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鄉村振興之路的江西特色

鄉村振興之路的江西特色

時間:2024-10-26 12:48:02

邁入新時代,江西正在努力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工廠化育秧

近年來,珠湖農場雙季稻種植面積達90%以上,遠超江西省平均水平

2017年實現農業增加值7000萬元、利潤4100萬元,職業農工年均收入穩定在6萬元左右“前年農場與華潤集團五豐米業合作,我種的優質稻按高于市場價5%的價格賣給五豐,種糧年純收入達到了6萬多元,每年多掙了一兩萬元。”承包了120畝農田的胡愛喜高興地說。在江西鄱陽湖綠色生态珠湖農場,像胡愛喜這樣綠色種植、高效收益的農民有許多。

江西作為傳統農業大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全國兩個從未間斷輸出商品糧的省份之一,為确保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西時,對江西農業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邁入新時代,江西将如何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在2018年2月6-7日召開的江西省農村工作會議暨新農村建設現場推進會上,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按照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動農業“穩糧、優供、增效”,農村“整潔美麗、和諧宜居”,農民“脫貧、緻富、文明”,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打造江西特色區域品牌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江西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啟動了包括優質稻、蔬菜、果業、茶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等在内的九大産業發展工程,以打造江西特色區域品牌。其中發展優質稻米産業為九大工程之首。

在江西省級農業示範園的珠湖農場米廠車間裡,機聲轟鳴,全自動化大米生産線正滿負荷生産。米廠負責人介紹,早在2016年,珠湖農場就與華潤集團五豐米業(中國)有限公司合作,新建日産150噸大米生産線,加工生産綠色大米以及米粉加工和配套稻米副産品精深加工,提高了稻谷附加值。

為了從源頭上打造“綠色大米”“農業淨地”,珠湖農場圍繞大米優質化、生态化、營養化,改良土壤,培植肥力,使農場成功入選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标準化生産基地創建單位。為提高原糧質量,該場與中國農科院、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積極引進和推廣水稻新品種、新技術,建立了一批規模化、專業化和集約化的綠色水稻基地。同時推行糧食生産全程訂單化,從種原糧到精深加工、與國内大型農業企業合作到“市場+企業+基地”“名牌+優質+特色”,把産業鍊、價值鍊等現代産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糧食産業融合發展帶來的效果正在珠湖農場顯現。這裡每公斤水稻的訂單價格比市場高出10%—15%,生産的品牌大米享譽省内外。

推進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是珠湖農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補齊二三産業功能短闆,加速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舉措。近年來,珠湖農場雙季稻種植面積達90%以上,遠超全省平均水平。2017年實現農業增加值7000萬元、利潤4100萬元,職業農工年均收入穩定在6萬元左右。

從2018年開始,珠湖農場将按照打造田園綜合體目标,分步實施大米加工産業園、貨運碼頭、物流轉運園、農業觀光風景區等,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這正體現了江西省因地制宜着力打好“組合拳”的關鍵部分。

“珠湖農場模式”取得的實效,引起了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在全省重點推廣。2018年江西提出,将加快一二三産業融合,以現代農業“百縣百園”建設為抓手,推進生态種養區、精深加工區、商貿物流區和綜合服務區建設,加快綠色生态農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打造集生産、加工、物流、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農業全産業鍊,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同時,将确保到2020年完成2825萬畝高标準農田建設任務。

自從2008年綠豐果業合作社成立以來,鄧蘭雲帶領鄉親們在山上種植了南豐蜜橘、井岡蜜柚、桃子、李子等20多個品種的果樹

規模已經從最初的320畝發展到現在5000餘畝

現在合作社注冊了“富晶”商标,建立起了水果銷售網絡,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了100餘戶貧困戶發展産業,走上了脫貧緻富的道路美麗鄉村精彩蝶變

在萬安縣,放眼望去,近水遠山之間,既古典又現代的各式建築錯落有緻,别具特色。曾經殘舊的牆面如今變成色彩斑斓的農民畫展示牆,路邊柳樹成蔭、古竹成林。說起美麗鄉村建設帶給村裡的變化,70多歲的高陂鎮田北村羅大爺笑着說:“别人都說我們是住在畫裡的人家。村裡現在是一年一個樣子,路通了寬了,水清了暢了,人的心氣兒也跟着越來越好了。”

萬安縣地處江西吉安市南緣,羅霄山脈東麓,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原中央蘇區縣、羅霄山特困片區縣、江西省第二大移民縣。

