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互聯網種田 走進農業 4.0 時代

互聯網種田 走進農業 4.0 時代

時間:2024-10-26 01:18:16

互聯網+農業是互聯網與農業的一次跨界與融合,其作用方式是将互聯網的技術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充分應用到農業産業鍊的生産、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旨在推動農業的轉型與升級,最終把農業引領到智慧農業的道路。

手機閱讀本文傳統農業三大環節“痛點”凸顯

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和社會轉型過程中,中國農業在提高農産品産量和滿足人民多樣化需求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受土地、水資源以及農村勞動力水平等的制約,國内農産品供給側面臨着很大的挑戰。另外,随着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各行各業的未來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尤其是像農業這樣的傳統産業,借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之力,有望實現發展方式的革新,逐步邁入4.0時代。

生産自動化水平低

首先,農業生産機械化、自動化還沒有在全國各地區普及,有些地區還存在農業主要依靠人力的現實情況,還有部分已經實施機械化及自動化生産的地區也普遍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農機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較低,農機與農戶間信息不對稱導緻三夏、三秋時節農機閑置而農戶找不到農機等。此外,還表現為生态環境基礎設施有待完善、農業綠色化發展成效不明顯、農産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等。

流通路徑不暢

目前大部分的農産品遵循“生産基地—經紀人—批發市場—零售商—市民”的流通路徑。這樣的模式既不利于保持農産品的生鮮度也增加了流通成本,推升了消費價格。其次,表現為物流基礎設施的不完善,除了冷鍊物流設施發展緩慢、物流網絡不健全等問題外,還包括由于沒有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導緻産品運輸信息不能及時傳達和追溯,供銷脫節時常發生。

與消費需求脫節

農産品的供給在“品質”的層面與消費升級的需求存在“錯配”,除了精深加工程度不夠之外,沒有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從而導緻信息不對稱、農産品品牌影響力有限也是一大重要原因。此外,消費者日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通過掃描産品包裝上的二維碼等方式實現農産品安全性可追溯的需求日益高漲,但能滿足需求的農企和農戶還較為有限。

互聯網技術賦能農業邁向4.0時代

農業4.0是指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主要技術支撐的全要素、全鍊條、全産業、全區域的以無人化為主要特征的智能農業。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可以推動農業全産業鍊的升級轉型。

農業生産智慧化。生産環節方面,首先,農機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可以大幅提升農業生産效率和質量。例如,青島即墨區導入了全程智能監控農機深松整地作業,為深松機具安裝了互聯網檢測儀,對于農戶而言,以前每小時能耕地4-5畝,用“互聯網+深松”後,每小時能耕8-10畝,效率大大提升,而且深松過的土地保水保肥,對農作物有好處。對于農機手而言,則可以通過互聯網檢測儀更直觀地觀察到深松面積和深度,松過的地基本沒有不合格的。此外,以“滴滴農機”為代表的農機共享種田方式,可以實現農機資源的優化配置。農機手和農戶在“滴滴農機”APP注冊各自信息後,到農忙時節,農戶可以将種植規模、作業時間、價格意向等需求信息發布出去,并顯示離他最近的農機手信息,附近農機手可以直接接單,有效解決了“有機無田耕、有田無機耕”的供需矛盾。另外,互聯網技術的導入對于土壤成分檢測、精準監測、生産管理、輔助決策等農場經營管理相關工作的開展也是“如虎添翼”。以美國1/3的農場已經導入使用的FarmLogs為例。FarmLogs2011年成立于密歇根州安娜堡,是一家農業大數據科技公司,為中小農場主提供農業生産管理、數據收集、智能預測、優化農作物輪作等服務,此前曾于2012年獲得1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C輪融資高達2200萬美元。FarmLogs依靠移動互聯網收集農業生産管理數據,如耕種、施肥、澆水、種植、噴灑、收割數據和外接的土壤數據、氣象數據,并将其實時呈現在客戶端上,增強農場數據的可視化管理水平。通過這種方式,農民可以合理安排農作物種植計劃、将生産與耕作進行精細化管理。農場主也可以在手機或平闆電腦上預測、計劃、管理和分析他們的農業生産情況。除了上述兩類農業生産智慧化場景之外,像無人機植保、農機自動駕駛、精細化養殖等也都是中國目前農業生産環節的熱門科研和産業化方向。

農業流通扁平化。流通環節方面,預計未來互聯網+農資/農産品流通将出現兩種主要方式:第一,以大宗交易為主的F2B、B2B農業電商交易平台。農産品的大宗消費習慣,必将催生以大宗交易為主的電子交易平台。第二,也是目前已戰成一片紅海的做B2C、F2C、O2O的農業電商平台。這兩種方式都是通過減少流通環節,縮短流通距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以“美菜網”為例,“美菜網”(北京雲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立,專注為全國近千萬家餐廳和蔬菜店鋪,提供一站式、全品類、全程無憂的農産品采購服務。“美菜網”獨有的“F2B模式”是通過自建倉儲、物流、配送,創新升級農産品供應鍊,砍掉中間環節,一端鍊接田間地頭,一端鍊接城市餐廳和蔬菜店鋪,通過自營和合作夥伴,實現農産品從地頭到餐桌的高速流通。“美菜網”還利用大數據系統,準确将市場需求反饋給農民,一方面避免了貨不對市,另一方面通過解決銷路給予了農民安心的保障。此外,“美菜網”還要求源頭端建立生産标準,保證上行農産品的質量安全,真正實現生産有标準、銷路有保障的良性循環。通過全面布局,“美菜網”現已覆蓋全國近50個城市,估值超過30億美元。

