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解密樂視生态型組織——樂視控股副總裁阿木專訪

解密樂視生态型組織——樂視控股副總裁阿木專訪

時間:2024-10-28 01:31:00

【編者按】從2004年成立樂視網開始,樂視逐漸發展成包括電視、手機、汽車、互聯網、雲平台、樂視體育、樂視金融七個子生态在内的生态型企業。七個子生态緻力于産業鍊垂直整合下的産品創新,同時又強調子生态之間的融合和跨産業價值鍊重構。那麼,随着生态戰略的推進,樂視在組織創新方面走了多遠?樂視探索中的生态型組織是否有獨到之處?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樂視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阿木)。

張春晏:本刊高級編輯

王晏晏: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創新發展研究所咨詢顧問

基因:颠覆者

TBR:企業會有不同的基因,有的企業鼓勵創造性,有的企業強調紀律性,逐漸形成企業不同的基因,樂視是一種什麼樣的基因?

阿木:生物有基因,嚴格說企業沒有基因概念。我理解,企業基因是企業的核心文化特征。我們花很多時間來讨論樂視文化,最後讨論出一個對企業文化的描述——隻有被99%的人嘲笑過的夢想,才有資格談那1%的成功,這句話就是樂視的基因。這是樂視留給企業、留給每個員工、留給曾加入過樂視的同路人,以及樂視對社會釋放出來的精神。

如果用一個更短的詞來描述,就是颠覆者——樂視生來是一個颠覆者。颠覆不是為了摧毀,是為了破除原有的規則和障礙,去重構一個更好、能夠創造更大價值的新體系和新規則。這實際上是樂視本質的基因。

未來十年十五年互聯網生态模式是樂視的一個重點,也許再過二三十年,生态創新是常态,那時樂視就不用再強調自己的互聯網生态模式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什麼會讓樂視持續發展?就是這種永續嘗試1%可能性去颠覆的精神。無論是從2004年創業到現在,還是現在到未來的二三十年,都是這種精神。這種精神裡包含了樂視的一些追求。

第一,我們的價值觀:用戶價值第一,産業及社會價值第二,企業價值第三,這是樂視的價值體系,是樂視評判一件事情好壞、優劣、創新與否及有沒有價值的标準。價值觀是企業的靈魂。

第二,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在強調、還要繼續強調生态思維。生态意味着協同,意味着跨界創新、跨界化反這些概念,意味着從這些角度去突破規則和邊界的障礙,釋放跨界創新的潛力,創造出新物種,樂視充滿了這樣的氛圍,對此樂此不疲。

第三,組織的合夥文化。企業的戰略是協同型的,追求的是化學反應式的創新,但是團隊是分工、隔離、相互不往來的——這是不可能的。樂視人要有這樣的心态和文化:團隊之間是一種合夥的身份,我們在共同成就一項事業,充分共享所創造的現在和未來的價值。

TBR:樂視是在2004年創辦的,創辦之初做内容,十多年裡快速蛻變,現在正在轉向互聯網生态企業,這種蛻變常常需要基因的更新和改變,我說的基因主要指企業文化,例如一個效率優先的企業要轉變為創新優先的企業,就面臨文化基因的改造。樂視存在基因的變化嗎?

阿木:其實樂視在七八年之前,企業基因就基本固化下來了,就是“颠覆者姿态下創造全新生态型企業模式”。這個特點已經經過了多年積累和實踐。在可見的未來,我們不會說,樂視不是颠覆者了,不追求成為以用戶為核心的生态創新的領導者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要不斷豐富已經形成的基因,去強化它,不斷讓它進化。如果時代背景發生重大改變,我們可能會去改變這種基因。

組織:疊代進化

TBR:樂視從做内容的網站走向一個創新的生态型企業,組織必然在變化中。可以梳理一下樂視組織形态或者組織方式的變化過程嗎?

阿木:實際上,樂視的組織變化,是由好幾個因素共同影響的。

第一,樂視自身的成長性。樂視從規模不大的公司,變得越來越大,快速的成長就要求組織要不斷調整。

第二,樂視在嘗試全産業鍊重構生态的模式,這種全新的、可能全世界都很少的垂直整合,并沒有現成的案例或者理論可以參考,從這個角度講,樂視在實踐和探索一種全新的商業理念,一種新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樂視就要不斷探索怎麼讓組織匹配戰略追求,這是第二個疊加。

第三,樂視由于快速擴張并進入不同産業,導緻很多不同産業的人才加入樂視,有的來自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曆史的老牌公司,有的來自非常年輕的互聯網公司,他們帶來了多元的組織和文化風格,會對組織帶來很多啟發——怎麼去組織業務形态,怎麼去開展工作,怎麼提高效率,怎麼保護創新等等,會有大量的思想不斷輸入。這是第三個因素的疊加。

所以是由多個因素在共同推動樂視組織的變化。

這些年樂視生态型組織,在架構上形成的基本特征,就是管理型組織加項目型組織,這是一套交叉管理的體系,也是一次組織變革。因為需要協同和化反,一個人就不能隻歸屬于單一業務,不能隻有單一職能,而要充分和不同業務、不同職能進行頻繁溝通,既需要相對規範的流程,也需要适應随時的動态調整。

