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共享經濟:看上去很美

共享經濟:看上去很美

時間:2024-10-28 01:13:50

近兩年,共享經濟呈井噴爆發式增長,前景引來業内人士一片叫好,頗有不可阻擋之勢。然而,共享經濟真的如此完美嗎?共享經濟真的能引領新的時代嗎?王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碩士,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博士生評

論家們通常認為,盡管目前共享經濟主要集中在住房和交通工具領域,但是随着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的領域必将擴張。

首先,互聯網與手機客戶端創造了快速、廉價的信息平台,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傳遞成本。

其次,普遍存在的閑置産能與資産具有挖掘空間。并且,随着共享模式的推廣,共享習慣也将慢慢培養,消費的需求會逐漸增加。

因此,住房、交通工具的共享僅僅隻是開端,未來這一經濟模式還将持續蔓延,攻入其餘産品市場,霸占服務領域。太陽剛剛升起,市場空間尚未充分挖掘,共享經濟的世界将會漸漸明亮。

然而,仔細深究,真的如此嗎?

筆者統計和整理的24篇有關共享經濟的文章中,其中就有15篇以Airbnb、Uber為主要成功案例。而所謂的共享經濟的大肆擴張,不過都是局限在住房與交通領域,并未有大的産業突破。

“共享”、“共同消費”,這種不需要所有權就能享受使用權的理念,似乎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共産童話——你不需要擁有,不需要昂貴的付出,便能享受别人所擁有的一切。然而事實上,你所能夠共享到的不過也隻是偶爾的旅行住處以及交通工具罷了。共享的時代,共享的生活,聽起來美好無比,卻總也突破不了短期住房與交通的藩籬。

共享經濟給我們畫了個大餅,出爐的,卻隻是個迷你小籠包。因此,本文意欲為熱火朝天的共享經濟降降溫,莫讓盲目樂觀遮擋了前途的艱險,保有謹慎地樂觀方能腳踏實地地前行。

具體來說,一個完整的共享行為主要包含三方面的過程:提供共享、接受共享與匹配。提供共享是指商品或服務的所有者向他人出租使用權,從而提供商品或服務的過程。接受共享是指租用使用權,并享受商品或服務的過程。匹配是指出租使用權與租用使用權的雙方達成交易、實現供需匹配的過程。

三者既可以是序貫進行的,也可以是同步實現的。然而,成功的共享經濟必依賴于三者的共同實現,缺一不可。下文将從這三個過程出發,讨論共享經濟所面臨的困難。

提供的不可共享性

物質的不可提供共享性

從物品的屬性上看,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物品天然是易損耗、易折舊的。物品的每次使用都會産生一定的折舊損耗從而減少壽命,或者有些物品一旦被使用過,原有的完整性便受到破壞。易損耗、易折舊的性質使得商品壽命有限。而對物品擁有者而言,采用共享這種出租方式而非出售的轉手方式處理這一商品,必是因為這一物品的使用權對其仍具意義。

如若商品易損耗易折舊,不可複用,那麼共享行為将影響自身的使用體驗,于是,共享的積極性便會降低。而生活中除了房車等大型耐用品,大多數商品皆是如此。極端例子如避孕用品、醫療針管等一次性用品,均為單次消耗品,折舊率100%。日常用品如鞋子、衣物等,使用便會磨損、松垮。别人的使用将影響自己的使用。對物品擁有者而言,這種易損耗性所造成的不可複用性必然限制共享的積極性。

此外,傳統理論中,使用權與所有權的不一緻會導緻道德風險問題。即,使用者單次使用的目标與所有者長期使用的目标的差異,會引緻使用者對物品的随意處置,從而造成道德風險問題。共享了廚房,但是卻有許多碗碟破碎,風卷殘雲;共享了高級皮靴,卻被作為風雨中的行走裝備。當缺乏控制與保證時,對共享物品的所有者而言,共享意味着冒險。

