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100歲的中央美院

100歲的中央美院

時間:2024-10-26 01:34:11

幾代人的藝術付出,也是人生的付出,凝結成了一件件可視、可檢的作品,成為20世紀中國美術大曆史中的标杆。

2018年4月1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行《中央美術學院建校一百周年》紀念郵票2018年4月1日是中央美術學院(以下簡稱“央美”或中央美院)的百年校慶日。作為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的特殊獻禮,中央美院美術館于當日清晨舉行了一場樸素而莊重的儀式—禮敬先賢,古代名作《八十七神仙卷》真迹首次全卷展出,引來“圍觀”。

“悲鴻生命”

2018年對于徐悲鴻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來自中國美術館與中央美術學院的兩場大展,成為23年以來重新回顧徐悲鴻藝術的重要契機。值此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之際,“悲鴻生命—徐悲鴻藝術大展”作為首個活動提前亮相中央美術學院。媒體認為“徐悲鴻”是2018年的藝術熱詞:“想要讀懂徐悲鴻藝術的親們,北京歡迎你!”

作為1949年後中央美術學院的第一任院長,徐悲鴻是“央美”百年校慶最佳緻敬人選之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徐悲鴻還是一位意趣頗高的收藏家,收藏了衆多精妙的古代書畫;《八十七神仙卷》是徐悲鴻收藏的古代白描長卷—這也是此幅作品塵封箱中十年之後,首次在世人面前呈現。由于隻有三天的展期,因此參觀《八十七神仙卷》的觀衆雲集“央美”,平均每人排隊等待兩個小時才得以入場,也是中國美術作品展覽中不可多見的場景。雖然徐悲鴻将《八十七神仙卷》視若生命,但他購得這幅珍品後不久,便委托中華書局的舒新城将其付梓出版,以便更多人欣賞到這幅古畫的精妙。

徐悲鴻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開創一代新風的奠基人,作為首任院長,他擔負着探尋新中國美術教育發展方向的重任,極力倡導寫實主義,改良中國畫,将素描、油畫等藝術形式引入中國,并開創了現代意義上的大型曆史畫創作先河。

同時,徐悲鴻還是一位美術教育家,培養了大批藝術人才……衆所周知,徐悲鴻對于中國藝術最大的貢獻就在于他1919年留學法國之後,通過辦學、教育和傳播将油畫、素描系統引進中國,建立起現代藝術的教育體系。

“徐悲鴻藝術大展”用詳實而豐富的文獻資料,從一個與衆不同的視角,展現了一代大師徐悲鴻波瀾壯闊的一生。在他的悉心教導下,“央美”走出了吳作人、呂斯百、孫宗慰、馮法祀、艾中信等一大批藝術家。

早在2014年,範迪安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後,便盡早啟動了百年校慶的計劃。2017年5月,曾策劃馮法祀、董希文等大師級人物百年誕辰大展人紅梅,正式開始籌備徐悲鴻大展。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活動包括經典作品展覽、學術研讨、著述出版和校園文化活動等展的策“徐悲鴻是一位看似非常熟悉,實則陌生的大師,這給了我們很大的空間。”很多人知道徐悲鴻是善于畫馬的大家,但人們對他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意義及其波瀾壯闊的一生,并不熟悉。于是,紅梅便決定展現一個綜合、全面、立體、有學術高度和研究深度的徐悲鴻。

大家眼裡的“母校”

中央美術學院位列國内九大美院之首,一直是藝術考生向往競逐的頂尖美術殿堂。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4萬餘名考生報考“央美”,報錄比例為50:1,錄取率僅2%。

都說“母校就是那個你可以一天吐槽八百遍但卻不準别人說它一句壞話的地方”,校慶100周年之際,作為在“央美”就讀的學生,談到母校,誰都無法否認對“央美”的愛和自豪。

在中央美院院長範迪安看來,中央美院的曆史正是由無數個故事和無數先生的人生組合而成,他們是一長串熠熠生輝的名字—齊白石、徐悲鴻、聞一多、羅工柳、彥涵、董希文、李可染等。

作為中央美院前副院長,藝術家徐冰說,這輩子他唯一清楚并付諸實施的理想,就是考上中央美院,成為一名專業畫家。還在很小的時候,徐冰父親随口說了一句:“學畫最好的地方是中央美術學院”,從那時起這便成了他的理想。

徐冰上學那會兒,中國社會萬物複蘇,他把自己關在畫室裡,在徐悲鴻學生的親自指導下畫歐洲石膏像,“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新陳代謝全停止。”

中央美院的前身是“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與畫家陳丹青在紐約做了十幾年近鄰的金高先生,1948年進入北平藝專,1952年畢業,金高那代學生的一年級教學,竟由徐悲鴻親自任課。

“徐先生教大家怎樣起稿、怎樣觀察、怎樣校正修改、怎樣收束一幅畫,以至紙張鉛筆之類工具用法,都在講授之列。有位學生自作主張将炭黑塗滿全紙,擦出石膏的亮部,徐先生進來,一聲不響,親手抹淨,然後告誡全班信守步驟,不可胡來。學生若是出外寫生,回校後,徐院長常會跑去宿舍看他們的畫兒。”

除了徐悲鴻,任課老師還包括一代名家吳作人與董希文。到了三年級,好規矩大緻養成,這才交由李宗津、馮法祀等青年教師帶學生,包括“解放區”來的畫家。其中就有林岡先生:“嗨,那會兒他還是個帥小夥子!”金高笑說,“咱們班男生跟他說話,勾肩搭背呢!”

