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共享單車是怎樣“煉”成的

共享單車是怎樣“煉”成的

時間:2024-10-26 12:38:07

從生産到管理再到銷售,共享單車的到來為傳統自行車制造企業帶來颠覆性改變。

天津飛鴿自行車廠,工人正在生産共享單車。一夜之間,共享單車火了。這股熱潮的到來,不僅解決了不少民衆“最後一公裡”出行難題,讓摩拜單車、ofo、小藍單車等單車企業和投資方受益,也席卷了中國的傳統自行車制造行業。

在共享單車發展熱潮的初級階段,單車覆蓋城市和單車投放的規模成了行業競争的關鍵,誰能在最短時間内投放更多的自行車,誰就能搶占先機。在這場争奪戰中,傳統自行車制造企業自然而然成為了共享單車企業的“軍火庫”。

這些小橙車、小黃車、小藍車是怎麼“出生”的?這場共享經濟狂歡又給傳統自行車制造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機遇和挑戰?近日,《财經國家周刊》記者探訪了天津飛鴿等傳統自行車制造企業,探尋這場傳統制造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盛宴背後,傳統自行車企業的重塑之旅。

22秒出廠一輛車

推開生産車間的大門,耳邊是轟鳴的機器聲,一個個亮黃色的車架被整齊地倒置在傳送帶上,産品流水線徐徐運轉,上百個身穿藍色工作服的技工叮叮咚咚地安裝零部件。幾十米之外,從流水線上下來的小黃車

“整裝待發”,平均算下來,每輛小黃車隻需要22秒到25秒就可以出廠。

這裡是位于天津市靜海開發區的飛鴿自行車生産線。自2016年冬天與ofo共享單車合作以來,車間裡流水線每天都在滿負荷運轉。天津飛鴿車業發展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總監趙锟告訴記者,“現在車間的6條生産線,有4條都在生産ofo。”

自動化生産線提高了生産效率。“過去給車胎鎖緊輻條時,靠工人用扳手緊條,編條緊度不僅有誤差,做工也慢。現在用自動鎖緊機,編條更均勻,一個人同時控制兩台鎖緊機,效率也變高了。”趙锟說,“過去單靠工人上胎,1.5分鐘到2分鐘才能上1個胎,現在工人用自動上胎機,1分鐘可以上2個輪胎,而且這個自動上胎設備能夠将内外胎均勻地上到鋼圈的指定位置,不‘吃胎’,上胎更精準。”

共享單車與傳統自行車的加工組裝有哪些不同呢?趙锟告訴記者,共享單車從傳統的“85裝”變成“98裝”。“過去生産自行車,15%的工序都是到各大銷售門店裡再組裝,比如原來出廠時,車座座管不用連接。而共享單車由于沒有經銷商環節,所以要在工廠裝好98%的工序,以前專賣店技師的工作現在都要前置到工廠來完成。”

據介紹,從車輪到車架,一輛小黃車需要81道工序才能組裝加工成型。其中,輪網線上有13道工序,整車組裝共有68道工序。為了讓輪胎不容易漏氣,工廠裡設置了輪胎靜置區,将車胎靜置48小時後,檢查内胎是否有慢撒氣現象。

趙锟說,接下來,企業還将繼續針對共享單車進行産品研發,比如在防盜方面,針對用戶和企業提出的痛點,采取更加專業的設計,有效降低車輛被拆卸、盜竊的概率。

激活傳統制造業

共享單車的火爆,對于傳統自行車制造企業是一次市場良機。自行車民族品牌,也迎來新的飛躍。

49歲的王志生在飛鴿廠幹了大半輩子。1987年,年僅19歲的他進廠做計量檢測,現在是飛鴿車業戰略部部長,直接對接ofo共享單車業務,他見證了飛鴿,也見證了傳統自行車産業的興衰發展。

“80年代末是工廠最鼎盛的時期,當時全廠有上萬名職工,每天生産上萬台自行車。人們憑購買證才能買到自行車,根本不用愁銷路。從1989年開始,市場競争變得越來越激烈,廠子成立了銷售部,銷售人員最多時候達到100多個人。”王志生說,2016年下半年開始承接共享單車之後,廠子産量迅速攀升,好像又回到了80年代末的那種生産盛況。

天津飛鴿車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金瑛說,沒有共享單車時,自行車制造行業的淡旺季很明顯,現在已經沒有淡季了,全年都得開足馬力,每天都在滿負荷生産。去年底工廠就增加了100多人,現在還在招人。

除了飛鴿,鳳凰、永久等品牌也在加入這場共享單車盛宴。《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預計今年底共享單車用戶數将達5000萬,其中北京市目前就有約70萬輛共享單車,注冊用戶人數達到1100萬。

席卷全國的共享浪潮,究竟給傳統制造業帶來了什麼變化?張金瑛說,首先是思維的變化,我們改變了以往的傳統思維,向年輕人學習,管理上敢于用年輕人。

其次,從生産到管理實現了颠覆性改變。“ofo大規模化生産是對企業管理系統的考驗,承接大規模生産、延伸到供鍊端的全方位管理與質量管控,我們不得不在一個月内迅速調整管理系統,最短時間達到月出貨45萬輛以上。”

最後,互聯網+思維還倒逼制造企業學會了結果導向的應對能力,為了實現結果,也要協同行業之力。

自行車行業大變革

事實上,傳統車自行企業擁抱互聯網經濟,共享單車并不是第一次嘗試。飛鴿相關人士介紹,2015年8月,飛鴿曾聯手樂視,打造了一款超級自行車“鵟buzzard”,被譽為全球首台電子一體化的自行車,不過,當時這台超級自行車并沒有實現量産能力投放市場。

除了自行車本身的量産标準化難題,阻礙自行車升級的另一個難題來自于市場成熟度,有業内人士稱,雖然智能手機、智能汽車等智能化産品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市場,但在自行車行業,這個滲透過程還是慢一些。

随着共享單車的持續火熱,這兩個關鍵難題顯然迎來解決良機。

“共享是自行車的最優模式。從擁有模式向使用模式轉變,未來的自行車市場需求模式将會改變,通勤産品會被共享單車取代,未來市場産品結構會發生大的調整。”張金瑛說,這是個好事,百姓的出行更加便利,自行車的覆蓋率也會提升,對我們更是一個大機遇。

“未來的共享單車,會成為必需品,這個必需品就類似于過去我們都不會想到用外賣去叫餐,但它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物流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黃剛認為,共享單車如果應用在物聯網技術下,将可能作為一個高頻入口,開啟全新的智能出行時代。

當然,有人歡喜就有人憂。最明顯受到這股共享潮流沖擊的,是傳統的自行車零售和租賃渠道。“現在在共享單車比較普及的地方,自行車的出售都受到不小的影響。小的自行車租賃點也沒什麼生意。”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說。

而傳統自行車制造行業本身,前景也并非一片大好。在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範震看來,共享單車的“造車”熱潮并不會持續很久,當共享單車投放争奪戰結束之後,“造車”的狂歡也會随之停止,到那時,共享單車的生産就會恢複到更新換代所需産量的有序狀态。

在那之前,傳統自行車産業鍊條上的所有從業者,都得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98裝共享單車從傳統的“85裝”變成“98裝”,98%的工序都要在在工廠完成。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