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合肥:科技之城的創新發展 

合肥:科技之城的創新發展 

時間:2024-10-26 05:28:23

從“先天不足”的年輕省會到比肩京滬的國家科學中心,合肥走出了自己的路。

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合肥曾經長期是一個存在感很弱的角色。

合肥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小字輩”省會城市,正是改革開放讓它異軍突起。特别是最近的“黃金十年”,合肥從經濟總量上來看,已連續超越了8座省會城市,跻身中國省會城市前10強。

從一個低調的小城一躍成為與上海、北京并肩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鐵路盲腸”到即将成形的米字形高鐵樞紐,從“離發達地區最近的欠發達省會”到與南京、杭州同時成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改革開放40年來,合肥有太多值得總結的經驗和值得期許的未來。

從“無中生有”到“小題大做”

1978年,安徽小崗村的18位農民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紅手印,成為拉開中國農村改革序幕的标志性事件。

1992年,太原、合肥、南昌、鄭州、長沙、成都、貴陽、西安、蘭州、西甯、銀川這11個内陸省會城市對外開放。

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曾這樣介紹說,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才确立的年輕省會城市,原來的合肥既不是古都,也沒有富饒的自然資源。城市規模不大、基礎建設薄弱、産業基礎單一,有着先天上的不足。但在過去10年間,這個中部省會城市經濟總量先後趕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長春、福州、哈爾濱和西安,從省會城市中下遊躍入“十強”。近10年來,合肥經濟總量增長3.7倍,财政收入增長4.2倍,本外币存款額增長4.9倍。合肥速度,引人矚目。

合肥機器工業在上世紀20年代已開始萌芽,從新中國成立到在改革開放之前,合肥的工業發展緩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合肥工業堅持改革開放,實行外引内聯,一手抓經濟體制改革,一手抓技術引進和産業結構調整,加速技術進步和新産品開發,加大創優質産品力度。電冰箱、彩電、洗衣機、自行車、摩托車、計算機、客貨兩用機動車等工業類型,都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至1985年,合肥工業已擁有冶金、機械、電子、化工、電力、紡織、縫紉、食品、建材等31個大行業,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結構比較合理的工業體系基本形成,但與東部沿海發達城市相比較還差距甚遠。

在全國經濟地理格局中,合肥長期處于“不東不西”的尴尬區位。向東,納不進東部沿海開放地區;向西,擠不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時,合肥東有南京,西有武漢“兩座大山”,成為中間落寞的“發展塌陷區”。長期以來,合肥雖有意向東對接地緣相鄰的長三角,但總是“規劃不少、成效不大”。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合肥曾研制出全國第一台微型計算機、全球第一台VCD——萬燕VCD等創新産品,但由于缺乏工業化能力和産業配套,都未能轉化成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生産力,隻能眼睜睜看着廣東、江蘇等地引進技術形成産業,自己的成果卻在市場大潮中湮滅無蹤。

然而,近10年來,合肥的經濟突然崛起,堪稱現象級增長。強勁增長的工業,是合肥“黃金十年”的第一動力。翻閱合肥的“經濟賬單”,工業和生産性服務業(實體經濟)是其最大增長引擎,二者合計貢獻了經濟增量的85%以上。

2015年12月,合鋼公司冶煉業務宣告停産。這家成立于1958年的國有大型鋼鐵廠,長期位居合肥市最大工業企業。同月,總投資400億元的全球第一條10.5代液晶面闆生産線在合肥動工,助推合肥邁向全球最大的新型平闆顯示産業基地。這是合肥10年來不斷調整産業方向和經濟結構的縮影。

“合肥這些年的發展,始終依托科技進步,在研究市場和國家戰略需求的基礎上勇于‘無中生有’,或圍繞眼下看起來很小、但有巨大市場前景的産業‘小題大做’,以此形成多個創新産業鍊。”合肥市發改委總工程師範觀兵曾這樣介紹說。高污染高能耗的、技術含量低的、不符合未來趨勢的産業,在妥善分流安置職工的基礎上,堅決“去産能”。未來市場需求大、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和本地實際的,就“無中生有”“小題大做”。

