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水綠的美麗西安。
在生态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讓三秦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到陝視察時,指出陝西的生态環境保護不僅關系自身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到全國生态環境大局。牢記囑托,砥砺奮進——陝西正在通過一次次努力探索,踐行着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以生态自覺呵護家園,以生态自信建設未來,也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陝西貢獻。
重拳治污降霾消除百姓“心肺之患”
陝西自古就是“八水繞長安”和“早風無塵雨無泥”的生态環境優美之地。改革開放40年來,陝西人民群衆享受到了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改革紅利,同時也不得不面對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
受地形、氣候等諸多因素影響,陝西深受霧霾困擾。為了回應群衆關切,陝西堅決向大氣污染宣戰。從2013年起,陝西堅決落實黨中央生态環保重大決策部署和國家“大氣十條”,制定“治污降霾·保衛藍天”行動計劃,逐年确定年度工作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2017年初,陝西省委、省政府将“治污降霾”全面升級為“鐵腕治霾”,并将之列為全省生态環保工作的頭号工程、追趕超越點評重點内容以及三場攻堅戰的主要任務。省政府創新性地出台了《鐵腕治霾“1+9”專項行動方案》,并與各市(區)簽訂目标責任書。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不斷強化屬地管理,推動部門協作,重點措施持續推進。綠色環保的生産、生活方式在三秦大地上蔚然成風。
針對陝西第二産業比重大,煤炭消費在能源消費中占比高的局面,陝西下大力氣削減煤炭消費,積極優化能源結構。據了解,自2014年起,關中地區規模以上工業煤炭消費量實現負增長,2014年至2017年累計削減煤炭消費1100萬噸。截至2017年底,關中地區累計拆改燃煤鍋爐近2萬台3.5萬蒸噸,淘汰行業落後産能水泥485萬噸、鋼鐵132萬噸、印染6453萬米、造紙36萬噸。關中地區還嚴格控制火電、鋼鐵、水泥、傳統煤化工等新增産能,共有1564萬千瓦的火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較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全省火電機組實施脫硫、脫硝改造量分别占總裝機容量的97%和87%,進度處于全國前列,各地共清理取締“散亂污”企業2138戶。
針對交通運輸對大氣造成的污染,陝西自2013年以來已累計淘汰黃标車和老舊車56.25萬輛,同時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實施油品升級,自2014年10月起全面供應國Ⅴ汽、柴油,比國家要求提前3年;啟動低速高排放車輛專項治理攻堅行動,采取分流、限行、禁行等交通管理措施,強化低速及載貨柴油汽車排放污染源管控。
針對建築揚塵問題,陝西實施了建築工地灑水、覆蓋、硬化、沖洗、綠化、圍擋的“六個100%”和冬防期“禁土令”,制定實施了建築施工揚塵污染專項整治工作市級單位考核辦法,對建設工地實施紅黃綠牌管理。
為嚴格控制生物質燃燒,陝西開展稭稈能源化、原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利用示範推廣,稭稈和垃圾焚燒逐年減少。
數年的不懈努力,讓陝西的空氣質量有了明顯好轉,基本消除了重污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守護綠水青山共享“生态紅利”
巍峨秦嶺見證滄海桑田,渭水逶迤蕩滌歲月塵埃。仲夏來到灞渭橋車遊濕地,天空雲墨渲染,水鳥翺翔;水中野鴨遊弋,清荷綽約;岸畔蘆葦輕蕩,蒹葭蒼翠……那美妙的景緻,那詩意的韻味,不由得迷了眼睛,醉了心田。
渭河,被譽為陝西人民的“母親河”。然而,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渭河出現了水生态惡化、水污染嚴重等諸多問題,一度淪為關中區域的“下水道”,陝西80%以上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未經管理直排河流。不過,經過近幾年的綜合整治,陝西累計投入治理資金143億元,實施各類項目613個。治理理念由“剛”轉“柔”,實現由防洪減災向綜合利用轉變。一條依托渭河、長達388公裡的“生态綠軸”,橫貫關中全域。
