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長江經濟帶步入高質量發展道路

長江經濟帶步入高質量發展道路

時間:2024-10-26 01:14:37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武漢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民族複興的時代高度和戰略視角,進一步明确了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指導思想、實踐路徑和根本目标,成為新時代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遵循。

湖北武漢長江兩岸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武漢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民族複興的時代高度和戰略視角,進一步明确了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指導思想、實踐路徑和根本目标,成為新時代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遵循。講話深刻分析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挑戰,明确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嚴守生态紅線。

瓶頸與問題

長江經濟帶是典型的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産、城和生物、濕地、環境等多個方面,人口和GDP分别占到全國40%,橫跨11個省份,是中國承上啟下、承東啟西的核心經濟帶。

長江經濟帶涉及沿江幾百個大中小城市,20世紀90年代開始,流域内各省市都逐步提出了各自的沿江發展戰略,雖然在一些區域範圍内建立了經濟合作區和城市圈,但是一些省市對更大範圍一體化發展的積極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産業的同質化和發展的碎片化。

長江經濟帶近年來集航運、水利、采礦、發電等多項工業功能于一身,負載過重。沿江各地加速建設工業園區和重化工企業,長江航線上運輸的物品中不乏危險化學品,給流域安全帶來隐患。這些問題與沿江地區的公共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密切相關,必須改變多年形成的對長江的割裂型管理模式。當前長江黃金航道的運力開發還不到二成,潛力巨大。

在長三角、長江中遊、成渝三大跨區域城市群以及黔中、滇中兩大區域性城市群中,長三角城市群由于人才集聚,高校及科研院所分布較為廣泛,已處于以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的技術知識集約化階段,面臨着優先發展服務經濟的任務。相比之下,其他城市群第二産業、第三産業比重差距仍然較大,特别是長江上遊地區整體上還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重點仍然是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區域之間的異質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目标的确定。

環保部督查組在湖北、貴州、上海開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督查向可持續發展轉型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将長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自此長江經濟帶開始走上正确處理生态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長江經濟帶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生态保護與修複成效顯著。長江幹流22個重點斷面水質均符合或優于Ⅲ類标準,沿途8省市PM2.5及PM10濃度實現雙降,6個省會城市首要污染物同比削減率超過2%。沿線11省市2016年綠色發展指數平均達到80.4,并在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等7個方面保持全國領先,其中7省市生态文明建設年度排名進入全國前十。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在布局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同時,加快建設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建設海洋工程總裝研發設計、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等一批國家工程實驗室。沿線城市也紛紛出台政策,扶持“智能”産業:上海啟動智能制造應用工程;武漢打造“機器人之都”,重點布局工業機器人、智能成套裝備等産業;在合肥,由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中國聲谷成為扶持“智能”産業發展的落腳點。轉型發展提質增效。從産業結構來看,2015年第三産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産業,實現了“三二一”型産業結構轉變,2016年三次産業結構為8.10:42.88:49.02,與2012年比較,第一産業比重下降1%,第二産業比重下降6.2%,而第三産業比重上升7.2%,新興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對長江經濟帶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從具體産業看,重慶、武漢、合肥、南京、上海等地區的集成電路、平闆顯示、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勢頭迅猛,武漢光谷在光電子産業領域發展成果明顯。

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推進。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主戰場和主陣地,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在經濟總量穩步增加、人均GDP快速增長、地方财政實力明顯增強的同時,新型城鎮化建設快速推進。截至2016年,上海(87.9%)、江蘇(67.7%)、浙江(67.0%)、重慶(62.6%)和湖北(58.1%)五省市的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7.4%)。體制機制不斷完善。2016年1月,覆蓋全流域的長江經濟帶省際協商合作機制正式啟動,多層次省際協調基本框架基本形成。

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之路

在習近平武漢講話精神引領下,長江經濟帶将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通過協調性均衡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徹底解決不平衡不協調問題,實現高質量的目标,努力建成生态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一是協調性均衡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促進長江生态環境協同保護。強化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和流域生态環境綜合治理,協同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複、水資源保護的“三水共治”。從建立負面清單制度等方面入手,依靠最嚴格制度和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态環境,加快建成上中下遊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态廊道。

要推動區域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以傳統産業綠色化改造為重點,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撐,以綠色金融為杠杆,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與生活方式。完善複合多式聯運交通系統,加快建成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建設,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生态體系,展現長江中遊“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态示範,構建長江上遊生态屏障。

二是協調性均衡推動科創資源區域統籌。

建立完善聯動合作機制,提升協調創新效率。充分發揮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引領作用,構建跨區域創新合作聯盟,瞄準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與大數據、航空航天等高精尖的關鍵核心共性技術,協同開展科學研究和産業化應用示範,搭建成果轉化平台。同時,加強創新資本、市場、人才等要素支持,培育壯大綠色技術創新主體,為産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在重要節點布局世界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和科技智庫。在沿線十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進行分層次、網絡化布局,分階段有序推進,打造綜合型制造業創新中心,構建覆蓋全流域的制造業創新網絡,滿足區域創新引擎發展需要。

三是協調性均衡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加快推動統一大市場建設。打破地區間行政壁壘,加快互聯互通,推進沿江港口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造綜合立體交通走廊,黃金水道功能不斷提升,樞紐互通進一步改善,推進長江經濟帶産業轉移、産業鍊對接和要素流動。支持園區共建、産業飛地等戰略合作方式,推動長江經濟帶形成優勢互補、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改革創新和發展新動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後過剩産能上做“減法”,形成集聚度高、國際競争力強的現代産業走廊。推進工業園區污染集中治理和循環化改造,倒逼沿江産業轉型升級。協同推進全流域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鍊高端延伸,推動制造業由生産型向生産服務型轉變。依托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實現城市群的錯位發展、協調發展、共赢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四是協調性均衡推動形成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新格局。

加快自貿區建設。發揮沿線11省市與上海、浙江、湖北、重慶、四川五個自貿區重疊結合的優勢,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有序推進公共社會服務、生産性服務領域以及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提升自貿區功能。積極打造自貿港,逐步實現價值鍊全覆蓋式監管改革,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要加強與“一帶一路”建設銜接。建立“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支持發展海外人才離岸基地與創新平台,開展跨境綠色科技創新合作,培育國際經濟合作新優勢。加快高科技信息化技術與港航綜合物流服務體系相互融合,打造若幹無水港,推進長江大通關體制改革,提供更加便利化和無差别化的發展環境,加快建設陸海雙向對外開放新走廊。

在習近平武漢講話精神引領下,長江經濟帶将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通過協調性均衡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徹底解決不平衡不協調問題,實現高質量的目标,努力建成生态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成長春南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智庫首席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