液晶面闆是信息産業時代的核心部件之一,國内需求量巨大卻長期依賴進口。十年來,合肥創新投融資方式,“無中生有”進入該行業,先後建成國内首條6代、8.5代和全球首條10.5代液晶面闆生産線,聚集京東方、美國康甯、日本住友化學、法國液空等全産業鍊龍頭企業。從手機屏幕到電視屏幕,2016年合肥液晶顯示屏産量達2.2億片,産量和配套能力均位居全國前列。

2008年開通的合甯高速鐵路,為曾經是“鐵路盲腸”的合肥補上了關鍵的交通短闆,通車後讓合肥1小時到達南京、3小時到達上海,成為對接、融入長三角的基礎條件。2009年、2015年先後開通的合武、京福高鐵進一步使合肥一躍成為“十字交叉”的中東部重要鐵路樞紐,随交通幹線湧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讓合肥如虎添翼。

目前,合肥形成了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競争力的産業集群,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家電産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挖掘機、叉車、輪胎生産基地和全國為數不多的全系列汽車生産基地之一。合肥戰略性新興産業年均增速保持30%以上,新型顯示全國生産基地優勢地位持續鞏固,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光伏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保持國内領先。家電、裝備制造、平闆顯示及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等4個産業産值突破千億。2016年6月2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經開區内的巨一自動化裝配車間内,工人正在為即将出口白俄羅斯的焊裝生産線做最後的調試。

2018年5月4日,安徽省首個“創客”創業平台——“創客·夢空間”舉辦“青年創客創新創意”作品大賽,來自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建築大學等高校的百餘名青年創客,亮出新研發的作品,以此迎接“五四”青年節。圖為青年創客在展示研發的履帶機器人。

科技創新塑造合肥速度

在中國,很少有合肥這樣級别的城市能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樣科技底蘊如此雄厚、被國人寄予厚望的高校,在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曆程中,合肥受益匪淺。如今的合肥科技地标集中,迅速成長為世界聞名的人工智能領域翹楚城市,被稱為中國科技的“國家窗口”。

說起合肥的人工智能産業,科大訊飛是典型的代表,這家公司身上還有一個特殊的标簽:中國在校大學生創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1999年,當時的中文語音市場由國際巨頭把持,年僅26歲、還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讀博士的劉慶峰創立了科大訊飛。從6個人團隊到後來十幾個人創業,曆經創業初期的艱難跋涉,在母校和合肥相關部門的扶持下,公司在5年後實現盈虧平衡。2008年,科大訊飛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全國首家由在校大學生創辦的上市公司。

在獲得融資後,科大訊飛相繼與中國科大、中科院聲學所、中國社科院語言所、清華大學等國内外諸多高校以及相關機構成立語音技術聯合實驗室,讓科研院所專注于研究、發展和創新,由企業提供統一的産業運作和轉化平台,實現研究成果向産業發展的轉化。現在,科大訊飛代表中國民族創新企業站上了國際舞台,在全球競争中占據一席之地。在全球語音市場,科大訊飛可以與谷歌、微軟、蘋果等巨頭并肩。

2017年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面向2030年明确提出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标、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人工智能步入發展快車道。科大訊飛在核心技術領域持續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連續幾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平均達25%左右,因此保持了核心技術國際領先,在感知智能、認知智能等相關領域的全球技術評測中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

最近,李克強總理自掏腰包購買贈予保加利亞總理的科大訊飛翻譯機2.0成了“網紅”。“以後一機在手,走遍天下!”科大訊飛工作人員向《中國報道》記者介紹,訊飛翻譯機2.0可以支持中文與33種語言之間的互譯,包括“16+1合作”中的保加利亞、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羅馬尼亞七國語言。同時,翻譯機還支持拍照翻譯的功能,可以對指示牌、路牌、餐館菜單、商品标簽等多種場景進行即拍翻譯。

