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的這個“戰”字是否應該使用,要看美國是否會對中國産品加征美國威脅要加征的關稅。一旦加征,中國肯定要反擊。這樣,貿易戰就真正開打了。
美國官方文件概括出了三個原因:第一,美國認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太大。按照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說法,中國對美國每年貿易順差為5000億美元,但其實這個數字是完全不準确的。第二,美國認為中國沒有遵守WTO承諾。第三,美國認為中國通過不公正手段獲取美國技術。
按照2017年美國官方統計數據,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3752億美元,而中國統計的這一數據為2700多億美元。這900多億美元差額主要來自于統計口徑差異,更值得注意的是引起貿易失衡的美國自身經濟結構性原因。
中美貿易失衡的真相
造成中美統計差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美國把中國香港的轉口貿易籠統地計算在中美貿易之中,但其中有很大比例是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或地區通過香港進行的貿易轉口;第二,美國計算對中國的進出口時,出口金額按離岸價格計算,進口金額按到岸價格計算,出口沒有包含裝卸、運輸和保險等費用(減少出口收入),而把進口的裝卸、運輸和保險等費用全部算作自己的進口支出(增加進口支出),兩相比較,拉大了貿易統計差額。
美國貿易逆差的形成,有美國企業競争力下降和國内儲蓄不足兩方面的原因。筆者個人比較願意強調的是,美國巨額貿易逆差跟國内儲蓄不足有密切關系。美國從1980年以來一直對世界其他國家保持貿易逆差,居民儲蓄率也是從1980年開始急劇下降的,二者高度相關。
1980年代初期,美國的貿易逆差來源國主要是日本,本世紀初變成中國。貿易逆差來源國變了,但貿易逆差沒變。貿易逆差的原因來自何方不是很清楚了嗎?我們首先應該問的是“為什麼美國會持續不斷地對世界維持貿易逆差”,然後才需要問“為什麼某一個國家比如中國會對美國保持貿易順差”。現在不能認為中國是美國貿易逆差的原因,正如當年也不能認為日本是其貿易逆差的原因一樣。美國對中、日的貿易逆差,隻是一種“結果”,而不是“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國國内儲蓄不足,這點在學術界是有共識的。
貿易逆差是一個多邊問題,不能僅從雙邊角度來看。雖然中國對美國存在貿易順差,但中國在一段時間内對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亞洲國家也有大量的貿易逆差。目前,中國總體的貿易順差占GDP的1.4%,并不高。僅從中美雙邊的角度思考、讨論、解釋貿易逆差問題,得不到合理解決辦法。如果美國強迫中國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中國隻能減少從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這不但将對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而且将國際分工體系和生産網絡價值鍊的正常運轉産生破壞性影響。
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有經常項目順差,就意味着把錢借給了對方。美國存在大額貿易賬戶赤字,這說明美國多年來吸收了大量外國資本,其實美國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在用“綠紙(美元)”換日本實實在在的資源,後來又拿“綠紙”換中國實實在在的資源。特朗普總統抱怨說美國被别人占了便宜,有可能特朗普真的不懂“綠紙換資源”的邏輯,也有可能是特朗普總統在裝傻,把這種“吃虧的抱怨”作為一種國際談判策略以索取更多利益。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做了很大的努力來減少國際收支不平衡。事實上,2005-2017年,按貿易加權計算的人民币升值了41%。同期,扣除物價因素按實際價值計算的人民币币值實際升值了48%。中國的貿易順差占GDP比重從2007年的近10%穩步下降到2017年的1.4%,經常項目順差中投資收入也是逆差。所以,當前中國的國際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現在繼續指責中國在實行重商主義貿易政策是站不住腳的,這一點也得到很多美國經濟學家的認同。
如果美國進一步開放出口,或者放寬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産品的禁令,美國對中國巨額的貿易逆差會得到扭轉。但目前事實是,中國想買的,美國不願意賣。
對中國的指控失實
美國第二個主要的抱怨是認為中國沒有遵守當初的入世承諾,但這種說法實際上不正确。如果認真研究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做出的承諾,結果會發現,中國确确實實比較好地執行了WTO承諾,比如降低關稅、消除非關稅壁壘、明顯減少關稅配額、削減補貼特别是農業補貼、接受特殊保障條款等等。這也得到了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Lamy)的肯定,他曾說,“中國在履行承諾清單方面做得很好。當然,我不是說中國的行為完美無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行為無可指摘……有成員抱怨中國某些服務部門不夠開放,知識産權保護需要改進。”