從渭河綜治工程到漢江丹江綜治工程再到延河綜治工程,從清除黑臭到水質變清,從生态賠償到生态修複,三秦大地水情況污染治理的腳步,一刻也未曾停歇。
如今,水的靈氣聚流湧動。柔性治水有序實施,河長制全面推行;引漢濟渭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設,國家濕地公園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昆明池、渼陂湖、鹵陽湖恢複建設,生态恢複“八水繞長安”初見成效;延河安瀾,水美聖地;漢中,全力保障“一江清水供京津”;安康,“秦巴明珠”續寫治水新篇章。陝西省環保廳數據顯示:2017年,陝西省84條河流共177個國控、省控河流斷面,一類至三類水質斷面比例為65.1%,較2016年上升10.9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陝西綠色版圖也在不斷擴大。綠色面積向北推進400公裡,森林覆蓋率達到43%。露天采石企業總體減少41%,特别是秦嶺北麓和渭北“旱腰帶”地區提前一年完成礦山數量“減半”整治目标。三秦大地上,自北向南排列的大漠綠洲、關天經濟區宜居明珠、秦巴山區綠色森林群落正在形成一個“森林城市圈大格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陝西林業産業發展迅速,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林麝養殖數量,全國第一;花椒種植面積,全國第一;核桃、油用牡丹種植面積,全國第二。陝西森林旅遊持續升溫,年均接待遊客超過2000萬人次;林業總産值由2012年的515.9億元提高到如今的1078億元,實現了翻番。林業已經成為農民緻富增收的重要途徑。
建設美麗鄉村踐行綠色“陝西樣闆”
仲夏時節的三秦大地,藍天綠樹,一派生機。一條條筆直的道路村村相連、一排排綠樹生機盎然、一個個小院井然有序、一盞盞新裝的路燈照亮馬路村莊、一張張農民的笑臉蕩漾着幸福喜悅,“用沼氣、上衛生廁所、走硬化道路、住規劃房、飲清潔水”,這就是時下陝西農村環境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如火如荼進行,廣袤的田野鄉村,正在見證着一場改頭換面的深刻變革。
近年來,陝西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以生态創建為助推器,牢固樹立城鄉環境一體化治理的新思路,全面促進農村産業結構優化和環境質量改善,在全國農村環境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中,樹立起了“陝西樣闆”。建成了一批污染治理設施,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打造了一批具有鄉土文化、民族特色的美麗鄉村,促進了農民增收緻富,整治區域的農村生态環境和群衆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改善農村環境,不僅是村容整潔,天藍水清,還要富裕文明,鄉村振興。多數市縣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生态文明示範村建設、移民搬遷、生态旅遊、脫貧攻堅等有機結合,鞏固擴大治理成效。寶雞市去年年底已率先實現行政村整治工作全覆蓋,漢中市預計到今年年底實現全覆蓋,西安市、延安市、商洛市、榆林市等地也在大力推動全市整治。以良好的農村環境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譜寫陝西追趕超越新篇章。
通過陝西各級政府建立健全農村環保監督監管機制,整治過的近萬個建制村的環境不斷改善,一批危害群衆健康、社會反映強烈的農村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整治,特别是陝南南水北調水源區、關中渭河和陝北延河等流域,以及道路沿線、人口密集地區等示範區域農村環境明顯改善,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和農民群衆環保意識明顯增強,綠色文明的生活習慣逐步養成。
陝西建設生态文明的步伐不會放緩,更不會停下。為确保到2035年,生态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陝西将繼續沿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持續整治環境污染、不斷提升生态優勢、接續培育生态文化,讓綠色成為三秦大地發展最耀眼、最動人的色彩。
責任編輯:張岩
渭河鹹陽段旖旎風光。
陝南鄉村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