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亂象叢生下,共享經濟路在何方

亂象叢生下,共享經濟路在何方

時間:2024-10-28 01:12:19

曾經在市場上無往不利、快速擴張的共享經濟,如今深陷泥潭,大量共享企業倒閉,剩下的佼佼者如滴滴、摩拜也風波不斷,共享“垃圾”遍地擾民。亂象叢生下,共享經濟路在何方?現在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共享經濟,深入思考其本質和内涵,明确真正有共享價值的産品,隻有這樣共享經濟才能順利健康發展。

王玮: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馮茜:瑞卡便利租車集團營銷和商業發展總監(首汽集團控股),暨南大學-圖盧茲商學院DBA項目學員

鄭思齊:悉尼大學商學院本科生

随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開始進入紅利時代,并催生了共享經濟。共享經濟自誕生之日起,就成為新經濟增長的寵兒,引領了一場人類傳統交易模式與生活方式的變革。頃刻間共享經濟在吃、住、行、娛等各領域開始不斷滲透,共享汽車和共享單車更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全國,讓“共享”一詞家喻戶曉。

在共享汽車領域,2014年滴滴與優步開始了價格補貼血戰。據統計,滴滴一年就燒掉近40億美元,同時雙方累計融資已超過300億美元,相當于海灣戰争花費的1/3。然而好景不長,正當大家都以為滴滴已一家獨大成功占領市場時,醞釀已久的“美團打車”于2018年3月正式進入上海與滴滴展開全面交鋒,并随即拿走了滴滴30%的市場份額,滴滴深陷被動。與此同時,高德地圖也宣布免費提供順風車業務以提高客戶體驗,滴滴面臨的挑戰進一步加劇。在共享單車領域,2018年4月3日,摩拜在股東大會上決議,以27億美元低價出售其全部股份給美團,頃刻間股東套現離場。回顧過去三年,摩拜借由出行美好藍圖的勾畫,吸引近170億美元融資,創造了業界神話。現如今,曾經風光無限的摩拜,以股東草草離場、全部業務淪為美團O2O線下服務而慘淡收場。

曾經在市場上無往不利、快速擴張的共享經濟,如今深陷泥潭,大量共享企業倒閉,剩下的佼佼者如滴滴、摩拜也風波不斷,共享“垃圾”遍地擾民。亂象叢生下,共享經濟路在何方?成為當今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共享經濟之亂象

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曾說,她的夢想就是通過“互聯網+出行”的方式,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想變為現實。共享經濟的基本思路是充分調動社會閑置資源以達到有效利用和節省成本的目的。然而,中國的共享經濟在過去三年的實踐過程中,卻事與願違。大量企業打着“共享”的名号,大量制造劣質廉價産品,湧入低門檻行業,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亂象一:資本燒錢,資源嚴重浪費

共享經濟自進入中國之日起就成為資本市場最熱的“風口”。據國家信息中心統計,2016年共享經濟融資規模達到了1710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30%。2017年融資規模繼續攀升,共享單車成為融資最熱項目。《共享單車行業就業研究報告》顯示,僅2017上半年30餘家共享單車企業融資就高達104.33億元。資本蜂擁而至,在共享領域瘋狂“跑馬圈地”。

以共享充電寶行業為例,據2017年3月公開數據統計,共享充電寶Hi電、來電科技、街電、小電等企業,僅短短40天時間,便獲得35家機構注資,融資規模高達12億元人民币,遠超2015年共享單車剛出現時的融資近4倍。消息一出,市場一片嘩然,紛紛感歎資本之瘋狂。

除了資本燒錢,更為混亂的是資源的嚴重浪費。如共享單車的大肆投放、亂停亂放,已嚴重影響了城市的正常管理和人們的出行,壓縮了本就狹小而昂貴的城市空間。一方面,由于單車的維修和管理成本比購買新車還要高,共享單車平台甯願投放新車,也不願意增加管理人員和維修損壞車輛,造成了大街小巷新舊單車堆積如山之壯觀景象。另一方面,由于共享單車進入退潮期,大量企業倒閉,城市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破損單車,無人問津,需要政府投入财力物力進行清理。

