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是一場偉大的征程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是一場偉大的征程

時間:2024-10-26 05:46:56

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是一場偉大的征程,它源自中國,但惠及世界。

2016年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業儀式并緻辭。這是習近平為亞投行标志物“點石成金”揭幕。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如何才能有效應對全球危機,保障國際和平、安全和發展?中國倡導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時首次提出新型國際關系的概念。此後,“新型國際關系”不斷在各種國際場合被提到,在處理國際關系時用于表達中國立場,成為傳遞中國外交理念的高頻詞。

新型國際關系到底“新”在哪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也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這就需要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攜手共進,以合作為路徑,以共赢為目标,創新國家間發展關系的新路徑。

新型國際關系到底“新”在哪裡?外交部部長王毅說,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赢取代獨占,不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這是我國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的繼承和弘揚,也是對傳統國際關系理論的超越和創新,必将對未來國際關系的發展産生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在舊型國際關系,也就是現有國際關系中,是西方主導的以主權國家為基本行為主體,帶強權政治色彩的國際關系。他們往往憑借技術、知識産權、國際話語權、規則制定權等優勢,在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中獲取明顯對己有利的不均衡利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建飛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雙方有合作但隻是單方面的赢,不是均衡的共赢,這樣的合作肯定是不可持續的,是新型國際關系所要擯棄的。

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多年的外交實踐中始終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多邊主義,不搞單邊主義,全面建設全球夥伴關系,深化同各國間的交流與合作、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挑戰,在國際合作中實現共赢發展。

“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中國都會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堅持尊重不同文明體制,堅持正确義利觀。反對以大欺小,反對恃強淩弱,為弱小國家主持公道,幫助欠發達國家實現發展。”王毅說。2017年6月24日,四川省成都市,2017金磚國家電影節——峨眉電影之夜在峨影1958電影園區舉行,國内外電影專家齊聚一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表示,中國提出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是希望與國際社會共享發展與繁榮,而不是遵循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舊思維。中國參加國際規則的制定,是希望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存在誰削弱誰、誰吃掉誰的問題。

“可以說,合作共赢是新型國際關系的核心理念,它是相互尊重與公平正義的基礎,沒有合作共赢,就談不上相互尊重,也談不上公平正義。當然,這三者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合作共赢作為新型國際關系的核心理念,同時也是其最為根本的特征,它對新型國際關系的其他一系列特征發揮着不可替代的塑造作用。”劉建飛說。

走出一條結伴而不結盟的外交新路

“我們着眼于構建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正在走出一條結伴而不結盟的對外交往新路。”在王毅看來,夥伴關系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文表示,中國在發展進程中努力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不斷擴大加深與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中國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中國。随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對新型國際關系構建的貢獻越來越大。

随着我國外交實踐的不斷發展,今後我們的朋友圈也會越來越大,全球夥伴關系會有更大發展。

過去5年,習近平主席出訪多國,開展“元首外交”。2017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海湖莊園舉行會晤,确立了涵蓋中美關系各個領域的4個高級别對話機制,商定了主要方向的合作規劃,實現了中美關系的平穩過渡和良好開局。這也是美國新政府就職以來中美元首首次面對面溝通。兩國元首的引領,曆來都是推動中美關系向前發展的關鍵所在。

2017年7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與普京總統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重申兩國緻力于進一步發展和鞏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引領中俄戰略協作向着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不斷邁進。

在2017年這一年,習近平還成功訪問了德國、瑞士、芬蘭等歐洲國家,并在德國漢堡同法國新任總統馬克龍以及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舉行會晤,保持和加強中歐戰略溝通。

與此同時,中歐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中東歐16國的合作也在穩步推進,從北京到捷克,從塞爾維亞到波蘭,習近平積極推動實現“16+1合作”同“一帶一路”建設和中歐關系發展對接,謀求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2015年12月25日,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為對既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中國倡導成立亞投行得到英國等歐洲各國紛紛響應,在亞投行57個創始成員國中,歐洲國家就有18個,占比将近三分之一。

在運籌大國關系的同時,中國始終将發展中國家視為外交工作的基礎。比如,與巴基斯坦建立了全天候友誼,與非洲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建立了全面合作夥伴關系,成立了中國—拉共體論壇,此前中國已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合作機制、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中國—太平洋島國論壇對話會等一系列合作架構,而中拉論壇的成立标志着由中國倡導成立,主要面向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多邊合作架構實現全球覆蓋。

此外,中國還長期緻力于同周邊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保持良性互動,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誠心誠意同鄰居相處,一心一意共謀發展,攜手共進。縱觀5年來習近平的出訪行程,一半都留給了周邊國家。一直以來東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2013年10月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倡議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倡導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5年來創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中國與東盟友好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數據來源:外交部着眼時代發展潮流,多方面加強合作

中國提出的構建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是關于國家間關系的嶄新理念,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與實踐的一次升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馮維江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新型國際關系是針對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等舊型國際關系提出來的,主張各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共同受益,強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國際關系狀态。

中國在發展進程中努力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不斷擴大加深與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中國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中國。随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對新型國際關系構建的貢獻越來越大。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趙可金表示,發展新型國際關系符合全球化時代國際關系發展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很高的可行性。但是,新型國際關系也不會自動生成,需要世界諸國共同努力,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将成為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内中國外交的重要任務。

烏拉圭原副總統森迪克認為,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在平衡當前國際力量對比、構建多極化世界中将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既是國際關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推動者,又是驅動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關系體系,離不開中國的參與和努力。

“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是一場偉大的征程,它源自中國,但惠及世界,必将得道多助。為了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世界各國都應該行動起來,順勢而為,攜手同行,新型國際關系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淩勝利說。

責任編輯:張洪瑞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