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賈利民:為中國軌道交通安全“護航”

賈利民:為中國軌道交通安全“護航”

時間:2024-10-26 01:38:12

為中國高鐵自主創新“領跑者”的賈利民,35年來潛心鑽研,在中國高鐵發展遭遇困境時,他一直堅定不移地為中國高鐵事業發展鼓與呼。如今,看到中國高鐵事業蓬勃發展,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賈利民感到無比欣慰。

2018年1月,因在中國高速鐵路、軌道交通電氣自動化和智能自動化等領域做出突出貢獻,北京交通大學智能系統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教授賈利民當選2017年度“北京榜樣”年度人物。

被譽為中國高鐵自主創新“領跑者”的賈利民,35年來潛心鑽研,在中國高鐵發展遭遇困境時,他一直堅定不移地為中國高鐵事業發展鼓與呼。如今,看到中國高鐵事業蓬勃發展,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賈利民感到無比欣慰。

“快把鐵路修到阿勒泰來”

賈利民出生于新疆兵團農十師181團一營,7歲時離開新疆随父母回内地探親,第一次見到火車就迷上了它,更由此确立了“做一名鐵路人”的人生志向。1980年,他如願考上了上海鐵道學院(現為同濟大學)。19841991年間,賈利民在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現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取得了運輸自動化及控制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從事科研工作,2004年10月來到北京交通大學工作至今。

1994年,年僅31歲的賈利民被破格晉升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1-2004年,他在智能控制及智能自動化理論、鐵路智能自動化及智能控制以及鐵路信息化技術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突出貢獻。賈利民的研究很多都具有前瞻性。“1996年,我完成的第一個高鐵項目叫‘高速鐵路安全保障技術體系’,那時我就開始了對軌道交通智能化技術的探索。”他于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在國内外首次提出的鐵路智能運輸系統的概念和相關功能、邏輯、技術和物理架構,為近20年鐵路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完整的路線圖和創新方向依據。

北京交通大學是中國曆史最悠久、學科體系最完整、學術地位最高的軌道交通領域特色高等學府之一,為了能夠為國家培養更多“鐵路人”,2004年,學校邀請賈利民來此任教。14年來,賈利民依托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交通大學智能系統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等平台,開展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在這裡賈利民走過了一段極不平凡的路。他幾乎從零開始,構建起了一支頗具規模和極具創新實力的中國軌道交通安全創新團隊,帶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極具開拓性的研究,成果豐碩,并牽頭創建了中國高校第一個“智能運輸工程”本科專業。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年末,中國高鐵營運裡程已達2.5萬公裡,并力争到2025年達到3.8萬公裡。高鐵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方式,以及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看着窗外,看到各種風景,就好像整個中國都在眼前移動。”中國人“朝發夕至”的夢想早已成為現實。時至今日,賈利民都難以忘懷當年去上海求學前夕,趕來送别的長輩們說的話,“我們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了,快把鐵路修到阿勒泰來,讓我們在有生之年方便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老人們發自内心的期盼,成了賈利民為中國軌道交通事業持續創新、不懈奮鬥的原動力。

中國高鐵自主創新的“領跑者”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鐵系統技術體系最完整、集成能力最強、運營裡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創新能力和産業能力體系最強的國家。

賈利民介紹,中國高鐵的發展經曆了四個階段:第一,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4年是孕育階段,主要是學習和嘗試,也研發了一些自己的技術,包括建成第一條準高速“廣深準高速鐵路”,建成第一條客運專線“秦沈客運專線”;第二,2004-2008年為引進消化吸收階段,以引進先發國家先進高鐵技術為主,開始了高速鐵路的建設;第三,2008-2012年是自主創新階段。這期間誕生了中國第一代完全自主、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且大規模服役的高速列車“和諧号CRH380系列”;第四,2012年至今為持續創新階段。就是在“和諧号380系列”平台技術的基礎上,繼續拓展新方向。