一位接受采訪的再生資源回收工作者表示,從2017年初他們開始回收報廢的“共享垃圾”,現在回收站裡“共享垃圾”占了一半面積,總重量超過1500噸。如今的共享經濟浪費了生産的資源、能源、人力、資本和社會的空間,背離了它的初衷,資源浪費極其嚴重。

亂象二:盲目跟風,行業一片混亂

在共享單車大火之後,人們已被共享經濟包圍: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睡眠艙、共享衣櫥等等,甚至出現了“共享女友/男友”,一時間各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共享”遍地開花。

2017年8月,北京街頭出現了“共享馬紮”,隻需掃碼便可使用馬紮,并不需要注冊和押金,用于解決人們最後10分鐘的休息等待問題。最終,大部分的馬紮不翼而飛。此外,莫名其妙的共享女友、在街邊僅存活了幾個月的共享籃球,都僅僅以“好玩、有趣”為出發點瘋狂“共享”,亂象頻發,由此也加速了這類共享企業的衰落。

町町單車無法把押金退還給一萬多名用戶,酷騎單車賒賬押金7億多元,小鳴未退押金5000餘萬元。回顧2017年初,以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打頭的共享經濟企業輕易獲得上百億的融資,而到下半年,這些企業紛紛開啟死亡大門,截至2017年底,至少有28家共享經濟企業宣告倒閉或停止運營,其中涵蓋了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玩具、共享服裝等七大領域。百億融資瞬間化為烏有,從風光無限到慘淡退場,僅僅半年光景。

亂象三:野蠻瘋長,統籌管理缺位

據測算,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城市,擁有8萬輛共享單車都是驚人的。可是中國的任何一家共享單車品牌,都把自己的投放目标定到10萬量以上。據國家信息中心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共投放共享單車近2000萬輛,用戶日訂單量約5000萬單;用戶規模達1.06億人,占全國網民數量的14.1%。由于投放過度、亂停亂放現象嚴重,上海市交通委已于2017年8月18日宣布暫停投放新車,随後北京等12個城市也宣布暫停共享單車的新增投放。但是,此舉仍未能阻止共享單車的野蠻瘋長。

共享單車暴露出的問題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共享單車企業在得到了大量資金投放新車的同時,隻關注其自身發展,較少考慮自主界定和明确清晰的章程以應對社會責任問題。這造成共享單車退潮期時,大量的共享單車成為“共享垃圾”無人問津;二是,由于共享單車所有權不歸屬消費者,用戶僅憑“個人素質”來使用、停放和維護,共享單車的管理沒有明确清晰的約束;三是,共享單車的出現符合環保的理念,政府對新興行業的發展也持觀望和持續關注的态度。

作為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共享單車誘發的一系列問題,除了企業發展速度過快、企業運營平台不願增加管理成本,以及企業平台無力管理等原因,造成了對城市交通、市容環境、社會空間、社會秩序、人們出行等方面的影響。更為嚴重的是暴露出管理機制上統籌管理缺位的問題,缺乏對共享經濟科學系統的認識,缺乏統籌管理的思想,更缺乏準确的頂層設計。

共享經濟在中國的三個發展階段

中國的共享經濟起步于2014年,從最初的羽翼未豐到今天的亂象頻發,經曆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見表1)。

共享經濟1.0時代

騰訊研究院《2016-2017分享經濟發展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共享經濟資本熱潮在2014年起步,2015年井噴,市場規模迅速攀升至1.96萬億元,由此拉開了中國共享經濟的大幕,進入共享經濟1.0時代。此時的共享經濟在多個領域進行嘗試,如出行領域出現滴滴、Uber的專車、順風車業務,快遞行業出現達達、人人快遞等等。共享經濟1.0時代的典型代表是快的打車與滴滴出行,這兩家企業在2015年2月宣布戰略合并,為共享經濟的騰飛撰寫了開篇。