據萬安縣縣委書記李偉平介紹,近年來,萬安縣實施的“1+4”産業扶貧工程,即每鄉鎮建一個扶貧車間或扶貧企業,每個村完善或新建一個産業基地、一個專業合作社、一個光伏電站和一個電商扶貧站,促進農民增收。對有勞動能力無資金的貧困戶,按每戶不低于5000元啟動資金,全面落實産業獎補政策,實現貧困戶發展産業全覆蓋,讓貧困戶持續獲得收益。

由鄧蘭雲牽頭成立的綠豐果業合作社堪稱這一産業扶貧的成功案例。自從2008年綠豐果業合作社成立以來,鄧蘭雲帶領鄉親們在山上種植了南豐蜜橘、井岡蜜柚、桃子、李子等20多個品種的果樹,規模已經從最初的320畝發展到現在的5000餘畝。現在合作社注冊了“富晶”商标,建立起了水果銷售網絡,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了100餘戶貧困戶發展産業,走上了脫貧緻富的道路。

為了做強特色産業,萬安縣還努力發掘和深耕本地的曆史文化。一直以來,當地的農民畫以獨特的藝術思維和濃厚的生活氣息而著稱,萬安因此被譽為“中國農民畫之鄉”。2017年4月,萬安縣制定了《農民畫作者入住田北農民畫村扶持優惠辦法》,通過邀請知名畫家、高校教師開展藝術交流、知識講座,組織編寫農民畫教材,招聘培訓教師,開設農民畫課程等方式,培育農民畫産業帶頭人和農民畫家後備梯隊,打造集創作、展示、培訓、寫生、銷售和休閑旅遊的農民畫産業基地。

目前萬安縣以田北農民畫村為核心,通過建設畫村二期、蜀水河漂流以及紅豆杉養生谷、黃金茶觀光園等景點,串珠成鍊,形成了高陂、潞田兩鎮鄉村旅遊觀光帶,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發展升級。一個個以特色種養、生态旅遊等為招牌的特色村應運而生,農家樂休閑旅遊業呈現蓬勃生機。

2017年,萬安縣在江西縣市區黨委政府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中排名第一。而這隻是江西美麗鄉村建設、脫貧緻富成就的一個縮影。

未來,江西省将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農村建設,全面完成今年2萬個村組整治建設任務。實施新農村建設工程,建成一批精美的田園鄉村、文化古村、現代宜居鄉村、休閑旅遊鄉村。

讓農民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今年,陶藝館租金4.5萬元、荷花池創收2萬元、印象三灣農家樂創收2.4萬元,建村這麼多年來,我們終于有了穩定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萍鄉市安源區五陂鎮林業分場黨支部書記賴益明激動地說。2017年以來,該村企業主、緻富能人慷慨解囊,全體村民籌資投勞,合作打造經營性實體項目,收獲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第一桶金”,達到了村民、企業和村集體三方共赢的目标。

村級集體經濟的“空殼化”,導緻村級黨組織想為村民辦點實事總沒錢;村裡的企業悶頭發财,村民卻富不起來。這些“村愁”怎麼解?近年來,安源區積極探索,選擇五陂鎮三灣村作為“百姓衆籌”試點。三灣村有農戶83戶386人,村幹部、黨員、村民小組長帶頭參與衆籌,成立了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建立了百姓衆籌認領微信群,2017年帶領19戶村民籌資3.2萬元,利用當地豐富的竹林資源,辦起了以加工筷子、牙簽、笤帚等産品為主的小企業,不到半年時間,銷售額就達12萬元,除了上交村集體收入1.3萬元,還給全村每戶分紅100元。2018年,三灣村村民又籌資120多萬元,與一家企業合作,關閉了占地10畝污染環境的養豬場,建成陶藝體驗館。同時,該村又推出了竹筏慢漂、三灣生态旅遊度假區等衆籌項目,預計今年每戶村民可從這些衆籌項目中增收1萬元,村集體增收50萬元以上。

三灣村的成功,堅定了安源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決心。該區各村黨支部紛紛帶領群衆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将村級集體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等自然資源性資産和房屋、建設用地、基礎設施等可經營性資産,進行核查清理、登記備案、評估認定,進行資産量化,通過合同或者協議方式,投資入股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盤活閑置資源,形成疊加效應,多渠道增加農民和集體收入。

無疑,安源區深化農村改革,充實“空殼村”的探索是江西農業發展的路徑之一。2018年,江西各地将進一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在落實集體所有權、保護農戶承包權、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上下功夫。讓農民真正成為集體資産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受益者。同時,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以統一租賃、入股等多種方式發展村集體經濟,确保到2020年基本消除“空殼村”,并培育一批經濟強村。

婺源縣江嶺村千畝菜花黃

2018年,三灣村村民又籌資120多萬元

關閉了占地10畝污染環境的養豬場,

建成陶藝體驗館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