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這個思考模型讓你我輕松過一生慢即是快:這個思考模型讓你我踏實過一生脫離舒适區:這個思考模型讓你我帶勁過一生反脆弱:這個思考模型讓你我小強過一生……本文将結合投資實踐中接觸到的企業家、投資人的案例,把這幾個逆向思考模型說得更鮮活,一切就明白起來了
少即是多,人生的自我救贖
建築大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提出的建築哲學:“Lessismore。”主張技術與藝術相統一,提倡精确、完美的藝術效果,使現代主義達到一個高峰。
“少即是多”,‘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簡,‘多’不是擁擠而是完美。
“少即是多:愛我少一點,愛我久一點”(知乎ID:教書的木村拓哉)
亞馬遜暢銷書《極簡主義生活》的作者,日本大叔佐佐木,因為失戀和壓力,一口氣扔掉了家裡98%的雜物,過上了不超過150件生活用品的極簡生活。見證奇迹的時刻,精簡生活,讓佐佐木從每天喝酒頹廢的狀态突變,更專注地工作、讀書......各方面的效率都大大提升,僅僅兩年的時間,由一個無名小編,逆襲為副主編。佐佐木用自己的案例提醒我們兩件事:一件是我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從物質中獲得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另一件是精簡就是效率。在地球另一邊,北歐居民大都擯棄了舊有的物質至上主義價值觀,崇尚物質簡樸、精神豐盈的“Lessismore”簡單生活方式,更為珍視精神和體驗帶來的幸福感。
正如稻盛和夫用“知行合一”的大半生所總結出來的心聲:不論你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隻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朋友圈曾瘋傳的一篇文章總結到,郭靖、阿甘、巴菲特共同的品質:簡單、正直、沒有私心、堅忍不拔。這就是靈魂修煉到最後的“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效率最大化方法論
回到科技與商業的場景,現代企業競争的本質是效率競争。“少即是多”所主張的“技術與藝術相統一,提倡精确、完美的效果”正是互聯網思維所倡導的價值觀,正是效率最大化的方法論。
“專注、極緻、口碑、快”的“互聯網思維”下,以禅心和福斯化理念做産品:專注80%消費者剛需的功能,減少冗餘設計降低成本,打造超高性價比、大衆普适的爆款。這就是我在文章《“新黃金時代”需要更多TOC思維》中所描述的以小米和小米生态鍊企業為代表的新“國民企業”正通過“TOC”思維,和“福斯化理念”,用一個個極緻性價比爆款産品感動用戶、颠覆行業的背後邏輯。
引用一下知乎ID:教書的木村拓哉關于“少即是多”的理解:
生活中,少即是多。我們少些負擔。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間。
愛情中,少即是多。我們多點幸福。正如《從前慢》中的,”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我從投資、創業與企業經營角度補充幾個:
做創業,少即是多。精益創業,小步快跑,慢即是快,更從容。
推産品,少即是多。爆品方法論,TOC思維,活的更長久,更有價值。
小米谷倉學院洪華博士要革命性提高創業孵化成功率的絕招:無招勝有招。這有點兒像華山劍法中的“氣宗”,由于内力深厚,輕易不出招,出招即制勝;其他各門派創業方法論,更近乎“劍宗”,強調一招一式不含糊。“少即是多”,從亂拳變成絕招。
做投資,少即是多。先有模型,再刻意練習,我們更加事半功倍。
“少即是多”其實是一種思考模型,是一種有效率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心念純粹,用好這些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模型,過好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