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鑽石之城安特衛普

鑽石之城安特衛普

時間:2024-10-26 12:15:59

安特衛普為鑽石行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鑽石也為安特衛普城市的興起和經濟發展給予了最高的“回報”。

“這裡隻有兩種女人——買到鑽石的、還沒買到鑽石的”,這裡就是世界鑽石之都——安特衛普。

安特衛普是比利時第二大城市,伫立在歐洲大陸的西部。城市雖小,可這裡卻坐落着擁有近600年曆史的世界鑽石交易中心——安特衛普鑽石交易所。

與奢華的巴洛克風格的安特衛普火車站相比,短而狹窄的鑽石街顯得尤為低調,然而,這裡卻承載了世界上80%的毛坯鑽石和50%的成品鑽石的交易。全球每賣出10顆鑽石,其中的7顆就曾經由安特衛普交易和集散。2017年,安特衛普鑽石貿易額達到480億美元,約占比利時GDP的9%,是比利時的重要産業和标簽産業之一。可以說,鑽石已成為了安特衛普的“DNA”。

然而,安特衛普既不産鑽石,經濟發展程度也不及附近的倫敦、巴黎等大城市,為何會成為世界鑽石之都呢?還要先從鑽石的大發現說起。

優越的地理位置

最初,人們隻是無意間在河邊發現了這種亮晶晶的石頭。但是人類似乎天生無法抗拒對閃亮光芒的渴求,由于它堅硬、閃亮的特質,被古老的印度人譽為是勇敢、權力、地位和尊貴的象征。很快,這種稀有的石頭便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并逐漸成為隻有皇室才能擁有的稀世珍寶。

早在3000年前,人們就在印度的礦砂中發現了鑽石,直到18世紀初,全球所有的鑽石都來源于印度。由于印度壟斷了鑽石供應,歐洲的皇室或貴族想要獲得鑽石,就必須從印度進口。

鑽石貿易商最早的運輸線路還須經過古絲綢之路,商隊從印度出發,經過波斯、阿拉伯等西亞諸國,最終到達地中海。由于沿線國家多、路途遠,很多商隊在途中會被強盜洗劫,能夠平安到達歐洲的“幸運兒”就顯得尤為珍貴。因此,陸路雖近,卻并不是一條好的運輸線路。

15世紀末,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首次繞過非洲好望角,開辟了從歐洲通向亞洲的海上貿易之路。對于鑽石貿易商來說,這是一條不用經過陸地就可以将鑽石安全地從印度運到歐洲的航海路線。此後,歐洲的各大港口城市作為鑽石集散地的優勢開始逐漸顯現。

随着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使鑽石運輸從陸路逐漸轉向海路,并與世界各地的貿易交往越來越頻繁,而威尼斯也随着海上運輸的發展成為了歐洲與東方的一個重要貿易口岸。

然而,随着尼德蘭王國和大英帝國的崛起,歐洲鑽石消費的中心逐漸從南往北轉移,威尼斯逐漸失去了鑽石加工和貿易中心的地位,特别是在海運航線被開辟以後,鑽石的運輸已不再需要從地中海經過,安特衛普開始走上曆史舞台。

擁有核心技術是制勝關鍵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曆史因素讓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成為鑽石貿易的主角,然而,真正讓安特衛普能夠鞏固其世界地位的,還是安特衛普鑽石加工技術的快速發展。畢竟,掌握核心技術才是制勝的關鍵。

不要以為鑽石從一開始成為首飾就是“blingbling”的,由于鑽石的堅硬質地,起初,人們并不懂得如何加工鑽石,隻能進行粗糙加工後佩戴,即便是沒有光澤,因為它的稀缺,也能夠彰顯主人的地位和權勢。

直到15世紀中葉,佛萊芒人路德維克・凡・貝爾肯(LodewykvanBercken)發明了用鑽石打磨鑽石的技術,即用鑽石的邊角料制成鑽石粉,因為鑽石具有親油疏水的特性,所以往裡加入橄榄油就能形成膏狀,再将混合後的膏狀物塗抹在圓形鐵盤上,用牲畜或人力帶動鐵盤高速運轉,由此形成鑽石的一個面,不同角度進行操作就可以磨出想要的不同切面。而這項技術發明之後,鑽石在技藝精湛的匠人手中,如同重獲新生,成為一件真正耀眼奪目的珍寶。現存的第五大黃鑽“弗倫提那鑽石”(FlorentineDiamond)就是路德維克當年為勃艮第公爵工作時親自打磨的,最初有126個面,重達137克拉。

這項已經有600年曆史的技術,如今仍在使用,其原理并未改變,隻不過鐵盤的動力變成了機器。通常情況下,一顆鑽石也要經過人工進行兩周時間的打磨才能呈現出如今标準的57或58個面。

由于鑽石行業内大多是家族企業,行業準入門檻很高,而且手藝不外傳,所以這一項在鑽石行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始終隻掌握在一小部分弗萊芒人手中,意味着當時隻有來到安特衛普,才能打磨出最美麗的鑽石。也正是如此,使安特衛普作為世界鑽石加工和交易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加強。

就這樣,安特衛普憑借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先進的加工技術,逐漸成為了鑽石加工和貿易中心。今天,走在安特衛普的中心街上,還能看到路德維克的雕像,可以說他發明的加工技術是安特衛普成為鑽石之都的重要推動力。

真正讓安特衛普能夠鞏固其世界地位的,還是安特衛普鑽石加工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可獲缺的政府支持

當然,技術的發展是不斷向前的,很快,鑽石加工技術就被逐漸推廣開來。安特衛普能保持鑽石之都的地位600年不動搖,還要得益于安特衛普開放、安定的政治經濟大環境。

首先,随着印度鑽石砂礦的枯竭,19世紀伊始,鑽石原材料供應國轉移到了巴西和非洲。這兩地相比印度,都離比利時更近,所以鑽石運輸變得更加方便。其次,比利時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相對和平的區域,這裡的政治經濟制度很穩定,比利時對不同宗教和人種的包容,也使得在二戰之後,很多從事鑽石行業的猶太人家族選擇在此定居,這也是安特衛普鑽石行業在二戰後保持繁榮的重要原因。

近現代以來,比利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舉措扶持鑽石行業在當地的發展。比利時雖是高稅收國家,然而,上下遊鑽石批發商之間的任何交易都是不收稅的,比利時對鑽石的自由貿易政策使得全球鑽石商都願意在安特衛普進行交易。

安特衛普鑽石交易所也是全球第一家鑽石交易所,其為鑽石貿易提供了安全的交易環境、便利的交易配套設施,并以公正的第三方角色為交易糾紛進行仲裁,讓鑽石交易商們在這裡可以安全、簡單、放心地進行交易。于是,在安特衛普進行鑽石交易便成為了全球鑽石商們的交易習慣,一直保留至今。

現今,安特衛普作為世界最大的鑽石貿易中心城市,擁有超過1800家鑽石企業,還有各種跟鑽石有關的博物館、展廳、标志物等,整個城區充滿了“鑽石”的元素與味道。安特衛普為鑽石行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鑽石也為安特衛普城市的興起和經濟發展給予了最高的“回報”。安特衛普世界鑽石中心數據顯示,比利時全年成品鑽出口額有114億美元,其中,對華出口總額近30億美元,且呈上升趨勢,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鑽石消費市場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137克拉現存的第五大黃鑽“弗倫提那鑽石”(FlorentineDiamond)就是羅德維克當年為勃艮第公爵工作時親自打磨的,最初有126個面,重達137克拉。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