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技工院校古詩詞教學方法初探

技工院校古詩詞教學方法初探

時間:2024-10-27 12:30:19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古詩詞作為我國的文學遺産,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髓。随着教學改革的深入,詩詞教學成了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古詩詞以其精練的語言、獨特的形式濃縮了中華民族發展的足迹、人文的内涵和智慧的結晶。近年來,傳統文化日益受到關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語文不隻是一門學科,更關乎人的精神、道德、信仰等。不管是從傳承與弘揚民族文化還是從培養提高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上看,古詩詞教學都成為技工院校教學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日常古詩詞教學受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制約,還面臨不少難題,本文就此進行探索。

一、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困難

1.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句話揭示了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關鍵,即興趣。

古詩詞教學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社會不斷進步,文化多元發展,許多詞語的意義、語法特點讓學生感到陌生;它所記載的曆史文化、典章制度,學生或不熟悉,或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就使得古詩詞成為語文學習的難點,很多學習者因此望而卻步,并對其失去興趣。加之職業教育不同于基礎教育,技工院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緻使大部分學生認為學好專業技能是首要任務,對學習文化課熱情不高,有的甚至有厭學情緒。不可否認,技校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人文化基礎較差,沒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超過百分之八十五的學生不能有效利用工具書及文中注解初步掃除文章障礙,更好地理解文意。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清楚、完整、流利地讀完一篇課文,寫作也會出現中心不明确、用詞不當、标點符号用錯等現象。學生不積極認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更不喜歡在學習過程中一起分析讨論和進行信息交流,很少願意主動回答問題,形成了學生不願學,教師苦于教的被動教學局面。

2.教師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方法單一

古詩詞教學不同于文本翻譯,不但要讓學生知其表、解其意,還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古典文化的精髓。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大多保持了傳統語文課堂的教法,遵循固有的以“教”為中心的解詩、讀詩、背詩模式,過于強調理解、背誦等簡單的知識積累,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的課堂相對呆闆、枯燥,既沒有新鮮感又缺乏吸引力,學生不能獲得成功而愉快的學習體驗,被動的學習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種教學方法不但不能熏陶和感染學生,讓其充分享受古詩詞的深厚意蘊,還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使學習成了負擔,毫無興趣可言,給教學造成極大障礙。面對技校生這個特殊群體,改進教學方法是提升學生古詩文解讀和文言文鑒賞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教學措施。

二、古詩詞教學方法探索

如何才能進行更為有效的古詩詞教學呢?由于古詩詞年代久遠,語言抽象、凝練、含蓄,雖然蘊含豐富的文化内容,但表現形式已與當代青少年有一定的距離,故其教學非同一般。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以興趣使“難者亦易矣”,讓教學方法變得多元,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去理解、去感悟、去思考。筆者在技工院校從事語文及古詩詞教學十餘年,現将教學中的一些認識和做法與大家分享,以共同提高。

1.“放聲朗讀”是感知古詩詞的不二法門

朗讀是聽、說、讀、寫的核心,是用聲音來傳達作品内涵的豐富細膩的情感活動。在古詩詞學習中,朗讀尤為重要,是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是進入詩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所謂“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放聲朗讀”尤其如此。

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首先要花大量時間引導學生怎樣讀。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範讀,不光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認準字形,還要讀出水平,既可傳韻又能傳情。通過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朗讀,來實現對詩句意思及表達情感的感悟。學生可自由讀,可齊聲讀,但必須大聲、忘我地朗讀,達到以讀帶情,以讀悟情。其次,古詩詞講究對仗、格律,節奏變化豐富,長短交替,具有獨特的節奏美和音律美。通過有效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古詩詞隻可意會的豐富内涵,對作品有初步感知,讀出節奏,讀出詩情,讀出畫意,從而激發學生與作者的共鳴,把簡單的解讀内容變成了學生的自行感悟。

如朗讀《關雎》,不僅讓人體會到它二二節奏之美,還能營造一唱三歎的效果;又如朗讀《念奴嬌·赤壁懷古》,讓人體會到它的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給人以蕩氣回腸的藝術力量。