共享經濟2.0時代

據研究機構PitchBook統計,至2016年中國風險投資額占全球風投的比重已高達19%。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中國共享經濟獨角獸企業累計估值高達6125億元。2016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達3.45萬億元,增速位居全球之冠。由此,中國共享經濟迅猛發展,進入2.0時代。此時的共享經濟企業已誕生獨角獸15家和準獨角獸49家,有8家企業挂牌上市。共享經濟2.0時代的最典型代表是共享單車。ofo完成五輪風投,摩拜完成四輪風投,小鳴單車、騎呗單車等多家共享單車企業也創立起步。此時,共享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當時的市場預測普遍認為其規模發展将逐年增長,發展趨勢一片叫好。

共享經濟3.0時代

共享經濟在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都誕生了巨頭,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多個風口上的共享企業頻頻停止運營和倒閉,逐步釀成了共享經濟的危機。2017年起,中國的共享經濟亂象頻發,大量共享經濟企業進入倒閉浪潮,共享經濟發展态勢嚴峻,進入3.0時代。這個時期的共享經濟企業開始進入退潮期,多家企業關閉,其中網約車/拼車、共享單車是重災區。共享經濟3.0時代的典型代表是共享單車的“領頭羊”摩拜和ofo。它們盈利不足,盈利模式模糊,接下來的發展仍然舉步維艱。随着摩拜被美團低價收購,落寞離場,共享經濟的發展遭遇重重阻礙。

共享經濟的本質

回顧共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從興起、蓬勃到瘋狂,恨不得所有的産品都插上“共享”的翅膀,“共享經濟”滿天飛,僞共享比比皆是,誘發了種種亂象。現在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共享經濟,深入思考其本質和内涵,明确真正有共享價值的産品,隻有這樣共享經濟才能順利健康發展。

共享經濟的内涵

“共享經濟”這一概念早于1987年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馬科斯·費爾遜(MarcusFelson)和伊利諾伊大學的瓊·斯潘思(JoeL.Spaeth)提出,具體指的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新的合作消費方式。共享經濟(sharingeconomy),也稱分享經濟、協作消費(collaborativeconsumption)、獲取經濟(AccessEconomy)、點對點經濟(Peer-to-PeerEconomy)。“共享經濟”這一概念一直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中,目前尚無統一定論。人們普遍接受的是博茨曼和羅傑斯的定義,共享經濟指的是借助點對點(peer-topeer)的互聯網互動平台實現協作消費的過程,即借助互聯網平台實現個人與個人之間通過物物交換、租賃、貿易、出租、饋贈、互換等協作方式而實現的對閑置的資産、技能、時間等資源進行再利用或分享的消費模式。

共享經濟的特點是人人參與,人人分享!每個人既提供也消費,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未使用物品的共享并不是革命性的創新,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為人們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和機會。共享可以理解為私有物的替代品,人們共享的是資産、物品的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消費模式的轉變是共享經濟的一大特征,消費模式從以買為主的所有權模式轉變為以租為主的使用權模式,進而實現閑置資源的充分利用,通過“過剩産能+共享平台+人人參與”這一新型模式,産生了零邊際成本,進而從消費浪費型經濟向資源節約型經濟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

共享經濟有三個關鍵點(見圖1):一是整合利用供需雙方的閑置資源;二是通過互聯網平台進行供需匹配和監管;三是個人從線上到線下參與分享合作。共享經濟是對傳統經濟的一種補充。傳統經濟下,供方已經對商品進行了批量化生産,隻需要尋找需方;而共享經濟是在時間和空間上同時提供供需雙方的商業模式,平台發揮了創造市場的重要作用。

共享經濟的四大難題

“共享經濟”在盤活社會閑置資源的同時,也滿足了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共享經濟能夠共享什麼,對宏觀經濟運行有什麼影響,這直接影響着共享經濟的順利發展,值得深思。

共享經濟自古有之。從最早的易貨貿易,人們互相分享自己的剩餘勞動成果;到金融機構最大限度地盤活和利用人們手中的閑散資金,再到大學的學分互認、圖書館的館際互借以及航空公司的代碼共享,共享經濟可謂比比皆是。如今共享經濟成為熱點,不外乎兩點:一是信息技術的深度擴散與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得信息搜尋成本大為降低,準确性大為提升;二是經濟發展使得社會經濟由短缺變為過剩,社會資源得不到高效利用。加之2008年的經濟危機,使得全球經濟發展乏力,此時降低消費成本、增加收入成為當務之急。信息技術與經濟危機雙管齊下,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共享經濟的迅猛發展。但是技術和經濟這兩個因素隻是共享經濟的導火索和助推器,其存在的根本取決于在多大程度上挑戰并替代現有的交易模式和生産關系,取決于影響共享經濟發展的各關鍵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

