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全球經濟避免大蕭條 卻陷入大萎靡

全球經濟避免大蕭條 卻陷入大萎靡

時間:2024-10-27 12:15:38

方正證券任澤平

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央行貨币寬松政策層層加碼,從降息、央行資産購買計劃到貨币貶值、負利率政策等。

即使全球央行已經把貨币寬松政策發揮到極緻,但經濟複蘇進程仍然脆弱,而且竟然沒有引發貨币主義預言的通脹,美歐日仍然在為走出通縮而戰。根據貨币數量方程MV=PQ,大規模投放的貨币并未在全球引發經濟Q的複蘇,而是通過貨币流動速度下降落入流動性陷阱和推升廣義價格P的上漲。超發的貨币沒有流入實體經濟,因而也未引發通脹(狹義價格P),那麼錢去哪了?超發的貨币被資産價格所吸收。這一邏輯同樣可以解釋2014-2015年中國貨币超發并未引發通脹,而是引發了股市、債市、房市的大漲。

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大規模投放的貨币并未引起經濟Q的複蘇,進而引發通脹P?是因為全球經濟的長期停滞造成的。經濟長期停滞是促成負利率的重要原因。2008年,伯南克提出,我們找到了避免大蕭條的辦法。2014年斯蒂格利茨提出,我們避免了大蕭條,卻陷入了大萎靡。

負利率的淵源

負利率政策(NIRP)是一種非常規的貨币政策工具,即将名義目标利率設定為負值,打破“利率零下限”。

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的大衰退(TheGreatRecession)期間,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發達經濟體迅速采取了超寬松貨币政策,對于防止經濟崩潰以及通貨緊縮的進一步惡化起到了關鍵作用,全球工業生産和全球貿易在經曆與大蕭條期間相似的迅速萎縮後并沒有繼續惡化,防止了大衰退演變為大蕭條。

08年金融危機到現在,美國經濟雖然走出衰退,但複蘇力度低于預期,歐元區、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均處于經濟恢複緩慢、增速長期低迷的狀态。在祭出QE等超常規貨币政策後,經濟的表現仍不盡如人意,原因在于當前全球經濟已經陷入長期停滞:經濟增長減速,持續通縮,實際利率下降,失業率居高不下。當前的低利率是長期停滞這一問題的表象。

在宏觀經濟分析中,經濟從長期來看沿着平衡增長路徑成長,長期增長速度由供給端的因素決定,經濟在短期圍繞長期水平上下的波動主要由需求的沖擊造成,針對需求沖擊的宏觀調整政策能夠有效應對需求造成的經濟波動,但對于供給側因素導緻的經濟結構性減速是無能為力的。

從供給端來講,美日歐老齡化,教育邊際産出變小,技術進步速度可能已變緩。美日歐的老齡化趨勢,減少了勞動力供給帶來了更多的儲蓄,給實際利率的下行也帶來了壓力。教育的普及帶來的生産效率提升趨弱,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教育普及已到一定程度,再想突破難度提升,邊際效應小。近年來技術創新的速度變慢,信息革命和計算機普及帶來的影響局限于金融業等少數行業,遠不可與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相比,全要素生産率的增長放緩。

長期停滞所涉及的現象大多始于20世紀70-80年代,并不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産物。事實上,正是因為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動力衰減,為了刺激經濟,過度金融化,走入家庭和政府部門債務擴張的債務驅動型增長模式。

負利率的實踐目前發達經濟體中已有五個(丹麥、歐元區、瑞士、瑞典和日本)執行負利率政策,約占全球産出的四分之一。

1)負利率的推出。丹麥是最早開始實施負利率的國家。2012年7月,丹麥開始實施負利率;2014年6月,歐洲央行将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1%,啟動了負利率;2014年12月,瑞士央行将超額活期存款利率設為-0.25%;在2009-2010年間,瑞典即曾将隔夜存款利率設為-0.25%,後來調回正值,2014年7月瑞典将其隔夜存款利率再次調為負值,2015年2月,瑞典央行将7天回購利率下調至-0.1%;2016年1月,日本央行意外宣布降息至-0.1%,開始實施負利率。

2)負利率的目标。已實施負利率的五個國家和地區,其推行負利率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保證中長期通脹目标(刺激經濟),防止本币升值。小型經濟體防止本币升值。丹麥央行的利率政策主要為了遏制資本流入,保持彙率的穩定,防止本币的升值。瑞士央行的貨币政策目的主要是保持歐元兌瑞朗1:1.2的下限,達成2%的中長期目标通脹水平。

大型經濟體旨在對抗通縮,刺激經濟。歐洲央行、瑞典央行、日本央行的目标是達成2%的通脹水平,歐洲央行希望負利率引導銀行将其儲備以較低的利率借出去,打破信貸收縮的循環,破除銀行的惜貸傾向,更多的貸款會刺激商品和服務的消費,從而導緻更高的産出和向上的通脹壓力。

3)負利率的效果。負利率實踐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本币升值和達成2%的通脹水平目标。因為2%的通脹水平目标較為長期,可以觀察一些中介目标來測度負利率的效果,負利率從理論上講可改變銀行的資産配置狀況,引導銀行減少央行存款,增加對居民、企業的貸款,帶動長期利率水平下行,擴張信貸規模,提振經濟,而後按照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的交替關系,在提升通脹的同時減少非自願失業,因此我們選擇了降低貸款利率和刺激信貸兩個中介目标,這樣一共有了防止本币升值、2%通脹目标、降低貸款利率、刺激信貸四個維度。

我們發現,負利率僅僅在丹麥達成防止本币升值、在日本達成降低貸款利率的目标,效果非常有限。

負利率的啟示

負利率的推出表明全球央行已經把貨币寬松政策發揮到極緻,但經濟複蘇進程仍然脆弱,沒有引發貨币主義預言的通脹,美歐日仍然在為走出通縮而戰。

僅靠貨币政策來刺激經濟是不夠的,貨币政策僅僅是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之一,2008年金融危機後,主要發達經濟體迅速采取了超寬松貨币政策,對于防止經濟崩潰以及通貨緊縮的進一步惡化起到了關鍵作用,但對于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是無能為力的。然而一些國家出現了過度依賴貨币政策的傾向,寬松政策層層加碼,從降息、央行資産購買計劃到貨币貶值,最終走向了負利率,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沒有及時跟上。

負利率政策弊端開始顯現:引發資産荒,導緻資源配置扭曲和期限錯配;流動性泛濫,資産價格膨脹,跨境資金流動加劇;惡化收入分配,拉大收入差距;破壞商業銀行的資産負債表,歐洲銀行業風險開始暴露;因資産回報率下降和杠杆風險攀升,投資追逐黃金、美元、日元、國債等避險資産,未流入實體經濟。各國亟需改善金融環境,推進供給端結構性改革。

負利率的大範圍推行還說明當前全球經濟已經陷入流動性陷阱。雖然中國的名義利率離零尚遠,但需未雨綢缪,減少對貨币政策依賴,配合财政政策,切實推進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低迷具有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原因,寬松的貨币政策隻能是經濟的“麻藥”,不能治病,僅僅是為結構性改革争取時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經濟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展望未來,負利率政策并不能拯救處于大萎靡中的全球經濟,世界經濟仍有待于新一輪供給側改革和創新浪潮的醞釀啟動。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