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創二代”織就智慧新産業

“創二代”織就智慧新産業

時間:2024-10-26 01:44:43

電子信息、智能裝備、現代服務業……織裡這座浙北小鎮,除了紡織服裝産業的不斷升級,在一些戰略新興産業上,也不斷湧現出傑出代表,成為推動織裡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織裡童裝産業園在織裡,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父輩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脫穎而出,成為事業有成的民營企業家,但他們不願意躺在父輩的勞動成果上度日,而是獨立打拼出屬于自己的事業。相對于“富二代”的标簽,他們更願意被稱為“創二代”。

電子信息、智能裝備、現代服務業……織裡這座浙北小鎮,除了紡織服裝産業的不斷升級,在一些戰略新興産業上,也不斷湧現出傑出代表,成為推動織裡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從紡毛線到紡“金線”的華麗轉身

2017年夏天,浙江東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鳴鑼上市。沈新芳和沈曉宇這對父子第一次站在一起“敲鑼”。17年前,父子倆創辦的企業還隻會織衣服,而如今卻成功轉型“紡”起了全球一流的超微細合金線材。

東尼電子的前身是羊毛衫廠。2001年,沈新芳和兒子沈曉宇創辦了“大朝針織”的羊毛衫廠,在國内服裝産業低迷的情況下,大朝針織憑借對制造工藝的嚴苛追求,仍保持着4%的年産值增長,成為了許多知名品牌的定點供應商,産量從原來的幾十萬件增長到120萬件,銷售收入也有數千萬元。

在沈新芳身上凝聚着一種“工匠精神”。正是在這一精神的感染下,兒子沈曉宇在一趟韓國之行中萌生了轉型做合金線材的“叛逆”計劃。事實上,這也是對父親制造理念的傳承。

“2005年,我去韓國洽談業務時首次接觸到超微細合金線材,行業發展前景等衆多因素觸動了我想試一試。”沈曉宇說,當時得知這一線材進口價格高昂,身在國外的他頓時有了要為“中國制造”争口氣的想法。為此,企業必須要面對一場跨行業的“智造”轉型。

相對父親沈新芳,沈曉宇更加沉默少言,但他的認真鑽研精神卻讓沈新芳決心支持沈曉宇的企業“轉身”計劃。沈新芳說,辦羊毛衫廠時沈曉宇就負責産品研發、工藝把控和市場開拓。“我就喜歡做研發,哪怕現在,也是我親自在抓研發。”沈曉宇說。

從後來全球服裝制造産業的變化形勢看,從相對失去成本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産業轉到自動化的電子制造産業,沈氏父子的這一決定是正确的。

金剛線是用于高端手機顯示屏加工生産的合金線材,國外的競争對手制造這一産品已經細到0.1毫米,而東尼電子竟然做到了0.06毫米,奇迹誕生的背後是東尼電子秉持“智造改變未來”的企業精神。目前,企業已成為蘋果、西門子、泰科和ABB等世界強企的核心供應商。

雖然如今東尼電子已經功成名就,然而在創業轉型之初也遇到了許多難題。為了打破國外企業壟斷,東尼電子自主研發金剛線的自動化生産線,總經理沈曉宇在上海與研發團隊閉門不出數月終于制造出東尼電子的原裝設備,每套成本僅為70萬元人民币,而引進同等水平的日本設備則要500萬元。

在“智造”提升中,企業一方面精打細算,另一方面卻十分“大方”。近年來,企業在智能制造平台搭建上的投入已達4800萬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塑‘中國制造’競争力是每一家制造企業的責任。‘智造’改變未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生産線更加足智多謀。”沈新芳說。

繼承父輩終覺淺創業打拼方為甜

總部坐落于織裡的珍貝羊絨,算得上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其産品在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200多個地級市,擁有600多家店鋪,年銷售額超5個億,是全中國羊絨品牌的主力軍之一。随和憨厚的邱小永就是珍貝的接班人,同時也是貝盛光伏的創建者。面對父親邱金元創立的珍貝,邱小永并不滿足于守成,還是選擇了“另立門戶”。

