發的每一代産品都讓投資者有盼頭,所以它估值高大家也能接受。科大訊飛以語音為切入點,做到了我國國内同行業的龍頭。它的主營業務是以toB為主,主要是和政府、電信業務的語音配合,比如成套的呼叫中心等。此外,它也研發toC的産品,像叮咚智能音箱、翻譯器、手機軟件等。目前,科大訊飛還打算實現AI診療,通過語音詢問,利用AI技術對重複性和常規性的病症進行解答,這是它未來的一大領域。

記者:您怎麼看待企業的中長期可持續發展規劃?

王能光:從我個人角度看,太過于長期的發展規劃是存在很大變數的,企業首先要做的是把今年該做的事搞清楚并落實,然後考慮明年的事,一般做好兩年内的計劃是比較靠譜的。現在的環境變化很快,企業能把一兩年要做的事說清楚、落實到位就非常不錯了,不說百分百兌現,能兌現七八成就算是好企業,至少還算是及格的。至于長期規劃是一個方向性的,過細的說給别人聽可以,但創業者自己千萬别當真,否則就容易務虛。很多成功的企業其實并沒有特别長遠的詳細規劃,大多都是後來回過頭來的總結。

記者:如今,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給企業帶來哪些影響?如何規避其中的風險?

王能光:中美貿易戰對出口型企業,影響較大。在美國加收關稅的前三個月到半年期間是企業最難受的時候,因為稅收高,所以企業的産品在價格競争上沒有優勢,利潤會被壓縮,甚至要拿其他市場的利潤來賠錢賣産品,賣與不賣成了一個難題。這時候,企業要做出決斷,要知道自身能否賠得起,能否熬得過。很多小企業可能會選擇不賣,那麼它們将失去這個市場。而大企業很多就是扛着,扛過了,這個市場就還是他們的。在這個過程中,對沒有實力的小企業打擊最大。

舉個例子,君聯資本早年投過玲珑輪胎,它在2016年上市。2009年時,它經曆過美國的“特保案”,關稅高達30%,比此次中美貿易戰的25%還高。當初玲珑輪胎的年銷售額約100億人民币,國内外的市場份額各占一半,其中出口到美國的大概占總銷售額的四分之一,所以影響較大。

當初“特保案”時,大家都比較擔心,經過測算後認定它能扛過來,因為玲珑輪胎的毛利潤指标和技術指标都很好,尤其它的技術能夠支撐産品銷售價格,采購商願意出高一些的價格買它的産品。另外,輪胎行業比較特殊,好的産品往往不可替代。玲珑輪胎當初還得到了政府支持,銀行也沒有在貸款問題上為難企業,所以堅持過來。此次中美貿易戰,玲珑輪胎受到的影響應該比以往小得多,因為它已經在泰國建廠,一部分産品從中國出口,一部分産品從泰國出口。泰國不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企業度過這次難關就比較容易了。但短期内的利潤肯定還是會受到影響的。

(攝影杜京哲)

本刊記者采訪資深風險投資專家王能光

點擊王能光

王能光先生在中國風險投資界擁有18年的專業經曆。20世紀90年代初,他被當初聯想的一句廣告語“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将會怎樣”點醒内心深處的激情,毅然決然地離開安逸且工資豐厚的一家央企,經過面試、筆試幾道考關,1992年8月最終如願以償地走進聯想。當時的聯想還在創業階段,工資不足他原工資的六分之一,但能夠像磁石一樣牢牢吸住他的是聯想的創新精神。從此,他在聯想一幹就是26年。這與現如今行業的跳槽常态猶顯格格不入。

進入聯想不到兩年,他負責了集團财務部工作,把部門管理得井井有條,任職六年間,随着集團的發展,财務團隊從50人發展到280多人。

2000年,聯想分拆,對于他來說,可以選擇的方向很多。聯想投資董事長朱立南先生邀他去嘗試一個新行業——風險投資。他欣然接受,一句話:“我跟你幹”。就這樣,他加入聯想投資(2012年更名為君聯資本),成為初始團隊成員、董事總經理。

在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從業18年之久,這在風險投資界比較少見。究其之因,應該是君聯資本“富而有道、人才資本、團隊制勝、創新精神”16字的吸引力,也是王能光先生初心的折射——人活着是要有理想情懷、道德操守和專業精神的。這便是氣味相投者休戚與共的溫度吧。

在我們眼裡,王能光先生應該是稱得上風險投資家的,但他拒絕這個稱謂,認為自己隻是中國風險投資界的老兵。在他看來,風險投資家應該對企業的認識與行業趨勢的判斷有高度、對行業具備引導作用,并對投資人有持續的回報。(李路陽李留宇撰寫)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