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暢談從“石油美元”到“天然氣人民币”之路
在經濟還将持續增長、能源消費還将進一步提高的态勢下,中國選擇何種能源戰略,不僅對中國自身,也将對區域和世界産生深遠影響。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認為,中國提高天然氣消費的比重是一種必然的明智選擇和趨勢。
黃曉勇教授給出的方案是,通過人民币在天然氣投資生産和貿易當中的廣泛使用,推動全球天然氣市場以人民币計價和結算。随着未來天然氣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天然氣人民币的計價和結算所形成人民币循環的鍊條,可以促進人民币在全球貿易結算當中的份額大大提高。
那麼,這一與“石油美元”相對應的“天然氣人民币”戰略能否成為中國崛起的“大國之錨”?具體而言,它将如何增強中國在全球天然氣貿易中的定價權,助推人民币國際化進程,并倒逼國内天然氣行業改革,擴大國内天然氣開發利用,促進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為此,本刊對黃曉勇教授進行了專訪。
“天然氣人民币”的戰略背景
《新經濟導刊》:能源系統任何變化都對經濟社會産生重大影響。當前處于能源革命重要節點,必将從化石能源轉向非化石能源為主力,能源結構也正經曆巨大變革之痛,在此過程中,城市化和治理大氣污染提高了清潔化石能源需求。如何看待這一曆史性變化?
黃曉勇:當前全球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和高效轉型。在後巴黎協定時代,這一進程将進一步加速。在我國大氣嚴重污染、霧霾籠罩的背景下,化石能源的清潔化轉型,不僅僅是迫于國際外部壓力的行動,更多的是一種内在需求。
目前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盡管增速較快,我國甚至成為了年度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國,但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仍不足3%。從全球看,化石能源的主導地位短期内也難以撼動。BP統計顯示,化石能源仍然是支撐全球發展的主要能源:預計未來20年非化石燃料将占能源供應增長量的一半;并且到2035年,化石能源供應仍将占全球能源供應的3/4以上。在這樣的背景下,短期内我國治理大氣污染,主要是靠調整化石能源内部的結構,以及促進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我國能源結構的突出特點是多煤貧油少氣。在化石能源當中,天然氣是相對清潔的能源,因此,能源結構調整的當務之急是提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長遠看,則需要提高天然氣、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新經濟導刊》:“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消費預計快速增長,盡管天然氣價格較高,但因大氣污染防治對煤炭消費的嚴格控制,天然氣替代煤炭的速度将加快。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張有生曾經表示,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預計增長到3500億立方米左右。假以時日,天然氣會不會成為主導性的化石能源?對于中國又意味着什麼?
黃曉勇:天然氣完全有可能成為我國的一種主導能源,主要有幾方面原因。
一是前面提到的環境壓力,迫切需要我國提高天然氣消費的比重。
二是天然氣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僅約6%,不足世界水平的1/4。與發達國家或者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國天然氣消費比重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三是北美頁岩氣革命之後,頁岩氣産量占全球天然氣新增産量的近八成,美國轉變為天然氣淨出口國。全球天然氣供給趨于寬松、價格不斷走低,這為我國進口天然氣創造了有利條件。2015年,全球各區域天然氣價格出現大幅下降。從區域價格看,美國亨利中心的年均價格2.62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同比大跌近40%;英國國家平衡點(NBP)年均價格6.62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比上年下降14%;與日本與原油挂鈎的(JCC)亞太液化天然氣,進口年均價格10.64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同比下降34.4%。天然氣市場正從賣方轉向買方。
四是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重心東移,中國—中亞天然氣合作更為密切,以及近期美國與中東關系惡化,這些地緣政治因素都為我國擴大天然氣進口、拓展進口渠道多元化創造了條件。
五是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國産天然氣,特别是頁岩氣、煤層氣産量顯著增長。
六是随着太陽能和風能的發展,其間歇性的特點對電網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帶來越來越大的挑戰,棄風、棄光問題嚴重,而天然氣發電廠具有極優的調節和響應能力,可與可再生能源形成良性互補。
在這些有利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國天然氣消費将保持高速增長。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有望達到一次能源消費的10%,2030年提高到15%左右。
能源變革推動人民币國際化
《新經濟導刊》:您倡導的“天然氣人民币”是針對什麼提出的?在您的戰略構想中,這一新型能源體系将如何影響人民币國際化進程,進而改變國際能源格局和國際貨币金融秩序?
