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國際救援隊:災難裡的永恒力量

中國國際救援隊:災難裡的永恒力量

時間:2024-10-26 03:45:14

10多年來,中國國際救援隊先後成功開展了阿爾及利亞、伊朗、印尼、巴基斯坦、海地,和中國的汶川、玉樹、舟曲等15次18批國内外救援行動,成功救出數10名幸存者,醫治4萬餘名傷病災民,赢得多方肯定和高度贊譽。文|曉初

中國國際救援隊整裝待命

8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而在8年後的同一天,尼泊爾發生了7.5級地震。這是繼4月25日尼泊爾8.1級地震後,該區域再次發生的強震。無論是汶川地震,還是尼泊爾地震,過去10多年裡,在世界地震、海嘯和洪水重災區的現場,總能看到一支身着橘紅色救援服、後背印着醒目的“CHINA”字樣的隊伍。他們是活躍在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一線的中國力量,他們被稱為“來自中國的橘紅色火焰”。他們就是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對外稱中國國際救援隊。災難關頭,中國在場“可樂男孩”薛枭、“陽光女孩”馬曉鳳、被困164小時的李明翠……在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災區,中國國際救援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迹。每一次救援行動,都是一場時間與生命的賽跑。10多年來,中國國際救援隊先後成功開展了阿爾及利亞、伊朗、印尼、巴基斯坦、海地,和中國的汶川、玉樹、舟曲等15次18批國内外救援行動,成功救出數10名幸存者,醫治4萬餘名傷病災民,赢得多方肯定和高度贊譽。中國國際救援隊成立之後的數年内,一直保持220人的編制。汶川地震中,救援隊展現了不可替代的救援能力,震後擴編到480人。其裝備可以同時滿足9支相對獨立的重型救援隊出隊要求或現場數十支不同功能的救援分隊和醫療分隊的救援行動。對于救援隊的建設過程,中國地震局救援司副司長尹光輝說,“我們的裝備屬國際一流,雖然成立晚、起步晚,但是起點高、進步快。”聯合國對國際救援隊的裝備力量有着嚴格的測評,每5年評定一次。2009年聯合國第一次組織測評,中國國際救援隊被評為亞洲第二支重型救援隊,全世界為第12支。2014年,又順利通過了第二次測評。“重型指的是具備一定能力、規模和裝備。某個國家發生地震災害時,聯合國首先考慮受災國政府接受重型救援隊前去救援。”尹光輝說。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數約70萬人,其中以印尼、中國汶川、海地和日本4次地震為最。為此,國際救援和援助行動日益頻繁。每一次重大的國際救援行動中,各個國家救援隊的救援速度、救援能力不僅代表着國家形象,還成為評價一個政府執政水平的标準。同那種一上來就撬樓闆、撿磚頭的方式不同,中國國際救援隊的作業大緻可以分為三步。首先進行災害評估,明确施救區域。接着,每個小組按照向當地人了解信息、搜救犬尋找、生命探測儀定位的次序确認幸存者位置。最後具體施救時,合理推進,步步為營,做到搜索準、營救輕、轉運穩。這是因為,震區的建築物多處于亞穩定狀态,貿然登上廢墟或動用機械挖掘,很可能導緻坍塌。被壓埋長時間後,幸存者的傷情不好判斷,不采取醫療手段就移開重物很可能會危及生命。而轉運不當也會對好不容易才救出來的幸存者造成二次傷害。尹光輝說:“救人,我們求的不僅是最快,還要最好。”在曆次國際救援中,中國國際救援隊都給受災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發生7.8級地震。中國國際救援隊分别派出兩批90人的救援隊伍,赴巴基斯坦重災區巴拉考特開展了32天的緊急搜救,為災民進行醫療救治、疫病防治、災害評估、震後趨勢判定等工作,同時還擔當了44支國際救援隊的“協調人”。這次行動是中國執行國際救援任務準備時間最短、出動最快、搜救任務最重的一次,也是第一次在山區執行救援任務。2006年5月27日,印尼日惹發生6.4級地震。中國國際救援隊派出44人赴印尼重災區班圖爾縣開展近20天的救援工作,救治3000多名傷病員,調查了50多個村鎮和默拉皮火山,向當地政府提交了考察報告和災後重建建議。印尼總統蘇西洛特别會見了救援隊領隊趙和平,對中國政府提供的各種援助給予高度評價和感謝。

