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王一鳴:高質量發展對策

王一鳴:高質量發展對策

時間:2024-10-28 11:27:29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轉向高質量發展将會面臨以往未曾遇到的挑戰,必須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形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适應的市場環境和體制環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轉向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在開放條件下推進的新一輪經濟轉型,不僅将增強中國經濟創新力和增長可持續性,也将為全球企業創造新機會,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王一鳴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經濟峰會上說,中國經濟發生多方面積極變化,為轉向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條件。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從“重視數量”轉向“提升質量”,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将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王一鳴表示,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居民消費潛力釋放和消費升級,将為全球提供巨大的市場需求;生産效率持續改善,将帶動全球生産率的提升;增強防範化解風險能力,将對穩定全球經濟發揮重要作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将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将成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重要力量。

“轉向高質量發展并非易事,将會面臨以往未曾遇到的挑戰,必須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形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适應的市場環境和體制環境。”王一鳴指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可以預期,中國必将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為推動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也将在這個過程中與世界實現互動共赢。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黨的十九大對中國經濟發展作出的一個重大判斷。關于經濟發展質量,從經濟學意義看,在微觀層面,主要是指産品和服務的質量;在中觀層面,主要指産業和區域發展質量;在宏觀層面,主要指國民經濟整體質量和效率,通常可以用全要素生産率來衡量。從投入産出關系來看,高質量發展指的是投入少、産出多、效益好的發展。

實現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轉變要完成三個轉型

一是要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是從短缺經濟開始起步的,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填補“數量缺口”。現在很多領域都出現了産能過剩。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主要任務是填補“質量缺口”,增強發展的質量優勢。“中國速度”已享譽世界,如何創造能夠同樣享譽世界的“中國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要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傳統制造業大規模擴張的階段基本結束了。未來産業發展主要不是靠規模擴張,而是産業價值鍊和産品附加值的提升。要完成這個轉型,就要推動要素在行業内、企業間的自由流動,實現要素再配置,這種再配置對體制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要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要素的數量紅利,無論勞動力、資源還是土地,都正在消失。現在面臨的最大“瓶頸”是創新能力和人力資本的不足,這與高速增長時期遇到的“電力瓶頸”“能源瓶頸”“交通瓶頸”是不同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經濟發展的“三大變革”,從根本上就是要突破創新能力和人力資本的“瓶頸”,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一是攻克轉變發展方式的關口。我國發展方式的基本特征就是投資拉動,而投資拉動的空間正在明顯收窄,主要原因是投資邊際效率的下降。2008年以後,從增量資本産出比來看,變化很明顯,每新增一個單位GDP所需投入在逐年上升,帶來的後果就是杠杆率的攀升。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過去幾年我國的杠杆率上升速度比較快。這也是金融風險不斷積累的一個根源性因素。

二是攻克優化經濟結構的關口。過去的結構調整主要依托增量産能擴張,特别是工業産能擴張,而這種擴張現在越來越受到産能過剩的約束。未來的結構優化将表現出與高速增長時期不同的特點,要素在行業内、企業間自由流動,依靠市場機制優化結構成為一個主要形态。

三是攻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口。随着近年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逐年減少,土地、資源供需形勢變化,生态環境約束強化,要素大規模、高強度投入的條件正在發生明顯變化,未來怎麼樣提高要素生産率,将是攻克這個關口的重要條件。

高質量發展要适合中國的發展階段和基本國情。不能簡單地以成熟經濟體的“标準結構”作為參照依據,還要充分考慮中國的大國特征、結構快速變動期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特點。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最根本途徑還在于深化改革,增強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争力。

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具有諸多有利條件

一是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化,為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基礎條件。過去五年,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大大增強了經濟運行的穩定性。

二是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市場驅動力。我國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将推動我國成為全球最大、成長性最強的市場,而且這個群體的消費結構正在轉向高端化、個性化、服務化,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為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有效途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地增強了市場配置資源功能,特别是在存量資源配置上。2015年以來,我國全要素生産率由降轉升,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結構性改革對提高效率的積極意義。

四是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進入活躍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2017年我國的研發強度為2.15%,超過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獨角獸”企業占全球的比重也非常接近美國,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平台經濟、共享單車、新能源汽車等新興業态跻身世界前列,為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條件。

五是全球價值鍊布局的變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機遇。近年來,全球性跨國公司主要是依托美歐的服務業價值鍊和東亞的制造業價值鍊這兩大區域價值鍊的布局。我國在全球價值鍊的地位上升,這為提升産業國際競争力、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機會。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打好三大攻堅戰

打好三大攻堅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底線性、本質性要求。如果不能有效化解過去積累的風險,進而出現重大系統性風險,高質量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和前提;如果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的目标沒有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失去了重要内涵和完整意義。

一是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金融風險的根源是宏觀杠杆率上升過快。要把控制企業杠杆率和地方政府隐性債務作為防範化解風險的重點,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國有企業去杠杆,依法依規對“僵屍企業”實施破産清算,切實有效降低企業債務水平。按照“開前門”“堵後門”的原則,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的法制化管理,推進債務信息公開,加強債務風險的動态監管。加強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薄弱環節的監管,堅決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金融活動。

二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精準脫貧重在“精準”,重點是瞄準特定貧困群衆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注重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衆的脫貧緻富内在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好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逐年減少,生态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赢藍天保衛戰,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調整産業結構、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持久戰,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久久為功。

轉向高質量發展十大對策

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将會遇到高速增長階段未曾遇到的挑戰。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問題導向制定對策,最根本的是要形成适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體制環境。

一是完善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倒逼企業提高産品和服務質量。競争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完善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這就需要确立競争政策的基礎性地位,進一步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與此同時,要關注新興産業“赢者通吃”帶來的新問題,引導和促進新興産業健康發展。

二是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經濟增長從依靠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把創新擺在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位置,增強創新對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比如,建立科技成果的産權激勵制度,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再如,完善創新成果向企業的轉移機制,強化知識産權的創造、保護和運用等,也要加大力度。

三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快人力資本積累。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加大人力資本投資,釋放人才紅利,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條件。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大勞動力的職業技術培訓,促進高等教育提高質量,積極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和成長機制。

四是優化區域空間結構,提高資源的空間配置效率。充分利用高鐵建設帶來的有利條件,促進形成網絡化區域發展格局。積極發展城市群和大都市圈,強化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間的快速高效連接。創新城市建設的投融資機制,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率。

五是增進社會流動性,進一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創造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機會,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打破地域、戶籍、行業、編制、社會保障對勞動力流動的限制,構建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六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深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七是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有效應對污染排放峰值期的環境挑戰。我國正處在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峰值期,有效應對污染排放峰值期的挑戰,要求建立最嚴格的生态環境監管體制,優化組織體系,提高專業性和監管能力,完善環境監管問責機制。

八是健全風險管控體制,有效防範化解積累的風險。我國正處于風險易發高發期,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底線性要求。要強化金融監管機構職能,加快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加強金融監管能力建設,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九是進一步擴大開放,提升國際競争力。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放寬服務業外資準入限制,改善外商企業營商環境,推動對外開放邁出更大步伐。

十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适應的體制環境。加快完善産權制度,依法處理各種侵權行為,依法甄别糾正産權糾紛案件。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加快技術、土地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

58.8%

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化,為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基礎條件。過去五年,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大大增強了經濟運行的穩定性。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