另一方面,應對生态型組織,生态型人才培養也應運而生。樂視培養了一批了解多個産業領域、價值鍊不同環節的跨界生态人才。跨界人才的培養持續了很長時間,也一直在做,這些人才是樂視非常寶貴的财富。

之後,樂視提出了生态型的激勵。在組織中,如何讓每個成員都以一種合夥人的方式去投入生态事業中,就要有生态型的激勵來支撐。激勵的核心就是全員激勵——引入合夥人計劃,将公司未來的價值,分享給全員,讓每個團隊既投身于自己的業務,同時還不忘樂視生态整體的價值。

現在,我們又開始建立生态文化,生态企業文化是什麼樣的?應該有什麼價值觀和什麼行為準則?通過文化的建設,在快速變大的企業中,确保“颠覆者”這個靈魂不散,這些都是創新。

綜合來看,我們這幾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設一個生态型組織,而生态型組織本身,是一個創新探索,再創新再探索的過程。就像一個互聯網應用産品投入市場,你很難預想到疊代四五個版本以後,這個産品會變成什麼樣。樂視的生态型組織也是這樣,在實踐中不斷疊代優化,而不是制定計劃分步實施。樂視組織變革的代際在哪裡,并沒有裡程碑式的節點,而是持續将生态的概念進行組織匹配,是一點點不斷進化的過程。

人才引進:理念匹配為要

TBR:在樂視快速發展過程中,有大量各種各樣的新團隊新人加入,那麼大量新加入的團隊和員工,會帶來各種不同的思維和異質的文化,樂視怎麼樣保持新鮮血液不會沖散樂視的文化,或者新輸入的文化成為活力源泉而不被樂視文化同化或者消融?

阿木:樂視從幾十億收入規模快速增長到現在幾百億規模,整個企業處于擴張期,新擴張的業務必然是新的團隊承接。團隊不可能全部靠内部培養,所以必然要建立充分開放、積極引入人才的氛圍。

一方面,樂視生态自身有“颠覆者”的基因,有成就1%可能性勇氣的文化積澱,然後有打造垂直整合開放閉環生态的思維和氛圍,在這個基礎上,外部團隊加入以後,帶來一些專業的解決方案和辦法,無論是産業和專業方面,還是人力資源财務等方向,新團隊能很快把專業經驗融入樂視,補足樂視快速發展中所需要的各種專業性。

另外一方面,新團隊可以讓颠覆和生态概念進一步延展,延展到他的專業領域中,專業和樂視生态的結合點就是他的價值發揮點。汽車團隊或者金融團隊加入了,那颠覆和生态的思想,就可以延伸到汽車領域,延伸到金融領域,在這些領域打開新的局面。

TBR:那新團隊帶來的文化會與樂視原有文化産生沖突嗎?

阿木:不會沖突。因為如果文化有沖突,他們就不會加入。新團隊,尤其是核心高管團隊,他在認可樂視理念的前提下才會加入,不會僅僅為了完成一個職業經理人的使命而加入。我們和成熟企業空降高管不太一樣。

在理念的匹配,以及創業精神和勇氣的匹配上,我們會很嚴格考察,隻要新團隊精神上是匹配的,那剩下的事情就是讓他成長。

TBR:樂視引入關鍵人才的時候,對于價值觀和理念是不是匹配,會采取什麼方式來把關?

阿木:我們就是重視,在人才甄選過程中,我們會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不會那麼容易就過了。我們會去評判他的颠覆精神,他願意在樂視創造新未來的激情,他願意打開心扉的程度,他願意接受全新事物的心理準備程度。在評估這些方面的前提下,他的專業能力要足夠強。因為一個人的專業能力足夠強,他就不需要在專業上耗費更多精力,可以主要考慮未來的創造;如果專業能力不強,他會花很多精力在專業學習上,哪有空創造?人才培養:引進專業,培養跨界

TBR:人才除了引進,另外關鍵的一個方面是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在企業快速疊代的過程中,樂視的人才隊伍如何培養?

阿木:樂視的人才要從專業和跨界這兩個方面來看。

樂視人才體系的建設是比較開放的,在專業方面,樂視願意引進很多外部團隊,引進在專業領域非常有建樹的人加入。你也應該看到,樂視這兩年引入的人才,基本上背景都很強,就是他們的專業領域很強。

第二個更重要的是跨界人才的培養。跨界人才沒有現成的。你能想象一個人同時從事過汽車和電視産業嗎?這樣的人在全世界都很難找。所以真正的跨界人才要靠組織内部培養。對于這類人才,我們鼓勵他們不斷參與各種各樣的跨界讨論、研讨、決策,與各業務密切溝通、聯合工作和創新,逐步變成跨界人才。這樣,首先他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無可争議很強,同時他對跨界領域,也有足夠的認識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所以他能夠打開思維,進行跨界的創新思考。

跨界人才在樂視非常穩定,因為離開樂視他的價值會大幅貶值——别的企業沒有跨界的文化氛圍,這些人才的跨界經驗無用武之地。試想,一個做樂視汽車生态的人,如果加入一個汽車公司,那他對互聯網技術的認知、對體育和影視内容的了解、對金融的把握、對電視産業邏輯和産業規律的認知,基本上就都沒有用了。他在樂視才能釋放最大的價值。

樂視電視家居效果圖激勵:全員合夥

TBR:剛才您說到樂視生态型組織,有一點是關于生态型激勵,能不能結合一些數據和實例,談談怎麼做生态型激勵?