黃曉勇:天然氣人民币是與石油美元向對應的一個概念。這個戰略構想如果能夠得以實施,對倒逼國内天然氣行業改革、擴大天然氣利用、促進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根據我們的構想,我們需要推動建立一個東北亞區域性的天然氣交易中心,而這個交易中心的成立和運行,有賴于國内天然氣行業的開放和市場主體的多元化,以及定價機制的市場化。如果我們以天然氣人民币的實施作為國内天然氣行業改革的頂層設計,必将進一步推動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甚至由此推動全球能源結構的調整。
雖然随着天然氣消費量和貿易量的上升,天然氣未來将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大宗商品。如果我們推動天然氣貿易的人民币計價和結算,必将大大推動人民币國際化,重塑全球資金流,進而改變現在美元獨大的國際貨币體系。
《新經濟導刊》:從曆史上看,美元霸權憑借的是石油形成的強勢地位,其崛起路徑對您提出的推進以天然氣為戰略支點的中國能源變革,有何具體啟示?
黃曉勇:石油美元對我們的啟發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石油美元的經驗告訴我們,借助大宗商品推進貨币的國際化是多麼重要;另一方面,石油美元的經驗也告訴了我們一種國際貨币是如何有效運行的。
20世紀70年代初,伴随着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美元地位受到極大沖擊。為了維護美元在國際貨币體系中的地位,美國秘密與當時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以簽訂石油交易協議為條件達成互助交易。根據該協議,石油交易将繼續使用美元作為計價貨币,而由于沙特阿拉伯在歐佩克的特殊地位,其他成員國最終也被迫接受這一規則并延續至今。上述石油交易協議規定,石油必須以美元計價和交易,從而奠定了美元成為石油交易主貨币的基礎,鞏固了美元的霸權地位。統計顯示,20世紀70年代與黃金脫鈎的美元不但沒有出現大幅貶值,反而一直保持強勢地位,其在各國中央銀行外彙儲備中所占的比重更是從1969年的54.4%穩步提升至1977年的79.2%。
石油美元的循環主要有兩個鍊條:其一,20世紀70年代中期石油輸出國由于石油價格大幅提高後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于發展本國經濟和國内其他支出後的盈餘資金要尋找投資渠道,又因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發達的資本市場,使得石油美元以回流方式變成美國的銀行存款以及股票、國債等證券資産,這構成了石油美元循環的第一個鍊條;其二,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四小龍”的快速崛起,以及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高速發展,使得東亞地區大量出口廉價商品,對美國形成巨額貿易順差,美元大量流向東亞地區;而東亞地區的中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等都存在資源匮乏的問題,需要大量進口資源和原材料,于是又将部分美元外彙儲備用于購買中東、非洲、拉美等地區的石油、礦産等初級産品和資源,這構成了石油美元循環的第二個鍊條。
2015年全球和中國能源結構美國擁有的由這兩大鍊條構成的石油美元體系,使得美元在全球順暢流通,成為國際上最主要的儲備貨币。美國通過美元的發行以極低的成本獲得了所需的商品,并通過上述兩大鍊條填補了美國的貿易與财政赤字,從而支撐了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維持了其經濟霸主地位。可以說,石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和交易奠定了這兩大鍊條的重要基石。美國以其特殊的經濟與金融地位,維持着石油美元環流,長期呈現消費膨脹、外貿逆差和大量吸收外資并存的局面,美國經濟亦得以在這種特殊的格局中增長。《新經濟導刊》:能源期貨交易市場是能源價格話語權的重要載體,如何基于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解決能源商品國際定價權問題,建設自己的國際能源期貨交易市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中國應當利用經濟和區位優勢以及市場契機,建立天然氣現貨與期貨交易市場,以此發現價格、獲得天然氣定價的話語權,并推動人民币國際化進程。
黃曉勇:天然氣期貨市場建設與天然氣定價權,确實也是我們在天然氣人民币戰略構想中非常看重的一個角度。
統計顯示,2013年中日韓三國遵循的天然氣貿易體系基礎價格——日本液化天然氣平均到岸價格為每百萬英熱單位16.17美元,約是德國、英國天然氣進口價格的1.5倍,是美國亨利樞紐中心天然氣價格的6倍。可以看出,“亞洲溢價”在天然氣市場表現得比在石油市場更為突出。東北亞地區作為全球天然氣特别是LNG的重要進口區域,在國際天然氣市場定價權方面的話語權嚴重缺失。
與此同時,随着美國頁岩氣革命的推進,北美天然氣産量大幅增加,全球天然氣供給寬松,已逐步使天然氣成為一個獨立的能源品種,東北亞天然氣定價與石油價格挂鈎的模式,已經不能适應現實的發展和需要,不能反映東北區地區天然氣的供需狀況。
中國應當利用經濟和區位優勢以及市場契機,建立天然氣現貨與期貨交易市場,以此發現價格、獲得天然氣定價的話語權,并推動人民币國際化進程。
新戰略面臨的障礙與機遇《新經濟導刊》:在“天然氣人民币”戰略框架下,您給出的策略組合矩陣是怎樣呈現的?策略之間又将如何實現功能分工與配合?