情感的不可提供共享性

除了物質上的考慮,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不可提供共享性。所有權不隻是所有權,所有權更是情感意義的來源。所有權與使用權在許多情況下是不可分割的,尤其當這一物品涉及情感價值時,所有權便不僅僅代表了使用這一物品的權利,更承載着私人所賦予的社會情感價值。這種私人情感意義的存在,要求所有權與使用權的相互綁定,要求使用權與所有權的完整性,因此使用權無法單獨共享。否則,就意味着意義的流失,意味着情感的分割。因此,這樣的使用權共享是不可提供的。

所以,盡管結婚之後你就再也沒戴過鑽戒,但你卻永遠不會将愛人這顆“永恒的心”共享給其他求婚的男子——一如古老時候媽媽壓箱底的嫁衣和今天你藏在衣櫃頂端VeraWang的那件白婚紗。因為,情感的意義上,所有權與使用權是一緻的,擁有便是一切。你願意和别人共享你的男朋友嗎?你願意共享你的鑽戒嗎?

社會價值的不可提供共享性

盧梭曾說,人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人是社會動物,因此無不受到社會價值的影響。物品所具有的社會價值,是不可提供共享的另一原因。

通常,共享經濟所需求的産品都具有所有權價格昂貴的特征(否則,人們會直接購買所有權)。那麼,除了通常意義上的耐用品外(車、房),這類物品往往不是普通品。此時,物品的所有權便提供了階層炫耀性的意義,并扮演了階層身份認同的信号。因此,擁有者為了保持自己階級地位的特殊性,并沒有共享的動機。

理解這種現象,我們隻需設想奢侈品的共享情況:一方面,共享會擴大奢侈品的使用人群,降低奢侈品的獨有性,使得奢侈品的信号功能減弱。而這種信号功能恰恰正是富人購買奢侈品的動機,所以富人并不願意共享使用權,即使奢侈品本身的利用率極低;另一方面,出租奢侈品的收入對于大多數擁有者來說微乎其微,買得起奢侈品的富人根本不在意這點蠅頭小利,更不可能如此費心地加入一個共享平台,為其中的人們服務。因此,盡管使用權的需求不小,但作為一種地位、階層的象征,所有權擁有者缺乏共享的動機。我有錢買頂級食材,聘請頂尖廚師,做出滿漢全席,這種非人人可享有、古時隻有皇帝才能享受的榮耀,是富人自我身份地位認同的象征,憑什麼與你共享?

既然無法跨階層流動,那麼同階層之間的共享是否可能呢?答案似乎也并不那麼肯定。如果是同樣具有充足購買力的階層,那麼此時大家既然都有能力購買,隻能有攀比,不會有共享。如果是同樣不具備充足購買力的階層,在互惠的基礎上通過共同購買的方式或許可以建立起這種共享機制,但此時的共同所有方式則非我們定義的“共享經濟”,而更應該是一種共同擁有的機制。因此,同階層間更可能通過共同所有的方式,共同購買商品,并在此基礎上共同消費。

因此,從社會價值的角度出發,無論是跨階層或是同階層共享,提供共享均不容易。

不可接受共享性

物質的不可接受共享性

首先,我們從物質屬性來看物品的不可接受共享性。

前文提及,當道德風險無法控制時,共享者難以提供共享。那麼當規範明确,責任明晰,共享者願意提供共享的狀況下,是否共享的過程就能完整實現了呢?我們需要進一步考察使用者接受共享的過程。一本自己的書你可以在上面自由塗抹标注,然而别人共享的書或是圖書館的書你卻難以下手。一輛自己的車你可以任意裝飾、噴漆,打扮成自己喜愛的模樣,然而租借别人的車卻要告誡毛手毛腳的孩子這不能動,那不能碰。當有了明确的規範對使用權進行限制時,接受共享者對物品使用的自由度便會得到控制,由此保證了所有者的權益。

然而,這種受所有權限制的使用權,卻也影響了共享接受者的積極性。盡管共享使得自己有機會低成本使用物品或服務,然而,“别人家的”這種屬性限制了使用權的自由度。因此,盡管道德風險得到控制,接受共享的空間仍會受到限制。隻有經濟收益足夠吸引人時,這樣的物質不可接受性才可被忽略。