2.“運用音樂”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詩即是歌。早期的詩歌多為“歌曲”,所謂“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就是這個意思。唐詩、宋詞、元曲,都是可以歌唱的流行曲調。但是,随着曆史文化的演變,古詩詞的晦澀難懂使一些學生從心理上産生畏懼及排斥,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呢?激發學習興趣便是其中之一。為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讓學生保留一份愉快的心情來學習古詩詞,筆者認為采用吟唱歌曲的形式可以使課堂變得不再枯燥無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可以廣為流傳的歌曲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如作者介紹,拿曹操為例,有的同學可能了解,有的同學可能一無所知,通過播放林俊傑的《曹操》,就會對曹操有個大緻了解;又如詩歌中表現手法的教學,講到押韻,可播放《從頭再來》“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隻不過從頭再來”,使學生對押韻理解起來容易一些,并能找到歌詞中共同的韻母為“ai”;播放《紅旗飄飄》“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讓學生明白此處用的是借代手法,用五星紅旗代指偉大祖國;播放“霧裡看花,水中望月”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對偶;再如《詩經》中的《蒹葭》一詩,被改編為鄧麗君演唱的《在水一方》。這些歌曲在授課過程中可利用多媒體播放,也可找會唱的同學來演唱,面對通俗易懂的歌詞,學生會覺得相對親近一些,對古詩詞接受起來也會順暢,自然而然也就引出了古詩的内涵,從歌曲吟唱中激發了學生學古詩詞的興趣。

3.“立體展現”在想象中體味意境之美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一個不懂藝術、缺乏幻想的人将永遠被詩拒之門外。如何走近古人的生活?理解古人的思想?筆者認為需要培養學生的個體想象力。通過想象把難以理解的文字變為形象生動的畫面,實現“立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體味古詩詞的意境之美。

古詩詞意境深遠,想象空間廣闊,但不能僅憑空想象,應依據詩詞本身,把詩中語言想象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如《子矜》的教學,抓住“挑”“達”等詞,要求學生展開豐富想象,把課本變成舞台劇,把自己變成主人公,要求學生根據所學所想進行角色扮演,明白“此時”“此景”“此人”“此情”是什麼,學生積極參與,很快就可以演繹出登樓遠眺圖,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戀人時焦灼萬分的情狀宛如在目前。這樣就不難理解詩人筆下女子的相思萦繞之情,也就明白了那句“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通過表演,學生不但創造出詩詞所描繪的意境,把簡潔而深切的相思之苦表現得淋漓盡緻,同時也加深了對詩詞内容的理解。

4.“比較閱讀”拓展延伸古詩詞的學習

古詩詞的教學,不應止于課本、課堂,而應在原有詩詞的基礎上适當補充學習其他詩詞,拓展延伸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筆者覺得“比較閱讀”的方法較為有效。既要找出相同點又要找出不同點,這是運用比較閱讀法的關鍵性一環。有些詩詞雖然背景不同、作者不同,甚至時間相差幾千年,但表達的感情是相同或相近的。拿“等待”這一主題來說,以《子矜》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拿它與當代著名詩人于光中的《等你,在雨中》作對比,讓學生比較兩種等待有什麼異同。同樣是等待,《子矜》讀出了惆怅、幽怨,讀出了急盼之情,表現出薄責己而厚望與人也的心理——“縱我不往,子甯不嗣音?……子甯不來?”;而《等你,在雨中》整首詩隻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無奈,卻是别出心裁地狀寫了“等你”的幻覺和美感,因為“你”在“我”心中深埋,讓人傷感的黃昏也變得如詩如畫,不禁自語“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像你”。這樣學生在深入理解原詩的基礎上又多了對其他詩歌的學習及領悟,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使其思維得到深化,鑒賞能力得到提高。

5.“深入模仿”直抒作者情懷

“不讀詩無以知詩,不寫詩無以識詩”。不會寫作是不能深刻理解詩詞的。詩詞寫作不但可以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給予學生一片抒發情懷的空間,還能從不同層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詩詞語言優美,講究平仄、韻律。在學生對古詩詞的形式、意境、表現手法有了一定了解後,可适當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仿寫,以促進讀寫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運用古詩詞的積極性。對于詩詞佳作可進行展閱,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詩詞創作除了要求學生掌握詞法句法及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外,最重要是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想象。隻有學會了古詩詞寫作,才能真正體會到詩詞的韻味。

三、小結

古詩詞是我們的民族瑰寶,是中華民族血脈相承的文化基因,記錄着古人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傳遞着數千年的曆史奧秘。技工院校培養的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能傳遞者,而是具有文化内涵和藝術修養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古詩詞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載體和途徑,探索古詩詞課堂教學方法是每一名技工院校語文教師的義務和責任。

筆者将個人的一些粗淺思考和做法拿出來與大家交流,以期能得到方家指正,促進教育教學。

(作者單位:長治技師學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