2008年,邱小永到浙江大學總裁研修班同學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廠實地考察,認為這是不錯的商機。2009年初,通過二十幾次的揚州之行,邱小永和晶澳接觸,并最終落實技術團隊。2009年6月貝盛光伏正式成立。2010年8月50MW量産突破,可以生産125單晶,156單多晶。同年,收購組件公司創盛新能源。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貝盛的産值就已經達到1.5個億,超越他父親邱金元經營二十幾年的羊絨産業。

很快邱小永在2011年初又上馬二期工程,投資4個億,增加引進新的5條生産線。由于2010年在德國市場帶動下,以及國家政策的号召下,導緻産能跟需求不匹配,加上又遇到歐債危機,2011年從一季度到三季度,電磁片價格跌幅将近70%,光伏産業陷入低迷期,邱小永遇到事業最艱難的時候。

如此局面,邱小永不是沒有想過放棄,但是這好幾億的投資怎麼辦?團隊怎麼辦?邱小永開始體會到一種責任。“創業初期,我把創業團隊人才齊聚到湖州,這是一種責任,創業階段當中遇到一些困難、低谷的時候,我不能放棄,因為對團隊有承諾,一旦放棄,就是對團隊的放棄。企業最終是屬于社會的,我叫它社會責任,這是創業中最大的一個收獲。”

面對危機,既然不能退就隻能前進,邱小永開始積極應對,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對企業管理和市場進行創新。在連年虧損的情況下,貝盛逆勢而行擴大海外市場布局,設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三個分公司,并在2013年歐洲雙反案中最終成為應訴企業順利拿到配額。2013年,貝盛海外出口額由2012年的五六百萬美金增加到兩三千萬美金。同年開始,光伏行業整體轉好,政府支持力度加大,貝盛扭轉虧損局面,逐步開始産生利潤。2014年邱小永投入新能源開發産業,運用自己的光伏産品和技術開發應用市場。

2016年8月成立浙江貝盛控股有限公司,下設浙江貝盛光伏股份有限公司(電池片)、浙江創盛光能源有限公司(組件)、浙江貝盛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電站)等9家分公司及鹿特丹等2家全球物流中心,公司總資産達到11.12億元。

短短幾年來,從賺得最多到跌得最快,讓邱小永最真實地感受到創業的不易,也讓他學會殘酷競争下的生存之道。他一直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總是這樣告誡員工:工作中無小事,隻有你努力去做好每一件小事,那麼所獲得的回報往往是驚人的。

守護“百年阿祥”

在浙商博物館有一本極富傳奇色彩的電話本。電話本字迹歪歪扭扭,有數字、有圖畫、還有各種符号,看起來就像是一組組神秘代碼:比如煙囪代表分管工業的領導,汽車代表交通局的領導,手槍代表公安局長,一頭羊代表姓楊的朋友……

電話本的主人叫潘阿祥,是織裡鎮浙江振興阿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沒讀過書、也不識字的阿祥自創了這套“象形文字”,用特有的方式和外界聯系溝通。

潘阿祥是衆多草根浙商最鮮活的時代縮影。靠20萬元借款,這位太湖邊長大的農民用了20多年時間,硬是把一家小工廠打造成了一個涉獵鋁合金型材、亞麻紡織、裝備制造、混凝土等産業的現代化企業集團。2017年,阿祥集團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納稅達1.2億元。

如今的潘阿祥已近古稀之年,他的女兒陳麗紅讀完國内大學後到英國攻讀碩士,兒子白洪華也在英國獲得本科和碩士學位。

“像父親這樣的商業奇才隻有一個,我們能守住這份家業就很不容易。”陳麗紅坦言,阿祥集團的産業涉及多個領域,自己雖沒有父親的能力,但還是希望能夠打造出一個百年阿祥。“百年阿祥并非要做多大多強,而是細水長流辦企業,聚焦某個領域,把專業做到極緻,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