共享經濟的成功和有效運行取決于以下三個因素:所分享物品與服務的可分享性、潛在參與者的分享傾向以及分享的場景。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找準市場的真實需求

共享經濟是互聯網背景下的協同消費商業模式。發現需求、創造需求,進而有效滿足需求是共享經濟存在的首要因素。具體來講,就是找到真實需求,而不是僞需求;同時還要保證所有權擁有者、使用權購買者、平台方三者的價值和滿意。大家知道,共享的産品或服務價值決定着顧客是否購買,而顧客滿意決定顧客是否重複購買,這關系着共享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繁榮。共享經濟平台必須讓顧客感到利益大于成本,同時也要讓顧客的實際感知效果好于預期。因此,共享經濟需要在顧客感知價值和顧客滿意度之間尋找平衡點。

尼爾森市場調研公司2014年對共享經濟的需求進行調研,發現:願意與他人分享的全球平均水平為66%,願意共享資産的全球平均水平為68%,大緻持平。而亞太地區的分享意願更為強烈,高達81%。人們最願意分享的是電子設備(28%),知識産權(26%),自行車、衣物、家居用品(各占22%)。中國有94%的年輕人接受共享經濟模式,表明中國在共享經濟的道路上會走得更快。EMarketer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16.9%的美國成年網民使用過Airbnb,20.4%的成年網民使用過Uber。而中國的用戶對出租閑置公寓/房間的積極性遠高于租車,分别為82.4%和17.6%。

随着人們對資源的臨時性和個性化需求的增加,以“買為主”的消費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而共享經濟“以租為主”的消費模式日益受到追捧,這使得人們占有或可使用一種商品或服務的時間縮短,而便利的租賃模式可以滿足消費者這種短時間、臨時性的需要。任何一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2017年北京街頭出現的“共享馬紮”以解決人們最後10分鐘的休息等待問題,随後大部分的馬紮不翼而飛。此外,無節制投放新車的共享單車、莫名其妙的共享女友、僅存活幾個月的共享籃球等衆多企業沒有找到真實的需求,一味瘋狂任性“共享”,把一個個瘦弱的市場撐大,随後引發泡沫,這樣的路,很難走得長遠。

所有權與使用權能夠分離

即使企業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需求,仍然需要解決“共享”過程中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這一難題。從産權角度來看,共享經濟就是将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以弱化所有權、強化使用權為邏輯出發點,實現有效利用閑置資源的目标。其本質上是一種通過網絡平台交易使用權的行為,核心就是使用權的轉移。如何選擇使用權轉讓者,需要考慮平台所從事的共享經濟領域,進而選擇那些具有使用權剩餘且願意轉讓的人群。因此,共享産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否能夠分離,共享經濟的供需雙方能否接受“不在乎天長地久(所有),隻在乎曾經擁有(使用)”的消費理念,成為共享經濟順利發展的第二大關鍵制約因素。

我們正處于從重視所有權向使用權轉變的過渡期,但是共享經濟的參與主體還沒有完全成熟。在中國,60、70年代出生的消費者熱衷于所有權,他們本可以承擔共享經濟的主要供方角色,遺憾的是他們尚未形成與人分享使用權的觀念和習慣;而90後、00後,作為共享經濟的需方,已經逐漸成長起來,他們更關注使用權,不太鐘愛所有權。供需雙方能否很好地進行匹配,這關系到共享經濟在中國的進一步健康發展。近年來,Airbnb的房客肆意破壞業主的房屋設施、Uber司機性侵乘客的事件時有發生,所有的分享者與使用者都面臨着自己擁有的那一塊“蛋糕”質量下降的問題,所有權與使用權真的“難舍難分”!共享經濟在衆多質疑聲中一路狂飙,所到之處亂象叢生。因此,蜂擁而上、處在熱潮之中的企業,如果無法妥善解決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這一難題,共享經濟的交易就很難呈現出我們腦海中預想的溫馨畫面。

