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舒暢:造火箭的85後

舒暢:造火箭的85後

時間:2024-10-26 12:43:00

零壹空間是中國首批民營商業火箭公司之一,從2015年8月公司注冊成立,這支平均年齡僅有32歲的年輕科研團隊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研制出了中國首枚民營商業火箭。

2018年5月17日,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重慶兩江之星”OS-X火箭在中國西北某基地成功點火升空零壹空間是中國首批民營商業火箭公司之一,從2015年8月公司注冊成立,這支平均年齡僅有32歲的年輕科研團隊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研制出了中國首枚民營商業火箭。

2018年5月17日,該公司自研商業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中國西北某地成功點火升空,填補了中國在航天飛行試驗專業助推火箭的空白。這一消息立刻引發海内外輿論的高度關注,舒暢和他的團隊被冠上了“中國版馬斯克”“中國版SpaceX”的頭銜。

面對外界的贊譽,舒暢理智地表示,“此次火箭發射的主要目的是測試火箭各項性能和指标,為未來産品布局設計提供技術儲備。”在他看來,此次發射成功更大的意義在于“這是中國曆史上民營企業自主研發的、完全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的一個火箭,可能會帶動該領域的發展。”

發現商機

32歲的舒暢說,早在大學讀書的時候,他和團隊小夥伴就開始了追逐航空航天的夢想。

舒暢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的是戰鬥機設計專業。他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當年老師在課上播放的一段關于戰鬥機首飛成功的視頻,“那時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能自己研制出一架飛機,該是多麼驕傲啊。”

2011年,舒暢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研究生即将畢業時,厲以甯教授的一席話再次點燃了他醞釀已久的航空航天夢。“他講到年輕人應該有兩個一百萬的目标,一個是一百萬元(财富),一個是(書寫自己人生)一百萬字。”這讓舒暢心裡産生強烈的共鳴。

懷揣着航空航天夢想,舒暢加入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并負責産業投資。正是在這段時間的工作中,他發現了一個實現理想的重要商機。

“美國商業火箭公司的快速發展,預示航天商業化是一個必然趨勢,未來的航天格局應該是‘國家隊’和‘民營商業航天’兩條腿并進。”舒暢分析,由于國家政策的限制,中國的衛星不允許去美國發射,美國也不允許SpaceX火箭運到中國來發射,同時,中國航天發射領域留給商業發射的資源有限,創業公司有機會去填補這個市場空白。

遺憾的是,當時中國市場并沒有這樣的一家公司,“于是我決定自己來幹!”舒暢試圖在商業世界實現自己的價值。

然而,當真正做起來的時候,舒暢才知道一個民營公司要想進入火箭發射行業有多難。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航天事業是一個門檻極高的領域,隻有“國家隊”才能去接觸。更不用說火箭研制、運送、發射等這些環節,就連火箭運送到發射場都需要火車專列。“實際困難遠比這更多。”

舒暢和他的團隊并未灰心。他們将目光聚焦全球,尤其是在民營商業火箭上處于世界領先的美國,認真仔細研究國外民營商業火箭發展和營運。從2002年一直到2015年,舒暢把每一條相關新聞報道都記錄下來,“主要内容是國外公司當年遇到什麼困難,如何解決。”

在這一過程中,舒暢遇上了中國創新創業的好時代,這讓他和團隊有了底氣。

2014年11月,《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明确提出,“鼓勵民間資本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

翌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首次提到,要把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随着政策窗口的逐漸打開,舒暢相信中國民營商業火箭創新創業的時代已經到來。

同年4月,舒暢決定辭職,全身心投入到創業中。

組建團隊

造火箭最重要的是人才,作為初創企業如何才能吸引人才?“我們無法像‘國家隊’給予體制内的保障又或者像國外企業給予豐厚的報酬作為條件,畢竟作為初創企業,資金上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舒暢說,“但是,如果先能聚集一批行業精英,通過‘聚集效應’再去招收人才,應該會事半功倍。”

于是,他決定先從自己身邊的同學、同事入手。

馬超是舒暢北航的師兄,博士畢業後進入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一直從事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經曆多個一線技術和工程崗位。在舒暢“追求”數月之後,馬超下定決心加入零壹。

陳江瀾是清華電機系的碩士畢業生,原本在一家電力系統的上市公司工作。多年前他就和舒暢一起創業過,這次更是一拍即合。

舒暢用了8個月的時間組建核心團隊,“學霸雲集,是零壹空間創始團隊最大的特點。”

2015年8月,舒暢和團隊小夥伴注冊成立零壹空間公司,正式進軍民營商業火箭行業。

與此同時,國家持續釋放的利好太空領域創業的政策更加鼓舞了他們的鬥志。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在《關于實施制造業升級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中列出的10大重點工程之一就是“商業航天産品發展工程”,要求大幅提高商業航天的生産制造能力,促進航天産業的市場化;12月27日,國防科工局、中國航天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确,國家鼓勵國内各類資本參與到航天、衛星發射領域裡來。

