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外資與在華外企在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國利用外資政策日益走向成熟,經濟發展的穩定性、連續性和開放性使得中國對全球的資本、産業、技術和人才等關鍵要素的綜合集聚能力持續增強。
雙刃劍:外資湧入絕非免費午餐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長期以來,一些跨國公司利用其技術、管理、資金和品牌優勢,通過合資或并購中國同行企業,達到實現其“高、中、低”市場“通吃”的目的,确立其市場“霸主”地位。
在日化領域,曾是中國排名第二的護膚品小護士,被法國歐萊雅收購後銷聲匿迹,承載着幾代人回憶的美加淨經過收購、贖回的一番折騰後,再也難振雄風,看似本土品牌的中華牙膏,也早已被并購到聯合利華的團隊,而曾經的黑妹、藍天、六必治等知名民族品牌牙膏企業均被外企收購,并從此被束之高閣。
在快消領域,被達能收購的樂百氏如今難見其蹤影,本可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媲美的健力寶在外資狙擊下早已淡出國人視線,2013年北美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好時公司收購上海金絲猴公司80%股份後,大規模的裁員、停産讓金絲猴處于被雪藏的邊緣,國内高端糖果市場從此為幾大外資寡頭所壟斷。
在電器領域,曾被譽為“冰箱中的精品”的蘇州香雪海在1995年與韓國三星電子合資後,被淪為三星電子在中國的生産基地,此外還有被伊萊克斯收購的中意電氣、被西門子收購的揚子冰箱、被惠而浦收購的雪花冰箱等,都與香雪海一樣成為了過去的記憶。
“吃一塹,長一智”,這些深刻的教訓讓中國企業界充分認識到,在外資品牌湧入中國背後,是大多數跨國公司先合資,再增資擴股,直至控股的軌迹,是為了占領更大的市場,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所以,慢慢的,外資品牌通過投資“蠶食”“雪藏”民族品牌的路逐漸走不通了,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利潤之下必有辦法”,外資品牌在實踐中又找到了狙擊民族品牌的新辦法。
搶地盤:難以繞開的專利“包圍圈”
在國際開放性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跨國公司通過積極搶占空間技術、海洋技術、生物技術和生态技術等制高點,發起“藍色圈地”“宇宙空間圈地”“生命專利圈地”等,其中最值得警惕的是愈來愈大規模的“知識産權圈地”——憑借着科技優勢和建立在科技優勢基礎上的國際規則,跨國公司形成了對知識産權和主導設計的高度壟斷,通過制定對自己有利的專利保護遊戲規則來獲取超額利潤。
事實上,近年來外資品牌與民族品牌的知識産權糾紛,尤其是商标、專利的糾紛可謂層出不窮,而其中充當被告的,往往是相對弱小的國内民族企業、民族品牌,而時間節點的選擇也特别精心。
2012年,荷蘭飛利浦公司在深圳起訴飛科及其經銷商侵犯自己的一項發明專利,要求飛科停止生産、銷售應用該專利的剃須刀,并銷毀相關設備、模具以及庫存産品;
去年9月,繼對科沃斯等多家民族品牌提起專利訴訟之後,英國電器巨頭戴森公司又将小狗電器訴至北京知識産權法院,訴稱小狗電器生産的吸塵器配件涉嫌侵犯戴森兩件外觀設計專利,共計索賠100萬元;
在這些案例中,跨國公司在專利保護的道路上走向極端,雖然說得冠冕堂皇,但目的并不純粹,而是刻意制造專利壁壘,阻礙市場有序發展和公平競争。必須強調的是,專利壁壘不同于專利保護,它是一些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憑借高科技優勢來強化壟斷、減少公平競争、設立專利陷阱、阻礙他國企業發展的手段。
突圍戰:創新和維權兩手都要硬
據國家知識産權局調查分析,目前外資企業已經在中國形成了專利優勢,而随着國内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氛圍的日漸濃郁,外資企業的專利優勢也逐漸成為了本土企業發展道路上的“地雷陣”。
一方面,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宏觀的知識産權戰略,積極參與協調和推動知識産權糾紛的解決,為本國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氛圍和有利條件;同時,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法律規定了許多靈活的例外措施與空間,我國政府與企業也應該好好利用這些規則,運用法律手段防止外資品牌濫用知識産權實施市場壟斷。
另一方面,對于民族品牌而言,要想真正生存下來并持續發展,自主創新是唯一出路。而一個大國的發展,也必須要提升關鍵行業和關鍵性企業的創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争力的民族品牌。
近年來,從中國速度到中國質量,從産品輸出到技術輸出、标準輸出,民族品牌逐步實現逆襲。去年在英國發布的“2017國家品牌指數”排行榜顯示,中國品牌總價值逾10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2008年中國品牌僅占8席,去年這個數字已達到50席。不少在專利“圍剿”中飽受炮火的民族品牌,也正是因為自主創新優勢,才有了突出重圍的底氣。
依靠100多項自主創新專利,飛科成為中國剃須刀行業公認的第一品牌;
憑借智能科技與藝術設計的成功融合,小米手機牢牢占據全球銷售前五位置;
通過企業内在的“互聯網精神”與創新思維,經由互聯網模式崛起的小狗電器在吸塵器行業發展成熟度和産業集中度相對較低的情況下,不斷加大研發力度,掌握核心技術,闖出了一條差異化的發展道路,根據中怡康數據顯示,小狗電器近三年吸塵器和除螨儀産品線上零售量、零售額均排名前兩位,保持穩定的行業領先地位。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品牌不僅是企業的立足之本,也是衡量經濟實力的重要标志。中國社會和經濟的轉型,國家形象的提升和國家綜合競争力的提高,都需要民族品牌的整體崛起。
可以肯定,外資品牌和民族品牌的“戰争”從未停歇,也不會結束,且在不同發展階段會有不同表現方式。對此,無論是在國家層面,還是普通消費者層面乃至媒體輿論層面,都必須加大對民族品牌的支持力度,積極轉變消費理念,鼓勵和提倡選擇自主品牌,為民族品牌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開拓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