中國高鐵的每一個發展曆程賈利民都經曆了。“我們國家高鐵技術的體系化創新是從2008年開始的。”賈利民說。

2008年初,《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啟動,“這是我們第一次全面、系統、完整地規劃了我們中國自己的高鐵技術。”賈利民說。他是該計劃專家組副組長,率隊參與了自主創新的全過程。短短4年,中國研發出了被稱為“中國名片”的“和諧号CRH380系列”高速列車和配套技術與裝備體系,支撐了被西方發達國家稱為“高鐵革命”的中國高鐵大發展。随後,高速列車科技發展“十二五”重點專項啟動實施,賈利民任專家組組長。這期間世界首例智能化高速列車、混合動力高速列車、永磁驅動高速列車、時速500公裡實驗高速列車和高速列車譜系化技術平台相繼研發成功。如今已全面啟動實施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正在研制支持跨國互聯互通的時速400公裡高速列車、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時速250公裡以上的貨運高速列車。這些目标的達成将使中國高鐵登上世界陸地交通領域的高峰。賈利民作為專家組組長繼續負責技術創新相關工作。

為此,賈利民感觸頗多。他說,中國高鐵能有今天,堅持自主創新最為關鍵。第一、中國高鐵的發展路徑隻有走到自主創新這個階段才真正變成了中國人自己的高鐵;第二、隻有海納百川,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同時搞開放創新,才有可能走通我們中國高鐵自主創新的路子;第三、中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需求和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高鐵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動力和機會;第四、高鐵作為一項技術、産業、運營管理體系完整的高新技術産業,真正做到了普惠于民,全國人民對高鐵發展的期待、理解也比過去增強了很多。

2015年9月26号,以“一帶一路—共同的記憶和共赢的發展”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研讨會在陝西西安舉行。圖為賈利民做主旨報告安全是軌道交通永恒的主題

賈利民是學鐵道信号技術出身,這一技術直接指向現在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其核心任務是保證列車運行安全。“安全是軌道交通永恒的主題,也是包括高鐵在内的軌道交通完成其使命的根本要求。”賈利民說,我們評價軌道交通的标準主要涉及安全、效率和服務幾個維度,其中安全是基礎,沒有安全作為前提其他一切都沒有意義。

這些年,賈利民創新團隊在安全領域做了很多工作。研發推廣軌道交通設施設備等服役狀态的監測技術,尤其是列車在途運行狀态監測技術。同時,緻力于隐患挖掘、故障診斷和列車運行狀态評估,增強了預警,以及在此基礎上的運維和應急處置。“這些現實需求直接驅使并指引我們走向了對高鐵智能化技術的探索和創新。”賈利民說,這些工作涉及到傳感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健康管理、協同調度指揮等一系列新技術的開發應用。

他強調,關于軌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意義我們應當明确三點:第一,安全是高鐵運營服務的基礎和保障;第二,安全保障技術覆蓋了包括高鐵在内的軌道交通系統的所有方面;第三,軌道交通安全保障領域的科技創新是建立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管理技術和智能技術等基礎之上的。“中國高鐵沒有體系化的安全技術作為保障就不可能發展到今天。”

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是中國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它對中國軌道交通行業安全保障技術的發展起着引領作用,并為高鐵尤其是移動裝備的主動安全保障技術提供了直接支持。

賈利民(左二)與科研團隊在實驗系統建設現場

自主創新是中國高鐵走到今天的關鍵

10年間,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自主創新”這顆“北極星”的指引,以及包括賈利民創新團隊在内的中國數代鐵路人對自力更生、自主創新道路的堅守,共同造就了中國高鐵這張靓麗的“名片”。