産品是否有共享價值并非所有的物品都适合共享,顯然共享經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經濟領域。一般來說,物品可以按照排他性和競争性兩個維度,劃分為四種類型(如圖2):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資源以及自然壟斷品。私人物品,排他且競争,不能共享,由市場提供。與之相反,公共物品,非排他也非競争,大家可以共享,因此必須由政府提供。公共資源,非排他但競争,存在時間短,是沖突的根源。自然壟斷品,也叫做“俱樂部物品”,排他但無競争,具有規模效應,使用的人越多收益率越大,容易形成自然壟斷。

目前,共享經濟由私人企業通過市場行為來提供産品,既要使生産者獲利,又要使

産品可以共享,因此涉及的産品必須具備排他性與非競争性,符合這一要求的隻有自然壟斷品。排他性使得企業可以收費,削弱競争性使得産品可以共享,二者相結合便構成了共享經濟。此外,還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途徑進一步促進共享經濟的發展:一是通過弱化私人物品的競争性,使私人物品可共享;二是通過提高公共物品的排他性,使公共物品可排他收費。公共物品無法排他,因而無法收費,民營企業沒有激勵提供,隻能由政府提供。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民營企業進入公共物品領域創造了條件。信息技術使得排他成本越來越低,原先必須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在共享經濟下可以由私人企業提供。共享經濟打破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間的界限,使得市場的作用加大,市場範圍擴大,對政府具有替代作用。政府以公平優先,企業以效率優先,市場提供産品的效率要比政府高,因此共享經濟進一步促進了經濟效率的提升。供給和需求以個人為主,完全受市場控制,由共享平台進行協調,政府參與和監督的力度大為減少。

目前共享經濟涉及的對象主要有以下6類:(1)共享産品(汽車、設備、玩具、服裝等)、(2)共享空間(住房、停車位、土地等);(3)共享知識技能(知識、經驗等);(4)共享勞務(家政、洗衣等);(5)共享資金(産品衆籌、股權衆籌等);(6)共享生産能力(能源、信息基礎設施)。上述共享經濟包括了協作消費、協作生産、協作學習、協作金融等多種模式。這些共享産品或者服務能否順利進行,一是取決于物品是否兼備排他性與非競争性,二是取決于物品本身的價值是否遠遠大于共享的交易成本。如果物品本身價值不高,交易過程過于繁瑣,交易成本過高,這樣的物品是不值得去做共享的。因此,找到适合共享的産品或服務也是共享經濟面臨的一大難題。

能否解決安全漏洞

共享經濟的基礎是信任,安全、法律漏洞問題不容小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共享經濟隐含的内在要求。沒有供需雙方的互信,就沒有共享經濟商業行為的邏輯起點。事實上,共享經濟對社會的信用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共享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頻頻發生共享單車無序投放、亂停亂放,共享民宿遭遇住宿者破壞,滴滴專車出現黑車司機等一系列典型的治理難題。共享單車和網約車等作為共享經濟最典型、成熟的模式,在給人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信息安全、治安違法犯罪等問題,共享經濟的創新性對當前法律的滞後性提出了嚴峻挑戰。

《共享經濟時代》一書中提到,使用權擁有者之所以出租其使用權基于賺錢和交友兩大目的。在經濟因素和社交因素的均衡中,性價比是雪中送炭,而社交性隻是錦上添花。但是,在誠信缺失、假貨泛濫、功利主義盛行的今天,共享剩餘的結果可能會帶來一點點經濟收入,但卻會冒着巨大的“引狼入室”的風險,因此一些人甯願閑置自己的資源,也不願意共享。

信息技術的進步,使得提高産品的排他性、削弱産品使用的競争性成為可能,大大降低了排他和共享的成本,助推共享經濟的迅猛發展。但是,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促進共享經濟給人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安全問題。俗話說“天生一利,必生一害”!如何揚長避短,在發揮共享經濟有效利用資源、便利人們生活的優勢的同時,進一步規避共享給人們帶來的危害,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考驗!