農業消費品質化。首先,這個品質化的要求體現在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牌效應。因此,通過挖掘農産品産地特色或農業企業創始人奮鬥曆程等的内涵為農産品策劃品牌,用新思維、講故事的方式賦予農産品更高的精神價值,借助互聯網的傳播力加以推廣,有望打造爆款産品。“褚橙”、“三隻松鼠”等品牌借助網絡營銷的力量,快速完成了傳統農産品好幾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積累和宣傳推廣效果。“褚橙”将褚時健先生的經曆與“褚橙”的品牌寓意放在一起,勵志橙就出現了。

此外,消費者對農産品的安全性也高度關注,中國已有不少農産品企業正在打造可視化追溯體系,努力實現生産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産品可召回的目标。通過農産品安全追溯體系,消費者可以查詢農産品各類信息比如種植/養殖、生産/加工地點及時間、檢疫防疫特點、出廠上市流通過程及時間等。另外,消費者在銷售點買到問題産品,可以向上層層查找,找到問題根源,有利于産品召回以及農産品安全監管,從而快速反應,控制安全事故的擴大。

突破互聯網技術賦能農業核心問題

生産環節方面。“互聯網+農機”等形成的生産智慧化已是大勢所趨,但任重而道遠。據了解,我國農業信息還存在“孤島現象”,農業大數據的建設和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數據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升。另外,在大數據基礎上形成的“互聯網+農業生産”想要普及也并非易事,這種高技術、高市場化的産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時,“互聯網+農機”并不僅僅是在農機上搭載一個類似檢測儀之類的智能設備這麼簡單和初級,而應當是一個涉及到農機各個主體的大閉環,無論是農機主管部門、農機企業、農機合作社還是農戶,都要納入其中。

因此,未來需要在重點整合農機資源、形成雲數據平台、實現大數據共建共享的過程中,着重增強大數據整合的科學性、準确性,提高數據深度應用和分析水平,從而促進農機總體管理的智能化。最關鍵的是,先進技術的使用與普及離不開培養懂科技、懂網絡、懂農機、懂管理的複合型人才。但當前,我國農民整體文化素質還不夠高,對于一直從事傳統農業生産的農民來說,真正接受并學會使用這些“新玩意兒”還有一定難度,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要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他們進行與時俱進的教育培訓。另外,通過優惠政策引導優秀大學生紮根農村、回鄉創業。

流通環節方面。目前農村電商物流已經實現縣城和鄉鎮全覆蓋,但是絕大多數行政村還沒有物流點,“最後一公裡”問題嚴重,農民網上經營農産品銷售面臨發貨難的問題。因此,需要強化農産品智慧供應鍊核心技術的研發,全力構築起完整而開放的倉、配、銷、售後全供應鍊一體化的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以縣域為單位建設“智慧物流網絡平台”,助推農村電商物流統一配送。

具體而言,就是要構建鄉村末端物流線路“共享系統”,與省、市級物流管理體系形成數據共享,提升農村物流服務時效,努力降低物流成本。可以考慮采用“共享物流”思路來推動農村地區物流與電商服務的協同發展。即:在線上,将縣域“智慧物流”網絡系統與其他電商、第三方物流快遞的系統進行對接;在線下,将鄉鎮、行政村閑置的人、車、運力調動起來,承接物流訂單,解決農村電商物流“最後一公裡”難題。

消費環節方面。在消費者關注的農産品安全追溯問題上,中國近年來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部分還處于試點階段,可借鑒别國的成熟經驗。日本是通過立法形式構築了完善的農産品安全追溯體系,全國遵循統一标準的可追溯系統操作指南。日本的農産品從田間生産(包括生産者、使用農藥品種、使用次數、使用劑量、收獲時間)一直到終端銷售,消費者可以随時查詢所購買農産品的詳細信息,一旦出現質量安全問題,能夠快速有效地找到問題的根源或出現問題的環節,必要時可對産品進行召回。整個過程由日本食品安全管理機構負責監督和管理。而中國的農産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目前在立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法律法規缺乏相應的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而且,中國各省市缺乏統一的物流追溯體系操作标準,各試點單位在物流追溯技術标準、追溯信息标準、信息系統建設及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無法實現追溯信息的有效銜接和共享,為試點的普及推廣增加了難度。此外,追溯技術和相關信息系統的建設,包括後期的維護都需要投入高額的成本,給小規模生産經營者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因此,目前中國農産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大多是由政府主導進行,較大型的蔬菜種植基地和較大規模的肉類養殖企業按要求參與生産與流通信息的采集和存儲,中小規模的經營者參與并不多。因此,為了強有力地保障農産品安全追溯體系得以有效推進落地,中國需要進一步完善要求農産品可追溯的相關法律體系,同時借鑒日本的第三方認證制度,引入相對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農産品經營企業和農産品質量安全進行信譽等級和風險分析與評估,強化風險管理能力。

另外,中國應由政府主導,聯合中國标準化研究院、農業部及已試點成功的農産品龍頭企業,共同研究制定全國統一的物流追溯體系操作标準,從原料選種環節到銷售環節全過程的生産、加工、流通标準,從信息記錄、标識與存儲技術、信息傳遞與查詢,到可追溯的深度、信息保存的期限等,進行統一、明确的規定,提供一整套标準化的操作規範。

互聯網+農業是互聯網與農業的一次跨界與融合,其作用方式是将互聯網的技術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充分應用到農業産業鍊的生産、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旨在推動農業的轉型與升級,最終把農業引領到智慧農業的道路。

責任編輯:白雲

王文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主任咨詢顧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