2005年,賈利民創新團隊接到任務:構建“數字青藏鐵路”,并據此研發針對青藏鐵路特有的安全保障技術體系。青藏鐵路是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條真正的高原高寒鐵路,作為通向拉薩的交通大動脈,它将穿過上千公裡的凍土層。“因為它無人值守,數百公裡不見人,一旦列車或者線路發生故障,巡查、維修人員很難第一時間到崗。另外,青藏線是一條國防線,整個鐵路運營能力必須保持不能中斷。這就要求我們的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必須按新的架構來做。”賈利民說。研發一套發現問題可第一時間完成故障判斷和報警、擁有高靈敏度的監控、應急指揮系統勢在必行。之後,賈利民帶領3位青年教師和6名碩士研究生,與其他參研單位一道開始了技術攻關。他們奔波于北京和西甯兩地,前後曆時約一年半,終于成功研制出“青藏鐵路運營與安全綜合監控系統”。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當青藏鐵路運營初期開行的三對旅客列車之一T27次列車順利抵達雪域聖城拉薩時,賈利民眼睛濕潤了。

2008年,中國正式跨入高鐵時代,高速列車運行安全成為鐵路安全保障技術創新的主戰場。為适應新技術的發展,賈利民創新團隊和中國高速列車龍頭企業一起攜手開發了一套新系統,實現了對高速列車安全運行的在途監測以及安全預警,一舉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形成了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全自主知識産權國産設備。“目前,中國時速350公裡以上的列車基本上都使用了我們這套系統,共裝備了750多列和諧号CRH380系列高速列車。”賈利民說。

近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迅速,北京地鐵人流量日均1000萬人次已成常态。賈利民介紹,城市軌道交通載客量大,啟停頻次高,對車的損傷較大,它與高鐵的穩定持續運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跑法。從應急保障的角度講,區别也很大,地鐵運行空間相對封閉,“就技術體系而言,兩者的架構雖然是相似的,但具體需求和技術的采用又是不同的,安全保障的模式也是有區别的。”為此,賈利民和團隊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支持下,率先研制出軌道交通應急指揮決策支持平台系統,建立起軌道交通領域全新的路網級整體安全監管模式,大大提升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整體安全水平。“我們構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城市軌道交通安全保障和運維支持體系,目前已在廣州、上海成規模部署,北京地鐵9号線、13号線和機場線也将使用我們這套技術。”他說。

賈利民強調,軌道交通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單位獨立完成的,他們團隊在這一系列創新成果中承擔的主要工作是:提出新的技術理念;定義完整的技術架構;研發其中的關鍵技術和一些理論性的算法;統籌協調所有參研工作和參研單位,圍繞技術架構研發出集成化、可定制、系統級的産品,然後進行推廣。

梅花香自苦寒來。2004年賈利民隻身來到北京交通大學時,隻有一位剛碩士畢業的年輕教師配合他工作,現在他們的團隊已擁有6位教授,約20位老師,七八十位研究生,可謂“兵強馬壯”。目前,團隊已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20多項,形成專利、軟件著作權近200項。

賈利民(左四)與畢業博士生合影留念高鐵助力“一帶一路”倡議落地

2018年4月10日,中國鐵路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複興号”動車組開行數量進一步增加,鐵路貨運能力進一步提升。

同一天,博鳌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在海南省博鳌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習近平強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高鐵已經成為走向全球、友誼的名片,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賈利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最核心的内容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使得沿線國家和地區都能夠共享中國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發展紅利,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提是形成和諧共處與積極互動的國家間關系、人民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而要建構這些關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重要基礎和優先合作領域。

“中國高鐵乘勢‘出海’正當其時。未來,助力“一帶一路”倡議落地,中國高鐵必将大有作為。”賈利民說。

“安全是軌道交通永恒的主題,也是包括高鐵在内的軌道交通完成其使命的根本要求。”賈利民說。

10年間,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自主創新”這顆“北極星”的指引,以及包括賈利民創新團隊在内的中國數代鐵路人對自力更生、自主創新道路的堅守,共同造就了中國高鐵這張靓麗的“名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