共享經濟提倡建立在互信社會基礎上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模式,因此需要我們真正實踐共享經濟的核心本質并有效解決上述四大難題,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共享經濟的持續發展。

共享經濟采用“閑置資源+共享平台+衆人分享”的新經濟模式,重新解構社會關系,給社會帶來了一場全面而深刻的變革。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共享經濟的核心是閑置物品、服務、能力以及時間的分享,這一切都是業餘的、不穩定的,也是不規範的。因此,共享經濟隻能是傳統經濟的補充,不具備挑戰傳統經濟的可能,更非颠覆傳統經濟等誇大其詞。此外,一旦共享的不是閑置資源,而是投入全新資源,這就非順便分享,而落入傳統經濟的範疇了。

共享經濟的未來之路:向實還是向虛

重新思考共享經濟的發展難題,深挖其本質,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今天的共享經濟在光鮮的背後,實則困難重重,前途未蔔,遠非天價資本追逐之表象。經過大量研究和深入思考,我們發現共享經濟經曆了由虛—向實—再向虛的三個發展過程,具體體現在:從人們隻能查閱網上信息、不能交流評論的代碼共享階段(虛),到信息共享的方式逐步社區化、交互化,借助互聯網延伸到生活實際中,共享的資源越來越實體化(實),再到個體間的知識分享,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協作學習的參與、創作、發表和分享的便利性,将分散的、難以獲取的信息通過平台迅速聚集起來,整合信息和知識,幫助個體之間進行信息、觀點的交換和轉化(虛)。實體共享在經曆了大起大落之後,除了帶給我們短時的生活便利,留給我們更多的是難以消化的成片垃圾、資源浪費,而虛拟共享卻從始至終悄悄伴随着共享經濟的跌宕起伏而健康發展,值得我們深思!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共享經濟經曆了需求端整合、供應端整合、供需兩端整合以及供需整合互換等四個階段(見表2、圖3),每一階段都有虛拟共享的成功案例。

需求端整合

需求端整合是共享經濟中最底層、外圍的模式(見圖4)。這種模式下,供方掌握物品的所有權,大量整合需求端用戶,通過移動互聯網平台将供給物品的使用權轉移給需方,使得需方用戶相互共享某種統一的、标準的資源。此類共享,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租賃模式。嚴格來說,這隻是共享經濟的雛形,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模式。如共享單車平台購入大量相同品質、同樣外形的單車,通過平台将單車短時租賃給用戶。然而,企業并沒有真正将擁有閑置資源的供方與需方進行連接,而是統一掌握了物品的所有權和平台的所有權,并未從本質上解決資源有效利用的問題。

虛拟共享經濟中,虛拟産品(數字産品)的使用權分時租賃模式被廣泛使用。優酷、愛奇藝等視頻播放平台将電影、電視劇的播放權以會員制的方式短時轉移給需求端用戶,當會員過期時,影視劇的播放權也一并收回。這樣的“會員制”實際上就是典型代表,這是一種初級“共享”。借助平台,供方向需方出租标準而無差異的産品,需方被統一整合。此外,電影、電視節目等内容本身在觀衆觀看時易于實現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不管觀看與否,有效期一到使用權即刻收回,也不存在資源浪費和回收的難題。因此,此階段的虛拟共享資源的利用率和效率都比實體共享更為高效且管理更為簡單,大量觀衆被整合到了平台上,實現了需求端整合。