吳作人,侯一民、林岡、靳尚誼……這些美院曆史上閃閃發光的名字,當年他們的平均年齡40出頭,早已名滿全國。

幾十年過去了,至今陳丹青還記得上課頭天,他們圍着靳尚誼先生團團坐好,他就說:“‘文革’過去了,大家靜下心來,不搞運動,不搞教條,好好搞學術。”什麼是學術呢?靳先生忽然伸出右手掌,一句一句道:你們看,手!皮下面是肉,肉裡面是筋,筋裡面是脈絡,是骨頭。你畫這隻手,就要畫出皮、肉、筋、脈、骨!

“一日美院人,一生美院魂”,這是美院學生發自肺腑的感歎。有學生發現,在學校裡接觸到的很多同學會無限刷新自己的三觀!“無限刷!會覺得,怎麼還能這麼玩兒!”

有人夜夜笙歌晚三點入眠,有人兢兢業業早七點上課;有人在宿舍紮根三天不下“繡樓”,有人提前一小時出門隻為聽講座能選到第一排的位置……造型學院網名喚作“考神”的學生甚至勾勒出了這樣的未來:希望可以坐着輪椅,在“央美”二百年典禮上坐到第一排。

美院學生馬遠認為,從李可染、侯一民那輩人開始,美院就是一個家國天下的激烈群體,而到了徐冰、劉小東的年代,随着藝術趨于個人化思考與表達,美院人也在循序漸進地分支出不同、但都堪稱優秀的派别。“美院權威、不斷電斷網等等是我一直跟其他院校朋友炫耀的資本,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在美院結識的無論老師,還是同學,相對來說都是頂尖兒人才,跟這些人的思想交流與觀念碰撞,才是美院最值得稱道而且使人獲益最多的地方。”

2018年4月1日,北京,衆多領導和嘉賓、校友、師生、藝術界人士等慶祝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盡精微,緻廣大”

徐悲鴻紀念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慶平感慨說,“進入中央美術學院,不管是在帥府園的U字樓,還是在中轉辦學的酒仙橋廢棄工廠廠房裡,隻要邁進‘央美’校門,就會由衷地有一種神聖感。因為這裡曾經聚集了衆多畫壇巨匠,培養了無數的藝術家,創作了許多動人心弦、放射着真善美和人性光輝的作品。”

這是一條古老而年輕的校訓:“盡精微,緻廣大”,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是徐悲鴻當年在美院教學時倡導的理念。2013年中央美術學院95周年校慶時正式成為中國最高美術學府的校訓。“央美”前院長潘公凱說,這六個字體現着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始終堅守的“修身、治學、研創、報國”的原則和情懷。而範迪安則認為,校訓就是讓每一位畫家和學生,既要埋頭苦幹,更要放眼世界。

回味在美院的學習生活,油畫家劉小東說,當年畢業時朱乃正先生寫給他的贈言就是“盡精微,緻廣大”。這種師承關系,這種口耳相授,正是一個學院學術的堅實來源。

近百年,美院培養人才的譜系中,大家輩出,星光閃耀。20世紀以來的中國美術教育道路坎坷曲折,一代代身在學府的藝術家都以教書育人為神聖職責。從早期的純美術學科拓展,形成了造型藝術、設計藝術、建築藝術、藝術人文四大學科群優勢互補、相互交融的學科體系。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設計學兩個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是唯一一所兩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的藝術院校。

“央美”堅持同國際藝術界開展高質量、高層次、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從2015年春節開始,持續承辦文化部“歡樂春節”重點品牌項目“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彙”亮相美國紐約。2017年,作為慶祝中德建交45周年框架下的重點項目,中央美術學院和德國波恩藝術與文化基金會合辦“德國8—德國藝術在中國”大型展覽。近年來推出的“CAFA金秋國際藝術彙”“藝路行,央美伴你繪歐洲”,海外藝術交流項目《藝術“+”》、“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彙”、“未·未來”全球教育計劃等都是在盡力搭建一個全球交流的藝術平台。

這幾年,“央美”舉辦了本院師生的系列展覽,範迪安把它定義為“接力”。中央美術學院的許多優秀傳統,正是通過接力棒傳承下來。幾代人的藝術付出,也是人生的付出,凝結成了一件件可視、可檢的作品,成為20世紀中國美術大曆史中的标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