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支撐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與穩定之錨

支撐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與穩定之錨

時間:2024-10-26 05:18:50

過去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内生變化,歸根到底靠的是堅守新發展理念,堅持壯大實體經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的方式推動結構性調整,增長潛力不斷釋放。

2月22日,江蘇南通通富微電子有限公司先進封裝生産線一片忙碌。

5年前,中國經濟面臨三期疊加、産能過剩等一系列矛盾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界對于中國經濟“失速”“硬着陸”等悲觀預測曾層出不窮。

5年後,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背景下,曆經幾年艱苦的調整,中國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過去5年年均經濟增速超過7%,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超過30%,國内生産總值穩居世界第二位,經濟韌性增強,成為支撐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穩定之錨,中國又一次創造了世界矚目的發展奇迹。

實體經濟蓬勃向上

自2016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企穩回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國内生産總值為827122億元,增速達6.9%,實現了2011年來增速首次的回升。201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态勢,這其中實體經濟功不可沒。中國的實體經濟熬過了2014—2016年的困難時期,目前已處在較好的發展時期,在“一帶一路”倡議逐步打開新興經濟體市場的背景下,中國與各新興經濟體實現互利共赢的合作機會增加,我國制造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洪斌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5年來,中國實體經濟由大變強,從總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核心在于堅持創新發展,提高勞動生産率和全要素生産率,向價值鍊的中高端攀升,以技術改造為重點推動傳統産業升級,以服務化為重點促使制造業走向高端,使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讓更多的産品從“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黨中央把振興實體經濟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多項政策措施配套出台:新企業注冊“立等可取”,“營改增”為企業減負超5000億元,适當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出台完善産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産權的意見……這些政策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提振了企業家的信心。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1%,實體經濟的代表——工業企業利潤保持較高增速也反映出發展質量的提升;而2017年M2增速的顯著下降,也反映出對金融脫虛向實的把控力。

金融改革為實體經濟發展賦能。十九大報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币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彙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為在新的曆史時期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北京市工商聯常委、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玮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金融去杠杆、強監管的環境下,在央行對流動性精準的調控下,金融行業對經濟脫虛向實有很大的貢獻。而金融行業的新興代表——互聯網金融,其普惠金融的使命與傳統金融形成了有效互補,對加強中小企業資源支持、發展實體經濟尤為重要。

另一方面,通過近年來的經濟數據看,告别投資依賴,消費需求、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呈上升态勢,新經濟、新動能對産業優化作用也有所體現;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更加凸顯,新舊動能持續轉換。新技術的應用助力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應用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新技術新動能,可以促進實體企業的升級、轉型,促進新産業、新業态和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卓有成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國經濟開啟了結構調整的大門,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已成為改革共識。”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利普頓這樣評價。

供給側改革推進兩年多來,進展如何,影響幾何?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分析說,自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三去一降一補”以來,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經濟運行質量效益明顯好轉。

2016、2017年分别是去産能開啟和深化的兩年,截至2017年底,以鋼鐵、煤炭行業為主的過剩産能去化工作已經取得明顯進展。目前,超過1億噸粗鋼産能和4億噸煤炭産能退出市場,船舶、玻璃、電解鋁、水泥等其他産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去産能工作均取得一定進展,産能利用率普遍回升。

在去産能的基礎上,更多環保長效機制也得以推動和建立。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監管制度、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得以促進長效機制的建立與運轉。各種環保相關法制法規紛紛出台、完善并開始實施。政策監管更加中央化、力度空前加強。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局亮相,由“督查”改為“督察”,代表着中央環保督察工作的開展,也意味着未來中央環保督察将成為常态。

2015年全國房地産庫存達到曆史高點,當年11月,中央财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首次提出要化解房地産庫存,促進房地産業持續發展;該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将“化解房地産庫存”作為2016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之一。到了2017年則提出分類調控,因城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過多問題。經過兩年的去庫存,2017年底全國房地産整體庫存已去化到2012年左右水平。

兩年多來的去杠杆,無論是宏觀杠杆率,還是微觀企業資産負債率,均取得一定成效。非金融部門、金融企業杠杆率增速已經放緩甚至下行。去杠杆的重點行業資産負債率已明顯下降。2016年以來,煤炭、鋼鐵行業資産負債率結束一路上行走勢,已掉頭向下。

根據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過去5年實現了“壓減政府性基金項目30%,削減中央政府層面設立的涉企收費項目60%以上,階段性降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推動降低用能、物流、電信等成本”。此外,通過營改增,減輕了重複征稅,企業的稅負成本有了明顯的降低,為企業累計減稅降費2萬億元;不同城市和地區對行政事業性收費實施取消、停征、減免的措施。

補短闆持續發力,主要集中在扶貧、農村建設、公共服務投入、創新能力等多方面。從全國範圍看,貧困人口減少,貧困發生率下降;生态環境好轉,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水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各地紛紛在科技、創新等方面發力。

“過去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内生變化,歸根到底靠的是堅守新發展理念,堅持壯大實體經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的方式推動結構性調整,增長潛力不斷釋放。”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說。

責任編輯:王哲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