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達闼科技—做機器人的運營商

達闼科技—做機器人的運營商

時間:2024-10-26 01:23:47

從留學博士到海外創業,再到海歸國企高管,黃曉慶博士将雲端機器人作為未來的事業方向。

手機閱讀本文

随着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一個指數級發展的階段,雲計算、大數據、智能制造等等新技術結合起來,使得這個年代的創新速度前所未有。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海歸人士起到很大的作用,伴随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和中國的發展,一大批海歸專家回到中國,中國成為了一片創業的熱土。而達闼科技的創始人黃曉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在上世紀80年代就出國學習,親身體驗了矽谷的創業熱潮,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懷抱着産業報國的情懷,他在回歸投身中國移動研究院,并将這個研究院打造成中國電信行業技術研究院的一面旗幟後,再次投身創業,方向瞄準了智能機器人,這個領域是一片藍海,同時也蘊藏着很大的挑戰。

“走出移動”再創業

中國移動是中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在2007年前後,為了在更大平台上提升企業的實力,中國移動專門從海外引入了一批人才,黃曉慶就是其中的代表。

2007年,日進8億元運營收入的中國移動隐然有全球電信運營霸主之勢,為了加強技術實力以及創新領導力,中國移動決定從海外引進科技人才。多番溝通後,黃曉慶成為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的最終人選。他辭去了UT斯達康高級副總裁的職務,從美國歸來,站上了中國移動的

回望上世紀的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春風正吹拂在祖國大地上,大學的大門再次向莘莘學子打開,夢想和希望正激勵着年輕人不斷攀登高峰,世界仿佛紛湧而來。1978年,15歲的黃曉慶通過高考,成為了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在大學幾年裡,他刻苦學習,并且夢想能夠進入到世界科技的最前沿。

1982年,黃曉慶正是懷揣這樣的夢想,來到當時計算機科學世界領先的美國,攻讀研究生課程。畢業後,黃曉慶曾在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多年,并在美國經曆過兩次創業。1995年,黃曉慶與陸弘亮、吳鷹等創立UT斯達康并擔任公司CTO。2007年,他回歸加入了中國移動研究院。在中國移動研究院,他推動了車聯網OPHONE等項目,碩果累累,研究院上下都喜歡用BILL黃博士來稱呼他,他的水平和随和風格得到了高度認可。

在研究院工作幾年後,他一直懷揣着的創業夢想不斷發芽,同時國企相對複雜的流程和機制與他的想法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沖突,面臨着人工智能不斷繁榮的創業生态,他決定投身創業,并且選擇了雲端機器人這個相對生僻的領域作為創業領域。

著名科幻小說《星際迷航》中有一個名為“Data”的機器人角色。他“出生”于2336年,大腦有着相當出色的運算能力,在聯邦星艦“進取号”上擔任執行長官、二副職務,後又擔任大副和指揮官職務。“Data”的制造者宋博士為他制造了一個情感芯片,隻要插入此芯片,“Data”便有了人類的情感。

黃曉慶是個科幻迷,也是《星際迷航》的粉絲,他看了幾百本《星際迷航》小說,100集《星際迷航》電視劇及電影。黃曉慶很喜歡“Data”這個角色,他認為“Data”就是人類理想中智能機器人的模型。所以,黃曉慶把公司命名為“達闼”,即是“Data”的音譯。

2014年6月,黃曉慶出差日本,對雲端智能機器人仍戀戀不忘的他拜訪了老熟人—軟銀創始人孫正義。黃曉慶把自己“雲端智能機器人”的想法與孫正義進行了交流。

“在沒有任何書面材料、隻說了一個概念的情況下,孫正義就答應要投資。”黃曉慶回憶,“我們創立UT斯達康時孫正義投資了,我第二次創業做軟交換時他也投了,現在我要做機器人他更興奮,因為他本人也特别喜歡機器人。”

2015年,達闼科技正式成立,并且在創立不久,創立了基于雲端大腦和安全網絡的雲端智能機器人架構。達闼科技在雲端融合智能、高速安全網絡以及安全智能終端和機器人控制技術等前沿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發。2015年9月,達闼科技完成種子融資,融資金額3000萬美元,估值1億美元,投資人包括軟銀、富士康等。2016年,達闼科技宣布獲得1億美元A輪投資。做人工智能的運營商

有着電信運營商工作背景的黃曉慶,也希望能夠用運營商的方式來發展人工智能領域。

對于“雲端機器人運營商”,黃曉慶解釋說,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要為無數機器人終端服務,因此需要安全、高效、完整的架構。比如,達闼進行了清晰的“雲網端”布局:着力構建機器人雲端大腦體系;鋪設全球互聯的安全網絡;研發面向用戶的機器人終端。第二,如何實現雲端大腦的自我疊代、增強。為此,達闼在雲端建立了一套“人工增強機器智能”架構(HARI),實現“雲端大腦”的自我疊代、增強。

黃曉慶坦言,建造并運營雲端“機器人大腦”,需要攻克三項核心技術的研發。第一,創建一個安全、強大的機器人網絡基礎設施;第二,開發一種通用的移動設備,可以連接和控制所有雲端機器人;第三,研發基于HARI(HumanAugmented-Robotics-Intelligience)架構的“雲端智能服務”,通過雲端的人類智能(HumanIntelligence)與機器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相結合,為智能前端提供多種基于雲端的智能服務。