黃曉勇:天然氣人民币戰略的實施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整個構想的策略與功能大體可以分為國内和國際兩塊。國内的策略和功能,我前面也有一些闡述,就是通過區域性交易中心的設立,去倒逼國内天然氣市場的開放,包括上遊的天然氣勘探開放權的開放、進口權的逐步放開,中遊的管道對第三方公平開放等,推動天然氣行業競争性環節的市場定價。隻有理順價格機制、促進市場主體的适度多元化,形成交易市場龐大的交易量,我們的交易市場才能有效地發現價格。我們通過交易市場倒逼體制機制改革,可以提高我國天然氣行業的效率、擴大我國天然氣利用的規模,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和大氣污染治理。
國際的策略和功能,主要體現在我國通過期貨交易,以及天然氣貿易的人民币計價和結算,以此獲得天然氣定價權,并促進人民币國際化進程。也就是說,我們把中日韓大國的天然氣需求“打包”後,我們可以在天然氣定價方面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可以獲得更充足和便宜的天然氣供應。與此同時,以天然氣貿易作為載體推動人民币國際化,獲得的紅利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可以獲得國際“鑄币稅”,可以獲得更廉價的人民币融資成本,還可以在貨币政策制定方面獲得更大的主動權。
《新經濟導刊》:就當前和一段時期内而言,“天然氣人民币”戰略構想所面臨主要路障有哪些,有無顯性或潛在風險,是否存在對未來的審慎監管問題?
黃曉勇:天然氣人民币戰略構想,面臨的困難和障礙當然也不少。從國内層面看,我國天然氣産量、消費量和貿易量不足,制約着我國天然氣交易市場的建設。我國天然氣行業體制機制有待理順的地方還非常多。其次,我國外彙管制還比較多,資本項目開放還不夠。
從國際層面看,首先,東北亞地區國家間政治互信不足,經濟利益難以協調。其次,或将遭緻美國和天然氣出口國的抵制。再次,我國還缺乏強大的海外軍事力量作為支撐。
當然,這裡面也涉及到一些審慎監管的問題。比如說,對天然氣行業逐步開放之後對一些自然壟斷環節的監管;再比如說,推進天然氣人民币需要在資本管制方面做一些調整,調整之後我們的風險如何應對,這都需要我們做更周密的思考和設計。
《新經濟導刊》:全球化出現逆流之下,中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開啟新型全球化進程。在此背景下,“天然氣人民币”體系設計與實施,是否有着更多有利因素和面臨更大機遇?
黃曉勇:“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的确給天然氣人民币體系的實施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一是,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将更好地促進我國天然氣進口。因為天然氣的進口高度依賴管道、儲氣庫、LNG接收站等基礎設施,未來相關出口國基礎設施的完善,将有助于擴大我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天然氣進口的規模。二是,“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我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外油氣資源的開發,輸出中國的資本和技術,也有助擴大全球天然氣的供給,構建全球天然氣市場更加寬松的供需格局。三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有助于通過貿易和投資進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國際地位,這也将為天然氣人民币體系的實施創造良好的基礎和更加成熟的條件。
《新經濟導刊》:推動“天然氣人民币”從一種學術構想和政策倡議變為國家戰略,可以說意義非凡,有賴于學界、公共部門、産業界以及媒體互動,形成更強的輿論共識。對此,您有何具體計劃或打算?
黃曉勇:天然氣人民币體系的實施,要從學術構想到落地實施,需要學術界、政府部門、産業界和媒體的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我們希望這一構想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認可,逐步形成更多輿論上的共識。在更多共識的基礎上,我們各方一道來讨論認識上的一些分歧,以及推進這一戰略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當然,對我們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來說,我們也有一些規劃和打算。未來我們将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我們的研究,将這一戰略構想分成若幹的研究子課題,并通過研讨會、著作、論文、要報等多種形式呈現我們的智力成果,為這一戰略構想的落地不斷地鼓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