精準定位市場

在經過了一系列缜密的市場調研和多方分析之後,舒暢團隊決定将市場定位集中在兩個方向,即火箭發射為飛行驗證服務提供飛行試驗數據;搭載發射低軌道微小衛星—主要在GPS、北鬥衛星導航和地面接收設備之間,目的是增強、擴大傳輸信号的作用。

業内專家解釋,這兩個方向解決的正是這個行業存在的痛點。由于火箭這類飛行器穿越大氣層返回地面時,速度快溫度高,易産生熱障和黒障現象,即火箭突然中斷通訊信号,地面測控系統不起作用。這還隻是其中的一兩個難題。其他的,像火箭總體設計、發動機研制、飛行姿态調控、飛控系統和地面檢測等,都需要收集一系列飛行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改進提高火箭性能。但這些飛行試驗數據是很難獲得的。

而GPS和北鬥導航系統,因為軌道離地球特别遠,導航的信号,傳輸到地面已經比較弱,通過低軌的小衛星作為中介,來接受北鬥的信号,然後對地面進行增強,可以從原來的可能幾米的定位精度,增強到厘米級的定位精度。

根據市場定位,零壹空間的産品确定為包括OS-X、OS-M兩個系列的火箭以及相關動力和電氣産品。

舒暢介紹說,OS-X系列為高超聲速運載器,提供各項臨近空間試驗所需的高空、高超聲速條件和大氣再入環境。也就是說,作為零壹空間的首款産品,OS-X發射之後并不會進入軌道,隻是在高空大氣中運行并收集相關數據。

OS-M是零壹空間将要主推的系列火箭,該火箭将入軌運行,主要用于發射500公斤以下的小型衛星,為全球微小衛星客戶服務,提供定制化、一體式解決方案,并且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目前,國際上發射500公斤以下小型衛星,報價一般是每公斤3-5萬美元,國内則是1.5-2萬美元,而零壹空間的目标,是做到一萬美元以下。

“我集中精力做全世界總價最低的火箭,專門針對這500公斤以下的小微型”。這是舒暢為零壹空間部署的戰略核心。以他的預計,國内微小衛星發射市場的規模将達到100億元人民币的規模。

掌握核心技術是關鍵

“評價一家火箭公司是否具有核心競争力的關鍵就是,是否掌握了發動機技術。”舒暢認為,對于火箭來說,發動機就像心髒,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火箭的推力、性能、可靠性和成本。

幸運的是,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零壹空間逐漸獲得社會資本的青睐。2015年12月,公司獲得春曉資本、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聯想之星等逾千萬元天使輪投資;2016年10月,公司獲得逾億元A輪融資,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正軒投資領投、春曉資本等跟投。

盡管如此,研發火箭發動機的資金,還是大大超出預想。為了解決資金上的難題,舒暢團隊在半年時間内,跑了多個地區,在多方比較後,重慶兩江新區的融資創新方案成為他們的最終選擇。2017年5月,零壹空間正式獲得重慶兩江航空産業投資集團的支持,在重慶打造了國内首個民營商業航天智能制造基地。預計2018年年底建成投産,屆時将形成年産40發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能力。

零壹空間全力投入技術攻關。曆時兩年多,零壹空間以強大的執行力,突破原本封閉的供應鍊,研發出自主的固體發動機,2017年12月22日,X系列火箭發動機整機試車在江西取得成功。零壹空間成為國内首家掌握固體火箭發動機核心技術的民營企業。

2018年4月25日,零壹空間X系列火箭固體發動機批抽檢聯合試車試驗成功,這為之後火箭的成功發射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零壹空間的精準市場定位、發展潛力和重慶兩江新區的金融創新,很快吸引了一些社會資本參與融資。兩年時間,零壹公司前後融資5億元。研發人員在中國航天、北航等科研院所的支持幫助下,以無畏、追求極緻的奮鬥精神,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專業所長,自主研發了多項創新技術,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火箭終于研發成功。

2018年7月4日,零壹空間進行了M系列火箭一級主發動機和尾段燃氣舵聯合試車試驗,最終取得圓滿成功。該試驗的成功,為年底即将首飛的OS-M1火箭奠定了堅實基礎。

舒暢透露,目前,零壹空間與多家海内外客戶簽訂發射協議,旗下OS-X、OS-M兩個系列火箭,訂單已分别排至2019年和2020年。

毫無疑問,零壹空間取得的成就,是改革開放40年民營經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經營範圍不斷擴大的例證,更是軍民融合發展的創新成果。除了零壹空間,目前中國還有5、6家民營商業火箭研發公司正在加緊研發。

舒暢圖/梁辰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