情感的不可接受共享性

除了物質上的客觀不可接受性,情感上的不可接受性同樣不可忽視。不考慮傳統不以利益交換為目的的熟人共享,共享經濟的擴張大都是建立在陌生人基礎之上。你是否願意共享鄰桌陌生人的剩菜呢?共享既然是享用别人暫且不用的閑置資源,許多商品便不可避免地帶有情感上的“剩菜”之感。除非價格誘人,産品完好,否則這樣的接受共享就有可能變得“不可接受”。退一步,甚至于熟人之間,這樣的情感不适同樣存在,就像小孩子們永遠希望有自己的新衣服,而不願意接受哥哥姐姐已經無法穿下的“好衣服”一般。隻有當經濟需求戰勝了情感不适時,接受共享才是可行的。

社會價值的不可接受共享性

同樣,接受共享者也是群居動物中的一環,接受共享的行為也受社會價值的約束。北大可以向社會“共享”教育資源,提供各種講座與網絡公開課資源。然而,若非正式學生,你永遠也無法得到那張印有博雅塔和校長簽名的學位證書。對于接受者來說,真正擁有學位證書才是“北大學生”這種社會地位的來源。“共享”不能替代“擁有”的所有價值,“擁有”才是硬道理。盡管旅行期間,情侶們可以住住酒店出租屋,然而,大多數時候,人們需要的還是自己的房子。從老三大件到新三大件,人們的擁有需求從來不會減弱,隻是在經濟條件先行的情況下,無奈參與共享。

這就意味着,人們願意參與共享的空間十分有限,隻能局限在對少數經濟成本高的領域,并且集中在特殊的時間段與特殊的人群中。一旦條件允許,共享便會被抛棄。

不可匹配性

供需的不可匹配性

當共享者與使用者均具備時,還需一個重要環節:匹配。

盡管你看中了别人衣櫃裡的那件紅衣裳,然而最後你還是放棄了,因為無論如何你都拉不起來那該死的拉鍊。你雖然喜歡那雙亮閃閃的水晶高跟鞋,無奈鞋碼太小,它注定不能陪你去找專屬的白馬王子。願望總是美好的,但是物品的私人性、專有性卻天然地限制了供需匹配的程度。别人共享的不是我所需,我所需的别人不願共享,供需的匹配更多時候隻能是巧合。

要增大匹配的可能性,就要求市場足夠廣闊,這就意味着共享經濟将取決于參與者的規模。積極樂觀地看,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市場便能可持續發展,并有滾雪球般持續擴充的可能性。

但另一方面,一旦市場有了萎縮的迹象,那麼市場空間的衰敗更将是短暫而急劇的。當年的校内(人人)網曾經迅速崛起風行一時,然而它的沒落卻更加急促而緻命,短短幾年内便盛景不再,使用人數寥寥。

同樣,當人們在共享經濟平台上無法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時,人們便會逐漸減少尋找共享的次數,從而帶來消費人群的減少。消費人群的減少又會使得共享提供者減少,進一步增加了匹配需求的難度。如此惡性循環,産生雪崩式潰敗。因此,除非市場能夠長期維持足夠大而全的品量,交易成本足夠低而廉,否則,這樣的直接供需匹配交易,很難走得長遠。

時空的不可匹配性

或許有人會說,網絡與移動互聯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因此市場的長期維持不是難事。的确,信息的便利增加了供需匹配成功的可能性。但是,盡管今天提供匹配信息的方式改變了,搜尋成本降低了,參與者匹配的時空困境卻并未消除。周末需要梯子打掃天花闆吊燈時,住在北五環的你卻發現提供梯子的另一方在一個半小時地鐵外的南五環。車程遙遠,歸還不便——還不如自己買呢。所以最後,你還是選擇了去樓下超市,送貨上門,隻用了半小時。

共享者與接收共享者的匹配要求時空一緻時,當時、當地的匹配才能使得交易成功。信息時代共享的顯性成本或許會降低,但是時空不匹配性的隐性便利成本、時間成本卻并未有多大改善。我們又何來共享中實現直接匹配的自信呢?