供應端整合

供給端整合指的是平台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整合衆多供應商來滿足某一個顧客需求,平台的作用是通過供需雙方的匹配和對接來實現的(見圖5)。這裡的供應端是企業而非個人。共享洗衣企業e袋洗整合了分布在各地的中小洗衣店和洗衣廠,以每袋99元的統一定價滿足消費者的洗衣需求。用戶隻需要在洗衣袋裡塞下需要清洗的衣服,通過微信下單,e袋洗平台就會将用戶的衣服運送到各洗衣店與洗衣廠進行處理。此時,平台漸漸不再扮演共享物品提供者的身份,轉而專心經營平台,把精力放在整合洗衣廠,做好顧客與洗衣廠的對接上。在虛拟共享經濟中,信息共享的供給端整合以edX、網易雲課堂為代表,這些平台借助互聯網與移動客戶端将信息的供方進行整合,使得需方得以“有求必應”。以edX為例,它是由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聯合創辦的非盈利線上教育平台,聯合了包含5所中國高等院校在内的多達112所大學與機構,提供1700多個課程,涉及人文數理等多個學科與技能領域。用戶可以免費在edX平台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這樣的運營機制是将多個供方整合到同一平台,提供大量信息和知識便于需方可以按需選擇、“挑三揀四”。該階段的共享平台不再是一個物品的提供者,而是物品的彙聚者、交易平台的創辦者與管理者。

供需兩端整合

供需兩端整合是共享經濟的“進階版”(見圖6)。此時,平台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将供方聚集,同時也将需方聚集,供需雙方可以随意相互匹配以進行交易,此交易過程是有相對明晰供需的P2P。此時的供方和需方都是分散的,而且有清晰的邊界,通過平台進行供需匹配。以滴滴打車為例,有乘坐出租車需求的用戶通過滴滴打車平台尋找離自己最近的空車,而空跑未接客的出租車司機則通過平台尋找離自己最近的乘客。平台通過整合供需兩端用戶,創造了點對點交易的可能。滴滴打車為兩端用戶提供了交易的信息,使得有交易需求的雙方實現了高效率的點對點對接,實為信息共享。

虛拟共享經濟中,淘寶、eBay也是如此,在将商家信息整合的同時,将對某種商品有共同需求的用戶進行整合,使得這些用戶之間可以共享該種商品的所有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平台本身既非賣家也非買家,而僅僅是為客戶與商家之間創造了直接溝通、交換信息的機會,使得他們之間點對點的交易成為可能,供需兩端都被整合。

供需整合互換

供需整合互換是共享經濟的“終極目标”,也是最高級形式的共享經濟(見圖7)。在這種模式下,平台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将零散的供給個體與零散的需求個體分别進行整合,供方與需方可以通過平台對供給物品進行共享,而供需雙方的群體可以互換角色。也就是說,供方可能成為需方,需方也可能成為供方。實體經濟中,Airbnb、滴滴順風車、Uber等等就是供需整合互換的典型例子。Airbnb的用戶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擁有空閑房間時,他就是平台上的物品供給方,而當該用戶到其他城市旅遊,打開Airbnb的App尋找房源時,他就變成了平台上的需求方。

在虛拟共享經濟中,信息的整合互換則更為普遍,知乎、百度知道、Wikipedia就是典型代表。知乎的用戶既可以通過平台向所有人提問,也可以自由回答他人的問題。同樣,Wikipedia的用戶既是詞條的編寫者,也是使用者。這些平台的出現,使得信息的溝通轉換更有效率。供需整合互換模式下的共享經濟充分調動了閑置資源,使每個人都能通過平台貢獻自己的“閑置”,分享他人的“閑置”。目前最為火爆的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抖音和快手,其本質也是供需兩端整合互換的共享模式。抖音是一個以拍攝15秒音樂短視頻的社交社區,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件選擇歌曲,拍攝15秒的音樂短視頻,用戶既是作品的生産者也是消費者,觀看時可以關注和留言,充分實現了供需雙方的交流和互動。

結束語

共享經濟的進一步持續發展,需要我們回歸其本質,确保閑置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這一根本目的,如盲目發展,假借“共享”之名違反其核心本質的實踐,必然會遇到諸多障礙,舉步維艱,步步吃緊。未來的共享經濟,向實還是向虛?向實之路,已經遭遇了種種困難,對我們現有的管理模式和監管方式提出了嚴峻考驗,需要我們深入思考,不斷創新,進一步完善現有管理體制和法律制度,為共享經濟的順利發展鋪平道路。反觀共享經濟的向虛之路,則道路平坦,一帆風順。信息和知識共享自古有之,正如蕭伯納所說:“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都仍然隻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

本文責任編輯:劉永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