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研活動技術教師教學能力
技工院校的教師既需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需要過硬的技能水平,研究表明,教研活動可以大大提升教師團隊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在教師培養中堅持不懈地将教研活動作為常規工作加以落實,在集體進行教學研究時激發集體智慧,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推廣先進教師的成功經驗,必然能夠為教學改革帶來良性的催化反應。因此,技工院校迫切需要推廣形式新穎、效益高效的教研活動。然而,受到現實情況的制約,教師思想認識上的問題、組織形式上的問題、教研能力及其他一些客觀因素都制約着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最終把教研活動變成了不痛不癢的“規定動作”。
一、技工院校教研活動存在的問題
1.思想上不夠重視
很多教師認為教研活動就是領導和教研室主任的事,由他們講自己隻需要聽就行了,跟自己沒太大關系。另外,很多教師抱着“教好課就可以了,沒必要搞教研活動”這樣的思想,對教研從思想上就不夠重視,最終敷衍了事。
2.參加教研活動不積極
有些教師為了教研而教研,形式不新穎、主題不鮮明,按部就班,千篇一律。一人寫好教案,在小組内念一遍就是所謂的教研活動,甚至還出現了集體拉家常的現象。
3.點評不到位
教研活動的點評環節中,教師們容易抹不開面子,隻談優點,不談缺點,一葉障目,大唱贊歌。
4.教研活動難以落實到教學環節
很多時候教研活動組織的“如火如荼”,現場的教師參與也非常積極,但是真正落實到教學環節中,效果并不明顯。其實,教學環節是經濟活動的載體,它是教研的起點,又是教研的歸宿,因此它承載了教研的全過程,并最終展示着教研的效果。教研的各個環節需要有效的落實,這樣才能逐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5.以講座代教研
以講座代教研,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師所授的“專業”不同,理論水平、技能水平也“參差不齊”,這樣的教研活動搞完後,大家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活動目的,無法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二、教研活動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通常來說,教師教研活動常常圍繞着課堂教學、一體化教學或者課程備課與實施中教師經常遇到的問題來進行。筆者本意是想通過教研活動推動一體化教學進程,實現工學結合、産學研結合,最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經調查研究,受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教研活動往往容易流于形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教師的主觀因素
部分教師在思想上對教研活動不夠重視,認為不是自己的分内工作,在思想上不重視,在态度上不積極,百般躲避教研活動。如果學校将教研活動作為教學制度納入個人績效考核,部分教師則“出工不出力”,流于表面形式,不能達到促進教學的目的。
2.空間及條件因素的限制
學校由于空間、硬件的限制以及資源的不足,使得教師的創新空間較小,信息的閉塞也造成了教師之間交流比較困難,特别是跨二級學院、跨系、跨專業之間的教研活動組織起來更加困難,學校也缺乏相配套的政策和硬件支持。這對教師隊伍的整體提升及良性發展而言都是不小的阻力。
3.設計因素
對教研活動的開展而言,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設計主題是成功的基礎。隻有抓住重點和核心的活動主題,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的參與熱情,從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傳統的教研活動容易流于形式,組織集體學習、聽評課等常規的活動,缺乏主題和新意,大同小異,并不能真正解決某個特定的主題和問題。
三、通過開展教研活動,提升技工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
筆者認為,要想将教研活動落到實處,應該從多方面着手,全員參與,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具體思路如下。
1.領導層面制定政策并提供有利條件
針對影響教師教研活動的空間因素,在學校領導層面應該為教師打造一個良好的、和諧共赢的工作空間,避免教師出現職業懈怠。教師隻有精神放松了,才有時間和精力沉下心來搞科研,搞教研。需要減負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廣大的一線教師。很多教師一周二十多節課連軸轉,下課還要幫助部分學生拓展和課後答疑,喝水的工夫都沒有,哪裡還要精力進行教研活動。沒有了愉悅的心态,對于無法量化工作量的教研活動,一線教師難免怨聲載道,好好配合更是無從說起。因此,學校領導應該多關注一線教師的具體需求,通過擴編、擴招、外聘等方式降低教師的勞動強度,并從硬件上為教師們提供良好的教研場所,并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讓教研活動能以座談、茶話會等形式開展,并設置一些小獎品,鼓勵靈活輕松的教研方式,必然能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取得較好的教研效果。
