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祥/文作為一場全新的科技.."/>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如何利用“互聯網+”做好中國電影

如何利用“互聯網+”做好中國電影

時間:2024-10-25 11:39:01


    ■施建祥/文

作為一場全新的科技革命,互聯網自20世紀誕生以來,對人類的生産生活方式、消費模式産生了劇烈影響。“互聯網+”與各類産業的結合日益緊密,并成為産業轉型升級一大重要元素。作為文化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電影的制作、發行、營銷在互聯網思維影響下也正發生着系統性變革。

2014年6月,阿裡巴巴宣布收購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60%的股權,并在8月正式更名為阿裡影業;樂視、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相繼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騰訊宣布成立騰訊影業和企鵝影業。互聯網資本大軍紛紛進入電影市場,正将中國電影帶入全新的發展業态。

“互聯網+”影響電影産業發展的三大渠道

拍出一部脍炙人口、出類拔萃的電影,往往對電影内容、故事情節、場景選取、導演、演員、影視技術、後期剪輯等都有高标準和嚴要求。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至少在内容生産、資金籌募、營銷發行等層面為制作優秀的影視劇提供了便利條件。

第一,在内容層面,互聯網作為一種信息溝通渠道和工具,為創作者與受衆搭建起了一座互動的橋梁。“内容為王”這一傳統媒體和傳統電影人堅守的原則在互聯網創造的“粉絲”經濟時代不應被抛棄,而應借助互聯網這一平台,使信息更加對稱,使電影所要傳播的内容更“接地氣”、更符合時代精神。通過虛拟社區、大數據、網絡對主流觀影人群的價值偏好、當前的流行趨勢等進行分析,從而使創作的電影更符合觀衆“口味”,貼近時代潮流。

例如,2009年豆瓣網名“大麗花”的網友在豆瓣小組上發起了一個直播貼“小說或是指南”,以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失戀後的日子。因其優美的文筆和動人劇情,受到衆多豆友熱捧。随後還出版成小說,并被改編成電影《失戀33天》,一舉榮獲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那個網名“大麗花”的編劇鮑鲸鲸也一躍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獲獎編劇,電影上映僅四天票房便成功突破億元大關。

在互聯網時代,形式固然重要,但如果過于重視形式而忽視内容本身的價值,往往容易使所拍攝的電影喪失對藝術水準和思想深度的追求。這樣的電影或許可以一時滿足觀衆感官上的刺激,但卻無法滿足文化再造的要求。《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影卷》如此描述電影功能的拓展:“電影問世之初,是以新奇的技術滿足、吸引群衆的娛樂需求。然而,隻具備純娛樂功能的電影‘雜耍’、‘遊戲’時期很快就結束了,電影開始對現實生活進行能動的反應,逐漸具備教育、認識、審美諸多功能,并努力将其寓于娛樂功能之中。”

電影的功能本該如此,特别是在信息大爆炸時代,電影制作方更應利用互聯網這一技術平台與觀衆進行零距離接觸與溝通,依據觀衆的需求創作優秀的電影,同時通過電影創作這一娛樂方式教育、引導觀衆形成積極向上的理念和價值觀。

第二,在融資層面,互聯網為電影制作提供了全新的資金供給渠道,“互聯網+電影+金融”将成為一種整合電影全産業鍊的新模式。當前,有越來越多中小微企業利用“衆籌”這一新興的融資模式,通過在網站上展示自己的科技産品、設計方案、影視遊戲等來獲取感興趣人群的資金支持。顯然,互聯網為投資者與生産者、贊助者與提案者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通過互聯網這一平台,雙方最終可以達成合作共識。

例如,2013年美劇《美眉校探》(電影版)的創作者們因苦于融資無門,在互聯網上發起了衆籌,10小時之後募集的資金就達到了拍攝電影版所需的額度。正是通過衆籌這一新的融資渠道,《美眉校探》(電影版)最終被搬上了大銀幕,成功與觀衆見面。

除利用互聯網渠道為電影制作籌募資金外,一些公司也在嘗試将互聯網、金融、電影三者相融合,打造新的理财産品。例如,金鹿财行的“百元玩電影”産品,其運作模式為:預先發售包含電影票的理财産品進行試水,讓電影投資人可以預估影片未來上映後的市場情況,理财産品和電影緊密結合,發售情況良好,電影的市場收益就可以得到保障。通過該金融理财産品,不僅可降低電影投資者的風險,且能使用戶比其他購票觀衆更深入地了解電影,同時用戶還能獲取相應收益,如獲得相應折扣或禮品等。

