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為何散戶思維容易虧錢?

為何散戶思維容易虧錢?

時間:2024-10-27 12:16:38

口胡語文

相比歐日競相采取量寬政策而言,中國正在走一次明智的供給側改革之路。供給側改革除了我們常說的“三去”,還包括積極财政政策的執行。近日中國各界熱議的所得稅改之事就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環,的确需要早日啟動。諸如用房貸利息抵扣所得稅的政策一旦實施,就是刺激中國民間消費的大利好。不妨認為,A股8月8日的大漲實際上是對這一稅改利好的積極反映。

在過去8年時間裡,随着全球央行量寬政策的出台,全球老百姓的購買力都明顯下降,而以不動産為代表的資産價格在不斷攀升,這成為了經濟轉型的絆腳石。所以,中國經濟當局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應該是,在降低寬松預期的情況下,抑制資産泡沫,并通過擴大政府赤字暨增加财政支出的方式來擴大民間消費,從而來刺激有效需求,最終确保穩增長的同時,可以順利推進經濟轉型。顯然,上述政策比簡單的超發貨币來刺激經濟增長要高明得多。

從投資的角度而言,我們要避免落入窠臼。如何透過表面的現象看透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才是我們終身追求的目标,這比簡單的過個七夕節要開心的多。

首先,投資需要第二層思維。第一次層思維者往往習慣于人雲亦雲。舉個例子。最近滬深兩個市場的成交額一直沒有放到足夠大的地步。何謂足夠大的成交額?以滬市為例,普遍認為應該進入到2000億元的行列,但自8月2日以來的連續反彈,滬市單日成交額均在2000億元以下,沒能明顯超過20日均量,離30日均量亦有差距。實際上,傳統的價量思維都是來自于散戶的投資習慣,散戶們習慣于價量齊升。但機構投資者卻保持了逆向思維,在市場7月27日大跌的當天,機構投資者淨買入超過了散戶投資者,市場大跌反而成了機構大量買入的最佳擊球區。換句話說,等到哪天滬市單日成交量突破2000億元,其實股價已經到了半山腰,這個時候你再根據傳統思維追入買進所謂突破形态的股票,實際上等于給自己提供了一個被套的機會,這就是偏離“安全邊際”原則的錯誤。

所以,散戶的思維為何容易虧錢,因為他們仍然執迷于傳統的量價關系,而不是從博弈的思維去思考,如何戰勝機構投資者。

其次,投資需要從不确定性中尋找确定性。很多人因為市場大跌或者黑天鵝事件頻發,或者以為監管政策收緊導緻市場波動加大,則認為不确定性增加,表面來看,的确如此。但實際上,利空頻出的時刻往往是風險不斷釋放的過程,股價下行加劇也意味着前期上漲帶來的風險得到了逐步釋放,這種機會往往是機構投資者樂于見到的,至少可以市場提高了風險的補償,即風險溢價增大。這種風險溢價增大應該是長線投資者關注的重點,他意味着從長期來看,你買入獲得收益或回報因為市場的大幅波動而增加了。反而,市場因為利好消息的刺激上漲才是風險,才會降低風險的補償,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則降低了投資的回報率。

從不确定性中尋找确定性思維的第二種角度是,市場大跌的時候是買入優質業績增長股票的機會。比如7月份某家資源類公司的産成品價格上漲了10%,推動業績上漲30-40%,這種業績确定性增長的機會一旦把握住,就會對股票價格帶來上行的推動力,如果期間恰逢股市大跌,考慮到該資源股的市值仍有上升空間、估值具備安全邊際的話,股價大跌豈不是最佳的上車機會。一家公司目前屬于金融控股集團模式,但市盈率卻在10倍上下,這樣的投資機會很多人卻視而不見,不知道是不是股價大漲之後才會追入呢?

最後,今年初以來我們大力推薦供給側改革帶來的資源股,主要是煤炭和有色股的機會。現在來看,也是今年的一大亮點。另外一個角度是,供給側改革帶來券商股的機會。直接融資比例的提升不會因為短期監管收緊就改變資本市場發展的大方向。目前收緊監管的目的是為了培育市場的信心,改變劣币驅逐良币的局面,這對市場而言是利大于弊,對券商來說亦是如此。長痛不如短痛,治理市場的措施雖然會短期抑制投機,但會改善市場資源配置的合理機制,有利于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