教研環境的改善,教師勞動強度的降低必然能為教師們在工作中帶來快樂和幸福感。教師的幸福指數提升,自然能讓教師在工作中充滿動力;心有餘力,并用上課的熱情和由衷的快樂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實踐,也能從側面提升教學質量。
2.避免形式主義,将教師從無意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教研活動的開展最忌諱流于形式,大家聚在一起,拍個照片,寫個心得體會,互相抄抄活動記錄就完事,這種應付教學檢查的活動開展的意義不大。教研活動貴在精而不在多,隻要形成常規,哪怕每個月開展一次,但是一旦開展,就落到實處,能提出問題、落實主題、發現問題,就能起到良性促進教研教改的作用。一旦流于形式,必然會讓教師們輕視這一活動,這樣就失去了教研合作開展的意義。
3.發揮傳幫帶作用,以老帶新共享教研成果
教研活動要充分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以老帶新的傳幫帶作用,通過教研活動培養教師開動腦筋,靈活教學,提高自身思想覺悟和意識,在教研活動中集思廣益,博采衆長,實現頭腦風暴,這樣一來,教師将活動的過程深化,形成教研成果,也為個人的成長提供了有利的因素,無論在職稱晉升還是個人業務能力的提升上,都能嘗到積極調研帶來的甘果。形成常規,落到實處,是全體教師共同期待的結果。
4.教師個體轉變觀念,提高覺悟和意識,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從教師個人的層面來講,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轉變觀念,思想上重視教研活動。徹底轉變觀念需要端正心态,而不是“口頭重視,實際忽視”。要充分認識到教研活動對自身成長的幫助和促進作用,提高思想意識,明确教研與教改和教學的關系,從根本上融入和參與到教研活動中來。
(2)定期舉行,貴在堅持。教研活動貴在堅持,隻有長年累月、不間斷地按時開展教研活動才能逐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隻有持之以恒堅持下來才能體現出搞教研活動的優勢。因此必須将教研活動列入教學常規,安排固定的時間舉行,教研活動的時長也不易太長,建議時長為兩節課,為教師的共同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3)分專業進行。教研活動的組織應該分專業進行,這樣大家在讨論教材處理、學生學情、教學方法、一體化課程項目等情況時才有針對性、目的性,教研活動的開展才更加符合實際情況。如果不同專業的教師在一起搞教研活動,那麼隻選一些共性的課題、簡單易懂的課題,這樣的教研活動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作用可能不大。隻有将相同專業的教師組織在一起,共同教研、集體碰撞、對有針對性的問題、難題進行讨論,才能大大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4)主題鮮明。教研活動的組織成功與否,選題很關鍵。一個鮮明的教研課題會讓參與的教師引起共鳴,因此選題的時候要考慮教師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情況、學校的設施設備情況,選一個主題鮮明的課題。比如汽車二級維護課程,主要是講述汽車維修與保養的知識,第一個關鍵的問題是“舉升機怎麼使用?”那麼我們在選題上就應該第一個考慮這個課題,從理論角度、技能操作角度、理實一體化角度、工學結合的角度、實訓安全的角度等進行教研。這樣主題非常鮮明教研活動會讓教師在教研過程中收獲頗豐,并能将教研活動的收獲輕松地應用的教學過程中,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5)形式多樣。教研活動的組織除了教研室内部的互相學習和交流,同專業的教研室之間也經常互相“串門”,舉辦聯合教研活動,積極學習,互通有無。比如汽車專業基礎教研室的全體教師,就可以在汽車钣噴教研室同事們的指導下,過一把钣金噴漆工的瘾,深入了解和學習汽車钣噴的基本常識,這樣在以後給钣噴班的學生講授基礎課程的時候也可以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不拘泥于形式,還可以通過聘請校外名師、校際交流、分析課堂、教師競賽、小組研讨等方式來進行。
(6)求真務實,不走形式。教研活動的組織不能敷衍了事,有的教師把教研活動看成負擔,不願意參加,有的教師即便參加了,也是“人在心不在”、敷衍了事、濫竽充數。因此學校在組織教研活動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組織、求真務實、不搞形式主義。為此學校應該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把教研活動列入常規考核,在學期初制定出詳細的教研活動計劃,每次進行完教研活動都要求教師進行經驗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升,力求讓每位教師都有所收獲。
教研活動體現了學校内在精神的生命力。落實教研活動不僅能夠幫助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也是學校内涵發展、科學發展的需要。教研活動是各專業開展教研的主要組織形式,因此提高教研活動的效率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定期舉辦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在活動中學習和成長,有利于提升技工院校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創造力和競争力,進而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作者單位:青島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