第三,在營銷層面,互聯網的影響最早也最為深遠。從傳統電影的海報手繪到利用網絡進行即時傳播,電影的營銷手段正變得日益多元。特别是新媒體的誕生和發展,微博、微信、社交網站等都在對電影的營銷模式産生深刻影響。與傳統的電影營銷模式不同,當下的電影發行可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布影視資訊、拍攝花絮等,以吸引觀衆的廣泛關注,借此擴大傳播範圍,增強傳播效果,觀衆群體還可通過互聯網進行深度參與。如2012年《饑餓的遊戲》營銷方根據影片中的城市景象建起網站,用戶可以注冊成為城市居民,與劇情一脈相承,調動了觀衆的觀影熱情。

口碑效應也是擴大影片影響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方式。傳統上,口碑效應在信息傳播方面速度較慢、影響範圍也相對有限。在網絡和新媒體影響下,口碑效應的信息傳播速度及範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為票房收入的迅速提升産生了極大的作用。特别是電影愛好者利用微信、微博、社交平台等進行互動交流,事實上是在以民衆的力量為電影做廣告,這比電影營銷方的廣告投入或許更具說服力。

如2013年的影片《緻我們終将逝去的青春》,上映後票房不高,三天内有40位擁有百萬以上粉絲的大V對它進行傳播,累計粉絲超過4億,之後票房一度沖高到7.26億元,一舉擠入内地影史觀影人次前十。

當然,利用互聯網加強對電影的傳播力必須有賴于電影過硬的内容,電影本身必須符合觀衆口味,否則可能會産生相反效果。正如好的口碑可利用新媒體擴大傳播範圍一樣,在互聯網時代,影視差評也能得到迅速傳播。基于互聯網本身這種邏輯和特性,信息化時代的電影制作更應有嚴格的内容和質量把關,使優秀的電影利用互聯網催生更佳的票房和更好的口碑。

互聯網時代中國電影的價值追求

互聯網作為一種信息交彙平台具有諸多優勢,很多産業、行業也在挖掘互聯網的優勢以促進自身發展,但對互聯網的利用不應以放棄對内容和價值的追求為代價。也就是說,在思考如何利用“互聯網+”做好中國電影時,應将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加以運用,而不應本末倒置,讓電影創作本身去一味迎合互聯網。

黃式憲教授在《互聯網“新業态”下中國電影産業文化滑坡的反思》一文中提出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難解之題:“互聯網自其誕生之日開始,就是與國際同步啟動的,這場‘基于互聯網的電影美學革命’,為何并未在西方工業文明發達的國家率先引爆?”

如果将國内網絡上的電影佼佼者與美國好萊塢大片對比,更能看出中國電影的國際化之路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在北美電影市場,《人在囧途之泰囧》、《小時代1》、《小時代2》、《緻我們終将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圖》這五部影片的北美票房總計14.25萬美元,折合人民币尚不足100萬元。然而,在中國電影市場,僅2015年上半年就創造了203億元的票房收入。而在這200多億票房裡,好萊塢的《速度與激情7》、《複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與《侏羅紀世界》三部大片,就輕松赢得50多億元,占到總量的四分之一。

在經濟發展全球化時代,中國電影理應承擔起文化軟實力國際傳播的責任,提高中國文化在國際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這就要求中國的電影創作應始終堅持對思想性、藝術性等核心美學價值的追求,互聯網的引入不但不應抛棄這種美學追求,更應尋求創新和突破,打造出更多優秀的中國電影,以增強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例如,以弘揚中華武術精神為内核的《卧虎藏龍》、《葉問》系列影視作品,即将于2016年6月上映的以紀念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為主題的3D史詩巨制《大轟炸》,所追求的都是通過電影傳播一種精神、一種情懷。這種價值追求不僅提升了電影本身的精神底蘊,而且打造了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特殊品牌。

總之,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所提供的優勢平台制作和傳播中國好電影,同時也要深刻理解,任何高科技皆為“末”,它必然要附麗于影片的“本”——即故事和人物的塑造,方才具有審美的意義。互聯網時代的電影創作,需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本身的優勢和局限,在謀求經濟收益的同時,也要對文化意識、文化自覺給予足夠的關切,唯有如此才能提高中國電影在全球影視文化産業格局中的地位,讓中國電影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載體和重要窗口,成為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依托。

(作者系上海快鹿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電影制片人)

(責任編輯:張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