在科技領域,合肥有着國内頂尖的創新創造。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完全依靠自主創新,建造了國際首個、國内唯一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一克重氫可産生相當于燃燒8噸汽油的能量,每升海水中的氘聚變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燃燒300升汽油。”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說。

先進技術研究院還将創新技術應用到諸多方面。國内首家聚焦信息隐藏技術的合肥高維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将先研院網絡信息安全研發與服務工作應用到數據安全與隐私保護的高新技術中。“高維隐寫檢測取證系統”可以有效幫助用戶獲取一些人利用信息隐藏技術傳遞的隐蔽信息,幫助用戶在大數據環境下獲得業務主動權。

此外,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還在量子通信等諸多方面保持着驕人的成績。這兩年,不管是聯合實驗室、創新企業,還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都在逐步增長。注冊資金和銷售收入也在逐年提高。專利、合同數目也實現了大幅度飛躍。

不論是“小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還是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大訊飛翻譯機,都是合肥科技創新發展的具體事例。進入新時代以來,合肥着力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從獲批全國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到引領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從安徽“全創改”核心城市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随着悟空探秘、墨子傳信、熱核聚變、鐵基超導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繼問世,量子通信技術産業化走在世界最前沿,液晶顯示技術站上了顯示産業全球制高點,人工智能入列國家四大平台行列,驅動芯片實現了“合肥芯”“合肥造”,合肥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近年來,因科技創新成績卓著,合肥上榜“中國40年最成功40城”,獲得“創新之都”的榮譽稱号。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還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發起沖擊。

人才争奪有奇招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時指出,“合肥這個地方是‘養人’的,培養出了這麼多優秀人才,是創新的天地。”這是合肥人才戰略的核心和關鍵,也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和引擎。

2017年6月,合肥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關于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創新之都人才工作的意見》,實施人才發展“6311”工程,安排不少于20億元的專項經費,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力争新引進及培養國内外頂尖人才和國家級領軍人才600人、省市級領軍人才3000人、高級人才10000人,集聚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不少于10萬人。

2018年4月,合肥市委市政府又出台《關于進一步支持人才來肥創新創業的若幹政策》。進一步加大力度,未來7年内将拿出超百億元資金,從引進人才、培育人才、創業扶持等多個方面進一步營造良好的“養人”環境,吸引各類人才在合肥創新創業。

合肥市市長淩雲對媒體介紹說,在吸引人才策略中,合肥注重精準,突出“高精尖缺”導向,着力集聚培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結合産業發展實際引進人才;同時注重“養人”,全力打造良好發展環境和生态環境。合肥以“生态+創新”理念,用最美的自然生态集聚最高端的創新資源。比如,正在建設的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創新院,就坐落在合肥高新區的王咀湖和柏堰湖中間,有山有水;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于三十崗鄉,那裡森林覆蓋率達80%。“我們緻力打造最美的生态環境,讓各類高端人才安心地進行科學研究,讓合肥真正成為養人的地方、創新的天地。”淩雲指出。

淩雲表示,合肥一直貫徹地方服務高校、高校服務地方的理念,打造創城融合、産城融合、學城融合。同時積極争取全國著名高校落戶合肥,建立創新研發平台,在促進基礎科研成果轉化的同時,也為合肥集聚更多人才。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城市的競争,最終是人才的競争。建大科學裝置,做基礎研究,溢出效應非常大。“我們赢得了人才,集聚了人才,就會赢得未來。”淩雲說。

責任編輯:王哲

說起合肥的人工智能産業,科大訊飛是最典型的代表。科大訊飛代表中國民族創新企業站上了國際舞台,在全球競争中占據一席之地。在全球語音市場,科大訊飛可以與谷歌、微軟、蘋果等巨頭并肩。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