信任的不可匹配性

一個商業模式意欲成功,必須在時間維度上經得起考驗。而共享經濟對信任的依賴性與信任的提供方式,使得其模式在長期看來具有脆弱性。共享經濟一般指閑置使用權與陌生人之間的共享,而這種陌生人之間的交易關系,必将強烈依賴于“信任”的建立。目前,這樣的“信任”機制大都由網絡平台提供。參與者基于對平台的信任提供或者接收共享。

然而,不同于傳統行業有明确的規範條例,平台隻是為使用者與共享者提供參與的機會,卻無法控制和篩選使用者、共享者的行為,無法進行标準化操作。這樣一來,服務的标準不一以及風險的不可監控便容易摧毀參與者的信任。信任的建立往往是長期的,但是毀滅卻是迅速的。滴滴殺人、達達傷人、寶駕丢車,當沒有足夠的監管與規範時,你願意冒險嗎?你願意吃下陌生人遞過來的誘人食物嗎?如何建立起可靠的監管、保障制度是共享經濟長期健康發展不可忽視的問題。

共享經濟路在何方

上述部分的内容從提供共享、接收共享、匹配三個過程出發,讨論了共享的不可行性。下面部分我們以每個人每天所面對的衣、食、住、行為例,以上述标準作為評估準則,來讨論幾個典型産業未來共享經濟的可能發展方向。

衣——服裝共享

根據服裝的用途及場合,本文将服裝區分為普通衣物、高檔衣物、特殊意義服裝。如表1所示,服裝共享中,普通衣物不可共享性較低。由于供需不匹配、時空不匹配的性質,新鮮感過後,市場長期面臨萎縮的可能性較高。一旦市場萎縮,不匹配性又将進一步加劇,因此市場未必具有潛力。

而高檔衣物,盡管由于不可接受共享性低,從而具有共享經濟發展的可能性,但是由于較高的不可提供共享性,所以長期以來将隻有需求者沒有供給方。因此,更适合發展專業化平台直接提供高檔衣物出租,同時加以規範以減少不可匹配性。而婚紗等特殊意義的服裝則由于其特殊的性質,不适合共享經濟的發展。

住、行——住房、交通共享

住房、交通工具共享服務是共享經濟的熱門行業。由表1可知,從提供者、接受共享者方面二者都有較明顯的優勢。但需要注意的是信任的持續問題。由于産業的非标準化,住宿、交通工具将可能出現風險問題。長期以來,這種風險可能帶來信任的破裂,引起市場的萎縮。因此,如何對這類行業進行規範與監管,是未來長期發展不可忽略的問題。

食——食物(廚房)共享

食物與廚房的共享,由于物質與情感的特殊性,共享并不容易。一方面,食品的物質易損耗性增加了不可提供共享性。另一方面,情感的不适感增加了不可接受共享性。同時,供需、時空的匹配困難性又進一步加大共享的最終實現難度。因此,盡管食物(廚房)共享具有共享可能性,但将面臨較多挑戰。隻有提供性價比高的共享價格,處理好食品的保鮮、傳遞匹配,并且營造食物共享的氛圍,才能實現食物(廚房)的共享。

結語

總而言之,盡管移動互聯時代下,共享經濟似乎風風火火迅猛而來,但事實上,共享經濟的前路并非那麼樂觀而平坦,前方還有不少山丘與河流。

艱難與挑戰不會自動躲開,提供共享、接受共享與匹配的困難性将會成為市場擴張的阻力。當星星之火開始點燃時,我們不能隻憑那點點火星便想象其燎原之勢,而忽略了即将飄來的烏雲和儲備有限的燃料。隻有謹慎前行,道路才能更寬,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本文責任編輯:羅茜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