美國政府一直在密切關注中國入世承諾的履行問題。到目前為止,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布了16份中國WTO合規調查報告。2016年的報告說,“(數據)證實,自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及其包括美國在内的許多貿易夥伴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出現了顯著增長。”對于中國是否沒有遵守WTO承諾,報告隻是說,情況是“複雜的”。也就是說,截至2016年,美國都承認中國在積極地執行WTO承諾。但是,美國自2017年後對中國的論調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轉而認為中國沒有執行WTO承諾,認為美國允許中國加入WTO組織是受騙上當了。顯然,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美國态度轉變跟國内的政治形勢變化相關。
2017年之後,美國政府各種各樣的文件和報告不再繼續質疑或譴責中國WTO承諾的遵守情況。比如在美國301調查報告中,基本沒有提到WTO,也根本沒有提中國是否執行了WTO承諾,它把關注點轉向了中國的産業政策,并宣稱中國産業政策的目标是“取代包括美國公司在内的現在的全球産業領導者——以便中國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地位”,而且認為中國使用了包括“不公正的技術轉讓制度”、“歧視性的注冊限制”、“針對高技術産業的對外投資”、“入侵美國的、商業計算機網絡,竊取知識産權和商業機密”等在内的四種非法手段來獲取美國技術。
站在客觀嚴謹的立場上,筆者花了不少時間把301報告逐條核實,并給301報告提到的中國企業打電話咨詢。最後得出結論是,301報告完全不可信。在301報告中,美國把中國想象的十分可怕,它認為中國政府有一個非常深思熟慮的戰略,就是利用企業海外直接投資來獲取美國的高科技技術,他們認為,中國企業是政府的工具,非常聽從政府的布置,根據政府的指示竊取美國技術。但實際情況是,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統計數據,從2005年到2016年,中國公司在美國進行了234項直接投資,其中78項為金融和房地産投資,35項是娛樂和旅遊投資,26項是運輸業投資,25項是石油與天然氣投資,隻有17項投資涉及高技術産業。請注意:234項中隻有17項涉及高技術産業。
在涉及技術企業的投資中,最大的兩筆投資分别是聯想以68億美元購買了IBM的平闆電腦和摩托羅拉公司、海南航空公司以60.09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通訊設備分銷商英邁國際(IngramMicro)。這兩筆投資是否使中國獲得了高科技技術是大可争議的。
與中國人在美國金融、房地産及娛樂業的投資相比,中國在科技領域的投資實在不值一提。根據美國房地産企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中國企業和居民在2009-2016年間在美國購買房地産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所以說,中國根本就不存在“有組織、有計劃地、由政府控制的企業在美國獲取高科技技術”的戰略。
如何應對可能的貿易戰
首先,中國要堅持在WTO框架下與美國進行談判。既要與美國進行雙邊談判,但也不能脫離WTO框架。當前,中美談判的形勢變化非常快,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态度非常多變,很難知道明天他會不會又改變主意。
其次,中國應該堅持使用市場化的方式解決中美貿易争端。我們應進一步開放國内市場。比如,進一步降低關稅、開放服務業市場,特别是電信、醫療和金融市場。過去十多年,中國在金融服務業領域的開放步伐較慢,實際上在加入WTO時,中國就對金融市場開放做出過承諾。在2018年4月的博鳌亞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了中國會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承諾,尤其是金融服務業開放。筆者認為,中國應該加快在金融服務業方面的開放步伐。但是,中國不應該接受購貨清單式的解決方式。
最後,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中美貿易沖突不是通過一兩次談判、在一兩年之内就可以解決的。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内,中美貿易摩擦可能依然存在,就像日美貿易摩擦依然存在一樣。中國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同時不讓中美貿易摩擦(或貿易戰)影響中國的改革開放的進程。相反,中國應該利用這種外部沖擊加快改革開放的進程。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