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互聯網種田開啟農業 4.0 時代

互聯網種田開啟農業 4.0 時代

時間:2024-10-26 01:16:46

當前,互聯網正滲透入每個行業,作為第一産業的農業也不例外。農業的重要性和地位性不用多言,“民以食為天”,但是随着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中國的農村也出現了很多新現象。通過互聯網将優質的資源在城鄉之間進行協調,促進城鄉均衡發展,提升農業的生産效率,豐富農民的生活,互聯網的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都大有可為。但是,農業也有自身的特性,需要發揮互聯網的作用,縮短技術鴻溝,不斷穩步地提升農村和農業的現代化程度,構建秀美鄉村。互聯網+農村實現秀美鄉村

實現秀美鄉村,需要實現鄉村的各種元素的協調性發展,互聯網可以在其中發揮很大作用。

□文/趙一洋

手機閱讀本文互聯網在推動秀美農村上大有作為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下文簡稱為《意見》),按慣例直指三農問題。文件指出,良好生态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财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态美的統一。可見,“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

然而,即便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如此高度重視下,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仍然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見下表)。

從經濟學的生産要素理論來看,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是重要生産要素的聚集和導入,正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關鍵生産要素就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活水”。

一直以來,我國的三農問題都是依靠行政命令施壓來解決,然而今年《意見》則特别強調市場對于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性作用。筆者認為,互聯網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新旗手,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大有可為。

根本原因在于,互聯網能夠給鄉村注入關鍵生産要素,盤活優質的“鄉村自然資本”,極有希望成為美麗鄉村的“活水之源”。筆者認為,人力、金融、電商技術(人、财、物)三個生産要素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互聯網+農村的人力資本要素

在筆者看來,任何一個産業的振興關鍵在于“人”,隻有“人”的升級才能帶動産業的真正升級。而我們國家城鄉發展極不平衡的症結恰恰在于人才分布的極不均衡。

那麼互聯網如何能給農村帶來至關重要的人力資本呢?筆者認為在以下兩個方面可以有大作為:

修煉内功,發展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在線教育。

随着國家逐步加大鄉村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以及“希望小學”等民間助學力量的不斷壯大,鄉村的教育硬件設施在近些年得到了切實改善和提高。但是,優質師資力量的匮乏問題仍難以解決。筆者認為,國内優秀的師資本來就極度稀缺,何況邊遠農村地區。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可以依靠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在線教育。因為隻有互聯網才能将優質師資的效能發揮到最大,邊際效應趨近于0。

在美國,現在被公認為最好的基礎數學課程并不是哪所私立貴族學校,而是免費公開的在線數學教育平台-“可汗學院”。近年來,國内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都在在線教育上着力,其中規模和影響力較大的是安徽省向全省布局的“同步課堂”計劃。所謂同步課堂,就是讓在地域空間上在兩地(不同地區的不同學校之間)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搭建基于音視頻實時互動的教學模式,目的是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教育部主導的“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自2012年11月實施以來,進展順利,目前已經有20多個省份完成設備的招投标,其中9個省份開始使用。教育部有關部門為6萬多個教學點免費提供數字教學資源,中央财政為每個教學點提供5000元經費。

誠然,媒體上也不乏對農村在線教育批評的聲音,然而在筆者看來,農村在線教育即使很不完美,但是其已經是現實條件下的最優解決方案,互聯網人要做的就是不斷去完善和疊代這一希望的火種。

築巢引鳳,吸引互聯網“新人類”加入美麗鄉村建設。

當前城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環境差,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開始對城市生活産生深深的“倦怠感”,甚至“絕望感”。他們素質高、能力強,内心向往“詩和遠方”。其中不乏在互聯網浪潮中先富起來的“新人類”。他們具備互聯網新思維和新技術,自帶新資本,是美麗鄉村重要的建設力量。

在浙江的莫幹山就有這麼一群年輕人,将曾經窮鄉僻壤的莫幹山打造成聞名全國的民宿聖地,互聯網“新人類”的聚集地和烏托邦。

目前,莫幹山已經聚集了550多家民宿,其中精品民宿有56家。2018年春節期間,莫幹山接待國内外遊客17.8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6億元,其中民宿接待遊客5.46萬人次,實現直接營業收入達到6100萬元。

莫幹山當地政府已經将民宿産業确立為當地的支柱産業,出台了多項扶持政策以吸進更多的城市新貴加入,與此同時還主持開辦“民宿學院”加強相關配套産業人才建設。

真所謂“人定勝天,事在人為”,互聯網+帶來的人才革命定會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強大活力和文化基因。

互聯網+農村的金融資本要素

中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僅體現在人力資源分布上,金融資源配置不平衡的問題同樣突出。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币三農貸款為21.61萬億元,同比增長11.12%。事實上,從2011年到2015年,我國涉農貸款業務的增速整體上呈現放緩的趨勢,尤其是正規金融機構體系在涉農方面的服務整體處于收縮狀态,無法滿足三農金融需求。

此外,還有大量的鄉鎮村戶處于金融機構服務的空白地帶,無論是涉農金融機構的數量,還是農村金融産品的種類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均占比甚微。

在筆者看來,從曆史經驗和現實情況來看,不能隻靠傳統金融機構創新商業模式支持美麗鄉村建設,還要靠的可能還是天生具備冒險與創新基因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其中排頭兵當然是螞蟻金服,其農村金融闆塊是其重要的戰略方向。

此外,中小型互金機構在這個領域同樣非常活躍。根據零壹财經的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末,曾涉足農村金融的P2P網貸平台至少有664家,其中393家仍正常運營,其中專注農村金融的平台約43家,2016年新增28家農村金融網貸平台,其中19家處于正常經營狀态。

2017年螞蟻金服推出的“谷雨計劃”取得初步成果,該計劃将用三年的時間服務一百個企業,一千個縣,提供一萬億元的資金支持,讓農戶享受到平等金融服務,并且向其他金融機構開放,聯合惠農新金融生态。

互聯網+農村的電商技術資本要素

《意見》指出,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産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

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農村貨物流通基礎設施是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早年間,農村消費市場貨物短缺,但是并沒有出現大量“假冒僞劣”商品,原因在于計劃經濟時代遺留的國有“供銷社”體系發揮着餘熱效應。然而,近年來,供銷社體系逐漸從農村市場退出,對于農村流通體系有一定影響。這一局面可能隻能由互聯網電商來改變,消滅“假冒僞劣”商品是中國電商的曆史使命。

例如,阿裡的零售通計劃和蘇甯的零售雲計劃都會針對農村市場進行針對性布局,賦能升級農村當地零售主體,輸出世界領先的供應鍊資源,讓物美價廉的商品能夠通過電商新渠道投放到農村,使農民群體免遭假貨劣貨侵襲。面對邊遠農村地區交通不便、運輸成本極高的困難,中國電商們緻力于利用“無人機”供應鍊科技,打造通往農村的“天網”,有望大幅降低供應鍊成本,提高供應鍊效率,為農民鑄造消費升級的新通路。

振興農村需要各方面協調發展,互聯網可以發揮重大作用。發展農村不隻是振興經濟,也需要配套完成一系列優化。

責任編輯:向坤

趙一洋蘇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