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網絡媒體再啟“匠心之旅”

網絡媒體再啟“匠心之旅”

時間:2024-10-26 04:41:38

中央新聞網站及部分商業網站25名編輯記者,深入沈陽、鞍山、大連三地,挖掘工匠故事,傳承匠人精神

文/本刊見習記者郭沛沛

有些路,一走就是一輩子;有些事,一做就是一生。

9月26日至2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與全國總工會宣教部聯合開展的“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奔赴遼甯,這是繼今年7月份繼上海、青島之行後的第二次大規模探尋之旅。中央新聞網站及部分商業網站的25名編輯記者,深入沈陽、鞍山、大連三地,挖掘工匠故事,傳承匠人精神。

還沒來得及休息,剛一出站的記者們就直接奔赴沈陽勞動模範紀念館。“這是一個與曆史結緣的名字”,中國台灣網記者李帥說,“勞模,這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他們用一生,換來了祖國重要的30年,這注定将是一場有意義之旅。”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謙恭。人民網記者孫博洋去了有“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之稱的鞍山鋼鐵集團,采訪的正是“時代楷模”、被譽為“工人發明家”的冷軋廠4号線設備作業區作業長李超。“師傅說,如果在工作中發現什麼沒有做好,自己就先會臉紅”,想想自己在人民網也已經8年,雖事事盡心,“但也很難再找到這份‘羞恥心’了”,孫博洋若有所思,“這可能也是‘匠心’中不可缺少的一‘心’吧。”

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群是第一次外出采訪,“我以前隻覺得網絡媒體發稿要快,孰不知‘品質’才是核心。”在深入“沈鼓”一線作業一下午後,張群感歎:“媒體是精神食糧的制造者,承擔的責任遠比我們想象的重,重工業生産不能出錯,媒體發文也不能有失誤。”

心無物欲,坐有琴書。“這個活動我最有發言權了”,《工人日報》記者窦菲濤說道,“關注職工是《工人日報》的職責,我采訪過很多堅守在一線的勞模,别看他們的榮譽那麼多,其實心最簡單不過了。”這次的采訪再一次證實了窦菲濤所言,在采訪完全國勞動模範、中國三冶集團的田印福後,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哪兒有什麼目标,就啥也沒想踏踏實實幹呗”。從進廠工作到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号,田印福一幹就是21年,期間從未換過工作。“這對我們這些80、90後來說,太難以想象了。浮躁,是我們首要克服的問題。”

這樣的故事不絕于耳……車上、路上、餐廳、酒店,記者們聊着、記着、寫着、想着,短短幾天内,25名網媒編輯記者共采訪了沈陽、鞍山、大連三地19位工匠,中央媒體商業網站齊齊發力,文字、圖片、視頻、H5全部上陣。大連的雨夜依然陰冷,記者下榻的房間卻依舊徹夜通明。“我們一定要把這樣的好聲音好故事傳遞出去,中國夢正在進行,工匠精神還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工匠精神”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作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媒體有必要講述并學習工匠精神,以匠人的姿态追尋大國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