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2017下半年房地産市場展望

2017下半年房地産市場展望

時間:2024-10-27 08:59:52

5月,中國房地産成交和房企到位資金增速繼續回落,開發投資增速首次“刹車”。預計下半年,房地産調控政策難有明顯松動,市場成交同比持續放緩;到位資金增速将繼續縮窄,房貸利率可能明顯上調;開發投資增速步入下行階段,但跌幅不會太大。

市場成交持續放緩,庫存結構矛盾待解

當前調控政策呈現“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的“四位一體”嚴控狀态,各地收緊措施還在陸續推出。随着調控效應持續發酵,市場預期逐漸由疑問被引導向認同并習慣這種節奏,更多緊縮政策的出現和調控範圍的擴容也多在市場預期之中。目前需求趨于觀望,市場成交增速大幅回落。1-5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5482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3%;商品房銷售額43632億元,增長18.6%。相比去年4月的高點,兩項銷售指标增速回落幅度分别達22.2和37.4個百分點。5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算數平均環比增長0.75%,較上月漲幅微增0.02個百分點。其中一線城市增速繼續大幅下挫,二線城市與上月增速基本持平,三線城市漲幅繼續擴大。房價同比連續第五個月放緩,收窄至9.68%。

預計十九大前行業政策難有松動,對熱點城市維持嚴厲,成交同比回落态勢将在下半年延續。交易量的萎縮也會帶來價格預期向下反轉,房價增速也與成交類似,呈現一二線增速“低頭”、三四線相對平穩的分化走勢。

如何評價當前的庫存水平,是表征上的緩解,還是結構性的扭轉?對此筆者認為前者多于後者。今年前5月商品房待售面積下降了3521萬平方米,從去年初的最高點累計至今減少了7913萬平方米,确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以數據相對完整的22個重點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庫存變化粗略對比來看,重點城市庫存自去年初一路下降,而其他城市則較基期多有增加。銷售火爆的三四線城市更多是分布上“散點開花”,體量上“滄海一粟”。除城市圈中心周邊的強三線城市以外,其他大多還未走出高庫存陰霾,并且對行政政策的依賴性較強,需要一些定力和耐心。下半年在政策驅動下三四線樓市還能維持階段性穩增,對總體銷售形成一定支撐。

按揭規模占比雙降,房貸利率明顯上調

從開發企業到位資金來看,1-5月份同比增長9.9%,增速一年内縮窄了6.9個百分點。在各項資金來源中增速下降最明顯的當屬個人按揭貸款,1-5月份增速僅8.6%,較去年同期降幅多達約50個百分點。房企主要融資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或收緊,到位資金增速将繼續縮窄。

去年銀行将信貸資源大量投放到住房按揭貸款上,新增個人房貸占新增貸款的比重曾一度高達39.2%,出現過度擴張傾向。今年金融行業“去杠杆”遏制住了房貸失控的苗頭,房貸投放額度将在總量控制目标下大幅削減。同時疊加市場流動性趨緊、資金成本上升,倒逼銀行通過提高定價的方式重新配置資産。預計今年個人住房貸款規模和占比雙雙下降,重點地區首套、二套房貸平均利率将明顯上調。

地産投資先揚後抑,增速步入下行階段

1-5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3759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8%,是年初以來的首次增速回落。預計下半年房地産投資增速趨于下行,空間相對有限。

房地産投資增速下行趨勢已經确立。商品房成交同比增速下行已滿一年,這次開發投資相對成交的滞後期比以往更長,自年初起逆勢上升,直到5月才有“刹車”迹象。這其中有土地市場補庫存的原因,也有來自三四線棚改貨币化安置的強支撐。然而在行業下行的小周期中,房地産投資在上半年出現的高增長難以為繼。銷售增速的大幅下滑必然拖累後續開發投資,金融監管的加強和資金鍊的不斷收緊也将形成硬約束。預計房地産投資增速将呈現“先揚後抑”的局面,在二季度高點後即将見頂回落,結束與銷售及到位資金增速的背離走勢。

不過開發投資情況不會太差,增速為滑落而非跌落。這主要得益于土地供應規模的擴大。在熱點城市,土地市場的熱度主要取決于政府推地的數量。盯住消化周期調節用地供應的“以需定供”新政出台,為緩解熱點城市供地“饑渴症”提供了依據,其中也包括庫存下降較快的三線城市。今年以來,土地成交面積增速一改數年徘徊在零值以下的頹态,1-5月份同比增長了5.3%,強三線城市土地溢價提升。同時,與以往“齊明齊晦”的态勢不同,在抑泡沫和去庫存并行的背景下,開發投資更似“東方不亮西方亮”,不少房企将目光轉向了以去庫存為依托的部分三四線城市。土地購置和去庫存政策的對沖,将減緩開發投資增速下降的速度,下行空間相對有限,預計全年增速在5%左右。

長效機制再響号角,住房租賃改革起航

繼去年國務院關于建立購租并舉住房制度的意見出台後,時隔一年住建部發布《住房租賃和銷售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打響了針對住房市場供給側改革的第一槍。目前中國流動人口達2.45億,且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呈上升趨勢,必然産生過渡性或長期性的租房需求。按城鎮人口7.9億人、房屋自有率70%、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平均租金30元/平方米/月保守估計,中國住房租賃市場容量可達上萬億級。

緣何租房未能成為主流?固然由傳統觀念、“丈母娘效應”催化的“特剛需求”是一個重要理由,但更關鍵的原因在于供給沒有跟上。一方面供給少,住宅租賃市場規模遠不及住宅銷售。以上海為例,其租房市場在國内相對發達,但去年底地方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海住宅出租面積尚不足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面積的1/36。另一方面專業的供給更少,租賃房源普遍呈現“小而散”的特征,以個人為主體進行供給的能力有限,缺乏大規模供應且專業化運營的機構。新法規即從供給側源頭鼓勵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的住房租賃企業,以提供高品質、規範化的服務。

租賃關系問題也是困擾租房市場發展的一大痛點,針對承租人常被“東驅西趕”以及“黑中介”“假房東”“霸王條款”等亂象,新規加強了對承租人權益的保護,細化到租期、租金、居住證等,并鼓勵簽訂長期住房租賃合同,有利于提升需求方的住房租賃意願。此外,對于住建主管部門、房産管理部門及地方政府等各監管主體的職責也做出了明确的劃分,為培育住房租賃市場提供規範安排和監管保障。

當然重點還需看政策的推進和落實,在此過程中還要至少考慮兩個問題:一個是提高住房租賃市場的資本吸引力。中國住房購租兩個市場長期存在“定價倒挂”的現象,削弱了租賃市場對資本的吸引力。特别是在房價快速上漲下,核心城市二手房租金回報率已跌至2%以下,遠低于發達國家5%-10%的水平。另一個是直接有效地約束出租人行為。強化契約精神的軟環境往往需要系統配套的硬約束。這就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将租房行為納入個人征信系統考量。

(作者為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