尹光輝(右三)率中國國際救援隊參加東盟組織的救災演習

2005年中國國際救援隊在巴基斯坦執行救援任務

汶川地震中,救援隊150名隊員在第一時間千裡馳援,18天裡先後轉戰都江堰、綿竹、汶川、北川4個市(縣)48個作業點,營救被掩埋在廢墟深層的幸存者49人,清理遇難者遺體1080具,幫助确認定位幸存者300多人。在玉樹抗震救災中,救援隊克服高寒缺氧、高原病多發等困難,在12天裡對127個作業點進行拉網式搜救,營救幸存者7人,醫治傷病員1800餘名。“無論是中國國内,還是世界其他國家發生地震災害,我們都實施人道主義救援行動,我們這480人可以組成不同形式的隊伍,攜帶不同規模的器材裝備,自我保障,在災區開展搜救行動。”尹光輝表示。同國内相比,遠赴國外救援會遇到更多不确定的艱難。十幾年來,救援隊奔赴阿爾及利亞、伊朗、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海地、新西蘭、日本、尼泊爾等國實施了人道主義緊急救援任務。在伊朗巴姆地震重災區,作為亞洲第一支抵達災區的救援隊,20多個小時長途跋涉後顧不上休息,冒着嚴寒直奔受災最嚴重的老城區展開搜救,發現22具遇難者遺體。在海地地震重災區,救援隊連續奮戰100多個小時,把8名維和英雄遺體送回祖國……尼泊爾8.1級地震發生那天是星期六,震後不到半個小時,隊員們就接到了緊急待命電話,立即回單位準備待命。翌日淩晨5點,中國國際救援隊62名隊員攜帶6隻搜救犬就在首都機場集結完畢,趕赴現場。在廢墟中,他們成功營救出了兩名傷員,其中,16歲的瑞納,是來自尼泊爾境外的地震救災“國家隊”救出的第一人。30多個小時後,隊員們救出第2個傷員。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近海發生9.0級特大地震,并引發海嘯,造成巨大災難。中國國際救援隊一行15人,于3月13日到達任務區—岩手縣大船渡市。作為第一支到達該區的外國救援力量,救援隊克服條件艱苦、氣候惡劣、次生災害頻發等困難,與美、英、日救援隊聯合在大船渡開展救援。在執行任務期間,發現遇難者遺體1具,對近1平方公裡範圍的廢墟進行了搜索,共排查确認房舍118棟,搬移房屋損毀堆積物1150餘立方米,挖出損毀汽車4輛。救援期間,救援隊還協助68名在日中國公民與國内取得了聯系。因為有福島核電站的威脅,尹光輝對那次救援印象深刻,“去了8天7夜,吃喝全部自己解決。那邊氣候十分惡劣,一會兒下雪,一會兒刮風。在保障不力的情況下,中國國際救援隊實施了連續24小時的人道主義救援。”“中國國際救援隊水平高超,其專業水平和學識受到國際同行的普遍認可和贊譽”,對于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整體實力,聯合國人道主義協調辦公室駐日内瓦負責人拉希德·卡裡科夫曾如此評價。

2008年救援隊在中國北川現場進行人工搜索2010年救援隊在海地執行救援任務

平日苦練鑄就内功近年來,中國一直緻力于加大提高防災減災的政策力度: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是中國防災減災史上的裡程碑,5月12日因此被定為中國“防災減災日”。2008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防震減災上升到國家法律高度。如今,地震應急體系建設從中央已經覆蓋到縣級政府,各地都出台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使應急救援體系不斷完善。“中國不僅從災難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更在深刻思考、積極改進,國家的行動能力正在不斷提升。”中國科學院減災中心主任王昂生教授如是說。迅速應對,趕赴現場。接到命令後的準備過程是對救援隊應急能力的考驗,對此,中國國際救援隊一直在不斷提速。2006年印尼日惹地震救援的後勤保障工作,從接到命令到各項裝備按要求準備完畢,用了5個小時。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8級地震救援行動中,配置裝備兩批4噸,182箱,僅用1個半和兩個小時。“圓滿完成救援任務和平常的艱苦訓練是分不開的。”尹光輝說,“我們每年進行至少3次全隊協同訓練,并注重訓練過硬的心理素質,平時還加強外語和各國風俗禮儀、宗教等多方面知識學習。此外,我們還不定期參加聯合國組織的國際演練,更好地錘煉隊伍。”為了提高救援隊的訓練質量,用最先進的救援理念、救援技術和救援方法武裝這支隊伍,中國地震局在北京鳳凰嶺下建設了一個專供救援隊使用的訓練基地。作為國内第一座,也是國際先進的綜合性地震災害搜救訓練廢墟建築群,基地可以模拟出幾乎所有被埋壓狀況,演練各種搜救項目。在訓練基地的地震救援訓練區,專門設置了傾斜房屋、坍塌廢墟等環境。尼泊爾地震救出的兩名被壓人員所處的環境,在訓練場裡都有同樣的場景。尹光輝介紹說,在基地訓練過程中,救援隊隊員“不斷研究各種建築體坍塌以後所形成的廢墟的形态,然後有針對性地搭建廢墟展開模拟訓練。”學員們的課程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種形式,培訓周期約為兩周。初級班主要是教習裝備操作,中級班涉及技術應用,高級班主要是救援指揮。最基本的訓練還是搜索和破拆。采用一些搜索設備,比如先進的生命探測儀器,包括搜救犬,在廢墟上探索生命的迹象。确定埋壓位置後,用一些破拆工具,對倒塌廢墟、構築物進行處理,建立一個營救通道,最後把傷員順利營救出來。地震救援,除了裝備的先進,主要還是經驗的積累。多次參與大面積災害救援,中國國際救援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救援中,隊員會實施自我保護,進行科學施救。對于中國應急醫療救援體系存在的問題,武警總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際救援隊首席醫療官鄭靜晨總結出了四點:首先是缺少集搜索營救醫療一體化的專業救援力量;其次是缺少接受正規化培訓的志願者團隊;第三,缺乏對百姓防災避險能力的培訓;第四,缺乏先進應急救援裝備的研發能力。為了吸取先進的國際救援經驗,中國國際救援隊曾遠赴德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等進行交流合作。“一方面吸取歐美等國家的先進經驗,另一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和培訓。”尹光輝介紹說。受商務部委托,中國國際救援隊曾為東盟一些國家辦過災害救援培訓班。救援隊每年都會進行集體演練。2014年,亞太地震應急演練在成都舉行,來自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新西蘭、韓國等16個國家及聯合國代表在内的142名應急救援專家和救援隊員參與演練,其中中國參加人員有71名。2016年,中國國際救援隊将進行一次包括飛機投送在内的立體化空中和地面相結合的演練;7月,在印度尼西亞還将聯合舉行中美主導的亞太地區的地震災害搜救演習。尹光輝告訴記者,“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水平是救援隊的努力方向。在此基礎上,救援隊員會時時警惕地震活動的頻發,密切掌握地震活動信息,需要的時候就出發。”

2011年救援隊在新西蘭執行救援任務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