阿木:生态型激勵,首先是LeEcoGlobal(樂視全球)——我們新成立的全球總公司,拿出了50%的原始股權去做員工激勵,這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

各個業務闆塊自身也在獨立快速資本化,這些子公司又有30%~40%的股權留給團隊全員,當然不同級别的員工激勵比例不一樣。

樂視所有員工,都可以拿到兩級激勵——樂視全球母公司的股權激勵,以及所處子公司的股權激勵,但他隻能選擇其中之一的股權去兌現,不能同時兌現兩個,他有選擇權。這樣,員工就有充分的自由度——如果擅長做業務,那可以推動業務單元快速奔跑,提高價值,獲得很高的子公司的股權激勵;如果擅長做協同和整合工作,那可以在母公司級别創造更大的價值,通過提高母公司的價值來提高自己未來的收益。由于兩級激勵,對員工來說,公司整體和業務闆塊兩個思維同時存在,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專業和協同的平衡問題。所以專業和協同的平衡,是通過激勵手段來完成的,而不是通過職責分工,通過KPI這些手段。

TBR:樂視有KPI考核嗎?

阿木:KPI從來不是公司的目的,大部分公司沒有更智慧的解決方案,所以就把自己的追求轉化成冷冰冰的KPI指标。

我們有PI,衡量業務的指标項目,不是用作考核,是用作激勵。大多數企業不區分考核和激勵的本質差異,考核導向往往是避免負向行為,避免員工懶散;激勵導向都是刺激正向行為,是為了釋放人的潛力。所以真正引導員工行為的是激勵。

那激勵怎麼引導行為?

一個就是通過分享股權,來引導員工去面向未來創造價值,而不要過度關注當下和曆史問題。如果最終的成就是未來的股權價值,那你就不會糾結于當下的行為中,這些是不是我的事,這些是不是超過我的職責邊界;為了長遠的價值,你不會很計較當下的分工和職責邊界。

另外一個是通過激勵兌現的權利,來引導員工的行為,因為激勵的授予是分步和基于一些評判标準的,由于分步授予,那創造行為就有持續性,如果做的好,還可以要求更多權利;評判标準可以引導行為,依據這些标準,員工知道該如何行動。這些是KPI做不到的。

說到激勵,也不要假設激勵隻有股權一種,職位的升遷、賦予更大的責任、培訓、海外業務拓展的機會,都是激勵,樂視員工都可以靠自己去賺。

“産研”驅動生态發展

TBR:樂視成立于2004年,做網絡内容起家,現在也不是技術驅動的公司;而進入汽車等等各種領域,技術競争力是關鍵能力,樂視怎麼樣在這麼短的時間内快速積累技術競争力呢?

阿木:樂視是一家産研驅動的公司。我們不叫自己是技術驅動或者研發驅動的公司。有的企業是營銷驅動的,有強的渠道關系和能力;有的企業是技術驅動的,把技術當做自己的核心競争力,有很強的運作技術的能力,但并不注重研發産品;有的企業是産品驅動,很會定義産品,例如蘋果;有的企業是研發驅動的,華為屬于這類。

而樂視的特點是産研驅動,因為我們是用戶價值第一,我們要創造垂直整合的極緻體驗,就必須要進行生态型的研發創新,把我們定義的整合産品創造出來。無論是樂視電視還是樂視汽車,樂視體育還是樂視金融,我們不可能把幾家原材料企業的東西拼一拼,因為之前沒有這樣的模式。所以我們必須要在産業研發上充分投入,必須要非常關注産品本身的創新,否則用戶怎麼會用我們的産品?

樂視産研的特點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我們對産研人才隊伍的建設可謂不遺餘力,對人才的待遇上不設限。整個團隊規模、發展速度,能多快就多快。在研發過程當中,積累沉澱了大量的專利,事實上樂視的專利很強,隻不過以前我們不主動講。一個企業能夠持續發展,一定是因為研發上有更持續快速的發展。

第二,在研發投入保障上,我們近年的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達到8%~10%。

第三,産研體系驅動樂視整個産業生态的發展。如果營銷驅動,我們就會到處鋪貨,跟國美、蘇甯等等渠道合作,但不是,我們是讓産品自己直接轉化成銷售。事實上生态型産品的研發,是樂視很獨特的特點,樂視的專利很強,我們在硬件、軟件、應用、平台、内容各個方面都儲備了大量的知識産權,以及創新的産品和服務。

本文責任編輯:張春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