基于XaaS雲、VBN網絡和終端,達闼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移動内聯網雲服務MCS平台技術。在終端設計上,采用“一片雙芯”、虛拟化雙操作系統等技術,将安全環境與互聯環境嚴格物理隔離;在網絡設計上,達闼天網擁有互聯網不可見的獨立通道,通過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邊界,以及區塊鍊技術,為智能設備以及機器人提供高速安全的網絡服務;在雲端,以虛拟私有雲的方式提供圖像識别、語音識别等雲端智能服務。

雲端層面,達闼科技研發了雲端智能機器人架構HARI(HumanAugmentedRoboticsIntelligence)。該架構是基于大規模神經網絡、優秀算法及大量訓練,融合人工智能與機器智能,用以實現雲端大腦的深度自主學習。在HARI架構下,可以為機器人本體提供多種基于雲端的智能服務,包括場地學習、自主導航、人臉識别、物體識别、自然語言與數據分析等。

網絡設計層面,達闼科技展示了覆蓋全球的VBN企業專網,通過軟件定義網絡(SDN)、軟件定義邊界(SDP)及區塊鍊技術,提供高速安全的網絡服務,其具有獨立知識産權的移動内聯網雲服務MCS(Mobile-intranetCloudService),不僅可以實現移動化辦公,還可以通過進入構築的隐形網絡空間,保證安全。

終端層面,達闼科技帶來了旨在連接雲端大腦與本地軀幹的DATA雲端智能控制器、HydrogenOne智能終端、CloudPepper服務型機器人、安保機器人、雲端AI拉曼物質檢測終端等多款産品。

除了産品和服務,達闼在知識産權布局,至今已申請200多個專利,其中雲端智能領域就有30多個。

作為全球首家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達闼科技已擁有雲端智能相關專利400多件,在雲端智能關鍵安全技術、區塊鍊等方面的專利排名全球第九,并已形成成熟的解決方案,極大推進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和應用。

道阻且長穩紮穩打

達闼科技的技術難度和布局都十分宏大,在雲端,達闼在現有電信網絡關鍵的交換中心放上網絡節點,搭建出名為“達闼天網”的虛拟骨幹專網。基于SDN(SoftwareDefinedNework)的應用,天網可以實現集中化和可編程的網絡控制,提供靈活的定制部署和(得益于最優鍊路動态計算的)高速穩定通信。更重要的是,平行于現有電信網絡的獨立通道内運行的是私有協議,保證了信息和終端的絕對安全。

要建這張網,門檻很高。用戶對移動内聯網的需求,除在高性能和安全之外,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截至目前,達闼ADN(applicationdeliverynetwork)已在全球5個洲、14個國家搭建了共計40個網絡節點,并完成了跨境(中港、中美、中日、日美)專線的海底光纜規劃設計及采購。這對資源的要求非常高。黃曉慶不僅有來自種子輪的3000萬美元,還有中國第一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日本第二大電信運營商SoftBank、美國第三大電信運營商Sprint作為合作運營商。

黃曉慶的想法是,用實現商業化的智能終端設備做切入點,來證明其雲端智能可靠有效、其骨幹專網穩定安全,來驗證“移動内聯網”模式的有效性,來吸引更多的下遊機器人和智能硬件廠商接入達闼提供的标準化框架,節約重複的研發成本,更多地聚焦在産品的工程化和商業化上。

而在終端,達闼希望能夠逐步完善機器人的布局,但是實現機器人的商用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次試水,他選擇了有着巨大剛需市場的導盲機器人和企業級安全巨象手機。

META導盲機器人,是面向全球3900萬盲人和2.46億低視力人群的産品。借助SLAM技術實現的高精準實時定位導航、路徑規劃和避障,這款頭盔形式的服務機器人可以輔助盲人出行。其人臉檢測和識别功能,可以緩解盲人的社交障礙。這個産品,有巨大的市場、僅中國市場就有2000多萬盲人和低視力人群的剛需,也足夠有競争力、它的競品導盲犬使用成本在每年5萬元左右。在商業化導盲機器人和巨象手機之外,達闼近期為一家大型房地産企業做了移動内聯網的部署,未來也會持續發展對信息安全風險最敏感的金融機構、政府機構和全球化程度較高的大型企業,同時發力其他電子化程度高、智能雲應用較廣的行業如醫療、公共安全、商用服務等。這既是公司階段性的成果變現方式,也是生态構建的鋪墊。

當下,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正在積累起越來越強的競争力,湧現出了一大批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他們的創始人很多擁有海外背景。黃曉慶博士可謂是第一代海歸的代表,雖然=已過知天命之年,仍懷抱着用科技改變世界的夢想。他創業的領域難度比較大,需要整合大量的資源,但是也蘊藏着無盡的希望,需要多年的研發才能夠看到明顯的效果,而黃曉慶博士對此很有信心。達闼科技正像名字一樣,面對着未來的挑戰,向着未來疾馳。

責任編輯:向坤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